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4日 星期日

第二章:傳統騙術



第二章:傳統騙術


中國傳統社會的騙術,種類繁多。就其活動的範圍而言,主要表現在政治生活與社會生活兩個方面。中國早期騙術的施行,多見於政治生活中。以後隨著城鎮都市的繁榮興旺,騙術在社會生活中擁有活動的舞台。豐富多彩的市井生活,又為騙術的生成與施行提供了文化土壤和歷史條件。此外,中國傳統文化中致力於「正道」的追求,往往又為騙子提供了行騙的廣闊空間。如司馬光曾說:「孔子曰:『政者,正也。』夫要道之本,正己而已矣。平直真實者,正之主也。故德必核其真,然後授其位;能必核其真,然後授其事;功必核其真,然後授其賞;罪必核其真,然後授其刑;行必核其真,然後貴之;言必核其真,然後信之;物必核其真,然後用之;事必核其真,然後修之。故眾正積於上,萬事實於下,先王之道,如斯而已矣。」





與君子求「真」相異,小人求「詐」。中國傳統文化中「仁」、「愛」、「親」、「友」、「信」、「寬」等文化觀念對君子的規範無疑為小人行騙提供了契機。





行騙術施行於中國古代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行騙主體既有「一言九鼎」的君王天子,也有為虎作倀的將相王侯、臣僚公卿;既有所謂「四民」的士農工商在官場中行騙,也有販夫走卒之流假冒官員招搖撞騙。





君王行騙





 馬基雅維裡在其名著《君王論》中指出:「一個君王,如果想保持他自己的權勢,必須學會如何不做好事」,「某些事看來是道德的,但其結果卻置國君於敗亡;另外一些事,看來是罪惡的,其結果卻使他獲得了較大的安全與幸福」。儘管帝王君主具備形形色色的個人品質,未可一言以蔽之,但卻不得不運用權術(包括騙術)來爭取和保護自己的權力,這一點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





西漢高祖劉邦,出身也是一個流氓,後來伐秦滅楚,就當了漢高祖。劉邦發跡以前,就是一個橫行鄉里的騙棍,以至於他父親都忍不住罵他無賴。元人雎景臣在元曲《高祖還鄉》中對此作過精彩生動的描述,說他少時替人「喂牛切草,拽壩扶鋤」,「春採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麥無重數。換田契秤了麻三秤,還酒債偷量了豆幾斛」。他本是私生子,登皇位後以其母與蛟龍交感而生的鬼話欺騙天下,而從此正史中也堂而皇之地記錄了他這些騙人的鬼話。





一部二十五史中,為皇帝登位作欺騙宣傳的種種「奇言異行」俯拾即是:





魏文帝曹丕,出生時有車蓋狀的青色雲氣在他頭上籠罩終日;





蜀漢昭烈帝劉備、西晉武帝司馬炎皆手長過膝;





開創劉宋王朝的武帝劉裕,出生時神光照室,長大後經常有小龍隨從;





南齊高帝蕭道成,身上遍體麟紋;





北齊文宣帝高洋,在娘胎中就每夜有紅光照室,出生後身體特徵除像蕭道成一樣有遍體麟紋之外,還有重疊的腳跟;





北周文帝宇文泰,出生時有黑氣籠罩,背上有盤龍形黑痣;





隋文帝楊堅,出生時紫氣充庭,手上赫然有一個「王」字;





唐太宗李世民,出生時有兩條龍在門外戲耍,三天後才離開;





後梁太祖朱溫平時睡覺時,常常會像《白蛇傳》中的白娘子那樣化為一條蛇,不過顏色是赤紅的;





後唐李克用,出生時有虹光照耀,白氣充庭,井水一下子溢出井口;





後周太祖郭威,出生時不僅紅光照室,而且還有陣陣爐炭爆烈、星火四濺。他熟睡時,又常有彩色小虺在鼻孔中爬進爬出;





遼太宗耶律德光,出生時有黑雲覆帳、火光照耀,並伴有陣陣雷聲;





宋太祖趙匡胤出生時異香溢庭,遍體金色形同羅漢,三日後始退;





……





上述「奇跡」的來源無非有兩個:其一是「領袖人物」在成大事過程中為了招攬眾人而故意編造的;其二是皇帝登位後為增加天子的「靈聖光焰」而偽造的。在中國傳統政治生活中,這種騙術屢見不鮮,有時候還真管用。





