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1日 星期一

特斯拉的太陽能屋瓦!Tesla第二代居家充電系統

去年宣布推出居家用電的充電系統Powerwall之後,Tesla很快地再度推出第二代版本,同時也推出收購SolarCity所打造的太陽能屋瓦,讓一般用戶能直接透過屋頂蓄集太陽能轉存為電力,並且藉由Powerwall存放使用。
section-hero_resize
相比刻版板,Tesla所推行的太陽能屋瓦從外觀看起來幾乎與一般屋頂建材沒有差異,就連發表會上的與會者都沒有發現現場屋瓦已經被換成全新太陽能屋瓦,甚至區分四種不同外觀質感設計,分別包含傳統屋瓦、石板、磁磚等外觀。
不過,Tesla執行長Elon Musk雖然強調實際安裝價格並不會比一般屋瓦貴,但並未公布新款太陽能屋瓦具體售價,可能會因為選擇材質、實際使用數量而產生不同費用。此外Elon Musk更強調太陽能屋瓦具有相當長久的耐用性,相比道路使用瀝青材質將有2-3倍的使用壽命。
collage_resize
%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6-10-29-%e4%b8%8b%e5%8d%8812-55-24_resize
而在第二代居家充電系統Powerwall部分,內部將採用兩組14 kWh電池設計,相比上一代入門版本將提昇兩倍蓄電容量,約可對應四房房屋內部所有燈具、冰箱等電力器具全日用電。相比上一代版本必須額外裝設直流電轉交流電的轉換設備,此次版本則已經將轉換設備內建在蓄電系統內,安裝後即可直接透過太陽能蓄電使用。
第二代居家充電系統Powerwall預計將以5500美元售價提供銷售,同時也將針對營業用電提供對應版本,預計將從2017年夏季開始開放申請安裝。

建築導入物聯網 引領節能互聯、優化住戶體驗

建築導入物聯網 引領節能互聯、優化住戶體驗
2016/10/31-林稼弘  

物聯網在建築領域


Honeywell配圖_物聯網在建築領域的應用—引領節能互聯、驅動用戶體驗。
一般民眾每天約有80%的時間都在室內,待在各種建築物內。同時,各類建築消耗全球約40%的能源和四分之一的水,排放全球三分之一的溫室氣體。

作為一間為全球超過1,000萬棟樓宇提供自控技術和產品的互聯工業企業,Honeywell漢威聯合(NYSE:HON)認為未來物聯網在大中華區建築領域的應用將會著重於透過「節能互聯」讓建築變得更「健康和聰明」,而「用戶體驗」則將是最主要的驅動力之一。

「萬物互聯是趨勢,物聯網技術在建築領域的應用有助於因應都市化過程中碰到的很多挑戰。就節能減碳來說,建築領域的潛力甚至比工業和交通領域還要大,」Honeywell智能建築與家居集團大中華區副總裁兼首席戰略及市場營銷官劉威表示。「現今的互聯技術和產品已經可以實現更加『智慧』的建築,這也是在大中華區未來非常具有增長潛力的領域。」

互聯成就綠色建築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預估,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中高達40%來自建築。亞洲持續的都市化發展促使建築施工量增加。到2030年,以大陸為例,將還有2~3億人口湧入城市,預計將拆除半數以上的現有住宅,並新增約400億平方公尺的住宅和商用建築。

同時,大陸還將新增約170個大眾交通運輸系統、55個大型機場,並新建相當於環繞地球25圈的公路。所有這些都為物聯網在建築領域的應用提供了巨大的應用和發展空間,尤其在基於互聯的建築節能領域,例如「樓宇控制、能源管理、整合平台」等。

Honeywell智能建築業務與智能家居業務港澳台地區董事總經理胡開禮指出:「真正的互聯不僅是系統的簡單交互,更是人機對於建築的深層『對話』, 可以讓建築的各項系統形成綜效,從而大幅提升能效和營運效率。」

與普通建築物相比,互聯建築將有可能減少近一半的能源使用。此外,升級能源系統可以獲得20~30%的投資報酬率,並使建築資產獲得大幅增值。建築領域將是互聯、綠色技術應用的重要平台。

互聯優化用戶體驗

物聯網在建築領域的應用是把建築藝術與資訊技術進行有機結合,基於物聯網、雲端運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應用,實現對建築的自控系統和資訊系統的互聯互通,不僅可以提供出入口門禁和人流管理優化、自動調節燈光、溫濕度、電量監控、緊急情況回應等一系列智慧化功能,並且可以根據資料分析,幫助業主高效地處理各類建築營運中碰到的各種問題,讓醫生可以看更多病人,讓學生更專心學習,讓機場安檢通道更便利順暢,讓軌道交通更準時有序。

Honeywell中央監控系統整合事業處台灣區總經理洪石松表示:「建築內的空調、暖氣、照明、通訊、消防、安防等各類系統會持續產出大量資料,而且資料量每兩年就會加倍,未來的用戶體驗和商機都蘊藏在這些基於互聯產生的大數據中。如何讓基於這些大數據的分析及改進計畫更好地服務客戶進行營運管理,是贏得更多商機的關鍵。」

在萬物互聯時代,建築需要互聯的產品,需要提供基於軟體的服務,以及通過物聯網平台和資料蒐集與分析來實現資訊化和智慧化,而用戶體驗將始終為其核心。

2016年10月29日 星期六

夏普最新推出結合高效太陽能板的涼椅

夏普以多樣化、高科技的家電與商用電氣設備在市場上據有其一席之地,其太陽能技術方面的發展即使在銷售表現節節衰退的情況下,也並不可小覷。夏普最新推出結合高效太陽能板的涼椅,可以發電、儲能,還可支援 USB 充電!
夏普的新產品是以「太陽能充電站」為概念所推出的設計,結合高效化合物太陽能電池、鋰電池儲能設備、USB 充電孔等,將這些零組件整合在度假風的涼椅上,打造出這把能提供休憩與電力需求的椅子。
最特別的是,這把太陽能涼椅所採用的高效化合物太陽能電池,是夏普提供給人工衛星所使用的高科技產品,轉換效率高達 30%;椅子即使放在陽台、屋簷底下,仍能保有一定的發電效率。太陽能板所發電力會直接儲存在座椅下方的蓄電池當中。


