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4日 星期四

這部雙足機器人不需「思考」就能行走


這部雙足機器人不需「思考」就能行走

它的機械結構就能幫忙前進了,不用倚賴電腦或感測器的輔助。


Ross Wang 

IHMC
雖然目前已經有不少機器人懂得自己「行走」了,不過上圖這個雙足機器人基本上已經算是在「奔跑」了,而且它相對那些倚靠電腦與感測器來運算平衡的機型,採用的是自主穩定的技術,使其可獨立以約 16kph 速度往前行,甚至如果能將機器人加大至人類的尺寸,這個機制應該可以將行走速度提升至約 32 ~ 48kph!根據研發單位 IHMC 資深工程師 Jerry Pratt 的描述,這個名為 Planar Elliptical Runner(PER)的研究計畫,未來將可應用在一般的跑動機器人上,可以讓他們運行起來更為自然並有效率,或該說是更仿生?

現有的雙足機器人大多需要仰賴各種感測器及運算資源來進行行走的平衡。而 PER 的設計則是僅需透過單馬達驅動機器人的行走結構以橢圓運行,即可自我穩定行走。此技術的厲害之處,是在於它所內建的反應彈性(reactive resilience)機能。簡單地講,就是當機器人的雙足感受到了阻力時,馬達會懂得在調適力道推動前進,並機械性地調整跟進的後腳來持續穩定步伐,讓原本需要大量資源維持平衡前進的雙足機器人,可以更輕鬆地完成行走甚至是奔跑的動作。


雖然這項技術目前還是需要輔助(手提或靠設定的軌道)才可以左右平衡並正常前進。不過根據該團隊的說法,在這幾次的實測之中,他們同時也學習到了更多可改進之處,並已在模擬環境下達成可左右平衡行走的設定。所以,接下來很可能就可以看到真正無需輔助即可自動行走的實作版本了。某種程度來講,小編認為 PER 的技術,就像是把一台需要額外學習平衡的二論機車變得更四輪汽車的操控一樣簡單,將可有效減低機器人等相關技術對於動態平衡上所需的運算資源與硬體重量。若能將這樣的門檻降低,相信未來對於雙足機器人的發展將可有很大的幫助才是。

沒有留言:

方便性、能量密度、安全性、應用場景等各方面表現都更優異的奈米液流電池最終能打敗鋰電池嗎?

  當莫妮卡開著她的電動車前往母親家時,車上的電池指示器顯示需要重新充電。她在一個充電站停下來,在加油站刷了信用卡,把噴嘴插入車內,並在5分鐘內將400升用過的奈米液體換成新的。在她等待的過程中,一輛油罐車開過來為充電站補充燃料,交換數萬升充滿電的燃料。莫妮卡關上她的電動車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