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8日 星期四

石墨烯—碳納米管支架可模擬腦神經網路,未來將治療腦部疾病

石墨烯—碳納米管支架可模擬腦神經網路,未來將治療腦部疾病
張曄/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蘇州2月27日電 阿爾茨海默症、帕金森病、腦膠質瘤……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人類對腦部疾病依然束手無策。近日,由中國、義大利、美國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最新研發出一種三維石墨烯—碳納米管復合網路支架。這種生物支架能很好地模擬大腦神經網路結構,未來,將可用於藥物篩選或植入大腦幫助治療腦部疾病。

2019年2月27日 星期三

東芝研發電動車電池 充電6分鐘可行320公里

東芝(Toshiba)出售記憶體晶片業務之後,目前尚未有「王牌產品」。公司透露,已經開發出可以快速充電的電動車用電池,希望在2020年上半年投產。

2019年2月25日 星期一

空靈寫意

法國攝影師Thierry Bornier的得獎大作空靈寫意 融合光線 構圖與故事三大元素現居雲南 五年間榮獲多項國際攝影大獎 .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e_Hchi6sm64" frameborder="0" allow="accelerometer; autoplay; encrypted-media; gyroscope; picture-in-picture" allowfullscreen></iframe>

2019年2月22日 星期五

別再轉發千人禱告鏈了!不要成為散播假消息的工具!

弟兄姐妹,主內平安!最近,這一條信息在微信蔓延傳播,在弟兄姐妹中造成很大影響。彼此代禱、為病人禱告,這本是好的。可是,我們也要學會分辨,不是所有的代禱信息都是正確、符合聖經的。

2019年2月21日 星期四

新型液流電池突破想像,電動車續航里程有望長達 5,000 公里

電動車發展至今,縮短充電時間、延長電池壽命已成為各地科學家致力解決的課題,而現在美國普渡大學團隊已研發出突破性技術,據稱透過其專利液流電池技術,電動車續航里程可達 480 公里,未來更有機會延長至 5,000 公里以上。
液流電池是種蓄電池系統,多由兩個電解質槽組成,充放電時電解質會被幫補到中間的發電室,而發電室也會以薄膜隔開兩種溶液、形成兩個電極,最後產生離子交換來發電。
除了常見的鋰離子電池與氫燃料電池,目前也有科學家嘗試將液流電池用在電動車之中,就好比之前英國格拉斯哥大學也打造新型液流電池,不僅可讓汽車在幾秒內完成燃料補充,還可以釋放電力與氫氣,完美解決兩種電動車系統不相容的狀況。
(Source:普渡大學
而此次美國普渡大學也帶來全新的液流電池技術,相較於過去液流電池,新系統只有一組電解質,也沒有薄膜或分離器,團隊工程師指出,研究採用水基電解質,可在不使用薄膜與分離器的情況下,透過陽極的氧化反應來產生電子,之後在陰極產生還原反應來為汽車提供電力,其中氧化劑是電解質中的大分子(macro-molecule),只會在陰極起反應。
普渡大學地球、大氣和行星科學教授 John Cushman 表示,單組液流系統可提高電池能量密度,為電動車提供更輕、續航力更久的電池。
傳統液流電池能量密度較低,每公斤僅 20 Wh,鋰離子電池則高達 250,基本上一般液流電池在電動車應用沒什麼競爭力,但新技術已大幅高 2-3 倍,有望與鋰電池一較高下。
普渡大學新聞稿指出,若採用新型液流電池技術,車主補充燃料的方式就跟現在的加油一樣,續航里程更長達 480 公里、行駛 4,800 公里後更換一次陽極材料即可,更換陽極成本預估約為 65 美元(約新台幣 2,000 元)。
且新型液流電池系統既能產生電力、也可以製造氫氣,可用在氫燃料車或是氫-混合動力車,IFBattery 資深工程師 Michael Dziekan 表示,市面上氫燃料汽車氫氣箱中的壓縮氫氣壓力為 5,000 或 10,000 PSI,新系統則可以依據車型或是所需提供氫氣,壓力只有 20 或 30 PSI 而已,大幅降低危險性。
目前研究人員已在高球車進行測試,並致力於最佳化該技術,研究人員指出,未來有望將續航里程拉長至 4,800-5,800 公里。
雖然這項技術尚處於測試階段,但仍有機會改變電動車市場的遊戲規則,畢竟若採用液流電池,就不需要裝設大量充電站與加氫站,只要改良現有加油站即可,這樣一來就不用擔心缺電或是儲氫站安全性,說不定會比目前的電池系統更簡單與環保。

