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7日 星期四

日本 福島 核電廠 爆炸, MIT 學者怎麼說?

日本 福島 核電廠 爆炸, MIT 學者怎麼說?

BirdBird 發表於 2011年3月16日 14:03 收藏此文

日本在2011年3月11日發生觀測史上第四大芮氏規模9.0大地震,並引起大海嘯、進而引發福島核電廠危機事件。有鑑於網路上流傳許多不同的說法,正確性也待查驗,鳥專欄作者bird大大熱血翻譯了刊登在MIT核子工程科學系網頁上的文章,並希望提供給T客邦的讀者參考。(譯文經過編輯部小幅度的潤飾)

譯者前言:偶然在朋友轉寄的新聞連結中看到這篇「Why I am not Worried about Japan's Nuclear Reactors」 文章,這是由 MIT 的 Dr. Josef Oehmen 所寫的,關於日本福島核能電廠在震災後發生一連串事件的看法。原文其實來自於他寫給日本親戚的 Email,但被貼在部落格上引起廣大迴響,因此 MIT 的核子工程科學系將全文刊登在這裡,並且持續更新和回應。

看完文章之後,我覺得這是目前為止我所看過對福島核電廠危機最清楚又易懂的文章,相較於台灣記者那些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在寫什麼的東西,這篇文章實在是太棒了。現在這個世界上有太多人在關心這件事,所以我決定把它譯成中文,與大家共享。我雖然不具核工的專業,但所譯的東西都經過查證與確認,相信正確性會遠比那些記者寫的東西要好。如有謬誤,歡迎指正。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圖片來源:news.com.au)
福島核電廠的結構

福島的核電廠是所謂的「沸水式反應爐」(BWR,Boiling Water Reactor)。沸水式反應爐將水煮沸,產生水蒸氣,進而推動渦輪帶動發電機發電。核能燃料在反應過程中產生熱,利用這些熱能將水煮沸、產生蒸氣;蒸氣推動渦輪、渦輪轉動發電機發電,而最後這些蒸氣再經過冷凝後變回水,水再回到反應爐內重覆被加熱。反應爐的工作溫度在攝氏 285 度左右。
第一道防線:固態燃料錠

核能燃料是氧化鈾。氧化鈾是陶瓷狀的物質,它的融點高達攝氏 2800 度。燃料被做成錠狀的單位,每錠大約是直徑一公分,長約一公分的圓柱體。這些燃料錠被裝在用一種稱為「Zircaloy」的鋯合金所做成的管狀護套中,緊緊地封住。鋯合金大概在攝氏 1200 度左右會開始出問題:在這個溫度下它會開始跟水發生反應。裝滿燃料錠的的管子稱為燃料棒,數以百計的燃料棒組合在一起成為反應爐的爐心。

第二道防線:鋯合金護套

核裂變反應會產生許多高輻射的產物,固態的燃料錠是守住核裂變產物的第一道防線,而鋯合金的護套則是第二道防線,它將這些放射性物質與反應爐的其他部份隔離開來。
第三道防線:壓力槽

反應爐的核心裝在壓力槽中。壓力槽是由極為厚重的鋼所製成的,工作環境約為7MPa(1000psi)的壓力左右,並且設計成可以承受核子意外時會發生的更高壓力。壓力槽是阻擋放射性物質與外界接觸的第三道防線。
第四道防線:圍阻體

反應爐的整套循環管路包含壓力槽、管路、和幫浦、以及管路裡的冷卻劑,也就是水,全部被包在稱之為圍阻體的結構中。圍阻體是第四道防線,它是一個氣密的,極厚的鋼筋水泥容器。這個容器只有一個用途: 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無限期地承受融毀的爐心。為了使它更可靠,在圍阻體的外圍還會有另一個更厚更大的混凝土結構,稱之為二次圍阻體。

一次和二次圍阻體都被包覆在反應爐建築中。反應爐建築只是設計用來隔絕反應爐與外界的風霜雪雨,它其實沒什麼強度。在福島核電廠前幾次的爆炸中,被炸毀的就是這個部份。

▲福島第一核電廠1號機氫氣爆炸後的外壁破損狀況。(圖片來源:dailymail)
核子反應流程

核燃料產生的熱來自於中子所引發的核裂變反應。鈾原子在中子的撞擊下,分裂成兩個比較輕的原子(又稱之為裂變產物),這個過程會產生熱和更多的中子。當這些新產生出來的中子撞擊其他的鈾原子,就會引發更多的裂變反應,產生更多的中子,持續不斷下去。這個過程稱為連鎖反應。一般的反應爐在正常全功率運轉時,它裡面的中子產生和消失的速率是相同的,從而使得中子的數量保持在穩定的值,此時稱之為反應爐的臨界狀態。

這裡必需要說明的是,核電廠反應器中的核燃料絕不可能產生像核武器般的核子爆炸。在前蘇聯的車諾比事件中,爆炸是來自於壓力槽內的高壓及氫氣爆炸,而將整個壓力槽炸毀並將融化的爐心物質噴向四週。車諾比的反應爐根本連圍阻體都沒有,才會在壓力槽失效時造成這麼嚴重的災害。接下來我們說明為什麼這樣的災害不會發生在日本。
最大的挑戰是消除餘熱

反應爐使用控制棒來控制連鎖反應。控制棒是用硼做成的,而硼最大的本領就是吸收中子。在沸水式反應爐運轉時,控制棒被用來維持反應爐剛好在臨界狀態。除此之外,控制棒也可以用來將反應爐關閉,使它從 100% 的功率輸出降至 7% 左右的輸出,這 7% 的輸出來自於爐心內的材料本身衰變所產生的熱,或稱之為餘熱。

餘熱來自於核裂變產物進行輻射衰變時所產生的能量。輻射衰變是裂變產物藉由散發能量來自我穩定的過程,而這些能量會以阿法射線、貝他射線、伽瑪射線、或是中子的型態散出。核裂變的產物有很多種,在以鈾為燃料的反應爐中裂變產物主要是銫和碘的同位素。在核裂變反應停止後,餘熱會隨著時間而減少,不過仍然必需藉由冷卻系統將之移除以免燃料棒護套過熱而失效,導致放射性的裂變產物直接曝露。現在福島核電廠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維持足夠的冷卻能力,可以將反應停止之後的餘熱從反應爐中移除。

很重要的一點是,大部份的裂變產物它們的半衰期都很短,可能在你讀完這句話的時間內就衰變完了,而某些則有較長的半衰期,像是銫,碘,鍶,及氬。
福島核電廠出了什麼事


接著我們來看看福島核電廠的狀況。在日本所發生的地震,它的強度其實遠遠超過這個核電廠當初建造時所能抵擋的地震強度。(芮氏地震規模是對數級數,8.2 級和 8.9 級之間的能量差距是 5 倍,不是 0.7 倍)

當地震來襲時,所有的反應爐都自動關機了。在地震發生的頭幾秒中,控制棒立即被插入爐心,將連鎖反應停下來。從這個時候開始,冷卻系統必需將爐心的餘熱帶走,如前所述,差不多是平時運轉總功率的 7%。

1. 外部電力失效

地震摧毀了電廠的外部供電系統,這是一般核電廠意外中最麻煩的一種,稱為「外部電力失效」。反應爐和它的備援系統在當初設計時,就必須考慮在這個狀況下,去利用備援電力維持爐心冷卻系統的運作。反應爐既然已經停止了,它當然也沒辦法發電給自己的冷卻系統使用。

當地震剛發生的時候,電廠的備用柴油發電機確實有啟動並供電給包括冷卻系統在內的相關設備,但在隨後而來的超級海嘯中,這些柴油發電機也報廢了。

核能電廠有一個很重要的設計原則就是「縱深防禦」。遵循這個原則設計的核電廠理應可以抵擋各種重大災害的侵襲,甚至電廠本身的系統有多重損壞也沒關係。讓所有祡油發電機一次壞光光的大海嘯就是這樣的災難,不過 3 月 11 日當天的海嘯實在大得遠超乎所有人的預期。為了對付這樣的危機,工程師在設計電廠時又多加了一道防線: 把所有的東西都放在圍阻體內。

