在中國已經有業者開始銷售不必裝電池、自己會產生動力的小型巴士,這種車輛配備了先進的硒化銅銦鎵(copper indium gallium diselenide,CIGS)太陽能面板,以及超省電的牽引馬達;試想一台像蜥蜴般的電動車輛在陽光下甦醒,只能載運8個乘客而且速度跟步行差不多──雖然感覺有點好笑,卻預示了未來,任何新科技的第一次亮相總是如此。
在市場研究機構IDTechEx對電動巴士產業的十年預測報告中,還指出了許多其他有趣的車輛:在烈日當空的非洲烏干達(Uganda)烈日下,有大型的純電動巴士在車頂上加裝了太陽能板並從中取得大部分能量;中國正在進行一種車體橫越整個路面、下方架高可讓其他車輛通過的「立體快巴」測試,該種巴士的下一個版本就將配備號稱能產生20kW電量的太陽能板,並能搭載上千乘客。
20161115 bus NT02P1
預期到2050年,全球有八成人口將居住在城市,私家車輛將會被禁駛;而到2030年,因為自動駕駛計程車或巴士取代了大多數私家車輛,全球汽車數量將達到高峰。城市管理者越來越傾向於透過將停車場變更用途,或是徵收「塞車稅」,來阻擋人們自己開車上路。
自動駕駛巴士也很有趣,這種車輛的硬體將會很快商業化,並帶動大規模的軟體與系統業務;舉例來說,一種混合計程車-巴士的車輛平常可能行駛固定路線,但在需要時能透過語音指令變身為真正的計程車,讓行動不便的人能到達他們想去之目的地。
巴士的結構正隨著過去被製作為固定型態零組件、現正被結構性電子(structural electronics)取代的電氣/機械與電子技術而改變;車頂是太陽能板,儀表板則內含支援智慧功能的儀器。美國電動巴士業者Proterra利用輕量化的複合車身材料以拉長行駛距離,中國電動車業者比亞迪(BYD)則是用兩個近輪馬達(near-wheel motors)來節省車體空間,還有美國新創公司Nicola Motors正在測試在於大型電動巴士使用6個輪內馬達的配置。
免接觸式快速充電技術準備登場,採用間歇性架空饋電系統(overhead catenary)充電的長途卡車正在三個國家進行測試;上述技術也可望應用於純電動巴士,使其不需要面對搭載大型電池會有的安全、成本與生命週期問題。
另外,摩擦生電(triboelectric)或是介電彈性體(dielectric elastomer)能量採集技術,則可望從巴士的車胎取得kW等級能量;支援能量採集的懸吊系統測試顯示,這種方案能取得10kW電力為電動車電池充電、延長行駛距離,同時也能提供優異的懸吊性能,搭巴士不會像是在暴風雨肆虐的海中小船上搖搖晃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