2019年2月19日 星期二

謠言亦稱流言、蜚言、讕言。非真非假是謠言。

李濠仲專欄:這則「杜特蒂酸蔡英文」的新聞已滲入我們的生活


  閩南語就是河洛話(河南洛陽話,是宋國官語),又稱古漢語,古代唐詩宋詞是用河洛音發聲,古詩用河洛話唸很對味。我們現在講的國語,是女真人學北京話後的語言(也就是漢語胡音),民初經國民政府討論決定成為中國官方語言,即我國國語。
就讓我們以河洛話ㄧ起來欣賞這首
「楓橋夜泊」唐 張繼

吃太多藥反傷身!日本研究:服多種藥物恐現失智症症狀

日本近年研究發現,同時服用6種以上的藥物,就可能產生嚴重的副作用,甚至會出現健忘、顫抖等類似失智症的症狀。
開了瓦斯,轉頭就不記得。高齡85歲的爸爸,從三年前開始忘東忘西,女兒趕緊帶來給醫生看,卻得出一個意外的結果。
腦神經內科醫師平田溫說:「雖然空隙多但大腦沒有萎縮,大腦狀態和你年齡是吻合的。」腦部斷層檢查並不是失智症。那為何會有這些症狀?爺爺的藥袋一打開,立刻有了答案。
腰痛、帶狀皰疹還有失眠症狀,各種藥丸一字排開,從兩家診所拿的藥竟然多達16種。醫師認為爺爺就是每天吃太多藥,反而吃出病來。調整藥量後兩個月,各種症狀立刻「不藥而癒」。
近年來,這樣的患者是越來越多,根據東京大學一項研究,發現民眾只要同時服用6種以上的藥物,副作用發生的比例就會一口氣增加。厚生勞動省也在去年,首次將類似的風險列入高齡者的用藥方針當中。
東京大學教授秋下雅弘提到:「有些醫生會輕易的開藥,當作安撫病患的手段,加上許多年長者的傳統觀念,認為『醫生說的話就得照辦』。」
藥吃得越多、好像就越安心,醫病互動成為一種惡性循環。現在就有醫院注意到類似問題,定期召開醫師會議,整合不必要的用藥。
臨床發現,只要減少3種以上藥物,大約9成病患的副作用都能大幅減輕。不過專家也警告,民眾別因為這樣,就擅自停藥,還是要跟醫生或藥劑師商量,才能將風險降到最低。