當柴油發電機壞掉後,電廠的作業員切換到以電池供電的緊急電力。電池供電的備援系統可以在其他所有的電源都失效時,仍然維持爐心冷卻系統長達八個小時的運作,而它也確實撐了八小時。

但八小時過後,電池用完了,冷卻系統沒辦法繼續將餘熱從爐心內移出。此時電廠的作業員開始遵循「一切冷卻系統都失效」時的緊急作業程序,這些程序也是遵循「縱深防禦」的原則設計的。儘管從電視上看起來似乎很驚悚,但其實這些電廠作業員應該都對這些程序很熟悉。
2. 還不到爐心融毀

這時大家已經開始懷疑爐心會不會融毀了。因為如果冷卻系統持續失效,餘熱就會累積在爐心裡,在幾天之內就可以達到讓爐心融毀的溫度。在這裡要強調,「爐心融毀」並不是個很精確的說法,也許說「燃料失效」會比較好。因為在燃料錠融化之前,包覆燃料棒的鋯合金護套會先完蛋,也許是因為過高的壓力,過多的氧化反應,或是過熱。

不過在此時,距離爐心融毀應該還有很長的一段路。現在的主要目標是維持爐心的穩定,避免燃料護套破損。

因為冷卻爐心乃是第一要務,反應爐設計有很多套不同的冷卻系統,不過福島核電廠到底壞了哪些冷卻系統,目前尚不清楚。
3. 洩壓是必要程序

因為斷電的關係導致電廠絕大多數的冷卻系統失效,他們會盡可能利用剩餘可以運作的冷卻系統,避免餘熱在爐心累積。但如果冷卻系統的能力小於爐心內餘熱產生的速度,爐心內的冷卻水會被煮沸,導致水蒸氣在爐心內累積,進而升高爐心內的壓力。此時的要務是要避免爐心的溫度超過攝氏 1200 度,以免燃料棒護套破壞,同時也要維持爐心內的壓力在可容許的範圍內。

為了避免壓力過大,他們必需不定時地打開洩壓閥讓高壓蒸氣和反應爐內的其他氣體釋放出去。在這樣的意外中,洩壓是很重要的程序,它可以避免壓力槽內的壓力過高而損壞壓力槽的完整性,通常在設計時也會為壓力槽預留許多套不同的洩壓管道。

如前所述,高壓蒸氣和其他爐心內的氣體經由洩壓閥釋放到大氣中,其中某些氣體會含有放射性的核裂變產物,但含量極低。而且這些氣體在釋放的過程中也經過一定程序的過濾和處理,以確保釋放到大氣中的放射性物質是在可接受的範圍。即使存在這些微量的放射性物質,也不會對公共安全造成影響,甚至對於在核電廠工作的人來說都很安全。相較於讓這些氣體在槽內累積以致於讓壓力升高,透過洩壓程序把它們排放掉,維持壓力槽的完整其實會更好。
4. 爆炸的起因

就在此時,備援的發電機運到電廠了,而且部份的電力也恢復了。然而在爐心內被煮沸、蒸發的水比加進去的水多,導致冷卻系統內的水越來越少,進而影響它的冷卻能力。在洩壓的某些程序中,爐內的水位甚至可能低到讓燃料棒頂端露出水面。當燃料棒的溫度超過攝氏 1200 度時,護套的鋯合金開始跟水發生氧化反應。這個反應會釋出氫氣,而這些氫氣就混在水蒸氣中一起在洩壓時排出。這是預期中的反應,但我們不知道究竟有多少氫氣會混在洩壓的氣體中一起釋出,因為燃料棒的精確溫度和爐內的水位並不容易掌握。

氫氣極為易燃,當排出的高溫氫氣與空氣混合時,它會與空氣中的氧氣劇烈反應導致爆炸。如果某次洩壓時排出的氫氣量比較多,就會發生這樣的爆炸。不過爆炸發生在圍阻體外, 反應爐建築內(因為圍阻體內沒有空氣),對圍阻體的結構安全不會有影響,但可能會破壞反應爐建築。稍早發生在三號機組的爆炸應該就是這類的反應,它摧毀了三號機組的建築物頂部和側面的一些牆面,但對於壓力槽或圍阻體則不會造成損害。僅管這算是個意外,但它不會影響反應爐的結構安全。

隨著某些燃料棒的溫度超過攝氏 1200 度,某些燃料棒開始被破壞。燃料錠本身的結構仍然完好,但鋯合金的護套則開始損壞。此時,某些燃料錠中的裂變產物,像是銫及碘的同位素,會開始混在冷卻水和蒸氣中。這也是為什麼在排出的蒸氣中可以測到這兩種元素存在的原因。

因為水量減少使得冷卻系統的能力受限,而且電廠本身的儲水量也可能不夠,為了確保燃料棒可以全部浸在冷卻水中,他們決定開始灌海水進去。海水裡面加了硼酸做為中子吸收劑。連鎖反應已經因為控制棒插入而停下來了,但加入硼酸則可以更進一步確保反應爐內的連鎖反應不會再起。硼酸也可以用來抓住一部份被釋放到水中的碘同位素以減少它們被排出的機會,不過這不是加入硼酸的主要目的。

一般來說,冷卻系統使用的是過濾過的純水,以避免冷卻系統任何部位的銹蝕。灌海水進去會讓以後的清理變得很麻煩,不過在冷卻水不足的時候也只能這樣搞了。

以上的程序可以將燃料棒的溫度降到安全的範圍,而且隨著反應爐停機的時間越來越長,爐心的餘熱會越來越少,壓力和溫度都穩定下來後,就不須要再做洩壓的動作了。

▲福島第一核電廠3號機破損狀況解說圖。(圖片來源:Net Nihonkai)
原文http://www.techbang.com.tw/posts/5168-why-am-i-not-worried-about-japans-nuclear-power-plants
> 這篇文章的作者其實是個商學院的博士,研究風險管理的,不是核能專業,因為錯誤太多已經被網路上的人找出來打槍了:
> http://www.salon.com/news/politics/war_room/2011/03/15/josef_oehmen_nuclear_not_worried_viral

2011年3月14日 星期一

福島核電廠事故給台灣何種警惕或者啟示

星期專訪/ 林宗堯:檢討舊耐震設計 核四廠勿急著試轉
記者蔡宗憲攝

記者黃以敬/專訪

日本福島核電廠遭遇世紀強震重創,一號機與三號機已形同廢爐,這場核能浩劫,其實已超越核電廠以往設計的地震經驗值。曾參與國內外許多核電廠興建的前美國 GE核電工程師、現任核電廠安全監督委員林宗堯提出警告,官方不應再動輒用可以承受0.4G(重力加速度)的耐震數據,對外宣稱台灣的核電廠可以抵抗強震,必須儘快全面重新體檢核電廠,核四廠更不應趕著進行核子反應爐試轉,否則台灣恐也無法避免核電意外的危機。

福島電廠原本月底除役

Q:日本福島電廠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A:日本福島電廠已營運四十年,核子發電機組其實原本都將在三月底除役,也因此設備老舊,停電時用來緊急啟動核子反應爐冷卻系統的兩座柴油發電機都無法作用,是地震震壞了?海水灌入損壞?或是根本沒有落實維護而損壞?都需要進一步去追查,老天真是開了日本一個大玩笑,一座即將除役的核電廠卻讓世人都嚇出一身冷汗。

目前日本已經啟動海水循環水系統自海岸引海水灌入,讓反應爐冷卻,估計灌入五至八小時的海水才可能灌滿反應爐,整個反應爐要完全冷卻約要五至八天。如果海水也無法及時灌入冷卻,那就只能等待燃料棒自行燃燒,估計可能十幾個小時內,一座反應爐內的核子燃燒棒就會完全熔化(core melt down) 。

如果不能引入海水冷卻,只能祈禱外圍的水泥圍阻體能夠抵擋這股壓力而不爆破,日本福島電廠包住核子燃燒棒的圍阻體大概一至二公尺厚,國內核電廠則有三公尺厚,如果圍阻體也被高溫氣壓衝破,那就是「大浩劫」了。

烏克蘭車諾比核電廠爆炸事件是因為人為判斷錯誤,阻絕海水灌入,導致反應爐無法降溫,圍阻體又只有薄弱的一層,加上太過老舊,因此爆炸導致核能輻射外洩。

惰性致癌氣體很難消失

Q:一旦輻射外洩,危害有多嚴重?