臣僚行騙





在中國古代政治生活中,臣僚行騙是最為常見的事實。其中原因固然很多很複雜,主要的卻無非是因為臣僚群體地位的特殊引起的。臣僚對君王負責,榮辱興衰乃至身家性命都繫於「今上」一人,「固寵」是第一要義;臣僚又必須管理好治下比自己更小的官僚和「治民」,所以又須「取信」於民;另外,官場「此上彼下」的陞遷總在進行,對同僚必須防備,適時進擊,「無毒不丈夫」的信念促使著種種騙術的誕生。臣僚行騙的對象各異,有的是君王,有的是臣僚,有的是黎民百姓。





1.假詔登基





《史記》記載了秦朝趙高和李斯合謀欺騙天下,假詔立秦二世的騙局經過:秦始皇已病得奄奄一息了,於是便寫了一封書信給公子扶蘇,文中說。「我的喪事要在咸陽都城辦理,喪葬也要在咸陽選址辦理。」書信已經封好了,在中車府令趙高處加蓋璽符印時被趙高截留,沒有給使者。七月丙寅之日,始皇在沙丘平台崩駕,丞相李斯因為考慮到皇上駕崩於遙遠的巡遊之地,害怕各位公子為爭奪皇位起內訌,更害怕天下由此大亂,於是秘不發喪,對外封鎖消息,卻將始皇的棺材放在涼車裡,用冰鎮著,始皇寵幸的宦官仍然一起乘車,皇上的飲食仍照一仍其舊,每日定時奉上。群臣百官也仍然像往常一樣向皇上奏事,官宦則從韞涼車中批准其所奏諸事。惟獨只有公子胡亥、趙高和身旁親信五六個宦官知道皇上已死。趙高曾經教授過胡亥寫字和有關監獄法律方面的知識,故而胡亥很是寵幸他。於是,趙高便與公子胡亥、丞相李斯陰謀策劃將秦始皇賜給公子扶蘇的書信撕毀,而造假詔書說始皇在沙丘致遺詔給丞相李斯,命令他立公子胡亥為太子,又假造詔書數落公子扶蘇、將軍蒙恬的諸多罪狀,將其賜死……車隊繼續前進,經過井陘抵達九原……車隊回到咸陽後才發喪,太子胡亥繼承皇位,是為秦二世。九月,秦始皇葬於騙山。(《史記·秦始皇本紀》)





類似於此的騙術,清代雍正帝也曾採用,也是君臣合謀,假詔登位。





2.王莽嫁女





王莽主謀立漢平帝即位以後,他本人被封為「安漢公」,他為了鞏固權勢,想把女兒嫁給平帝做皇后,便向太后奏請廣選王公列侯的嫡生女入宮,太后聽從了王莽的建議,下令將選後之事交付有關官署辦理,登記人選諸女姓名時,王莽發現其中的女孩多數品德、容貌都在自己女兒之上,心裡很害怕女兒會落選,便心生一計。他故作姿態,欺騙太后說:「臣的女兒並沒有特別突出的品德,才學也很平平,不應該和其他女子一起競選。」太后由此認為王莽出於至誠,表示謙恭禮讓,主動放棄女兒爭當皇后,於是下了一道詔令:「王莽的女兒放棄了競爭,不要選她了!」這道詔令一出,天下文臣武將、黎民蒼生都認為王莽是真的謙讓,口碑很好。這時,王莽派一批手下遊說地方官吏,帶動庶民百姓紛紛上書:「請選安漢公之女入宮做皇后,母儀天下。」王莽又故意再次向太后上書,表示堅辭,還派出官員到各地勸阻,讓地方官員不要上書勸立女兒立後了,結果上書反而越來越多了。太后不得已,只得把王莽女兒列在被選之列。眾官員又上書,說要立王莽女兒為後,王莽看時機成熟,於是上書說:「請派大臣見臣女一面,空口無憑,眼見為實。」於是太后遣長樂宮少府、宗正、尚書令等大臣前往納彩並面見王氏女兒,事後回奏稱:「安漢公之女品德端正,生有窈窕容貌,應當受大命,繼正統,為天下國母。」元始四年四月,王莽之女被宣佈立為皇后。





王莽的這種騙術很高明,局面佈置得很大,參與的人數也很多,他的手下心腹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小視。