2019年2月14日 星期四

全樹脂電池行情看俏!預計2021年開始量產

全樹脂電池行情看俏!預計2021年開始量產

2019/02/14 13:27 鉅亨網編譯陳達誠
日經新聞報導,以樹脂替代金屬材料,可以防止電池起火燃燒的「全樹脂電池」將於 2021 年秋天開始量產。三洋化成工業 (4471-JP) 與慶應大學的新創公司等,正在著手研發全樹脂電池,盼能在次世代電池的研發競爭中,迎頭趕上走在前頭的全固態電池及空氣電池。而目前主流的鋰電池,在應用上已經普及到電動車 (EV) 產業,新世代電池的競爭也將越趨激烈。
三洋化成已對電池新創企業 APB 進行投資。APB 的創辦人,是慶淨大學研究所的特任教授崛江英明。他曾經主導日產 (7201-JP) 電動車 (EV)「Leaf」的鋰電池研發。崛江教授認為,將金屬從電池的材料中排除,可以從根本上預防電池起火的問題。也因此有了全樹脂電池這項提案出現。
三洋化成運用在多功能事務機的碳粉,以及紙尿布材料上的技術,來製造全樹脂電池的主材料「凝膠狀樹脂」。該公司已與化學品製造廠,及製造設備製造廠合作,確立了全樹脂電池的製程。朝著量產的方向,已展開產品原型的出貨。
全樹脂電池是利用含有電解液的凝膠狀樹脂來包覆鋰離子等電極材料,構成電池的正極與負極。在充飽電的情況下,就算將電池開孔或者切開,也都不會起火燃燒。全樹脂電池的製造成本,1Wh 約為 12 日圓,低於鋰電池的 15 – 20 日圓。
鋰離子電池是由旭化成 (3407-JP) 的吉野彰所開發,索尼 (6758-JP) 在 1991 年將其商品化。現在電池產業會如此競爭,也是因為鋰電池在性能發展上已經走到極限。
例如行動裝置發生電池起火燃燒的意外頻傳,電動車 (EV) 及無人機等的續航力也無法讓人心安。
電池握有產品創新的關鍵,也擁有龐大的市場。根據日本調查公司富士經濟的說法,2030 年時,光是電動車 (EV) 用大型電池的市場就超過 15 兆日圓。經過試算,在大型電池所使用的材料市場規模,也超過了 7 兆日圓。而在高性能的次世代電池問世後,還有可能向上攀升。
全固態電池是目前最受到矚目的。TDK(6762-JP) 在 2018 年時,領先全球開始了陶瓷型的全固態電池量產。其它如豐田汽車 (7203-JP) 與村田製作所 (6981-JP) 等,也正傾力研發當中。
而鈉離子電池也頗受到關注,法國的新創企業「Tiamat」表示在 2020 年將展開鈉離子電池的量產。住友化學 (4005-JP) 及日本電氣硝子 (5214-JP) 也正著手材料的研發。
Tiamat 的鈉離子電池 (圖:翻攝自 Tiamat 官網)
日本的電池產業受到中韓的嚴重威脅,若能在次世代電池開發上領先的話,將有重返過去榮耀的機會。
三洋化成 (4471-JP) 今 (14) 日在東京股市表現,日本時間 12:44 時上漲 5.8% 股價 5470 日圓。

2019年2月13日 星期三

曼徹斯特大學已著手研發打造出可吸收風能和陽光的特殊旗子。

若想要同時運用風能與太陽能,通常人們得裝設風機與太陽能板兩種設備,且風機也不是常人可唾手可得的產品,但如今英國曼徹斯特科學家有望改變這一情形,已研發出一種神奇的小旗子,能同時捕捉陽光與風,並成功為小型感測器與攜帶式電子設備供電。
目前市面上的太陽能板與風力發電都相當龐大,這是因為其成本效益比與裝置規模成正比,1KW 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大約需要 7-9 平方公尺的面積,更不用說風力發電機,每支風機平均身高超過 90 m,要購買一支為家裡供電實在是有點不切實際。
顯然市面上的產品設計並不適合便宜且小規模使用,因此曼徹斯特大學已著手研發新型設備,透過可撓式太陽能板與壓電板(piezoelectric strips),打造出可吸收風能和陽光的特殊旗子。
曼徹斯特大學航太和土木工程學院研究員 Jorge Silva-Leon 表示,風吹過時,旗幟會在左右兩側間快速搖擺,這也被稱為極限循環振盪(limit-cycle oscillations),科學家可透過壓電材料的形變來發電;且太陽能板也是設備一大助力,風速較低時就能吸收陽光來發電。
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為間歇性能源,假如單一使用風能或是太陽光電,可能會發生早上太陽能板發電量高、晚上歸零,夜間風速強大、白天無風等窘境,因此同時採用太陽能與風能可達成晝夜、季節性互補特點。
根據曼徹斯特大學在《Applied Energy》發表的研究,團隊已在風速每秒 0-26m下與用 1.8 kLux 恆定光進行測試,並模擬各式環境因素,總功率輸出則為 3-4 mW,而新型設備除了可以善加利用天然零碳資源,也幾乎不需要檢修與維護,能裝設在較為偏遠的地方。
論文共同作者 Mostafa Nabawy 指出,該設備發電量可滿足感測器或是小型電子設備所需,能用在航太電子、陸地與海洋等偏遠地區的感測器或電子設備,未來進一步提高發電量後,盼可用於環境友善發電廠的移動設備。
(首圖來源:pixabay

關於假新聞,日本媒體就曾警告:假新聞動搖台灣

關於假新聞,日本媒體就曾警告:假新聞動搖台灣

去年,台灣駐大阪的蘇啟誠代表因假新聞自殺一事,在台灣社會吵得沸沸揚揚,日本媒體《讀賣新聞》也回顧關西機場事件,以「假新聞動搖台灣」為題,警示目前台灣所面臨的危機。

2019年2月12日 星期二

I B M 的A I “ 機器辯手” 究竟是如何誕生的?