A:所謂輻射危害,銫等放射性氣體還是次要,因為會與空氣中灰塵粒子結合落下,通常飄不遠、可能在廠區範圍就落下,令人擔心的是碘、氙、氪等惰性氣體,是人體致癌物,而且惰性氣體半衰期大多長達超過五年, 亦即要至少五年後才會逐漸衰化一半,再五年才又衰弱一半,很難完全消失。

這些惰性氣體會隨著氣流長距離飄流,遇到雨水被沖刷進地面,成為輻射落塵覆蓋在土壤或木草上,除非全部刨除,一旦被人體牛羊食入進入食物鏈,對人類傷害難以想像。

二十五年前的車諾比電廠輻射落塵,當年就曾擴散到中國東北、韓國。但還是要看擴散出來的濃度,依據目前原能會監測到台灣輻射值不到二微西弗,加上風向也不是往台灣吹,民眾應該不用太緊張。

Q:福島核電廠事故給台灣何種警惕或者啟示?

A:台灣核電廠的每座核子發電機組,停電時,都有兩具備用的柴油發電機,一廠兩反應爐就有四座柴油發電機,另外甚至還有第五座的蒸氣渦輪發電機備用,就是要確保供電穩定性。但是,台灣的核電廠也曾發生過發電機都失靈,必須用到第五部發電機的窘況。而且,地震一旦發生,所有設備都可能位移,或被掉落東西壓垮的問題,電線電路也都可能被震壞,冷卻水系統可能被壓壞,防不勝防。

絕大多數人不知道,其實,台灣核電廠在一九八五年也發生過一次嚴重的氫氣外洩爆炸,當時核子反應爐旁的發電機組,密封的氫氣外洩導致爆炸,反應爐因此壞了一年不能用。

當時,蔣經國主政的政府下令全面封鎖消息,那時在GE公司(核子反應爐建商)工作的我,馬上被召回台灣,花了一整年協助修復。福島電廠一號機組只是發電四百六十百萬瓦(megawatt)的小型發電機組,台灣核一廠反應爐機組則可發六、七百百萬瓦,核三廠機電組更可達九百至一千百萬瓦發電量,動輒是福島電廠機組的二至三倍,核子反應爐所用的燃料棒也是二至三倍,更不可掉以輕心。

而且,核一、核二電廠都已是營運超過三十年的舊廠,核三也已有二十五年了,設備機器難免出現老舊耗損,必須全面體檢。

Q:台灣核電廠的耐震度,比日本福島電廠穩固嗎?

A:首先要注意地震趨勢。這次日本發生規模八.九的強震,超越日本一百四十年地震史紀錄,不僅地震強度越來越強,而且越來越淺層,顯示地殼環境的變化越來越劇烈。

但是核電廠所謂的耐震度設計,主要是依據過去的地震資料,以及已知斷層位置,假設五十公里以內或一百公里以內的斷層發生地震所產生的重力標準去做耐震設計,其實是侷限於人類以往經驗,未必能面對新考驗。

我一直警告台電及原能會,不能再以核電廠耐震度0.4G(重力加速度)的數據,對外宣稱可以抵抗規模七至八的強震,所有電廠設計都是依據舊的地震經驗、土壤地質等資料去做研判設計,過去沒有被挑戰過。但這次福島事件,就顯示這種耐震度設計其實還是可能出問題的,而且超越了以前設想過的狀況。

因此,台灣所有的電廠都須重做耐震度測驗與檢視。台電已經宣布要做「總體檢」,到底要體檢什麼?要檢查到什麼範圍?這才是重點。不能再像過去大修,總是為了趕著供電而兩、三天匆匆結束,必須要找地震、地質、土木專家會診,不僅是核子反應爐島區要加強耐震,所有機電設備、供電系統、管線甚至支架都必須重新檢視與加強。

Q:日本核電廠危機勢必再引發各界對核電的疑慮,台灣核電廠政策要如何重新檢視?

A:核一、核二廠是否要延役?勢必會再引發討論。我比較擔心的是,核四廠目前正面臨試營運、可能要將核燃料棒放入反應爐試燒的關鍵時期,核四廠真的準備好了嗎?我很擔心。

過去核一至三廠,畢竟是直接購自美國經驗廠商的產品,例如美國Ebasco、貝泰設計總顧問、奇異GE發電機組等,是核電廠經驗廠商統包負責,但核四廠卻是「拼裝產品」,當初政府為提高自製能力,立意雖好,但台電發包設計,國內採購制度最常採取低價標,找了較缺經驗的史威顧問公司,許多零件設備則還是台電自己採購,不僅原始設計就問題重重,例如設計出全球最複雜的儀表控制系統,還因產品採購時間及品質不一,整個興建工序混亂,當初民進黨政府停工引發批評,但許多核電廠人員其實鬆了一口氣,因為根本快要蓋不下去了。

就算最後勉強拼組興建好,目前進入試運轉,也面臨原始顧問公司及「奇異」解約問題,缺乏有經驗的顧問監督。

更令人擔憂的是,政府又頻頻施壓,希望能儘早讓核四完工,甚至傳出要讓核四廠做為建國百年的大禮,因此希望加速進行最關鍵的核子反應爐試運轉,核子燃燒棒已運到,核四廠真的準備好要放進反應爐運作了嗎?

政府與台電一再對外宣稱核四完工日期,在我來看,都是毫無根據的說法,根本沒人敢保證核四何時可真正安全運轉。政府一定要三思,絕不能草率行事。

核四廠是「拼裝產品」

Q:除了核四別趕工之外,你還有什麼建議?

A:此次日本核電廠疏散範圍動輒十公里、二十公里,但是我國核三廠所在的恆春半島,電廠旁邊的南灣海水浴場總是人山人海,根本不到所謂基本的三公里安全管制範圍,幾乎目視就可看到反應爐廠房。

恆春半島人口的濃密度遠遠超過日本福島,近期政府更才第三次通盤檢討墾丁國家公園及恆春半島建設,要全面放寬建築物限制,地方人士更號稱要引進六百萬觀光人口,民宿飯店越蓋越多,這其實都嚴重威脅到核電廠安全管理。

要觀光還是要核電安全?兩者孰輕孰重?政府必須重新思考,否則一旦台灣發生強震或任何天災、人禍威脅到核電廠安全,人命財產的損傷,恐怕會更超過此次的福島危機了。

2011年3月8日 星期二

GT Solar新一代四氯化矽轉爐可在18個月內回收投資

DSS 四氯化矽 STC 轉爐 直接氯化
GT Solar International, Inc.稍早前推出了用於多晶矽生產工廠的下一代四氯化矽(STC) 轉爐,據表示,這種新型四氯化矽轉爐為營運較舊的直接氯化多晶矽工廠提供了一種經濟的升級途徑,可增加產能和減少年度營業成本,將協助業者降低多晶矽的總體每千克成本。每個轉爐可支援最多2,500噸的年度多晶矽產量,預計在不到18個月的時間內,工廠節省的營業成本即可收回替換舊一代轉爐的投資。

GT Solar International, Inc.是多晶矽技術暨藍寶石和矽晶體生長系統及原料供應商,主要針對太陽能、LED和其他專業市場。GT Solar多晶矽業務部門副總裁兼總經理Dave Keck表示:「一個新型高效四氯化矽轉爐可替換大約6個舊一代轉爐。這可以顯著降低轉爐維護成本,並減少工廠的功耗。」

GT Solar還推出了一項新服務計畫,旨在提高其不斷成長的DSS熔爐客戶的產能和經營績效。參加生產力合夥計畫(Productivity Partner Program)的客戶將可以輕鬆獲得GT Solar的耗材和真正的GT Solar庫存部件。該計畫還透過GT Solar的亞洲先進技術團隊提供設備製程知識和專長,以確保客戶的DSS熔爐能夠實現最大效能,使所生產的優質材料千克數最大化。

GT Solar全球服務副總裁Ed Samaha表示:「生產力合夥計畫是一種新型GT Solar服務產品,該計畫透過完整的產品生命週期——有時我們稱之為所有權節期——來與我們的DSS客戶建立成功的長期策略合作關係。對於我們的DSS 客戶和GT Solar而言,這是一項雙贏計畫,因為我們共同致力於確保我們客戶的DSS熔爐能夠一直實現最佳產能水準和最大投資報酬。」

2011年3月7日 星期一

「抽絲剝繭」新技術 軟性電子元件大突破

2011-03-03

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系黃振昌教授所率領的研究團隊,發現蠶絲可以製造出超高性能的電晶體,藉此提升電子材料20倍的速度,是軟性有機電子元件上的重大突破!

