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日 星期一

環境感知與情境理解的關係

 

環境感知與情境理解的關係

環境感知與情境理解是緊密相連、相互依存的兩個層次,共同構成智慧系統對現實世界的完整認知。環境感知是獲取原始數據的基礎和前提,而情境理解則是在此基礎上,對這些數據進行更高層次的抽象、整合和推斷,賦予其意義,進而實現智能決策和行動。

這種關係可以透過層次模型來闡釋。例如,情境感知理論(Situation Awareness, SA)將人類接收環境變化的過程分為三個層次:SA Level 1是對環境不同元素的感知(Perception);SA Level 2是對這些元素的理解(Understanding);SA Level 3是對它們在不久的將來的狀態的預測(Prediction)。這清楚地揭示了感知作為理解的基礎,以及理解作為預測和決策前提的層次遞進關係。   

從數據到意義的轉化是兩者關係的核心。環境感知系統的任務是識別和分類外部信息,而情境理解則在此基礎上,對交通場景的語義進行準確理解,並做出相應的行為決策 。AI的「感知」模組透過文字、語音等方式接收並解析外部資訊,而「推理」模組則利用大型語言模型進行上下文推理、分析與決策制定 。在自動駕駛中,感知層的輸入信息會被決策層用於環境建模,形成全局理解,進而做出決策 。機器人的智能大腦系統也負責整合各種感知資訊,形成對環境的整體認知,進而進行決策規劃和動作執行  

情境理解技術將賦予AI更接近人類的感知能力,使其真正「看懂」世界。例如,在自動駕駛中,AI不僅能識別物體,還能預測行人意圖、識別道路上的隱性風險,並結合交通法規和常識來調整駕駛策略 。在智能安防領域,AI可以分析異常行為,從「被動監控」升級為「主動預測」   

多模態技術的發展進一步強化了感知與理解的關係,它透過整合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知模式,使AI系統能更好地理解和解釋複雜的環境和情境 。這種多模態認知計算旨在提高機器信息提取能力,並透過關聯、生成和協同等任務,最大化信息利用率 。因此,環境感知是情境理解的必要條件,提供豐富、多樣的數據輸入;而情境理解則是對這些數據進行高層次抽象、整合與推斷的過程,將原始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知識,從而實現更智能、更具適應性的行為。

沒有留言:

Airfide 於日本 COMNEXT 展會推出搭載摩爾斯微電子Wi-Fi HaLow 的佔用感測器

  全球Wi-Fi HaLow晶片領導廠商 摩爾斯微電子(Morse Micro) 宣布其與 Airfide Networks 合作推出的新一代 微移動佔用感測器 AFN6843 現已全面上市,並強化了 Wi-Fi HaLow 連線功能。此公告於日本次世代通信技術展(COMN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