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31日 星期三

為什麼測血壓要測右手?

為什麼測血壓要測右手? 相信很多人都大概知道血壓的測量方法,但你知道為什麼經常測右上肢?哪些因素會造成血壓測量值不准? 正確的血壓測量方法 首先,先複習下血壓的正確測量方法:測量血壓時,保持安靜,坐在有靠背的座椅上,雙腿自然下垂,上臂置於桌上,肱動脈與心臟位置平齊。將血壓計袖帶緊縛於被測者上臂,氣囊中部對準肱動脈,袖帶的鬆緊以恰能放進一個手指為宜。袖帶下緣在肘彎上2~3厘米左右。 將聽診器膜面置於肘窩部肱動脈搏動,勻速充氣至聽不到脈搏搏動後,再打高20—30mmHg。鬆開氣球上的放氣旋鈕,使氣囊勻速緩慢放氣(下降速率2~3毫米汞柱/秒),同時應水平注視汞柱凸面。水銀柱在下降過程中,從聽診器中聽到第一次肱動脈搏動聲響(柯氏第一音)時汞柱凸面所示數值為收縮壓;最終消失時(柯氏消失音)汞柱所示數值為舒張壓。 測血壓時,一般需重複測2次,取其平均值;如果2次測量的收縮壓或舒張壓測量值相差大於5毫米汞柱,則再次進行測量,取3次平均值。重複測量血壓時,應將氣袖完全放氣2~3分鐘後再測。 為什麼經常測右上肢血壓? 在測量血壓的實際操作中,可能很多人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醫院經常只測右手?兩側測量數值不一樣怎麼辦? 對於首次測血壓的患者,應該分別測量左、右兩側上肢的血壓。左、右兩側測得的血壓數值會有不同,一般右上肢血壓比左上肢高5-10毫米汞柱,這時候應該以較高一側的讀數為準。而且以後測量血壓時應該取較高一側進行測量。多數人是右側血壓略高於左側,因此,診室多測量右側上肢血壓。對於腦血管意外偏癱病人,應在健側上肢測量。因偏癱肢體血管可能不正常,以致血壓測量不準確。 注意,如果連續3次測量發現左、右上至測量值收縮壓相差大於20 mm Hg或舒張壓相差大於10 mm Hg,應進一步評估及排除鎖骨下動脈疾病(粥樣硬化或炎症)、主動脈瓣上狹窄、主動脈縮窄、上臂血管有畸形、血管炎等動脈疾病的可能。 如果聽不到聲音消失怎麼辦 一般情況下,肱動脈搏動聲響消失是判定舒張壓數值的標準,但在有些情況下水銀柱即使到零位後心搏音也不會消失,這時應以肱動脈搏動聲響變音時的數值為舒張壓。這種情況常見於<12歲兒童、妊娠婦女、嚴重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等。 高血壓患者血壓應該怎麼測 對於初診、血壓未達標的高血壓患者,應每日早晚各測1次,最好在早上起床排尿後,服藥前,晚上在臨睡前,連續測量7天,取後6天的血壓平均值作為參考值。對少數無法連續測量7天者,至少連續測量3天,取後2天的血壓平均值作為評估參考的依據。 對於血壓達標且穩定的高血壓患者,可以每周測1天,早、晚各1次。 測量血壓的「四定」 測量血壓時,要做到1、定時間 2、定體位 3、定部位 4、定血壓計。測量的數值才有參考意義。 哪種血壓計好 目前在醫院仍多用台式水銀血壓計測量,這種測量是公認的血壓測量金標準。但水銀血壓計需要專門的訓練才能測量,而且汞污染問題日漸為人們所重視。 對於家庭血壓測量,完全可以使用經國際標準認證的上臂式電子血壓計。 中國高血壓聯盟、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共同發布了《中國高血壓基層管理指南》(2014年修訂版)建議用電子血壓計逐步取代水銀血壓計。 血壓計認證的國際標準主要有歐洲高血壓學會(ESH)國際標準、英國高血壓學會(BHS)和 美國儀器協會(AAMI)標準,我國推薦使用ESH標準。 5題就知道!測出你的室內設計潛能有多少! 血壓計要校正嗎? 推薦使用合格的水銀血壓計,動態血壓計,電子血壓計,血壓計每半年校準一次。校正工作可以找廠家或醫院的朋友幫忙來完成。 測量血壓的注意事項 1、測血壓前30分鐘內禁止吸菸和飲用咖啡,排空膀胱,正式測量前應至少安靜休息5分鐘。 2、測血壓的姿勢。一定要坐靠背椅(使背部有依靠,背部未支撐者舒張壓可增加6mmHg)、裸露上臂(有支撐,無支撐可致血壓升高達10%和心率增快)並與心臟處在同一水平、雙腿接觸地面(不交叉,雙腿交叉可增加收縮壓2-8mmHg)至少安靜休息5分鐘。 3、使用大小合適的袖帶,袖帶氣囊至少應包裹80%上臂。大多數人的臂圍25-35cm,應使用長35cm、寬12-13cm規格氣囊的袖帶;肥胖者或臂圍大者應使用大規格袖帶;兒童使用小規格袖帶。 4、不能將聽診器塞袖帶下,如果將聽診器胸件塞於袖帶下測量,測得的血壓值低於聽診器胸件不塞於袖帶下的規範操作的測得值。 5、測量時不得講話,談話會使血壓升高10—15mmHg。