薄膜電晶體是軟性電子產品的重要零件,各國無不積極投入研發工作。由教授黃振昌及博士研究生王中樺、謝兆瑩所組成的研究團隊,將蠶絲經過簡單的化學加工,從蠶絲中萃取出蠶絲蛋白,成功研發出一種蠶絲膜成型的技術,這個蠶絲膜可用來當作電層中的介質材料,能夠製作出高性能五苯環有機薄膜電晶體。

通常電晶體是二氧化矽當作閘極中的介質材料,改用這蠶絲膜後,場效應的遷移率大大提高了20倍,這樣子的速率突破,對於提升軟性電子產品的性能,有相當大的助益!

這項研究結果已在德國「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期刊發表,清大業已申請專利中;這項技術將來可以應用在電子紙、電子書或是有機發光二極體螢幕的彎曲、柔軟功能。(記者鄒弘整理報導)

2011年3月4日 星期五

iPad 2上市,會是筆電的末日嗎?

iPad 2上市,會是筆電的末日嗎?

 蘋果iPad帶動平板熱潮席捲市場,也開始衝擊消費者購買電腦的意願。國際研究顧問機構Gartner表示,基於消費用行動筆電需求減弱,調降對今明兩年的電腦出貨預測,今年全球電腦出貨量達三億八千七百八十萬台,較去年成長十.五%,而原本預測成長幅度達十五.九%,也就是說,平板、智慧型手機的崛起,已吃掉筆電與家用電腦至少五%的市場。

 Gartner分析師指出,消費用行動筆電過去五年都是電腦市場的成長引擎,平均年增幅接近四十%,行動筆電是消費者把網路導入日常生活的主要平台。但是消費者現在能透過不同的行動裝置取得網路,例如iPad及其他平板裝置,整體來說,預期家用電腦在二O一一年至二O一五年成熟市場的年平均成長將減少十%。

 在Gartner的預測報告中指出,消費者對於平板的熱愛,使得行動筆電在成熟市場持續疲軟。消費者以平板媒體取代行動筆電開始影響電腦在成熟市場的出貨量。

 以往行動筆電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方便攜帶,不過仍然偏重,再加上電力不能持續一整天,這些局限在蔓延流行的社交網路中更為明顯。

 所以消費者對於即將登場的新一代平板媒體期待度高,而對於購買電腦或行動筆電就相對轉趨保守、觀望。

讓“感知物聯”成物聯網Google

讓“感知物聯”成物聯網Google
2011年03月04日13:50  來源:中國企業家
歡迎發表評論0 字號:

  “感知物聯成立後,您最大的改變是什麽?”

  “我終於可以抽煙了!”劉海濤給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答案。

  作為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中國973計劃物聯網首席科學家,如今的劉海濤多了一個新身份—感知物聯集團總裁。但初次見面的人絕不會想到他是一位科學家,多半會認為他是個“跑銷售的”。原因很簡單:這個高大精瘦的新疆男人太能侃了,身上幾乎看不出博導的書卷氣,反倒充滿了狡黠靈動的“猴氣”和江湖感。

  三年前,正是這種激情和感染力,讓江蘇省委常委、無錫市委書記楊衛澤斷言:“劉海濤不光是一個科學家,他很可能是具有科技企業家、科技創業家潛質的一個人才。”並做出了“不惜一切代價”引進尚處於創新四期的物聯網項目的決斷。如今,這個項目已發展成擁有近四百名科研人員的物聯網產業研究院,並帶動無錫形成了物聯網產業集群。2010年9月底,投資超過20億元的感知物聯集團正式成立,劉海濤出任總裁。

  物聯網被全世界公認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後的第三次信息浪潮。在中國,它已被寫入“十二五規劃”,正式成為中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但對領軍者劉海濤而言,接下來,要面對的挑戰是:如何把感知物聯真正帶入企業化軌道。

  物聯網“忽悠者”

  1999年,時任中科院上海冶金所副研究員的劉海濤對傳感器產生了興趣。當時冶金所裏面幾乎每個科研項目都要用到傳感器,種類五花八門,所涉及的專業和研究人才也非常散,“能不能找個項目,把這些零散的東西串起來?”

  多年之後,他仍記得靈感乍現時的興奮。“那是半夜三點,我翻來覆去睡不著,突然想到,要是把傳感器作為預警終端,把數據采集、處理和傳輸組網會怎麽樣?越想越興奮,直覺告訴我這個方向能做出大事,最終可以做到"物物互聯,感知世界"。”

  中國的物聯網研究就此起步,劉海濤在無意中進入了信息領域的前沿陣地。當時國內外都沒有相應的資料,國際上有關物聯網方面的論文也是2000年後才開始陸續出現,很少有人能明白他工作的意義。但在所領導的支持下,他獲得了48萬元的啟動資金,隨後又獲得了中興通訊(000063,股吧)的資助,終於在2000年做出了演示用的樣機。

  隨後三年多,成為劉海濤研究方面最痛苦的時光,核心就一個字:錢!最慘的時候,他們住地下室、吃盒飯,團隊瀕臨解散。劉海濤被逼著到市場上找錢,他自嘲為“忽悠用戶”,並因此鍛煉出科學家中少見的溝通能力。

  “我當時只有概念,沒有辦法實際應用,所以只能去忽悠客戶。一開始先忽悠企業家,比如中興老總侯為貴,讓他們給我投錢,再後來去忽悠用戶,用戶給我錢我再去研發。嘉興港、浦東機場、上海市公安局等幾個大項目都是這樣。”

  “劉老師有超強的耐力、毅力和爆發力,也有超強的抗打擊能力。”劉海濤的博士生、現任感知物聯副總裁的沈傑清楚地記得,接上海市公安局的項目,技術難題遲遲無法攻克,項目交期一拖再拖,用了整整兩年。對方單位一個副處長曾帶著下屬,闖進辦公室拍著桌子青筋畢露地指著老師鼻子大吼:“劉海濤你給我說清楚,你究竟能不能做出來,再做不出來我官就要丟了!”