夏普在這之前已推出結合 BLACK SOLAR 技術的太陽能 LED 路燈,同樣搭配了蓄電池與 USB 充電孔,除設置在東京街頭外,今年 8 月也開始販售。這兩項產品都是「太陽能充電站」概念下的產物。這把椅子的重量與一般椅子相當,可輕易搬動。夏普與東京都環境公社共同推動「城市充電普及計畫(City Charge 普及促進事業)」,今年 10 月底起就可在東京的 3 處咖啡廳看到這款人工衛星科技等級的太陽能椅子。

2016年10月28日 星期五

機器翻譯功力再升級

機器翻譯功力再升級

靠著類神經網路的再起,深度學習的風這回吹向了機器翻譯領域。

撰文/張俊盛


最近不乏人工智慧(AI)展現驚人突破的消息,大都圍繞在類神經網路的再起,以及深度學習辦得到、甚至超越人類能力的影像辨識或是棋賽。今年9月Google又在一連串的進展上添加一筆,推出Google翻譯上線10年來最大的突破與改版──Google類神經機器翻譯(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NMT)。NMT採用多層次的神經網路連結原文句與譯文,輸出的字詞顧慮到全句文脈,一改Google翻譯以往「片語為本的機器翻譯」(phrase-based machine translation, PBMT)缺點,例如不考慮上下文、獨立翻譯一個個片語。 

早在1943年,麥卡洛克和匹茲就提出類似人類神經系統的計算與學習模型:有輸入、隱藏、輸出等三層神經元,這些神經元逐層加權、整合、傳遞訊息以完成任務。1980年代,學者發現了反向擴散演算法,可運用輸入、輸出的訓練資料自動調整權重,訓練類神經網路。 

1989年,美國紐約大學的楊立昆應用反向擴散演算法,在貝爾實驗室提出三重隱藏層的類神經網路,能有效辨識手寫的郵遞區號。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辛頓推動神經網路亦不遺餘力,他在1992年9月的Scientific American上清楚解釋,反向擴散演算法就是透過神經網路輸出層的誤差,回頭調整權重來訓練網路,達到輸出最佳化的目標。 

有效的演算法,加上可推廣的應用潛力,一時之間,類神經網路蔚為AI的顯學。然而,受限於當時電腦的計算能力與稀少的數位化資料,多層次類神經網路的概念雖好,卻難以突破實作上的瓶頸,使得效果不如人意。類神經網路的光輝漸漸褪色,被更簡單有效的機器學習方法取代。 

如今在巨量資料、高速計算的時代,類神經網路的深度學習技術終於否極泰來,藉各種延伸應用,證明比其他機器學習模型更有效。辛頓和楊立昆分別為Google和臉書效力,把深度學習的AI帶入產業。 

從1996年起,當學者開始探索NMT的可行性時,就發現最簡單的NMT的效果也足以和PBMT並駕齊驅。之後,還有更多進展:包括罕見字處理、輸入焦點、字根模型,以及提升執行的速度,終於使得NMT產品化。Google翻譯的NMT採用特殊的遞迴神經網路(recurrent neural network),把輸入句的每一個字存起來,之後再透過另一個類似的網路逐字產生翻譯結果。 

從圖表〈Google 中翻英比較〉的例子可以看出來NMT的翻譯非常流暢,也幾乎傳達了原文要義。美中不足的是,NMT把「中加總理年度對話機制」和「與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兩個片語的翻譯,前後倒置,稍稍偏離原意。這凸顯NMT不重視結構的缺失。為了處理好結構、詞序,有不少學者提出多種同步文法的機器翻譯模型,但都尚未能顯著勝過PBMT。 

機器翻譯的典範一再轉移,從未定於一尊。NMT當然距離專業翻譯還有一大段距離,未來如何繼續縮短差距仍然渾沌不明。是進一步延伸NMT,納入語言的句法結構?還是加入其他型態的文法增強效果?或是出現整合NMT、PBMT等不同模型的混合式機器翻譯系統?我們拭目以待。 

神奇「自癒」電池永遠用不壞?


  • 2016年10月27日
  • Elizabeth Montalbano

來自中國復旦大學、三星先進技術研究院(SAIT)與三星(中國)研發中心(Samsung R&D Institute China)的研究人員共同開發出一種由自癒(self-healing)電極組成的電池,能夠在發生損壞或斷裂時自行接合在一起,讓電池能繼續正常作業。
這項研究結果類似於美國史丹佛大學(University of Stanford)的研究,研究人員開發的是一種導電的自癒聚合物,可用於塗覆電池的電極。他們將這種電極結合在一起,使其能自行修復在電池操作期間出現的小裂痕。
20161027 battery NT01中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具有自癒電極的電池,能夠自行修復。 (來源:Wiley/復旦大學)
然而,由復旦大學教授王永剛和彭慧勝帶領的中國研究人員採取了不同的途徑。研究人員在發佈於《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期刊的文章中表示,他們的研究仰賴的是組成電池電極的平行碳奈米管層。
研究人員在這些分層之間,以奈米顆粒的形式嵌入必要的鋰化合物,讓電池在使用中或破裂時也不至於從電極中漏出來。這和傳統的鋰離子電池形式是相反的,過去我們聽到多起電池液外漏甚至導致起火的意外,主要原因就在於這種傳統的鋰離子電池設計方式。
研究團隊將薄層電極固定在自癒聚合物基板上,並在電極之間設置由纖維素凝膠(以及硫酸鋰水溶液)組成的無溶劑電解質上,作為隔離層。
根據研究人員表示,藉由輕鬆地黏合這種自癒合聚合物與碳奈米管,當電極發生斷裂時,只需要將其斷裂的兩端壓在一起幾秒鐘,就能重新融合在一起,自和碳納米管易於粘在一起。
研究團隊使用人型木偶測試這種電池,他們將可自癒電池放在木偶手臂的臂帶中,測試結果顯示,即使是在重複發生斷裂和自行修復的幾個週期後,電池的電容與充電/放電特性仍能維持一致性。
研究人員預期,這種電池將十分適用於可穿戴式電子產品,特別是傳統電池可能會因為被過度扭曲或不慎被踩踏或碾壓而導致無法修復的嚴重損壞。

2016年10月26日 星期三

注注水就可續航3000公里?