3.安祿山「盡孝」





臣僚對君王一般情況下不敢明目張膽地行騙,更多的表現為「詭辭媚上」,騙君王於「諂言佞行」之中。如唐朝安祿山常裝出一副愚蠢的樣子以掩飾他的奸巧狡詐。有一次,唐太宗命令他去拜見太子,安祿山見了太子並不叩拜,侍從們一旁指點他,說這是太子,理應下拜。安祿山說:「我不懂大唐朝廷的禮儀,請問太子是個多大的官?」玄宗說:「我百年之後要傳位與他。」安祿山於是謝罪說:「臣罪該萬死,我只知陛下而不知太子。」再拜而退。當時楊貴妃「三千寵愛在一身」,迷戀得唐玄宗不理朝政,安祿山便有心投靠楊貴妃,拜她做了養母。以後安祿山拜見時,總是先拜楊貴妃,後拜皇上,玄宗很奇怪,便問他,安祿山說:「蕃人都是先母而後父」。由此,玄宗認為他視自己與貴妃同生身父母無異,十分高興,哪裡還能識破他篡奪李唐天下的陰謀。





4.謊報軍功





以謊報軍功來騙取封賞的事在中國古代史中屢見不鮮。有時,欺騙隱瞞,甚至顛倒黑白,達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南宋末年賈似道專權。一天,宋度宗問他:「襄陽被圍困已三年了,如何是好?」賈似道答道:「元兵已經撤退,陛下是從何處聽得此話的?」度宗是:「是剛才女嬪對我說的。」賈似道詰問之下,知道了其人。後來,賈似道借其他事誣害女嬪,將其賜死。從此,邊關戰事雖然日益吃緊,但再無人向度宗說起。





元朝至治年間,已故將軍李牢山之子曾經暫時任過兵部尚書,跟隨蒙古王爺統兵去討伐鬱林州造反的徭族民兵。李某在進軍途中娶了一妾,肆意貪歡,只圖享樂,而不理軍事。後來作戰失敗,兵敗而歸。樞密副使王卜鄰吉台卻上奏朝廷說:「李某人平安徭民之亂,勞苦功高,立有奇功,應當陞官。」這件欺騙君上的事後來被國子監丞宋本戳穿,致使騙術未逞。(《元史·宋本傳》)





5.荀之騙





在明察秋毫、睿智敏銳的上司面前,屬下的騙術不僅不能成功,有時候反而弄巧成拙,正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東漢末年的荀,以足智多謀著稱,追隨曹操為其出謀劃策,曹操稱讚他是當世張子房。董承被殺後,伏皇后給其父親伏完寄了一封密信,說曹操殺害了董承,獻帝要為他報仇。伏完得到密信以後,便想聯絡忠義之士為獻帝效力,於是把書信拿給荀過目,荀感到事關重大,弄不好會激化獻帝與曹操之間的矛盾,使隱瞞了此事,很久沒有告訴曹操。後來,伏完又拿此信給妻弟樊晉看,樊晉卻將此書信封好後呈獻給曹操,出賣了伏皇后與伏完,於是曹操預先作了周密的防備與安排。之後,荀害怕事情被發覺,要是曹操責怪自己知而不言的話,以後恐怕難乎為官了,便想自己揭發此事,以洗清自己首鼠兩端的態度,便請求准他到鄴城,荀見到曹操後,勸曹操將女兒許配給漢獻帝。曹操說:「如今聖上有伏皇后,我女兒何德何能,如何能配得上聖上。我是憑功勞得到重用的,位居宰相之職,豈能夠依賴裙帶關係以求上進呢!」荀說:「伏皇后未生皇子,性情又凶狠邪僻,往日裡曾經密遞其父書信,言詞不堪耳聞目睹,可因此事而廢黜她,以免日後又生禍端。」曹操性多疑,問道:「卿昔日怎麼不說起此事?」荀佯裝糊塗,說:「昔日我不是已向相爺說過嗎?」曹操說:「這件事非同小可,我豈能忘記呢?」荀又吃驚地說:「果真未曾向明公說起嗎?昔日相爺與袁紹在官渡兩軍相持,我恐怕增加明公後顧之憂,故而未曾說起。」曹操又說:「官渡之戰後這麼長時間了,為什麼不說?」荀無言答對,只好自責。曹操因為此事惱恨荀,而外表卻含隱憂容,待他沒有兩樣,故而時人對此事無從得知。荀後遭疏遠,最終憂悶而死。