  但也正是這種磨練,讓劉海濤的研發工作具有鮮明的針對客戶需求定制的特點。“物聯網不好說是哪天出現的。它是先有需求,然後做應用,在應用的過程中慢慢覺得要對它做系統研究,然後才形成體系、學科、產業。我們走的是一個從科研到產業再到科研的螺旋式上升過程。”劉海濤認為,這是日後成立感知物聯集團的根本原因。

  企業化嘗試

  2008年1月1日,煙癮很大的劉海濤在中高層會議上當眾摔了香煙。“你們都懷疑我沒有足夠的決心做產業化,好,今兒我把話放在這裏,從今天起我戒煙,能戒就說明我下了產業化的決心,一定給大家一個交待,歡迎大家監督,也請大家給我一點時間。”
  會議室裏鴉雀無聲,浮動的人心被這一舉動穩住了。從那以後,劉海濤從各處挖來的有深厚企業背景的人才雖然還會抱怨體制文化方面的衝突,但再也沒有人想過主動離開。自此之後,劉海濤果然再沒有碰過一支煙。

  2008年前後,劉海濤開始有意識地在團隊中引入來自企業界的人才,特別是來自世界500強企業的中高級人才,潛移默化地推動團隊文化轉型,為成立企業做準備。其中就有現任感知物聯集團CEO譚振華。

  譚曾任深圳微軟技術中心的技術總監,兩年前在網上看到了劉海濤的相關報道,判斷出這將是IT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便主動與劉海濤聯系。“我是個很挑老板的人,物聯網是件很大的事情,領軍人物必須同時具備眼光、魄力和胸懷。作為一個專業人士,我能感覺到海濤那種積蓄了很久之後的激情。”

  感知物聯並不是劉海濤的第一次企業化嘗試,早在2002年,他就曾與私營企業合作,試圖用企業的方式推進物聯網的產業化,但兩次都以失敗告終。

  “第一次失敗,是因為我不懂辦企業的目的是賺錢,那時我就是一個年輕天真的科研工作者,合作不好就倒閉了;第二次合作得還好,但一方面大形勢還不夠成熟,另一方面我完全不懂管理,垮是必然的。”

  這讓他意識到:純科研的體系架構,用來做研究是很完美的,但用來做應用就有很大的問題,因為二者的考核標準完全不一樣。要走出一條全新的道路,既不能是純粹做基礎研究的科研院所,也不能是完全以盈利為目的企業,而是介於二者之間的“四不像”。

  中科院嘉興無線傳感網工程中心就此誕生。它以獨立的單位運作,在當時的科學院體系中是一種全新的嘗試。2008年,劉海濤又轉戰無錫,成立了中科院無錫高新微納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和物聯網產業研究院。

  “無錫市政府開出的條件,在當時爭奪這個項目的地方政府中並不是最優惠的,給的錢不足某些城市的四分之一,但我看重這裏濃厚的產業化氣氛。”劉海濤解釋說,2005年之後物聯網在國際、國內都成為研究熱點,競爭已經進入國際標準制訂層面,而推動國際標準的主力是企業,我們在研究方面與國外同步,在某些方面甚至具有先發優勢,但如果產業化之路滯後,很有可能“起個大早,趕個晚集”,制度、環境遠比錢重要得多。

  2009年8月7日,溫家寶總理視察了劉海濤的團隊,明確指出“要盡快建立"感知中國"中心”,物聯網被提到國家新興戰略產業的高度加以規劃和強調,劉海濤期待的物聯網產業化的春天終於來臨。

  在劉海濤的規劃中,感知物聯要搶占第三次信息浪潮的制高點,走出一條產業、資本、技術相結合的道路:通過資本來凝聚產業,通過技術來推動產業,通過標準來規範產業,從而推動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的形成。

  目前,感知物聯已擁有9家分公司,員工人數超過3000人,未來它會以每年30%-35%的速度擴充人手。2010年,集團營收接近15億元人民幣。2011年預計營收為25億元。未來幾年,感知物聯最重要的目標是完成上市。

  “四不像”

  盡管計劃中的核心競爭力目前只構建了三四成,但對於業界公認的“無所不在,卻又無從下手”的物聯網產業化本身,劉海濤的團隊已經走到了一個非常特殊的位置。

  中國是國際物聯網標準化的主導國之一,物聯網研究水平基本與世界同步,在某些方面甚至有領先優勢,感知物聯不但在國際標準制定方面占有先機,在產業化方面也久經歷練。另一方面,物聯網現在很像互聯網早期的局域網時代,此時政府是最強有力的推手,主導並推動著骨幹網、標準和基礎建設工作。“就像互聯網一樣,中國未來一定會成為物聯網應用最廣泛的國家。”

  “我們真正的殺手鐧是正在研發、即將推向市場的共性平臺。”譚振華告訴《中國企業家》,做項目是為今天掙錢,做產品化的解決方案是為明天掙錢,共性平臺則是為後天掙錢。這是物聯網領域的制高點,也是感知物聯未來能與Google、微軟比肩的希望所在,“相當於物聯網上的操作系統,但遠比操作系統開放、復雜。”
  要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有規範的、有競爭力的市場化運作。然而,感知物聯至今仍算不上一個真正的企業,內部充斥著科學家文化和企業家文化的激烈衝突。

  副總裁沈傑感受最強烈的,是思維方式和做事方法上的衝擊。“比如買元器件,以前我們自己拿錢到電子市場去買就可以了,現在則要經過審批,還要走招標和采購流程。此外,科學院習慣把一個東西做得盡善盡美,但企業家更強調合適而非完美。”

  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馬建則認為,感知物聯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缺乏系統性。“它成長得太快,信息流本身不夠通暢,缺乏必要的保證決策的機制。而且,很多戰略部署層面的東西沒有很好地貫徹下去。”

  在劉海濤看來,轉型期的不適應是意料之中的。“我發現在快速產業化的過程中,原有的核心研發團隊很難接受如此大的衝擊,所以感知物聯只能暫時做一個四不像的"怪胎",這對我們非常重要。只不過,過去的四不像更偏科研院所,現在的四不像要更偏向企業。”

  他認為自己最大的優點是不固執,只要深刻地理解到自己真的有做得不對的地方,就一定會改。而他心目中希望的企業文化,首先就是“尊重規律”,因為“背後連帶著很多東西”。

  在劉海濤的辦公桌上,放著一個三角形的白色紙牌,兩面都寫著“直屬主管通過了嗎?”,原因是,“科學院的人習慣了平層結構,下面匯報的人經常直接告訴我之後就去做事了,忘記知會自己的領導,我也常常習慣於越級指揮。所以寫了這個牌子,對雙方都是一種提醒。”

13檔2月營收 年增逾50%

13檔2月營收 年增逾50%

* 2011-03-05
* 工商時報
* 【記者潘臆涵/台北報導】

 儘管2月因農曆春節長假,工作天數較少,上市櫃公司2月營收普遍衰退,但達能(3686)、綠能(3519)、昇陽科(3561)、新日光(3576)、台化(1326)、太陽光(3566)6家,因訂單激增,2月營收逆勢創下歷史新高。

 法人指出,整體來看,太陽能產業能在淡季能創新高為非常難得的表現。2月營收的年成長50%以上的公司當中,太陽能就占三家,達能、綠能的年成長率更分別達155%、104%。

 法人指出,這些2月營收亮麗表現的個股,均各具基本面題材。光鋐(4956)為LED節能概念類股,跟近期油價不斷上漲的影響有關,加上今年LED照明市場需求激增,因此帶動公司營收年成長68%。

 上銀主要做滾珠螺桿,應用於工具機的關鍵零組件,技術門檻較高,品質不輸德日廠商,由於今年業績很好,產能幾乎不及供貨,使得獲利成長反應在股價上面,因此外資開始在關注,在基本面或籌碼面都相當有利,上銀目前高股價的狀況也具有指標意義,可視為傳產界的宏達電,有機會帶動傳產中其他公司的股價。

 台硝(1724)、中碳(1723)由於跟油價連動,使得化工產品價格水漲船高,尤其中碳又跨足電動車的負極材料,為台灣唯一生產電動車負極材料的公司,所以後市前景特別看好。

 懷特為生技新藥開發公司,隨著我國第一個新藥「懷特血寶R注射劑」獲准上市外,另有四項新藥亦獲美國FDA核准進行第二期臨床試驗中,再加上在過年期間集中出貨,因此營收年成長達165%。

 太陽能方面,整體2月營收大幅成長,綠能今年EPS預估有12~13元以上。昇陽科除做下游模組部份,還轉投資上游多晶矽,再加上王雪紅入股等諸多議題,後市相當看好。

 寶來投信寶來寶來基金經理人劉博玄指出,今年初法人對太陽能前景一度仍有疑慮,但後來太陽能產業的營收,跟上游矽晶圓或是下游模組的報價,均有止跌回升的現象,因此後續情況不差,很明顯反應在太陽能公司的營收成長上面,因此太陽能類股在今年一、二季相當有潛力。