注注水就可續航3000公里?雲鋁股份將建鋁空氣電池產業化項目
  配圖配圖
  ◎每經記者 謝振宇 實習記者 陳耀霖
  自從特斯拉被炒熱之後,關於「高科技電池」的研究就層出不窮。而有一種電池更被稱為電池行業中的「黑科技」——鋁空氣電池,曾被稱「僅靠注水續航達3000公里」。近日,一家A股上市公司再涉這項「黑科技」。
  10月22日,雲鋁股份(000807,SZ)發佈公告稱,公司組建新公司投資建設鋁空氣電池產業化項目。雲鋁股份表示,鋁空氣電池原材料是「面向21世紀的綠色能源」,項目建成后,有望促進電池行業的更新換代。
  那麼,鋁空氣電池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技術?可供參考的是,2014年時,美鋁加拿大公司對外展示了一項鋁空氣電池產品,並稱其靠加註清水就能使用,儲存電量續航可達到3000公里。相比之下,特斯拉的鋰電池續航不超過500公里,當時一度引起轟動。
  鋁空氣電池的發展一直伴隨著爭議。有業內專家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鋁空氣電池雖然「看上去很美」,但產業鏈比起鋰電池來說還太不成熟,國內能達到量產的企業幾乎沒有。對國內資本市場而言,鋁空氣電池多是一個「概念」,在市場上真正要推廣至少還需5到10年時間。
  ●雲鋁:具備項目產業化條件
  鋰電池尚未發展成熟,欲「取而代之」的新產品就已受到資本關注。
  雲鋁股份公告稱,公司與創能公司在昆明市馬金鋪共同出資組建雲南雲鋁慧創綠能電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慧創綠能),註冊資本金為人民幣5000萬元。其中雲鋁股份持股95%,創能持股5%,新公司將投資建設20MW(兆瓦)鋁空氣電池生產線
  實際上,這已不是雲鋁股份首次涉足「鋁空氣電池」項目。2015年8月,雲鋁股份就聯手昆明冶金研究院設立創能公司,並落地了10MW的鋁空氣電池及電解液回收研發及生產線,項目總投資4000萬元。粗略計算,再加上本次出資,雲鋁股份兩年內在鋁空氣電池項目上投資將近1億元。
  那麼,砸下真金白銀的項目進展如何呢?雲鋁股份稱,創能公司鋁空氣電池研發項目已經「取得重大進展」,尤其是鋁空氣電池的核心材料(空氣電極、鋁合金電極)取得了技術性突破,具備項目產業化條件。不過,公司並未提及具體產品的性能與優勢。
  「相比鋰電池,鋁空氣電池的優勢就是不需要充電而且續航超長。我們現在就是做產業化。」昆明冶金研究院相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除了看中產品前景外,公司做該項目,也是充分利用雲南當地的原料價格優勢。該人士還透露,目前該項目在汽車上的應用並不是主打方向,「可能會更偏向民用領域,如生產生活電源、通信、機房電源等。」
  相比國外公司,雲鋁股份正研發的電池性能究竟如何?又是否能達到美鋁加拿大公司所稱的「加註清水使用,續航3000公里」的超級性能?針對這些問題,雲鋁股份證代王冀奭向記者表示,不方便透露更多信息,一切以上市公司公告為準。
  ●業內:實現商業化難度大
  在國內,意圖打造該「超級電池」的不止雲鋁股份。中國動力(00476,HK)去年被曝出與以色列PHINERGY公司合作,意圖進軍該領域。此外,背靠天津大學科研優勢的空天科技,也一直在進行鋁空氣電池的研製。
  「鋁空氣電池可能『看上去很美』,但真要實現商業化還有很大的難度。」中國電池網董事長於清教直言不諱地表示,金屬燃料電池的產業鏈還太不成熟,目前國內也沒有大規模量產的條件。此外,技術、成本都是阻礙其成為市場主流的掣肘,這些問題還有待突破。
  金屬燃料電池目前多指鋁電池和鋅電池。於清教分析稱,具體而言,因為金屬燃料電池不充電,是一次性電池。所以需要重新建立一條從製造到運輸,到更換,再到回收的產業鏈,這就需要巨大資金的基礎設施建設,相比起鋰電池來說,失去了成本優勢。此外,鋁空氣電池的功率密度比較低,往往需要配套鋰電池使用,這也導致其實用性打了一定折扣。
  「目前有一些上市公司做鋁空氣電池,更多的是把它當做一種『概念』,在項目研究的同時,也希望能得到資本市場的追捧。金屬燃料電池只能說是未來的一種方向,想要幾年內就獲得商業回報不太現實。」一位熟悉電池行業的人士向記者分析稱。
  「鋰電池經歷了二十多年的商業化,製造體系、營銷模式都相對成熟。而鋁電池作為新生事物,建立體系還需要一定時間。未來5~10年內,鋰電池應該還是市場主流。」該人士補充說道。
  於清教則認為,相比起鋰電池,鋁離子電池安全性更高,不存在爆炸問題。此外,鋁資源的蘊含量遠大於鋰,原料成本上優勢明顯,「以後如果產業鏈成熟起來,鋁電池回收也是一筆生意。」不過,這些都還需要比較長的時間。


詳全文 雲鋁將建鋁空氣電池產業化項目 業內稱商業化難度大-財經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61025/19116312.html

工研院快訊-鋁離子電池 儲能潛力新星

再生能源是全世界未來能源發展趨勢,電力儲存裝置需求也持續增加。在經濟部能源局支持下,工研院與美國史丹佛大學共同合作,以地球上蘊藏豐富的石墨和鋁為原料,由工研院提供陽極鋁離子技術,史丹佛提供陰極石墨材料,成功研發的新一代鋁離子電池,具有大幅降低成本、充放電效率快、安全性高的特性,是未來儲能的超級潛力新星。工研院指出,已申請美國及台灣專利,與史丹佛大學專利共享。
鋁離子電池的原理是把石墨的微結構打開,讓鋁離子快速穿梭在數萬層的石墨烯之間產生電流。最大優勢在於充放電效率非常快,而且可重複充放電達3萬次以上,突破鋁電池壽命限制,研究成果一舉登上英國Nature期刊,並入圍2016 R&D 100 Award百大科技研發獎。
鋁離子電池使用和紙張一樣柔軟、可彎折,容易量產的薄型導電材料,未來能針對不同需求與特性來製造生產;穩定、安全、具耐久性,即使受到外力破壞,亦不須擔心引發災害。未來可以搭配再生能源發電機組,裝設定置型的大型儲能裝置。進一步更有機會取代壽命較短的汽車鉛酸電池,或提供動力給輕型電動車。一般汽車鉛酸電池若改採用鋁離子電池,壽命可望延長至10年以上。