I B M 的A I “ 機器辯手” 究竟是如何誕生的?


機器辯手代表了一種新的人工智能挑戰,因為與下國際象棋或圍棋相比,辯論是更開放的活動。


騰訊科技訊據國外媒體報導,IBM研究院的計算機科學家和辯論專家丹·拉哈夫(Dan Lahav)曾經在1949年的一篇論文中寫道,開發能夠玩遊戲的人工智能係統從一開始就是人工智能領域固有的目標。克勞德·香農(Claude Shannon)描述瞭如何對計算機進行編程,使其能夠以一定的水平下棋。十年後,來自IBM的亞瑟·塞繆爾(Arthur Samuel)開發了第一個下棋程序Checkers。
時間快進到2011年,當IBM的華生計算機在“危險邊緣”節目上和人類展開大戰時,它充分展示了人工智能的能力。在這個歷史性時刻過後的幾天,基於一個令人驚訝的簡單想法,IBM的專家開始思考另外一個問題——我們能不能開發一個能夠進行辯論的人工智能係統?
兩千年前,辯論和修辭已經吸引了最偉大的希臘哲學家,而辯論和向他人表達推理能力奠定了人類文明社會的基石。這是人類意義上的一個決定性特徵。因此,在這一可能是人類獨有的領域開發人工智能係統是一項艱鉅的挑戰。
針對這一挑戰,IBM研究人員開發了“機器辯手”(Project Debater),這是有史以​​來第一個能夠在一場全面的現場辯論中與人類進行有意義溝通的人工智能係統。
在每一次辯論開始時,辯手們都會選擇一個有爭議的話題,IBM機器辯手從有權威性的報紙和期刊的100億句子中挑選出最相關、最有說服力的主張和證據,從而創作出一篇連貫的四分鐘演講。
隨後,機器辯手傾聽對手的四分鐘反應,找出關鍵的主張,並立即產生令人信服的反駁,表現出類似人類的推理。在辯論開始之前或者結束後,觀眾被要求投票,在辯論結束後,雙方都要作簡要陳述。
機器辯手代表了一種新的人工智能挑戰,因為與下國際象棋或圍棋相比,辯論是更開放的活動。
即使在競爭性辯論中,一些規則也源於人類古老的討論文化,並不像國際象棋有明確定義的動作的規則。這一根本區別具有重要的影響。首先,在復雜的棋盤遊戲中,人工智能係統可能會想出任何策略來確保獲勝,即使相關的動作不能輕易被人類理解。在辯論中,情況不再是這樣了。人工智能係統必須適應人類的理性,並提出人類可以遵循和同情的推理路線。
第二,與以往與遊戲相關的挑戰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辯論中,人工智能係統沒有自然的得分功能。個人行動的價值,即論點,往往具有內在的主觀性;此外,甚至沒有一個商定的客觀衡量標準來確定誰是辯論的勝利者。
機器辯手證明,人工智能可以在這一未知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我們相信它將使一種新的決策形式成為可能,它將協同地將人和機器結合起來,讓人類在信息更充分的條件下做出決策。
你會如何量化一個觀點主張的價值?還是某個支持證據的價值?研究人員面臨的挑戰之一是在一個沒有正確或錯誤答案的領域工作,而且可用的標記數據很少。
為了開發機器辯手,IBM研究團隊必須賦予該系統三項功能,每項功能都是人工智能的新突破:
第一,數據驅動的演講寫作和演講:機器辯手是第一個能夠消化大量語料庫的計算機案例,它能夠對一個有爭議的主題進行簡短的描述,寫出結構良好的演講,並以清晰和有目的方式進行演講,同時在適當的情況下融入幽默。
第二,傾聽和理解能力:識別隱藏在長時間連續口語中的關鍵概念和觀點的能力。
第三,模擬人類的辯論邏輯:以獨特的知識表示方式模擬人類爭議和爭議的世界,使人工智能係統能夠根據需要提出有原則的論點。
去年6月,IBM公司在一個受控制的環境中演示了機器辯手。兩位人類辯手和機器辯手辯論,共有50名觀眾。這兩位人類辯手之前曾經和機器辯手較量過。
但現在,本週在舊金山舉行的“思考”(Think)會議上,賭注要高得多。這不再屬於IBM的安全範圍內,而是要在一個有800人的公共會議中心展示這項技術,並在全球直播。此外,人類辯手Harish Hatarajan是最優秀的辯手之一,他贏得了最多的辯論賽,包括2012年歐洲辯論賽冠軍。此外,這位人類辯手從未與IBM的機器辯手競爭過。
雖然可以說這是一種人類和機器的競爭,但這不是正確的角度。當人類和機器一起工作時,每個人都會贏,因為我們是互補的,但要人類需要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什麼。