被匯損逼到大內傷的企業注意 瑞銀:人民幣未來12個月仍弱勢

被匯損逼到大內傷的企業注意 瑞銀:人民幣未來12個月仍弱勢 鉅亨網記者宋宜芳 今年以來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基本上在 6.89 附近窄幅波動,不過瑞銀指出,這不代表中國央行回到先前維持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穩定、並儘量減少波動的管理方式,並預期美元兌人民幣未來 12 個月將上看至 7.20。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亞太區外匯分析師陳得能指出,中國相關因素指向人民幣後市偏軟,因此,當前美元兌人民幣匯價並非可長久維持的均衡水準。 首先,中國資本外流是結構性的,因企業與家庭有意將累積的資產分散至海外。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FDI)在去年轉為淨流出,流出淨額達 470 億美元,即便資本管制進一步收緊也無法改變這種趨勢。 其次,中國經常帳盈餘佔 GDP 比率在 2016 年第四季和 2017 年第 1 季都不到 1%。在中國儲蓄率預期將繼續下降之際,瑞銀認為這種情況不太可能改善,因此這將使人民幣易受資本流動突然轉向的衝擊,特別是倘若中國央行未來放鬆資本管制。 最後,中國經濟增長在 2017 年第 1 季達到 6.9% 後可能已見頂,下半年及 2018 年增速將放緩。隨著增長放緩的憂慮在下半年升溫並可能在年底前進一步加劇,屆時中國外匯存底將再度受壓。 綜觀上述因素,瑞銀認為,美元兌人民幣將在 6 個月內上看 7.1,12 個月內達 7.2,也就是說美元兌人民幣將小幅走高,而人民幣在貿易加權基礎上偏軟。 對以美元為本的投資者來說 6 個月的避險成本為 1.5%,瑞銀認為,相較於預期的人民幣在此期間將貶值 3% 左右,這個避險成本仍然值得付出;對於非美元投資者來說,更有必要規避人民幣匯率風險,因為預計人民幣兌大多數其他貨幣的貶值幅度將更大。 陳得能指出,中國央行採取一種策略、兩套機制來管理匯率,以人民幣貿易加權匯率為重心,引導人民幣趨貶。 他舉例而言,在美元走強期間,央行允許人民幣跟隨其他貨幣一起貶值,使人民幣貿易加權匯率保持穩定。而在美元走弱期間,央行維持人民幣對美元相對穩定,而讓人民幣在貿易加權基礎上貶值。 陳得能表示,自 2015 年 8 月中國央行實施新的匯率管理模式以來,在美元指數上漲的 230 個交易日裡,美元平均升值 0.35%,但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僅微升 0.025%。 相反地,在美元指數疲弱的 214 個交易日裡,美元平均下跌 0.36%,但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僅微跌 0.01%。 這套機制讓中國央行得以引導美元兌人民幣自 2015 年 8 月中迄今升值 7.6%,是同時期美元指數升幅的 3 倍,該管理方式將推動美元兌人民幣在兩種不同的波動情況下都升值。 陳德能說明,瑞銀預期今年美元將會有中等個位數的下跌空間,不過由於市場預期美國聯準會只會升息一次,因此在美元短暫升值期間,美元兌人民幣仍有上升空間,與去年底和今年初時的走勢相似。 他表示,投資者不應把 7.0 視為美元兌人民幣升值的終點,事實上,遠匯市場的報價表明,市場預期美元兌人民幣將在 2018 年初升破該水準。

