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7日 星期一

新能源X 智慧電網 綠商機無限 - 太陽、生質能源領先全球 台灣率先搶占商機

再生能源已經發展多年,過去因為成本過高一直無法快速普及;然而,隨著各國政府與業者加碼投入,再生能源技術已經不斷提升,使得再生能源的價格得以持續降低。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引述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BNEF)的最新報告指出,中國大陸新能源投資金額已達267 億美元,位居第一;美國同期內投資134 億美元,名列第二。
歐洲海上風力發電以及中美兩國太陽能投資猛增,促使2014 年全球清潔能源投資增長16%,已達3,100 億美元。
彭博新能源財經另外提到,當全球還在認為再生能源「很昂貴」時,風能將率先成為舉世最便宜的能源,到了2030 年,太陽能將取而代之,成為最便宜能源,預估到了2040 年,風力發電計畫開發成本將會比現在下跌32%,太陽能電池發電計畫開發成本則將下跌48%。
有鑑於新能源成本持續下跌,整體產業已經進入可以廣泛應用的時間點,我國政府也正加強推動相關政策,加速國內新能源的推動以及產業鏈的成形,而產業界如太陽能廠商也卯足全力開發創新技術、產品與系統解決方案,搶攻全球新能源商機。
政府力推再生能源
太陽能、離岸風電馬首是瞻

依循全球節能減碳趨勢與我國綠色能源政策方向,行政院院長林全上任後即成立「能源減碳辦公室」,目標在2025 年把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增加到總發電量的20%,並以太陽光電及離岸風力發電做為主力,其中離岸風電將採「先示範、次潛力、後區塊」的策略推動,協助業者進行整場開發、政策環評、部分基礎建設、漁業補償協調等措施,並將整合國內離岸風力產業供應鏈,形成國家產業團隊。
未來,「能源減碳辦公室」將協助經濟部部規劃「太陽光電2 年推動計畫」,目標2 年達成1.44GW 裝置容量。同時,也將儘速推動風力發電,目前已將台南沙崙綠能園區作為能源產業科技研發與示範應用基地,加速我國離岸風場開發,打造綠能發展重鎮,以符合巴黎協議精神,並定期檢討目標是否確實執行,預計在2025 年,實現我國離岸風電累計裝置容量達3,000MW 的目標。
為發展離岸風電,我國正積極接軌國際,向具有經驗的海外專家學習。對此,工業技術研究院已與RES Offshore 公司及英商勞氏檢驗公司簽署三方合作備忘錄,攜手促進台英雙方實質交流合作;此外,我國國際海洋船舶技術顧問公司也與英商CWind 公司成立CWind Taiwan籌備處,共同參與我國離岸風電市場的開發。
英國在台辦事處胡克定指出,英國目前離岸風電裝置容量已達5GW,未來將就地質探勘、海事工程、金融保險、風險管控等領域,協助台灣發展離岸風電。
加速台灣新能源發展
當解決法規、資金困境

不過,儘管政策如火如荼啟動,但是新能源要達到實際成果,仍有許多面向需要克服。
TrendForce 旗下綠能事業處EnergyTrend 分析師林建翰表示,現行能源轉型發展遭遇到的困難仍需仰賴行政、立法機關帶頭解決,避免再次落入政策立意良善卻實行不易的困境;其中,又以土地需求、法規改善及資金環境等問題最為優先。
優先解決土地問題、鬆綁地面電站限制
林建翰分析,台灣電費遠低於全球水準、躉購電價(Feed-in Tariff;FIT)下滑速度快,民眾對安裝小系統的意願低,分散式系統成長幅度有限;此外,台灣如欲成長為GW 級市場,需仰賴大型以及商用系統安裝,然而台灣系統用地不足、城市地區因日照時數、遮陰及地價等問題,導致都會區不易成長。有鑑於此,法規對用地問題以及地面大型系統的限制須優先鬆綁,之後方可仿照海外做法,由中央規劃各地方政府可再生能源目標、開放公共事業級電站建置許可,供資金方建設大型電力系統,提供減稅補貼誘因,開放電業自由化競爭,以及要求地方政府大量設置大型示範電站,誘使工業區廠房設置屋頂型系統,供區域電力使用。
擴張財務規劃,加快電網發展速度
資金環境方面,目前再生能源發展躉購電價規劃總量為6.5 ~ 10GW,若依照現有目標,必須擴張財務規劃。EnergyTrend 預估,台灣太陽能發電新目標在10 年間提供民眾的躉購金額,將需要超過新台幣2,000 億元的財務支撐,尚不包括新電網布建、配電系統成本等,是以新政府應加快腳步,以現有立院優勢通過補貼、電網、相關基礎建設的經費增編,避免未來發生財政不足的窘境。
太陽能創新技術
打入全球新能源商機