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

史上最大的網路攻擊事件誕生,這次網路癱瘓幾乎波及了半個美國。

明明知道駭客的攻擊方法,為何依然手足無措?
史上最大的網路攻擊事件誕生,這次網路癱瘓幾乎波及了半個美國。
上周五,美國全境爆發網路癱瘓事件,包括 Twitter、Netflix、Airbnb 等耳熟能詳的網站無一倖免,成為迄今為止最大的一次網路攻擊事件。
根據現有的資料,這次癱瘓事件是惡意軟體 Mirai 控制的殭屍網路,對美國功能變數名稱伺服器管理服務供應商 Dyn 發起 DDoS 攻擊,從而導致網站當機。而周日的時候,中國企業雄邁科技發表聲明稱,由於自己產品中與預設密碼強度不高有關的安全缺陷,無意中成為引發這次美國大規模網路攻擊的「幫兇」。
不過,做為一次典型的 DDoS 網路攻擊事件,這次攻擊目標主要是 Dynamic Network Services(Dyn)公司,由於 Twitter、Paypal 等網站恰恰是 Dyn 公司的客戶,所以導致網站功能變數名稱無法解析出現訪問失敗。
那麼,為什麼會發生如此大規模的攻擊?
360 天眼事業部安全研究員汪列軍認為,這次攻擊事件極有可能是一場有計畫和預謀的黑產測試和報復攻擊。因為就在攻擊發生前,Dyn 公司在非常有影響力的 NANOG 會議上發表了網路 DDoS 相關的黑產分析演講,而這次攻擊就發生在演講後的幾個小時內。
根據 360 網路研究院的分析資料顯示,Mirai 是一個十萬數量級別的 Botnet,由網路上的 IoT 裝置(網路攝影機等)構成,8 月開始被構建,9 月出現高潮。攻擊者透過猜測設備的預設使用者名和口令控制系統,將其納入到 Botnet 中,在需要的時候執行各種惡意操作,包括發起 DDoS 攻擊,對網路造成巨大的威脅。
這並不是惡意軟體 Mirai 導致的第一次攻擊事件,就在今年 9 月底,安全研究機構 KrebsonSecurity 也曾遭遇攻擊,當時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網路攻擊之一。然而沒過多久法國主機服務供應商 OVH 同時遭到了兩次攻擊,罪魁禍首都是 Mirai。
那麼,既然知道了駭客的攻擊方法,為何這樣的事件還是屢次發生,甚至出現了愈演愈烈的態勢?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這種導致網路安全事件頻發的 DDoS 攻擊是如何運作的。
所謂 DDoS 也就是指分散式拒絕服務攻擊,它是藉助於伺服器技術,將多個電腦聯合起來做為攻擊平臺,對一個或多個目標發動攻擊,進而成倍地提高拒絕服務攻擊的威力。
由於 DDoS 攻擊簡單高效,所以一直以來都是網路安全拔不掉的毒瘤,導致單純的技術對抗完全不頂用。「對於這種規模級別的分散式拒絕服務攻擊,到目前為止都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案,假如只是透過部署幾個 DoS 流量過濾設備根本不能解決問題。」汪列軍如此說。
比如,KrebsonSecurity 被攻擊時流量達到了 665GB,而 OVH 被攻擊時總流量則超過了 1TB。做為企業你無法知道駭客攻擊流量的多少,即便知道了,當時也很難及時回饋。
以這次 Mirai 攻擊為例,就是依賴控制物聯網設備,然後把它們組成一個巨大網路,直接命令這些設備向目標網站發出超過其處理能力的請求,直至讓網站當機。也就是說,當 DDoS 攻擊 Dyn 公司時,很多 DNS 查詢已經無法完成,用戶也就無法透過功能變數名稱正常訪問 Twitter、GitHub 等網站了。
根據 360 安全實驗部監測的資料顯示,這次攻擊發生時,峰值達到日常流量的 20 倍,事實證明確認是發生了流量攻擊。

36kr 配圖

本次攻擊事件當天的網路流量波形圖。
事實上,網路史上每一次大規模 DDoS 攻擊,都能引發大動盪。
  • 2013 年 3 月的一次 DDoS 攻擊,流量從一開始的 10GB、90GB,逐漸擴大至 300GB,Spamhaus、CloudFlare 遭到攻擊,差點致使歐洲網路癱瘓。
  • 2014 年 2 月的一次 DDoS 攻擊,攻擊物件為 CloudFlare 客戶,當時包括維基解密在內的 5 萬個網站安全服務受到影響,規模甚至大於 Spamhaus,流量為 400GB。
幾年時間內,攻擊流量從 300G 到 400GB,如今已經以「T」級別來計算,DDoS 攻擊幾乎在以飛躍式的速度增長。
難道就真沒有可解決的方案?答案是有,但無法從根源杜絕。
比如,只要企業提前制訂安全防護預案,做好壓力測試和過程演練,在真正遭遇攻擊時,就能盡快反映,把損失控制在更小的範圍。除此之外,企業在設計和實現網路服務架構時如果注意分散服務資源,也避免單點瓶頸,從多層面和角度去進行維穩。
但是,在汪列軍看來,由於本次事件導致攻擊的一個組成部分是 IoT 裝置,他建議國家對於所有這些可能連接上網的裝置是否可以考慮加強監管,對上線裝置做基本的安全性評測和認證,對於明顯存在安全性問題的裝置不允許生產和銷售直到整改完成?
這對於物聯網裝置廠商來說,毫無疑問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也是一次警醒,因為這次攻擊事件致使有超過 50 萬物聯網裝置已經感染 Mirai。