華碩展出PC專用體感遙控技術WAVI Xtion

CeBIT:華碩展出PC專用體感遙控技術WAVI Xtion
文/蘇文彬 (記者) 2011-03-03

華碩在展覽中展示PC使用的體感遙控技術WAVI Xtion,並釋出軟體開發套件,希望擴大WAVI Xtion的應用範圍。

WAVI Xtion中的體感偵測器,用來辨識使用者肢體動作。
華碩在今年德國漢諾威電腦展(CeBIT)上展示PC體感偵測技術WAVI Xtion,使用者可在電視機前以肢體動作操作電腦播放影音內容。

WAVI Xtion包括了一個WAVI無線多媒體傳輸裝置和Xtion體感遙控器,利用無線的HDMI傳輸技術,將電腦上的影音內容、遊戲畫面輸出至家中的電視機上,讓使用都可以體感肢體動作遙控操作電腦。

華碩強調WAVI Xtion同時結合了體感遙控與無線多媒體傳輸技術,將把體感遙控技術由遊戲市場帶入PC市場。

不過,目前只有華碩自己Vibe上所提供的影音內容支援這套體感遙控,為了擴大應用程式支援性,華碩開放了Xtion Portal的開發工具,希望開發者投入體感應用程式的開發工作,將電腦體感遙控技術應用到的醫療、教育、電子看板等領域。

目前華碩未說明WAVI Xtion的上市時間及售價,但預計在三月舉辦開發者競賽,鼓勵更多支援體感遙控的程式開發。

微軟已在去年推出XBox專用的Kinect體感遙控套件,讓Xbox玩家不需要手持遙控器就可以肢體動作遙控遊戲,或以語音命令播放Xbox上的影音內容,在家庭遊戲市場帶動另一波體感遙控熱潮。為擴大推廣Kinect應用領域,微軟也計劃於3月推出Windows版Kinect軟體開發套件

除了展示WAVI Xtion體感技術,華碩還在CeBIT展示先前發表的三款採用Android 3.0平台設計的EeePad平板電腦,包括7吋或10吋全觸控、Qwerty鍵盤設計,還有另一款Wintel平台的EeeSlate平板電腦,12吋螢幕搭配Intel Core i5處理器、Windows 7作業系統,強調接近PC的使用體驗。

非懂不可!539開放項目背後的真相

非懂不可!539開放項目背後的真相


●解密ECFA早收清單

製作人:孫秀惠、王宛茹 撰文者:呂國禎 研究員:鄭凱達

一場60比1的戰爭開打了,台灣拿自己市場去搏全球最大市場,這是貿易自由化,也是兩個國家共同市場的競爭,台灣要的不僅是中國市場,更要未來競爭力,然而第一回合,台灣卻是贏了數字,得到短利,看不到長期競爭策略。

▲挖出實利!ECFA不是萬靈丹,不是簽了就會好,重點是台灣能否看透表面利益,找出未來方向。(攝影者.程思迪)
ECFA簽了,黃金十年來了? 總共加起來超過八百項的ECFA早收清單裡,你我不可不知的利弊得失有多少?

六月二十九日,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在重慶正式簽署,從這一天起,中國成為台灣第一個進行雙邊貿易自由化的大國家,兩方的貨品往來與服務業市場,將逐步零關稅與互相開放,台灣用二千三百萬人的市場換來了全世界最大的市場。

美好的未來似乎就在眼前,總統馬英九認為兩岸將進入後ECFA時期,黃金十年啟動;行政院長吳敦義更是直接說,「ECFA早收清單如此漂亮,不但不會造成失業,估計未來累積新增創造的就業人口會多達二十六萬人。」

*台灣贏了嗎?高競爭力產業入選,多此一舉*

從項目來看,台灣早收有五百三十九項,中國是二百六十七項,分數是二比一,台灣贏;從金額來看,台灣早收產品出口中國達一百三十八億三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千四百億元),中國銷台僅二十八億三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九百二十億元),台灣將近五倍於中國。

政府用數字的懸殊對比,強調台灣獲勝,然而,台灣真的勝嗎?究竟,我們真的迎來了黃金十年的開端,還是恰恰相反,從早收清單中,看到台灣政府缺乏黃金十年策略的弱點?

要回答,首先要看:政府「衝刺」早收清單的邏輯,是否真的符合國家產業發展目標。

台灣政府爭取列入早收清單的標準有三,第一是貿易數字,占中國自台灣進口金額越高的,越有機會入選;第二是迫切需要立即降關稅,例如受到「東協加一」影響的產業;第三是透過公聽會所蒐集到的業界意見。

第一個理由乍看之下非常合理,我們能夠在中國擁有一席之地的,當然就是有競爭力的。但再往深一層去想,既然已經有競爭力,又何必進入早收清單?

*怎樣才算贏?應善用零關稅,培植新興產業*
世界各國談自由貿易列早收,項目與金額都有限,不可能一開始就把所有產品都列進去,僧多粥少下,對台灣最有利的安排,應是讓有潛力的新興產業提早到中國卡位,以擊敗日本、韓國等主要競爭國。

政大經濟系教授林祖嘉說,台灣應該乘此機會讓自己要重點發展的產業打開與卡位中國市場,否則中國進一步與日、韓等亞太國家簽訂,亞太自由貿易體成形,屆時台灣產業會有被排擠與邊緣化的問題。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建甫說,ECFA不是萬靈丹,台灣企業雖有活力與創新能力,但政府不替產業去爭,不清楚掌握未來台灣發展的方向與優勢產業,簽了也沒有用,要知道國際競爭就像是爬樓梯,你不趕快往上爬,別人就會追上來了,而這個對手,很可能就是中國或是東協。

也就是說,台灣的黃金十年,應該立基於下一波的優勢產業,換取全球最大市場。
馬英九總統在就任兩週年提出「六國論」中的創新強國、文化興國、環保救國等目標,也提出六大新興產業,如生物科技、綠色能源、醫療照護、文化創意等。涵蓋了台灣目前頗有潛力的半導體、光電與太陽能產業,如LCD、LED,及具前瞻性的電動車產業,政府要扶植這些產業升級,往節能、高效能以及潔淨能源發展,達到產業轉型與節能減碳的雙目標。

既然如此,我們更應該利用零關稅優勢,去培植這些新興產業的優勢,一舉拉高與其他國家的競爭門檻。可惜的是,談及開放新興產業,例如光電面板、太陽能等,中國連機會都不給台灣,經濟部工業局局長杜紫軍說,大陸就是不談。

但談判就像是你正在跟建商買房子殺價,如果你價錢還沒談定,卻趕著發出請帖,
說今年六月底一定要慶祝搬新家,而且建商還有你的請帖,試問對方會乖乖讓你殺價嗎?同樣的道理,我們的ECFA就是早早設定了簽訂時間,為了在期限內完成,只好遷就別人。也因此,台灣最重要的產業政策目標,在這次談判中看不到成果。而洋洋灑灑的早收清單,還隱藏了一些大家沒注意的秘密。

*解密一:眾多項目純粹衝數字,實質優惠小*
攤開清單,金額最高的是石化,總共有八十八項,總金額高達五十九億美元以上,
光這一筆,就是我們開放給中國總金額二十八億六千萬美元的一倍以上。好像是我們佔了人家便宜?別高興得太早。先查中國目前對這些產業課徵的進口關
稅:航空煤油一%、丙烯一%、二甲苯二%、氯乙烯一%。試問從原本一%到未來三年內降到零,對台灣幫助有多大?其實不大。台灣區石化公會總幹事謝俊雄就公開表達強烈不滿,他說銷往中國最大量的五大通用塑膠、三大合成纖維原料沒有納入,而獲准開放降稅的項目根本就無濟於事。

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形容,這就像是已經要跟人海誓山盟了,才發現要的鑽戒上面不是鑽石,而是玻璃珠。

石化產品八十八項中,勉強只有一項算是爭到了好處,那就是聚丙烯(PP),PP原來關稅約六%,但中國會允許給台灣零關稅優惠,原因是中國已經先給新加坡等東協國家零關稅優惠了。

