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4日 星期一

福島核電廠事故給台灣何種警惕或者啟示

星期專訪/ 林宗堯:檢討舊耐震設計 核四廠勿急著試轉
記者蔡宗憲攝

記者黃以敬/專訪

日本福島核電廠遭遇世紀強震重創,一號機與三號機已形同廢爐,這場核能浩劫,其實已超越核電廠以往設計的地震經驗值。曾參與國內外許多核電廠興建的前美國 GE核電工程師、現任核電廠安全監督委員林宗堯提出警告,官方不應再動輒用可以承受0.4G(重力加速度)的耐震數據,對外宣稱台灣的核電廠可以抵抗強震,必須儘快全面重新體檢核電廠,核四廠更不應趕著進行核子反應爐試轉,否則台灣恐也無法避免核電意外的危機。

福島電廠原本月底除役

Q:日本福島電廠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A:日本福島電廠已營運四十年,核子發電機組其實原本都將在三月底除役,也因此設備老舊,停電時用來緊急啟動核子反應爐冷卻系統的兩座柴油發電機都無法作用,是地震震壞了?海水灌入損壞?或是根本沒有落實維護而損壞?都需要進一步去追查,老天真是開了日本一個大玩笑,一座即將除役的核電廠卻讓世人都嚇出一身冷汗。

目前日本已經啟動海水循環水系統自海岸引海水灌入,讓反應爐冷卻,估計灌入五至八小時的海水才可能灌滿反應爐,整個反應爐要完全冷卻約要五至八天。如果海水也無法及時灌入冷卻,那就只能等待燃料棒自行燃燒,估計可能十幾個小時內,一座反應爐內的核子燃燒棒就會完全熔化(core melt down) 。

如果不能引入海水冷卻,只能祈禱外圍的水泥圍阻體能夠抵擋這股壓力而不爆破,日本福島電廠包住核子燃燒棒的圍阻體大概一至二公尺厚,國內核電廠則有三公尺厚,如果圍阻體也被高溫氣壓衝破,那就是「大浩劫」了。

烏克蘭車諾比核電廠爆炸事件是因為人為判斷錯誤,阻絕海水灌入,導致反應爐無法降溫,圍阻體又只有薄弱的一層,加上太過老舊,因此爆炸導致核能輻射外洩。

惰性致癌氣體很難消失

Q:一旦輻射外洩,危害有多嚴重?

A:所謂輻射危害,銫等放射性氣體還是次要,因為會與空氣中灰塵粒子結合落下,通常飄不遠、可能在廠區範圍就落下,令人擔心的是碘、氙、氪等惰性氣體,是人體致癌物,而且惰性氣體半衰期大多長達超過五年, 亦即要至少五年後才會逐漸衰化一半,再五年才又衰弱一半,很難完全消失。

這些惰性氣體會隨著氣流長距離飄流,遇到雨水被沖刷進地面,成為輻射落塵覆蓋在土壤或木草上,除非全部刨除,一旦被人體牛羊食入進入食物鏈,對人類傷害難以想像。

二十五年前的車諾比電廠輻射落塵,當年就曾擴散到中國東北、韓國。但還是要看擴散出來的濃度,依據目前原能會監測到台灣輻射值不到二微西弗,加上風向也不是往台灣吹,民眾應該不用太緊張。

Q:福島核電廠事故給台灣何種警惕或者啟示?

A:台灣核電廠的每座核子發電機組,停電時,都有兩具備用的柴油發電機,一廠兩反應爐就有四座柴油發電機,另外甚至還有第五座的蒸氣渦輪發電機備用,就是要確保供電穩定性。但是,台灣的核電廠也曾發生過發電機都失靈,必須用到第五部發電機的窘況。而且,地震一旦發生,所有設備都可能位移,或被掉落東西壓垮的問題,電線電路也都可能被震壞,冷卻水系統可能被壓壞,防不勝防。

絕大多數人不知道,其實,台灣核電廠在一九八五年也發生過一次嚴重的氫氣外洩爆炸,當時核子反應爐旁的發電機組,密封的氫氣外洩導致爆炸,反應爐因此壞了一年不能用。

當時,蔣經國主政的政府下令全面封鎖消息,那時在GE公司(核子反應爐建商)工作的我,馬上被召回台灣,花了一整年協助修復。福島電廠一號機組只是發電四百六十百萬瓦(megawatt)的小型發電機組,台灣核一廠反應爐機組則可發六、七百百萬瓦,核三廠機電組更可達九百至一千百萬瓦發電量,動輒是福島電廠機組的二至三倍,核子反應爐所用的燃料棒也是二至三倍,更不可掉以輕心。

而且,核一、核二電廠都已是營運超過三十年的舊廠,核三也已有二十五年了,設備機器難免出現老舊耗損,必須全面體檢。

Q:台灣核電廠的耐震度,比日本福島電廠穩固嗎?