大幅降低太陽能成本 印刷製成的超薄太陽能板現世

太陽能板雖然效率低、靠天吃飯,但畢竟太陽能是十分容易取得的綠色能源,如果能夠降低太陽能板的成本、大量生產,廣泛地設置,將能大輻減少石化能源的消耗量,取得排碳成果、減緩溫室效應。

而若太陽能板可以用印刷機印出來,薄薄的一片,人們對太陽能板的應用可以普及到什麼程度? 近日一個澳洲的研究團隊已研發出一種可以印刷製成的太陽能板Printed Solar。澳洲 Newcastle 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已在進行印刷式太陽能板測試的最後階段。 根據《每日頭條》,這種劃時代意義的太陽能板,使用特別的印刷器將電子墨水印在0.1毫米厚的塑料薄膜上,製成輕盈方便、可折疊的太陽能板,跟傳統大又笨重的太陽能電板天差地別。而且那0.1毫米厚的塑料板用的材質與可樂瓶相同,可以回收,有利於環保。 根據《明日科學》。除了輕盈方便,印刷式太陽能板其於低光度的環境下表現得比傳統太陽能板還好,亦即其「靠天吃飯」的先天劣勢會降低。總括其成本,研發團隊希望印刷式太陽能板每平方公尺不超過7.5美元,如此一來,將比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發電成本更低,若成功,將會是綠能發展的重大里程碑。 目前研發團隊在實驗印刷式太陽能板在實際應用中的情況,如果表現符合預期,每瓦片7.42美元的價格與 Tesla 的太陽能屋頂每塊235美元的價格相比差距懸殊,可預見會對太陽能板市場投下震撼彈。

智慧眼鏡將取代手機 台灣引領下世代科技

為打造台灣成為全球智慧眼鏡的重鎮,資策會與佐臻、品臻公司及國內產業鏈的策略合作夥伴這幾年來積極聯手打拚,在產品技術及行業應用、整合上都繳出了亮眼成績,「台灣智慧眼鏡聯盟」於5月31日正式成立,並同步舉行成果發表會,公開聯盟成員在娛樂、醫療、工業4.0等領域應用上的各種創新成果,展現台灣在智慧眼鏡生態圈與跨國際整合上的競爭優勢,藉由智慧眼鏡取代手機及電腦螢幕而解放雙手的特性,帶領台灣產業做下一波科技革命的先行者,讓全球看到台灣的科技競爭力。 全球智慧眼鏡領導廠商之一的佐臻公司董事長梁文隆指出,智慧眼鏡是「最高端的穿戴裝置」,更是未來主導「人類第四次智慧革命」的要角。佐臻公司微型化模組的系統級構裝(System In Package, SIP)能力,正是智慧眼鏡的關鍵技術。此次聯盟的成立,可整合各方資源,讓台灣智慧眼鏡產業未來能在關鍵零組件、系統整合與行業應用上於全世界扮演先鋒者的角色。 智慧眼鏡結合AR/VR/MR,在娛樂上可以讓穿戴者有全新的感官體驗,在工作上能釋放雙手,即時傳輸第一視角的現場影像,除可透過視訊通話讓多方同步取得資訊,並透過遠程協作指導來提高工作效率及降低成本,而成為各產業創新應用的重要趨勢。 此次成果發表,也在娛樂、醫療、工業4.0等產業應用領域展示耀眼成就,其中在娛樂應用上,中華電信MOD結合佐臻、品臻公司及日本Epson智慧眼鏡發表全球首創個人行動電影院,提供震撼性的多媒體影音新體驗,將電影院隨身帶著走,隨時隨處享受身歷其境的新視界,中華電信於6月5日至6月23日將在三創旗艦店進行客戶體驗;在醫療應用上,除了佐臻、品臻公司與基隆消防局所合作的「智慧緊急醫療救護系統」,品臻公司並在會中與國防部軍醫局簽署合作協議,偕同國防醫學院、三軍總醫院就智慧醫療相關應用全面展開深度合作,結合智慧眼鏡的技術與3D列印及3D醫療影像應用在智慧醫療和醫學教育上。在工業4.0應用上,中鋼與資策會共同合作工業安全應用,而旺捷、亞東石化則藉由智慧眼鏡達到智慧維修的應用。 展望未來,「台灣智慧眼鏡聯盟」將致力於將智慧眼鏡解決方案導入更多產業領域,發展各項合作機會,拓展更多樣化的運用,為台灣催生虛實整合互動的新體驗。並結合國內產業鏈廠商,共同打造台灣成為智慧眼鏡的產業王國。 (賴雲煇 輯 / 台灣智慧眼鏡聯盟 提供)