衝帳面上數字好看的,還有總項目高達一百零七項的機械產品、汽車零組件、電
子、電機產品以及水泥等。其中電子電機產品因享有外銷退稅,關稅本就是零,電電公會副理事長鄭富雄去年曾公開說,台灣早就簽資訊科技協定,電子產品目前關稅幾乎等於零,所以ECFA 簽不簽,根本沒有影響。

機械業高達一百多項,但仔細看內容,紙處理機、印刷機、橡塑膠加工機等,都是台灣外銷走下坡的產品,而台灣機械業真正強項的產品,如工具機的切削中心並未列入。馬英九友人、鉅茂精密機械董事長賴清基在早收清單出爐後說,非常感謝馬英九。說穿了,只是句客套話。我們問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總幹事黃建中,他說:「我現在非常難過、非常沮喪。」因為中國不僅擋住台灣的優勢工具機,去年更花了超過新台幣一千億元,輔導本土工具機業者,台灣將面臨大陸嚴酷的競爭。

所以,一百零七項的機械產品剛好跟石化業搭配,一個讓項目變多,一個金額好
看,實質上的意義不大。

*解密二:關鍵原料給中國,恐使產業外移*
翻開政府的台灣未來產業發展藍圖六大新興產業,其中的綠色能源產業布局,把光電產業列為重點基礎,然而從早收清單中卻發現,光電的關鍵零組件開放給了大陸,面板等產業卻被阻擋,不僅產業聚落無法成形,甚至可能整個外移。

早收清單中有一項是玻璃基板,這正是面板業重要零組件,也是構成產業聚落不可或缺的原料,這一次早收把這個關鍵原料開放賣到了中國,政府的理由很簡單,可以吸引外資來台灣投資,蓋玻璃基板廠。問題是,面板廠沒列入早收,不能靠關稅優惠跟日、韓競爭,特別是中國正好頻向台灣面板廠喊話,希望去中國設廠。這樣一來,不是等於變相鼓勵面板廠外移去大陸才能具備優勢?

杜紫軍都坦承,現在台灣面板廠有非外移大陸不可的壓力。等到面板廠都去了中國,又笨又大的玻璃基板當然也要跟著去中國設廠,屆時政府又要怎麼吸引外資? 這環環相扣,一環沒到位,就可能全盤皆墨。

除了面板,石化業也有類似狀況。檢視中國開放台灣石化產業,可以看到三個清楚邏輯:第一是關稅極低,開放與否影響不大者,拿來充數;其二是台灣廠商真正需要優惠的不開,如聚氯乙烯或苯酚,第三就是台灣有關鍵技術的,則開大門引進給大陸用。

列入早收的關鍵技術之一,就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它有個人盡皆知的俗稱叫壓克力。這東西拿來做廣告看板,可以很便宜,但在台灣人手中就不同了,它變成了LCD以及新的LED TV的導光板,成了光電產業的重要零組件原料。今年因為更省電的LED背光電視受到歡迎,市場除了LED晶片短缺,PMMA也是供需吃緊,捧著大把錢也未必買得到。所以能做好這項產品的廠商,根本不用擔心市場競爭不過人家,因為光生產就來不及了。生產導光板的輔祥公司發言人荊國泰說,輔祥用PMMA由轉投資子公司生產,目前產量光供應輔祥自用就不夠了,根本不需要外銷,而且PMMA缺貨到讓導光板也缺。

其二是聚碳酸酯(PC),這是一個生產難度頗高的塑膠原料,需要複雜的原料供應
鏈,投資金額又高,因此全球主要生產者是歐洲的拜耳(Bayer)與日本的業者,
台灣則有台塑集團與奇美實業生產。

聚碳酸酯高階的可以用來做眼鏡的鏡片、DVD光碟片,甚至是手機的觸控面板。聚
碳酸酯跟PMMA板一樣都是光電產業的重要原料,今年以來價格也是不斷上漲,卻開
放去了大陸,協助中國產業。

反過來說石化業者很希望中國比照給新加坡出口苯酚到中國的優惠,一樣列入早收
之中,但最終中國還是沒給。簡單的說,簽ECFA,台灣石化業拿到的優惠,還不如
新加坡。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國家經濟研究院研究員說,人家(指大陸)開放的,都是有策
略性的發展中產業,台灣卻看不出策略。

中國商務部在六月二十二日公告,自今年七月十五日起,取消包括部分鋼材、有色
金屬加工材、化工產品、塑料及製品、橡膠及製品等在內的四百零六個商品的出口
退稅。

*解密三:污染產業大豐收,變相幫中國減碳*

中國商務部對外的說明是,這一次調整主要是為了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出口,
確保節能減碳目標可以達到。

但這一次兩岸早收清單卻出現,中國已經不鼓勵的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台灣卻把它
列入早收清單之中,包括鋼鐵、水泥與金屬製品等。

也就是說,高污染高耗能的,中國寧可犧牲其外銷競爭力,也要努力達到減少污染
與二氧化碳排放。台灣卻藉ECFA要衝刺外銷。

平心而論,台灣鋼鐵產業確實有競爭力,雖然把鋼鐵上中游產品列入早收清單,可
以正面解釋為供應大陸台商原料,但也等同於台灣出口原料協助中國發展工業,卻
把污染與二氧化碳留在台灣。事實上,這次開放之列的原料如鋼捲、不鏽鋼,再進
行二次、三次加工,就能形成毛利較高的電腦或手機機殼、手工具如扳手等。
生產導光板的輔祥公司發言人荊國泰說,輔祥用PMMA由轉投資子公司生產,目前產
量光供應輔祥自用就不夠了,根本不需要外銷,而且PMMA缺貨到讓導光板也缺。

其二是聚碳酸酯(PC),這是一個生產難度頗高的塑膠原料,需要複雜的原料供應
鏈,投資金額又高,因此全球主要生產者是歐洲的拜耳(Bayer)與日本的業者,
台灣則有台塑集團與奇美實業生產。

聚碳酸酯高階的可以用來做眼鏡的鏡片、DVD光碟片,甚至是手機的觸控面板。聚
碳酸酯跟PMMA板一樣都是光電產業的重要原料,今年以來價格也是不斷上漲,卻開
放去了大陸,協助中國產業。

反過來說石化業者很希望中國比照給新加坡出口苯酚到中國的優惠,一樣列入早收
之中,但最終中國還是沒給。簡單的說,簽ECFA,台灣石化業拿到的優惠,還不如
新加坡。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國家經濟研究院研究員說,人家(指大陸)開放的,都是有策
略性的發展中產業,台灣卻看不出策略。

中國商務部在六月二十二日公告,自今年七月十五日起,取消包括部分鋼材、有色
金屬加工材、化工產品、塑料及製品、橡膠及製品等在內的四百零六個商品的出口
退稅。

*解密三:污染產業大豐收,變相幫中國減碳*

中國商務部對外的說明是,這一次調整主要是為了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出口,
確保節能減碳目標可以達到。

但這一次兩岸早收清單卻出現,中國已經不鼓勵的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台灣卻把它
列入早收清單之中,包括鋼鐵、水泥與金屬製品等。

也就是說,高污染高耗能的,中國寧可犧牲其外銷競爭力,也要努力達到減少污染
與二氧化碳排放。台灣卻藉ECFA要衝刺外銷。

平心而論,台灣鋼鐵產業確實有競爭力,雖然把鋼鐵上中游產品列入早收清單,可
以正面解釋為供應大陸台商原料,但也等同於台灣出口原料協助中國發展工業,卻
把污染與二氧化碳留在台灣。事實上,這次開放之列的原料如鋼捲、不鏽鋼,再進
行二次、三次加工,就能形成毛利較高的電腦或手機機殼、手工具如扳手等。
至於產業轉型、吸引外資、節能減碳等攸關產業方向與發展策略,更高遠的目標,
都未能達到。而這部分,才是影響台灣未來十年的關鍵。