36kr 配圖

物聯網世界裡,每一個聯網裝置都可能成為攻擊物件。
不久前,在與一名企業安全人員交流時,他提到一個很有趣的點,就是服務的企業即便知道自己的設備存在安全隱憂,但也是放置不理,因為更新裝置和系統成本太高了。
這就牽涉到企業層面的不作為,導致基礎設施暴露在脆弱的境地,給予駭客可乘之機。如今,隨著聯網裝置指數級別的增加,軟硬體層次堆疊,但安全性卻被忽視,IoT 裝置的脆弱性就愈加惡化。當然,影響面積也越來越大。
OpenDNS 安全實驗室安全研究部門高級總監 Andrew Hay 之前在接受《The Vrege》採訪時就曾表示,當下的企業的設備,被越來越被頻繁的用於訪問企業網路,但企業只是像玩具一樣對待他們,並沒有像針對其他行動裝置行動一樣實施相同的安全管理策略。
「一個最大的問題是,對於面向消費者的網路攝影機和智慧電視裝置,在被廠商製造時確實是進行了安全測試,但只有當運行在一個非關鍵性的、特定的環境適用,並沒有針對企業級的安全進行測試」,Andrew Hay 說。
致使網路安全問題屢禁不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駭客作祟,他們憑藉一技之長潛行在網路世界,甚至從事著一系列黑產行為,時常會受利益驅動,主動或受雇傭去攻擊一些高盈利行業。
這就需要政府機構積極立法,與有技術能力的公司配合,在發揮各自所長的同時打擊黑色產業鏈,從根本上杜絕網路安全事件的發生。但如今看來,想要實現這樣的願景依然任重道遠。
物聯網的世界創造了一個龐大的空間,然而我們卻在「黑暗中」摸索前行。

空調能竊聽插座能放火?物聯網成了「危」聯網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葉健 陽娜
  日前,美國兩家網路供應商遭遇網路攻擊,諸多知名網站一時間無法登陸,號稱半個美國互聯網被弄癱。后經調查顯示,這是黑客利用病毒感染物聯網設備,進而利用這些設備發起網路攻擊。
  作為互聯網大國的美國尚且遭此一劫,中國互聯網是否也會有此威脅?對於即將到來的物聯網時代、以及越來越多的智能硬體,我們的安全又由誰來保障?
  物聯網搞定了互聯網?
  在這次弄癱半個美國互聯網的事件中,物聯網被普遍認為是「導火索」。360攻防實驗室負責人劉健皓表示,此次感染病毒的物聯網設備數以十萬計,包括網路攝像頭等。主要原因還是這些接入互聯網的設備存在大量漏洞,有些漏洞屬於系統通用性漏洞,容易被控制,然後成為攻擊互聯網的「馬仔」。
  雖然此次事件影響巨大,但多位業內人士認為,這次攻擊的技術含量並不高。
  一位安全專家告訴記者,這次病毒攻擊的都是弱口令設備,攻擊檻其實並不高。那些暴露在公網上的物聯網設備,如果都是簡單的初始默認密碼,就很容易被攻擊。
  為什麼一次技術含量不高的攻擊,卻能造成這麼大的傷害?
  對此,專注物聯網安全投資的永洲創投創始合伙人陸一舟也告訴記者,因為物聯網設備都講究通用性,不像每家的PC都各不相同,物聯網設備都是標準化的,一次出貨可能就是幾萬台甚至幾十萬台。一旦一個漏洞被發現,黑客就能劫持一批產品,這個影響就非常大了。
  更壞的消息是,這次美國的網路事件可能只是一個開始。如果不加註意,將來物聯網引起的安全事件會比想像的更多。
  空調能竊聽、插座能放火:智能硬體還有多少坑?
  「現在的物聯網設備基本都是在『裸奔』。」陸一舟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
  他向記者舉了一個例子,有家廠商為了檢測一款空調的噪音以改進產品,就在空調里安裝了收集聲音的裝備,這些設備可以回傳眾多空調的分貝數。但就是這麼一個裝備,很快被外部的安全專家發現了漏洞,只需要略施小計,就可以將其變成「竊聽器」。當每台空調都可能變成一隻竊聽器時,想一想這有多可怕?
  這可不是一家之言的危言聳聽,安天實驗室首席技術架構師肖新光也告訴記者,現在很多人家裡都買了掃地機器人,這個機器人都有麥克、攝像頭等裝置,也需連接網路,這就相當於是一台潛在的監控設備。一旦遭到攻擊,家庭隱私也就無處可藏。
  至於現在很多人都在用的智能插座,更是有可能成為安全隱患。專家表示,現在的智能插座的安全漏洞是比較多的,如果被黑客攻破利用,輕則可製造一批用戶無故斷電,重則可以讓插座過載發熱,成為放火的「兇器」。
  至於現在風頭正勁的新能源車特斯拉,儘管其安全團隊已經足夠強大,但仍被攻破過。可以設想,如果黑客能遠程遙控一輛智能汽車,對於車主將是件多麼可怕的事情。
  「PC和移動端的設備漏洞,最多也就是謀財。但是物聯網的漏洞,真是可能害命的。」陸一舟告訴記者,「但是,現在很多向物聯網轉型的企業,多數都是白色家電企業出身。他們的安全能力嚴重不足,固有思維是追求硬體的標準化,而黑客就是喜歡標準化的硬體。」
  對此,網路安全專家、安在創始人張耀疆告訴記者,當前的物聯網設備廠商,很少真正關注並引入安全控制,物聯網設備的用戶也普遍缺乏安全意識,其安全狀況的慘淡就可想而知了。
  拒絕還是擁抱物聯網?
  一方面,物聯網時代已經逐漸降臨,各類智能硬體產品層出不窮,消費者購買的智能硬體也越來越多;而另一方面,物聯網的安全卻仍非常脆弱,甚至有專業人士認為,大多數物聯網設備就是「裸奔」。
  那麼,作為消費者,我們該如何應對這些可能「裸奔」的智能設備呢?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對於物聯網安全,消費者能做的不多。肖新光告訴記者,「不像電腦、手機等設備具有諸如下載殺毒軟體等成熟的安全措施,智能硬體無法形成交互。」
  為此,對於那些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物聯網設備廠商們「責無旁貸」。
  陸一舟告訴記者,因為物聯網設備的發展方向是越來越傻瓜式,因此對廠商來說,就更需要重視物聯網安全,必須要加大對安全重視和投入。同樣,那些不注重安全的物聯網廠商,每一次安全事件的爆發,也會讓他們在市場競爭中被淘汰。
  肖新光認為,關鍵是要在生產、設計等環節中如何融入安全基因,比如建立安全企業與智能硬體廠商之間的深度融合,從源頭嵌入安全能力。通過遠程部署,建立響應機制和聯動機制。
  此外,多位安全專家也提出,需要通過改變規則、制定法律等辦法來明確智能硬體廠商的安全責任,尤其對於隱私、數據的合理採集、合法使用及妥善保管等方面。這也是推動廠商投入安全成本,防範其可能產生的關聯風險的有效辦法。
  當然,對於競爭相對白熱化的製造業企業來說,安全投入多少才夠,這也是件需要摸索的事。業內人士對此也更多是觀望。
  張耀疆告訴記者,「物聯網安全可能是一個潛在的藍海市場。只不過,物聯網安全企業的商業模式還有待探尋。畢竟,製造業成本控制才是基本的生存之道。」