華碩 VivoBaby 嬰兒生理監測器確認將於 6 月上市

歸類於 ASUS HealthCare 之下,專為嬰兒所打造的 IoT 物聯網裝置 VivoBaby 監控穿戴裝置,終於有了正式的上市計畫。在今年 Computex 攤位上,華碩確認要正式將這款可以監控嬰兒孩童生理狀況,包括:溫度、心率與動態等資訊的穿戴裝置 VivoBaby,在六月份開始向大眾開賣,建議售價的部分則是將訂在 US$169(約 NT$5,100 / HK$1,300)。往下閱讀簡單的產品介紹。 這款產品主要分為可以兼顧無線充電、Wi-Fi 網路連線以及顯示健康資訊工作的 OLED 底座部分,以及能夠監控孩童狀態的穿戴感測器,可穿戴在小孩的手臂或者是腹部上。兩者之間是靠藍牙 4.0 進行溝通,支援 iOS 與 Android 手機,並能透過底座來將警示通知或者是相關資訊傳送給家長的手機看到,材料部分採用的是醫療級的塑膠,所以也不用擔心小朋友不小心拿來啃。 之所以採用這樣間接溝通的方式,華碩表示主要是希望盡量減少電磁波對小孩可能造成的影響。VivoBaby 的底座也可以做為充電的用途,並可在監測特定數據時直接在底座上顯示如心跳或溫度等資訊,相對來講也比起手機要來得更快速直覺。感覺這樣的產品對於照顧不小心生病的寶寶應該非常好用才是,一有狀況就能馬上給手機通報的話,也比自己在旁邊不斷定時瞎操心來得有效率一些呢。

2017年5月4日 星期四

這部雙足機器人不需「思考」就能行走


這部雙足機器人不需「思考」就能行走

它的機械結構就能幫忙前進了,不用倚賴電腦或感測器的輔助。


Ross Wang 

IHMC
雖然目前已經有不少機器人懂得自己「行走」了,不過上圖這個雙足機器人基本上已經算是在「奔跑」了,而且它相對那些倚靠電腦與感測器來運算平衡的機型,採用的是自主穩定的技術,使其可獨立以約 16kph 速度往前行,甚至如果能將機器人加大至人類的尺寸,這個機制應該可以將行走速度提升至約 32 ~ 48kph!根據研發單位 IHMC 資深工程師 Jerry Pratt 的描述,這個名為 Planar Elliptical Runner(PER)的研究計畫,未來將可應用在一般的跑動機器人上,可以讓他們運行起來更為自然並有效率,或該說是更仿生?

現有的雙足機器人大多需要仰賴各種感測器及運算資源來進行行走的平衡。而 PER 的設計則是僅需透過單馬達驅動機器人的行走結構以橢圓運行,即可自我穩定行走。此技術的厲害之處,是在於它所內建的反應彈性(reactive resilience)機能。簡單地講,就是當機器人的雙足感受到了阻力時,馬達會懂得在調適力道推動前進,並機械性地調整跟進的後腳來持續穩定步伐,讓原本需要大量資源維持平衡前進的雙足機器人,可以更輕鬆地完成行走甚至是奔跑的動作。


雖然這項技術目前還是需要輔助(手提或靠設定的軌道)才可以左右平衡並正常前進。不過根據該團隊的說法,在這幾次的實測之中,他們同時也學習到了更多可改進之處,並已在模擬環境下達成可左右平衡行走的設定。所以,接下來很可能就可以看到真正無需輔助即可自動行走的實作版本了。某種程度來講,小編認為 PER 的技術,就像是把一台需要額外學習平衡的二論機車變得更四輪汽車的操控一樣簡單,將可有效減低機器人等相關技術對於動態平衡上所需的運算資源與硬體重量。若能將這樣的門檻降低,相信未來對於雙足機器人的發展將可有很大的幫助才是。

方便性、能量密度、安全性、應用場景等各方面表現都更優異的奈米液流電池最終能打敗鋰電池嗎?

  當莫妮卡開著她的電動車前往母親家時,車上的電池指示器顯示需要重新充電。她在一個充電站停下來,在加油站刷了信用卡,把噴嘴插入車內,並在5分鐘內將400升用過的奈米液體換成新的。在她等待的過程中,一輛油罐車開過來為充電站補充燃料,交換數萬升充滿電的燃料。莫妮卡關上她的電動車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