2019年2月3日 星期日

傳播謠言者因害怕又造謠了

網路謠傳唐鳳開發「美玉姨」監控Line言論 鄉民酸到爆
社群軟體LINE,最近又開始流傳有關唐鳳監控言論自由的謠言,並聲稱澄清假訊息的聊天機器人「美玉姨」,會監控聊天訊息。翻攝自網路

2019年2月1日 星期五

科學家新發明了一種液體「蓄熱電池」

(大紀元記者張妮編譯報導)科學家新發明了一種液體「蓄熱電池」,能儲存太陽能長達十幾年的時間。研究者稱每公斤材料能儲存250瓦時(watt-hours)的能量,據信是現在特斯拉(Tesla)太陽能電池Powerwall儲能量的兩倍。

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科學家們發明的這種儲能材料由碳、氫和氮組成的液態複合分子構成。這種材料被太陽曬後,裡面的原子將重新排列成一種異構體。即便液體降到室溫,這種結構仍保持不變。太陽能就被儲存下來了。



不過這種儲蓄能量的設備不是以供電的方式釋放能量。要用裡面的能量時,向液體施加一種催化劑,分子將回覆到原來的結構狀態,同時儲存的能量將以熱量的形式釋放出來。

研究者之一查爾姆斯大學的納米材料學家Kasper Moth-Poulsen說:「能量在這種異構體中可以儲存長達18年。」

研究者們造了一個能源循環系統裝在大學一棟樓的屋頂上,他們說實驗效果很不錯,吸引了不少投資者的注意。

研究者們稱,當液體被催化劑過濾,也就是提取能量的時候,液體升溫了63攝氏度。他們覺得這樣的太陽能蓄能設備足夠為家用取暖設備、熱水系統、洗碗機、烘乾機等提供能源。

實驗者對此設備循環使用了125次,發現並未對液體分子造成任何損害。

研究者還在考慮改進效率,希望系統能加熱至少110攝氏度。

如果一切順利,Moth-Poulsen估計這種技術將在10年內商業化。

綠能科技大步走/鋁電池及氫燃料電池 邁向綠能新紀元

綠能科技大步走/鋁電池及氫燃料電池 邁向綠能新紀元

運用金屬板開發氫燃料電池,能夠減少體積及降低成本二分之一以上,且對環境友善、低噪...
運用金屬板開發氫燃料電池,能夠減少體積及降低成本二分之一以上,且對環境友善、低噪音,成為備用電力的較佳選擇。
【撰文/李洵穎】
台南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是國內首座綠能科技測試的驗證場域,工研院在2017年進駐成立鋁電池及氫燃料電池的實驗室,以此作為創新基地,提供從研發、試量產、測試到驗證等階段,垂直整合一條龍的服務。目前鋁電池和氫燃料電池等兩大團隊規模已超過40人,儼然成為推動綠能創新科技產業化的生力軍。
工研院鋁電池團隊現已研發出全球第一顆高速充放電鋁電池。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鋁電池計畫經理江建志表示,鋁電池與鋰電池最大的不同在於材料,鋁電池的材料是石墨和鋁箔,全球蘊含量豐富,取得成本相對較低,有利於推廣普及鋁電池產業;在民生用途上,許多電池因材質與結構問題有爆炸危險,但工研院的鋁電池材質無毒、安全且經破壞穿刺亦不會有爆炸反應。
可高速充放鋁電池 商機無窮