詳全文 空調能竊聽插座能放火?物聯網成了「危」聯網-科技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61026/19131220.html

新式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超越矽


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與英國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們結合兩種鈣鈦礦材料,生產出一種性能穩定的太陽能電池,不僅具有超過20%以上的效率,並可印刷在塑料基板上。
研究人員首先開發出具有理想匹配能隙的四端和兩端「鈣鈦礦-鈣鈦礦串聯」太陽能電池。每一種電池單元都可在玻璃上印刷,但相同的技術也可以用於在塑料上印刷電池單元。
所開發的鈣鈦礦——FA0.75Cs0.25Sn0.5Pb0.5I3具有紅外線吸收1.2eV能隙,可帶來14.8%的效率。藉由結合這種材料以及更寬能隙的FA0.83Cs0.17Pb(I0.5Br0.5)3材料,可形成一種具有兩端串聯電池的單晶,能以超過1.65 V的開放電路電壓提供17.0%的效率。研究團隊並以機器式堆疊4端串聯的電池,實現20.3%的效率。
史丹佛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教授Michael McGehee說:「鈣鈦礦半導體表現出更有希望以低成本製造高效率太陽能電池。因此,我們設計出一種堅固的全鈣鈦礦元件,以20.3%的效率將陽光轉換成電能,這已相當於當今市場上的矽晶太陽能池效率。我們以串聯實現的元件已經遠超過以其他低成本半導體(如有機小分子與微晶矽)串聯的太陽能電池最佳表現。」
具有紅外線吸收能力的鈣鈦礦電池表現出優越的熱與大氣穩定度,這是其他鈣鈦礦材料無法達到的優點,而且以長期來看,它能夠讓「所有的鈣鈦礦」薄膜太陽能電池以最低成本達到最高效率。
「我們所展示的全鈣鈦礦串聯電池,清楚展現了薄膜太陽能電池未來可達到30%轉換效率的發展藍圖,」牛津大學物理系教授暨新創公司Oxford Photovoltaic的共同創辦人Henry Snaith表示。
他說:「鈣鈦礦的多功能性、材料和製造的低成本,以及可實現非常高效率的潛力,一旦證實其可製造性和可接受的穩定度後,可望改寫太陽能產業。」

2016年10月24日 星期一

不用教,機器人也會的技術!日本預計最快 1 年後實用化


隨著當前機器人在工業應用上的功能越加強大,人們也希望機器人未來能夠從事更多的工作應用。根據 《日本經濟新聞》 的報導,日本東京大學教授石川正俊等已經開發出,即使不提前教作業步驟,也能使工業機器人順利完成零組件組裝和鎖螺絲等動作的技術。未來,這樣的技術一但擴大應用,將可以使得工業機器人更快處理各項生產線上的工作。
根據報導指出,東京大學所研究出的技術,可以使得工業機器人以每千分之一秒確認一次位置的情況來調整動作。而有了這項技術,調整生産線的作業步驟等將可以輕鬆完成。目前,石川正俊以及所帶領的團隊正與多家企業共同進行開發研究,預計最快在 1 年後,把這項技術在實際的工業機器人產品上進行實用化。
石川正俊與其團隊表示,在一般情況下,要想讓工業機器人記住作業步驟,需要作業人員預先直接移動機器人的前端,或者利用控制器進行操作。這樣的模式,在大量使用機器人生產的工廠,如果組裝産品的規格等發生變化後,則需要停下整個生産線,來進行重新設定機器人程序的動作,過程費時費力。
而且,由於生産線使用的工業機器人的動作速度很快,普通圖像處理技術的速度難以跟上。因此,新研發的技術可以透過每秒可拍攝 1,000 幀影像的攝影鏡頭,進一步確認零件的孔洞等目標位置。並藉由高速運算功能,讓機器人自行移動位置及角度,進而自行調整工作和施力方式等。日前,開發團隊就在試驗中,使工業機器人準確的反覆完成在開有直徑 2 公厘大小孔洞的板上,插拔像鐵絲一樣棒狀物的動作。
由於,目前的工業機器人在長時間重覆相同的作業程序中,可以能發揮已大的作業效果。但是,機器人卻不適合在短期內頻繁變更作業方式的工作狀態。對此,石川正俊表示,未來若採用新的技術來進行複雜的程序作業,將至少可以節省下大約一週的教學時間。

22世紀是多啦A夢的世紀 陪伴機器人宛如小跟班

22世紀是日本卡通哆啦A夢的世紀,國立陽明大學、聯合報系願景工作室及宜蘭縣政府今天舉辦「前進未知:22世紀健康與醫療」論壇,超過40名專家「做夢」談論下個世紀的健康藍圖。專家直言,電腦科技與物聯網將取代人腦,進入全面智慧化時代。
論壇從21世紀初窺探下一個世紀的未知健康面貌,主題吸引逾200名醫療健康領域人士參加,其中不乏陽明大學畢業校友,全場座無虛席。
陽明大學醫管所教授唐高駿表示,隨高科技發展,新醫院愈來愈強調「未來感」與「智慧」,例如彰化員林基督教醫院護理站,就是使用電子白板,病床旁則有互動式螢幕,患者想找護理師、點餐或娛樂,「一指」就可搞定。電腦利用網路及大數據(Big Data)贏過人腦,未來醫療全面智慧化絕對有能發生。
科技部次長裘正健不諱言,未來就是大數據時代,是人類與電腦機器對決,醫院不再是醫療前線。目前政府推動P4醫療,也就是預防(Preventive)、預測(Predictive)、個人化(Personalized)及參與醫學(Partcipatory) ,就需利用雲端大數據資訊,幫助個人健康管理,從預防做起達到健康老化。
智慧電子國家型計畫研發成果橋接計畫顧問郭博昭也說,台灣老年人口飆速成長,政府預估5年後進入超高齡社會,應對愈來愈多老年人口,發展遠距醫療是必要趨勢,讓民眾不用總往醫院跑。
郭博昭舉例,他的76歲媽媽有高血壓,6年來利用雲端血壓計,蒐集2000筆以上血壓及心跳數值並自動上傳網路系統。他某日查看分析結果,發現媽媽血壓偏低,回診轉告知醫師,即可調整高血壓用藥。他也開發一套睡眠呼吸中止症遠距照護技術,病人只要戴上指環睡覺,隔天就可以上網查分析報告。
科技帶動產業,銀髮商機也在崛起,穿戴式裝備、老人社群或陪伴機器人在22世紀不再遙遠。
亞洲物聯網聯盟祕書長劉建志表示,政府推動在地老化,但相較戶外,居家有更多危險場景,例如老人易在浴室、廚房或臥房跌倒,此時防跌科技就能協助辨識危險場景、提出警訊,陪伴機器人則可像小跟班,協助應對突發狀況,甚至減輕獨居長者孤獨感,營造家的感覺,給予另類的「科技溫暖」