當然,ECFA早收清單是前菜,後續還有長達十年的談判與開放,但可怕的是,陶醉
於表面數字的心態,不敢說出實情,告訴大家優勢產業被排擠了,策略產業未入列。

想要讓ECFA創造台灣的黃金十年,我們政府需要亡羊補牢,勇敢面對早收真相,在
後續談判中為台灣未來爭取發展空間,才是現在應該立即做的事。

*延伸閱讀:談判才開場,汽車、面板等可列下波重點*(文/陳泳翰)

事實上,ECFA只是一本書的「目錄」,簽約只是先將未來要推動的後續協議,以粗
略條文擬出大綱和計畫的協商時間表。早收清單則像是這本書已經提前寫好的「第
一章」。

接下來各章節的內容,仍有賴後續的談判,主要議題包括商品貿易(關稅減讓)、
服務貿易(市場開放),以及投資協定。依國際慣例,上述談判應在十年內陸續完
成,簽署協定,達成兩岸「絕大多數」(一般為九○%以上)產品零關稅、開放市
場的目標。

因此,其他未出現在早收清單中的農、工產品,比如汽車、面板及十七項弱勢產
業,都留待日後在商品貿易談判中,與對岸協商關稅調降的時間表。同樣的,名落
「早收清單」之外的服務業者,在未來登場的服務貿易談判中,也將被放上兩岸的
談判桌,在後續談判中爭取更大空間,否則,黃金十年只會淪為一句空洞的口號。

小辭典_早收清單 [ 隱藏 ]

早收清單(Early Harvest List),即ECFA談判中,兩岸約定好「提早降關
稅」、「提早開放」的項目。若以婚姻比擬,早收清單就像訂婚儀式中,雙方
互換的聘禮。
國際間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時,條文中明白寫出早收清單者,過去只有4例,包
括中國與東協、中國與巴基斯坦、泰國與印度、馬來西亞與巴基斯坦。但實際
上,自由貿易協定簽署時,雙方只要講好部分商品、服務項目即時降稅、開
放,即使不以早收清單為名,效果也是一樣的。
*延伸閱讀:沒有產業目標的談判!*

早收清單漂亮列出539項,其中奧秘你不可不知!事實上,這份清單以低關稅或重
要原料為主,卻未爭到主力產品與新興產業。

*●不應鼓勵外銷*

產業別:塑膠製品(高污染低附加價值)
說明:低附加價值,台灣賺得少;非中國戰略產業,中國已不鼓勵大量生產。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1.92%

產業別:光學用塑膠原料
說明: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製成難度高,僅台灣、日本有
技術生產,開放等於把台灣關鍵原料銷往大陸。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0.67%

產業別:特用化學品
說明:低附加價值,台灣賺得少。例如碳黑,就是加工成輪胎再出口的原料。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0.54%

產業別:LCD玻璃(台灣關鍵零組件)
說明:面板關鍵零組件,惟此次面板未納入早收項目,無法形成產業供應鏈。
開放此原料的目的,為吸引外資來台投資。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0.18%
*●該列早收未列*

產業別:面板(恐加速產業外移)
說明:面板未爭取到早收,將加速面板廠赴中國投資。2009年台灣面板出口中國金
額約達4,167億元,約占當年出口中國總額16%。

產業別:生物科技
說明:新興生技、製藥與醫療器材產業2008年出口額677億元,在政府大力鼓勵發
展下,預期生技產業2012年產值將倍增為2,600億元,但此次早收清單除少部分醫
療器材聊備一格列入外,斬獲不多。

產業別:文化創意
說明:政府計畫投入280億元,在5年內創造上兆產值,但此次服務貿易早收清單,
取消台灣華語電影進口配額限制,僅初步跨出第一步。

產業別:綠色能源(新興產業亟須扶植)
說明:2009年太陽光電、LED光電照明、風力發電、生質燃料、氫能與燃料電池、
能源資通訊(利用資訊技術節能)及電動車輛等7項產業產值1,745億元,政府計畫
未來5年內帶動民間投資,但未出現在早收清單。

*●純數字遊戲*

產業別:石化基本原料
說明:關稅原本就低,例如:航空煤油1%、丙烯1%、二甲苯2%、氯乙烯1%,且
爭取到的項目不多,大多提供台商使用,意義不大。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2.94%

產業別:電子、電機(本來就是零關稅)
說明:電子、機械零件屬於中游產品,中國進口稅率5%以上,大都供應國際大廠
組裝成品,再外銷歐美。外銷後可享退稅優惠,抵銷後實際為零關稅。除非成品能
內銷中國,才有降稅效果。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1.54%
產業別:塑膠原料(主力產品未列入)
說明:聚氯乙烯(PVC)等主力產品未列入,爭取意義不大。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1.53%

產業別:鋼鐵
說明:供應台商為主,中國亦產鋼鐵,搶占內需市場不易。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1.26%

產業別:產業機械
說明:多數為走下坡產業,進攻意義不大。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0.45%

產業別:工具機
說明:工具機中競爭力強的高階工作母機未納入,意義不大。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0.28%

產業別:漆及油墨
說明:金額小,效益不大。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0.15%

產業別:汽車零組件
說明:非關稅問題,需搭配整車出口才有效益,但汽車整車未列入早收。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0.08%

產業別:紡織產品
說明:包括袋包箱、泳衣、襪、內衣、毛巾。鞋類等均屬弱勢產業,係回應弱勢廠
商需求。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0.05%
產業別:水泥(出口金額很低)
說明:台灣出口中國的金額很低。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接近0%

產業別:小家電
說明:中國偏愛購買自有大品牌,且品質佳,台灣小家電不易搶到市場。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接近0%

*●這些產業爭對了*

產業別:金屬製品
說明:以螺絲、螺帽為主,外銷中國金額不低,降稅效果佳。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2.12%

產業別:紡織上中下游
說明:棉紗、棉布、合成纖維布、再生纖維、擦拭布等,屬利基型產業。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1.80 %

產業別:機械零件
說明:閥、機械刀具等機械零組件為競爭力強產品,降稅效果強。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0.47%

產業別:染顏料
說明:為紡織上游原料,出口金額大,有降稅效果。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0.27%

產業別:自行車及零組件
說明:競爭力強,有助巨大、美利達回台生產高階自行車。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0.10%
產業別:儀器、模具
說明:測量儀器、金屬模具為台灣強項。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0.09%

產業別:運動器材
說明:為利基型產品,降稅效果大。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0.07%

產業別:橡膠
說明:以汽機車、自行車輪胎為主,建大、正新有機會回台投資。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0.06%

產業別:農產品
說明:省關稅,產值小,生鮮甲魚蛋、文心蘭為利基產品,只是需要提防技術外移。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0.02%

產業別:手工具
說明:目前台灣的精度、鋼材較中國佳,尚有領先空間。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0.02%

產業別:醫療器材
說明:台灣醫療器材全球最強,為利基產品,降稅效果大。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0.02%

產業別:服務業
說明:
金融業:開放銀行、證券期貨、保險赴中國投資。
非金融業:開放會計審計簿記、電腦、自然科學與工程學研發、會議、取消華語電
影片進口配額、醫院設置、飛機維修保養等8項。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
*●台灣缺的沒去要*

產業別:稀土金屬
說明:製程需要數量少,但台灣少了它不行。中國基於資源保護,課15%到25%出
口關稅,台灣應在早收談判中爭取降低關稅。

註1:此次中國降稅的製造業早收清單出口金額共新台幣4,435億元,合計占台灣去
年出口中國總額16.14%
註2:除光學用塑膠原料外,其餘資料原始值為美元,此表以匯率1:32.05換算為
新台幣,再換算占比數字

資料來源:經濟部工業局、關稅總局、(中國)環球進出口數據網、投資台灣入口網

整理:萬年生

方便性、能量密度、安全性、應用場景等各方面表現都更優異的奈米液流電池最終能打敗鋰電池嗎?

  當莫妮卡開著她的電動車前往母親家時,車上的電池指示器顯示需要重新充電。她在一個充電站停下來,在加油站刷了信用卡,把噴嘴插入車內,並在5分鐘內將400升用過的奈米液體換成新的。在她等待的過程中,一輛油罐車開過來為充電站補充燃料,交換數萬升充滿電的燃料。莫妮卡關上她的電動車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