如何將鋁電池產業化是工研院鋁電池團隊下一階段的重要任務。首先要讓更多人知道鋁電池的優點,目前工研院已規劃於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與高鐵台南站之間,設置以鋁電池為動力的電動自行車,該自行車只需充電12分鐘就可以行駛15到20公里。未來鋁電池技術將應用於汽機車電瓶電動市場、電動機車或自行車電池以及穩定再生能源之儲能設備,10年內國內應用市場估計產值上看百億元,潛力無限。
面對未來龐大商機,江建志表示現今確實感受到應用端的急迫需求,然而國內還沒有具備量產能力的製造廠商。因此,工研院於沙崙建置中小型材料與電芯試量產基地,讓下游業者能將鋁電池裝在載具上進行測試。目前正和國內廠商洽談技轉,進行噸級關鍵材料試量產合作,並冀望於短期內正式邁入量產。
在鋁電池實驗室的另一頭,是工研院研發製造氫燃料電池的基地。氫燃料電池不同一般的充電電池,為高效率之電化學反應發電機。其原理為利用水電解的逆反應來發電,以氫氣為料源,與空氣中的氧氣作用後產生電能;當使用氫氣作為燃料時,產電過程中為零碳排放,唯一產物則是純水,不會產生空氣汙染,完全適應未來對碳排放標準的嚴格要求,應用時被譽為21世紀最乾淨的能源。
工研院綠能所氫能與燃料電池計畫經理李鈞函指出,與傳統柴油發電機的發電效率相比,質子交換膜(PEM)燃料電池發電效率可達40%以上,熱能還可回收利用,整體能源使用效率可達90%以上。過去PEM燃料電池大部分使用石墨板作為電池材料,體積大且成本高。而工研院所開發的金屬板燃料電池,能夠減少體積及降低成本二分之一以上,且對環境友善、低噪音,因此成為更潔淨的備用電力選項。
由工研院研發的鋁電池電動自行車只需充電12分鐘就可以跑15到20公里,未來打入應...
由工研院研發的鋁電池電動自行車只需充電12分鐘就可以跑15到20公里,未來打入應用市場,商機無可限量。
氫燃料電池技術 打造自動化產線
李鈞函表示,工研院與國內氫燃料電池製程技術的三大關鍵廠商:禾新、揚志及碳能,共組產業研發聯盟,建立一條從設計到組裝全國產化的PEM燃料電池組試量產線,也是全台灣唯一自動化的智慧製造生產線。
由於燃料電池需要精密的組裝與檢測,才能達到要求的良率和可靠度,因此該試量產線運用機械手臂進行單電池模組的生產,之後再進行檢測、堆疊和組裝。單1個氫燃料電池模組可以產生40瓦的電,若將50個單電池模組組合在一起,就能供應相當於2,000瓦的電,用來煮咖啡更是輕而易舉。
在產業應用上,氫燃料電池短期可應用在備用電力市場,中期則可擴大至熱電共生市場應用,如食品業、飯店業、醫院等,長期可結合再生能源之剩餘電力產氫,進行電力調度應用。
目前工研院在鋁電池和氫燃料電池等兩大技術上已與產業界攜手合作,加速綠能產業化的最後一哩路。工研院期許以綠能技術能量,能夠引領台灣在能源轉型的關鍵時刻,往新興綠能經濟邁進。

方便性、能量密度、安全性、應用場景等各方面表現都更優異的奈米液流電池最終能打敗鋰電池嗎?

  當莫妮卡開著她的電動車前往母親家時,車上的電池指示器顯示需要重新充電。她在一個充電站停下來,在加油站刷了信用卡,把噴嘴插入車內,並在5分鐘內將400升用過的奈米液體換成新的。在她等待的過程中,一輛油罐車開過來為充電站補充燃料,交換數萬升充滿電的燃料。莫妮卡關上她的電動車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