新創事業 Sewbo 挑戰機器人自動縫衣


機器處理金屬、木材等硬質材料很容易,但是過去要機器處理柔軟形狀不定,又難以抓取的材質,例如布料,可說困難重重,因此目前成衣業仍然大體上是勞力密集的產業,但新創事業 Sewbo 打算挑戰這項高難度障礙。
衣服布料會伸縮、柔軟無定形的特性,在過去 3D 動畫發展過程中也曾經造成嚴重障礙,皮克斯(Pixar)作品《超人特攻隊》中,製作團隊在其中一幕挑戰衣料的物理運算,讓主角拿起衣服後發現有破洞,把手從破洞中間穿過去,這樣一個簡單的鏡頭,卻讓整個團隊雞飛狗跳,物理運算調整許久才搞定,連在虛擬環境中模擬衣料都如此困難,就更別說在真實世界中讓機器去掌握衣料了。
面對這樣的難題,Sewbo 的解決方案想法很簡單:先讓衣服「變硬」不就得了。
Sewbo 採用一種水溶性聚合物,浸泡衣服後,衣物會變得僵硬,如此一來,機器手臂就能輕易抓取、計算,因此能輕鬆切割、縫製,過程中要動用到多個機器手臂,縫合的方式採用超音波熔接,等到衣服完成,用水沖一沖,洗去水溶性聚合物,衣服就恢復原來應有的柔軟。這樣的製成可套用到大多數衣料,只除了皮革以及防水材質以外。
Sewbo 目前正在 10 個國家申請專利,目前先測試製作 T 恤,但之後希望應用在製造各種不同衣物上。Sewbo 將先與為美軍製作軍褲的藍水國防(Bluewater Defense)合作,藍水國防每日生產 8,000 件軍褲,其中半數是在波多黎各工廠,以 500 名勞工生產。
Sewbo 創辦人 Jonathan Zornow 認為,在成衣界有相當大的自動化市場潛力,不僅在美國,還認為可打入以低廉女工聞名的印度,成衣界目前有 4 成成本來自於勞工,而勞工流動或請假往往對成衣廠造成相當困擾,自動化可一勞永逸解決成衣業者的後顧之憂。他計畫 2 年內推出機器自動製衣系統。

豐田小機器人:與你共創未來的伙伴

經常有汽車廠商在與主業無關的領域秀肌肉,比如標致生產了胡椒磨,大眾推出了香腸和番茄醬。豐田也不例外,該公司從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利用自己強大的機械製造能力生產機器人,甚至成為了工業機器人領域的先鋒。

2000年,該公司又進軍了個人機器人領域,後來開發的機器人甚至可以獨自行走、談話、演奏樂器,並為殘疾人提供一定的幫助。

豐田最近又推出了一款與之前的產品截然不同的助理機器人。

這款名為Kirobo Mini的人形機器人體型非常小巧,按照標凖的坐姿計算,只有4英寸。豐田表示,這款產品的定位是「溝通伴侶」,希望他能成為一款微型個人伴侶。從外觀上看,他就像是鐵臂阿童木和普銳斯的結合。

該公司希望通過汽車經銷商銷售這款售價3.98萬日元(略高於300英鎊)的機器人——在你真正看到這個小巧的機器人有多麽聰明之前,或許會認為定價有些過高。

他能夠通過非常細緻而生動的方式與人溝通(目前只支持日語),還能利用攝像頭識別人類伴侶的狀態——這需要綜合面部表情、手勢和語調等多重因素。在對話過程中,他的目光將始終跟隨主人的頭部,他還會不停地眨眼,讓主人知道自己正在跟一個有感情的對象溝通,而不是冷血的電動玩具。另外,這款產品還能記住主人的喜好,以及「共同的旅行」,並逐漸將這些信息整合到對話中。 (例如,「我們之前曾經來過這裡!」)

豐田在宣傳短片中明確描繪了這款機器人的友好形像,讓受眾明白,這是一款可以與各個年齡層的孤獨人群快樂互動的小傢伙。片中展示了一位帶著Kirobo Mini參加約會的年輕女性,以及一位向其徵求面試建議的用戶。豐田表示,Kirobo Mini「成了一個與你共同開創未來的伙伴。」

這種定位或許有些古怪。

豐田Kirobo Mini

現在,Kirobo Mini的定位不再是節約人力資源——他的作用不是幫助人們遛狗,也不是調製雞尾酒,儘管你可能經常期待這種需求。儘管他的胸前有豐田的標誌,但Kirobo Mini卻不會開車(說實話:即便你通過編程為其賦予這種能力,他的腳也夠不到油門和剎車踏板)。

但豐田將為Kirobo Mini提供「兒童座椅」,將其固定在汽車的杯座上(目前還不清楚車主是否可以因此而使用共乘專用道。)與兒童一樣,Kirobo Mini大約可以連續運行2.5小時,之後就需要充電約3小時。

Kirobo Mini通過藍牙與智能手機相連,配套的手機應用每月的使用費為300日元(約2英鎊)。 (沒人說過養育一個溝通夥伴是一件便宜的事情)

儘管很多人可能都會將這種可愛的小型機器人當做玩具——他也的確讓人想起了20世紀90年代流行一時的「電子寵物」——但不難想像,現代科技的確可以開發這樣一種不辭辛勞的便攜數字助理。

例如,谷歌本週早些時候就推出了能力非凡但吸引力有所欠缺的Home語音助理設備,所以,如果這兩家公司展開合作,便有可能為豐田的機器人賦予強大的助理功能,而不僅限於簡單的聊天,或者提醒你不要忘記鍋中的煎蛋餅。