A:首先要注意地震趨勢。這次日本發生規模八.九的強震,超越日本一百四十年地震史紀錄,不僅地震強度越來越強,而且越來越淺層,顯示地殼環境的變化越來越劇烈。

但是核電廠所謂的耐震度設計,主要是依據過去的地震資料,以及已知斷層位置,假設五十公里以內或一百公里以內的斷層發生地震所產生的重力標準去做耐震設計,其實是侷限於人類以往經驗,未必能面對新考驗。

我一直警告台電及原能會,不能再以核電廠耐震度0.4G(重力加速度)的數據,對外宣稱可以抵抗規模七至八的強震,所有電廠設計都是依據舊的地震經驗、土壤地質等資料去做研判設計,過去沒有被挑戰過。但這次福島事件,就顯示這種耐震度設計其實還是可能出問題的,而且超越了以前設想過的狀況。

因此,台灣所有的電廠都須重做耐震度測驗與檢視。台電已經宣布要做「總體檢」,到底要體檢什麼?要檢查到什麼範圍?這才是重點。不能再像過去大修,總是為了趕著供電而兩、三天匆匆結束,必須要找地震、地質、土木專家會診,不僅是核子反應爐島區要加強耐震,所有機電設備、供電系統、管線甚至支架都必須重新檢視與加強。

Q:日本核電廠危機勢必再引發各界對核電的疑慮,台灣核電廠政策要如何重新檢視?

A:核一、核二廠是否要延役?勢必會再引發討論。我比較擔心的是,核四廠目前正面臨試營運、可能要將核燃料棒放入反應爐試燒的關鍵時期,核四廠真的準備好了嗎?我很擔心。

過去核一至三廠,畢竟是直接購自美國經驗廠商的產品,例如美國Ebasco、貝泰設計總顧問、奇異GE發電機組等,是核電廠經驗廠商統包負責,但核四廠卻是「拼裝產品」,當初政府為提高自製能力,立意雖好,但台電發包設計,國內採購制度最常採取低價標,找了較缺經驗的史威顧問公司,許多零件設備則還是台電自己採購,不僅原始設計就問題重重,例如設計出全球最複雜的儀表控制系統,還因產品採購時間及品質不一,整個興建工序混亂,當初民進黨政府停工引發批評,但許多核電廠人員其實鬆了一口氣,因為根本快要蓋不下去了。

就算最後勉強拼組興建好,目前進入試運轉,也面臨原始顧問公司及「奇異」解約問題,缺乏有經驗的顧問監督。

更令人擔憂的是,政府又頻頻施壓,希望能儘早讓核四完工,甚至傳出要讓核四廠做為建國百年的大禮,因此希望加速進行最關鍵的核子反應爐試運轉,核子燃燒棒已運到,核四廠真的準備好要放進反應爐運作了嗎?

政府與台電一再對外宣稱核四完工日期,在我來看,都是毫無根據的說法,根本沒人敢保證核四何時可真正安全運轉。政府一定要三思,絕不能草率行事。

核四廠是「拼裝產品」

Q:除了核四別趕工之外,你還有什麼建議?

A:此次日本核電廠疏散範圍動輒十公里、二十公里,但是我國核三廠所在的恆春半島,電廠旁邊的南灣海水浴場總是人山人海,根本不到所謂基本的三公里安全管制範圍,幾乎目視就可看到反應爐廠房。

恆春半島人口的濃密度遠遠超過日本福島,近期政府更才第三次通盤檢討墾丁國家公園及恆春半島建設,要全面放寬建築物限制,地方人士更號稱要引進六百萬觀光人口,民宿飯店越蓋越多,這其實都嚴重威脅到核電廠安全管理。

要觀光還是要核電安全?兩者孰輕孰重?政府必須重新思考,否則一旦台灣發生強震或任何天災、人禍威脅到核電廠安全,人命財產的損傷,恐怕會更超過此次的福島危機了。

沒有留言:

方便性、能量密度、安全性、應用場景等各方面表現都更優異的奈米液流電池最終能打敗鋰電池嗎?

  當莫妮卡開著她的電動車前往母親家時,車上的電池指示器顯示需要重新充電。她在一個充電站停下來,在加油站刷了信用卡,把噴嘴插入車內,並在5分鐘內將400升用過的奈米液體換成新的。在她等待的過程中,一輛油罐車開過來為充電站補充燃料,交換數萬升充滿電的燃料。莫妮卡關上她的電動車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