當前台灣新政府正積極解決問題,為我國新能源產業尋求發展,在此契機下,台灣太陽能廠商正緊鑼密鼓開發新技術與解決方案,力求在全球市場贏得商機。例如,國內太陽能電池大廠新能光電創新研發的銅銦鎵硒(CIGS)薄膜太陽能,可以應用於建築物,為一太陽能發電玻璃,用以取代一般建築物常使用的外牆玻璃帷幕,成為可發電的綠色環保建材,並且有絕佳的隔熱功能。目前,經濟部能源局公布的「建築整合型太陽光電發電設備示範獎勵辦法」中,對於取得認可文件之太陽光電發電設備,其購置獎勵補助金額每(峰)瓩以新台幣5 萬元為上限核計;但每一申請案獎勵補助總額不得超過新台幣1 千萬元,已促成國內許多建築物導入。
未來,如果進一步銷售到海外市場,還可為新能光電的營運創造更大效益。另外,太陽光電集團以獨家專利創新開發的「iPV Tracker 太陽能雙軸追日系統」,多方位十字軸讓系統可達到360 度轉動,精準接收太陽日照,在高、低緯度地區都可帶來高效益發電,精準追日的特性與實績,比起固定式系統,更能符合每日日照時的用電曲線,目前該產品的最佳發電數據,比固定式產品高出35 ~ 50%,高緯度地區甚可多達100%,並單日最高發電量可達10.3 度,iPV Tracker 可讓太陽能電廠投資維持高報酬率,是未來電廠投資的首選產品。
太陽光電董事長羅家慶表示,未來太陽能將是主要能源供應者,iPV 太陽能追日系統更是將太陽能源最佳轉換的利器,因此iPV 太陽能追日系統已發揮潛力,獲得全球太陽能廠的使用,如與新疆新能源公司、深圳英利新能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定, 並且於2015年牽手中美晶在德國與義大利簽訂獨家經銷,以及與瑞士EPC 大廠Graess Solar 簽訂iPV 太陽能追日系統100MW 的合作備忘錄(MOU)。
生質能源技術 受市場矚目
太陽能產品之外,具備環保節碳的生質能源也受到矚目,台灣產研也在生質能源領域,不斷有創新研發。例如,工研院創新研發的「微藻能源與固碳專利技術」,可讓肉眼看不見的微藻捕捉二氧化碳,製造生質燃料,並且還可提煉出珍貴的蝦紅素,變身為生質金礦。
因此,台泥公司與工研院簽署研發計畫合約,台泥將投入超過2,500 萬元的研發經費與工研院合作,共同運用微藻能源與固碳技術,擴大建置微藻養殖示範系統及研發中心,未來並規劃設置20 公頃的大型戶外微藻養殖場進行微藻固碳及加值化應用,1 年除可望為台泥貢獻4,800 公噸的減碳量之外,還可進一步投入高價蝦紅素原料生產,快速切入綠色循環經濟商機。
工研院院長劉仲明表示,國際已將微藻生質能源視為中長程的再生能源技術,台灣土地及天然資源有限,以1 公斤微藻可吸取1.83 公斤二氧化碳的高固碳效率,加上生長快速、含油脂量高、可生產高價值化學品等優勢,因此,工研院藉由打造「碳循環再利用生物合成平台」,使微藻成為台灣減碳創能的重要項目。目前,工研院已與台泥成功建立由水泥廠回收二氧化碳再利用的機制。
台泥董事長辜成允表示,減少碳排放是很重要的趨勢,因此台泥已經轉型為環保服務業,致力在每一個經營環節落實節能、減碳、環境保育的理念。例如,台泥和平水泥廠與電廠就是以循環經濟的概念設計,把廢棄物全都變成能源與原料;此外,過去5 年台泥也參與工研院鈣迴路碳捕獲技術的開發,獲得國際獎項肯定,同時與工研院共同投入微藻固碳技術,在固碳效益及蝦紅素提煉技術上均有斬獲。
綜觀來看,新能源原本就是未來發展趨勢,加上技術的加速成熟,未來市場普及率將快速提升;然而,由於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國內廠商如要贏得市場,勢必要在技術與產品上有更大的創新才行,除了要擺脫中國大陸太陽能廠商的低價競爭,更要站穩利基,建立差異化的契機。

沒有留言:

方便性、能量密度、安全性、應用場景等各方面表現都更優異的奈米液流電池最終能打敗鋰電池嗎?

  當莫妮卡開著她的電動車前往母親家時,車上的電池指示器顯示需要重新充電。她在一個充電站停下來,在加油站刷了信用卡,把噴嘴插入車內,並在5分鐘內將400升用過的奈米液體換成新的。在她等待的過程中,一輛油罐車開過來為充電站補充燃料,交換數萬升充滿電的燃料。莫妮卡關上她的電動車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