你可以直接下令讓他給你調製一杯雞尾酒。

2016年10月23日 星期日

安全專家:美國網絡大癱瘓與中國產品有關

(大紀元記者古昱編譯報導)專家們警告多年的情形終於發生。10月21日,一場大規模的網絡攻擊讓包括推特(Twitter)在內部的美國數十個知名網站陷入癱瘓。安全研究人員們表示,他們已經查明該攻擊事件背後至少有一個罪魁禍首,就是被劫持的大規模物聯網(IoT)裝置,而大多數這些裝置都與一家中國公司的產品有關。網絡安全公司Flashpoint的安全研究主任尼克森(Allison Nixon)說,非常不常的是,絕大多數與攻擊事件有關的電子裝置零部件都出產於一家公司——中國杭州的雄邁信息技術公司。「一整個公司的產品線都被變成一個殭屍網(botnet)來攻擊美國,這真是不同尋常。」尼克森說。

這些零部件用於多個其它品牌的各種裝置中,都有著硬編碼的出廠默認密碼,即使可以,一般用戶也很難重新設置這些密碼,這就使得駭客們大規模劫持這些裝置變得很簡單。
用來控制這些裝置的軟件是一個名為Mirai(日本語「未來」)的惡意軟件,它控制著數百萬個物聯網裝置,包括數字攝相機,數字錄影機等,使其成為一個殭屍網,對使用Dyn公司域名服務器(DNS)的眾多網站,包括Twitter、Paypal、Amazon、Tumblr、Reddit、Spotify和Netflix等同時發難,使這些網站癱瘓長達11小時。尼克森說不排除有多個殭屍網被捲入攻擊的可能性。
Dyn Inc.是一家提供域名服務器的供應商,位於新罕布什爾州曼徹斯特市。
Mirai軟件的源碼本月初由其匿名製作者對外公開,這意味著大量的惡意駭客都可能是這次網絡攻擊的責任人。
網絡安全研究人員希奈爾(Bruce Schneier)說,這次攻擊很可能與本月初報導的系列有組織協調的阻斷服務攻擊無關,但是與「克雷布斯論安全」(Krebs on Security)網站上的一個「記錄設置攻擊」(record-setting assault)相關聯,該攻擊已被證實是由一個Mirai殭屍網所引起的。
這次攻擊正是網絡安全專家們一再警告的有關物聯網對網絡安全所具風險的「最壞情形」的真實表現,而且幾乎沒有辦法防止這種攻擊重複出現。
雄邁的許多這些產品以及其它廉價、大規模生產的物聯網裝置基本上都是不可修正的,都會對網絡安全帶來危險,除非將這些裝置完全從互聯網上拔掉。

美英科學家用新方法改進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美英科學家用新方法改進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新華社舊金山10月21日電(記者馬丹)一個美英研究團隊報告說,他們用一種新方法加工製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使其光電轉換效率接近傳統的硅基太陽能電池,但成本便宜很多。
    鈣鈦礦材料是指一類陶瓷氧化物,因類似結構最早在天然鈣鈦礦中被發現而得名。用鈣鈦礦材料可以製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較高,近年來科學界一直看好其前景。但是它也有性能不穩定、易衰減的缺陷,一直沒有成熟的產品。
    美國斯坦福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用錫混合鉛、銫、碘等其他幾種常用物質,製造出新型鈣鈦礦材料。與目前的太陽能電池材料單晶矽相比,這種鈣鈦礦材料更薄,柔性更好,造價也更便宜。
    據介紹,他們設計了一種新的、由兩個串聯的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成的發電設備,能以20.3%的綜合效率將太陽光能轉化為電能,光電轉換效率已接近現在市面上的硅基太陽能電池。
    研究人員說,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串聯設備造價較低。生產硅基太陽能板首先需要加工成單晶矽,工藝要求1600攝氏度的高溫,而製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實驗室裏就可以對錫、鉛等常見物質加工,然後在常溫下噴塗在玻璃上。
    鈣鈦礦材料的穩定性一直是一個問題。安裝在屋頂的硅基太陽能板通常能用25年甚至更長時間,但有些鈣鈦礦材料在潮溼或光照環境中退化很快。以前的實驗顯示,用錫製成的鈣鈦礦材料特別不穩定。
    研究人員將他們用錫混合多種物質製成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和用錫製成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100攝氏度的環境中放置了4天,發現前者的熱穩定性和空氣穩定性非常好,是後者從未具備的。
    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新一期《科學》雜誌上。研究負責人之一、美國斯坦福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邁克爾·麥吉說,鈣鈦礦材料很有希望用來製造高效太陽能電池,同時降低製造成本。另一負責人、英國牛津大學物理學教授亨利·斯奈思也認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有諸多優點,在可製造性和穩定性得到證明的情況下,將為光伏產業帶來變革。(完)

2016年10月17日 星期一

太陽能電池日首創打印製法


日本福島大學在太陽能電池試驗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全球率先成功採用噴墨打印方式將太陽能電池「印刷」在比報紙還薄的53微米材料上。由於極薄,可自由彎曲,使太陽能電池的應用空間更豐富。研究小組表示,將在3年後實現手機外殼、車頂和建築物等領域應用的商品化。通常素材厚度若低於100微米,即可自由彎曲。(視頻截圖)
實現這項首創的理學部教授野毛宏表示,現行太陽能電池通常被製作在厚約200微米的矽板上,新工藝製作的太陽能電池則比厚度約60微米的報紙還薄。研究小組稱,實驗中的光電轉換率約為10.7%,今後將爭取達到現行矽板太陽能電池20%的水平。

目前的太陽能電池為提高光電轉換率,在加工時通常在背面也塗植一層產生光電轉換的電極,主要採用半導體製造工藝,但在製作極薄太陽能電池時容易破損。新的「噴刷」方式則打破這一瓶頸。
德國曾發表厚度30微米的太陽能電池,但以噴墨打印形式的製作工藝則是世界首創。野毛說:「這一突破實現太陽能電池變得更薄、更輕,也更廉價,能使太陽能發電更方便地應用到一般住宅等方面。」◇

方便性、能量密度、安全性、應用場景等各方面表現都更優異的奈米液流電池最終能打敗鋰電池嗎?

  當莫妮卡開著她的電動車前往母親家時,車上的電池指示器顯示需要重新充電。她在一個充電站停下來,在加油站刷了信用卡,把噴嘴插入車內,並在5分鐘內將400升用過的奈米液體換成新的。在她等待的過程中,一輛油罐車開過來為充電站補充燃料,交換數萬升充滿電的燃料。莫妮卡關上她的電動車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