6.欺世盜名的王世充





隋代王世充發動兵變,殺害了元文都等人之後,獨攬了朝政大權,自封為太尉,表示要有一番大作為,以求改革隋煬帝即位以來的弊政,聽言納諫,廣召賢才。王世充在府外張掛出三張榜文,其一是尋求文才出眾、能夠經國濟世的賢人;其二是武藝出眾、能衝鋒陷陣的將才;其三是長於審案,能為人申冤的吏才。三榜一出,人皆以為王世充是個銳意求治,求賢若渴的好官,便紛紛上書陳述政見,力陳弊端,求見來訪的人每天有數百人。王世充看到了心裡很高興,每次上書的人來了,他都親自慰勞接見,雖是小卒蒼頭,也是如此。王世充以求賢若渴的姿態欺騙手下,他並不是真心革故鼎新,時間一長,人們的希望落了空,都不再信服他了,後來王世充部下嘩變,瞬間分崩離析,與他故作姿態欺騙文臣武將和部下士卒的行為是分不開的。可見,盜名欺世的舉措雖能夠在短時間內奏效,卻終究不能長久地欺騙天下人。(騙術研究案例 )





衙役行騙





明人張應俞在其所著《江湖奇聞杜騙新書》中有感於衙役騙人手段之狠毒,勸人不要去訴訟,不要去打官司,以免惹上麻煩。「衙役皆以騙養身供家,豐衣足食,其騙何可枚舉!蓋事事是騙,日日是騙,人人是騙。雖罄南山竹,何能悉之?雖包拯再生,何能察之?予素不人公庭,此中情弊,希所知聞……然衙中雖人人是奸徒,事事是騙蔽,吾惟早完公課,百忍不訟,雖貪吏悍卒,其如我何!故曰:機雖巧,不蹈為高;鴆雖毒,不飲為高;衙役雖騙,不人為高。縱有無妄之災,必有明官能昭雪之者,何也?宦皆讀書人,明者多而昏者少也。無奈在衙人役,各以陰雲霾霧蔽之耳。惟惟忍小忿,不人衙為高也。」在這段話中,張應俞雖然寄希望於「明官」能夠「昭雪」冤獄,但是他還是奉勸世人「忍小忿,不人衙為高也」。可見,他對衙役之騙是心涼膽寒的,衙役行騙的方式千奇百怪,很難將其歸類。以下是《杜騙新書》中列舉的兩個例子,從中可窺見一斑。





「故擬重罪釋犯人」。





元植是一個頗有錢財的人,而且處世溫良,行事嚴謹,不知是因為一件什麼事,得罪了同鄉有權有勢的賴某,這賴某就開始羅織元植的罪名,甚至誣陷他害死過人。因為執法斷案的葉推官素來與賴某交往密切,所以他接到賴某的訴狀後並沒有絲毫懷疑,只是想盡快把這一案子了結。





葉推官下令將元植提上大堂,對他說:「你的罪狀,我們已經知道了。」又說:「你犯的罪很重,我們已經一清二楚,只是我知道你家裡很有錢,須警告你不要去花錢去求什麼關節。否則,罪刑將有加無減。目前暫時把你收入監獄,聽候審定。」





葉推官素以為人廉正著稱,再加上他又當面警告了元植不能托關節,所以元植雖然又恨又怕,終究也不敢輕舉妄動,也沒有走什麼路子,呆在獄中企求能夠有一個明斷。恰好鄉里有一位姓易的鄉官,與元植有點親戚關係,他瞭解元植的為人,深知他是被小人陷害了。情急之中,易鄉官悄悄找到了知府大人,托請他向葉推官講講好話,找機會幫幫元植。





葉推官聽了知府大人的托情之辭,表面上不動聲色,回來以後將元植從獄裡提出,狠狠地打了一道竹板子,呵責道:「我叫你不要托人情的,你反而請出知府老爺來講人情,這樣的刁民,你第一條罪就是誣官,看我判你一個流放罪!」





元植茫然不知所以然,叩頭說:「老爺您一貫以不納關節、清正廉潔著名;我又被老爺當庭提示過,怎麼敢請出知府大人,我實在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葉推官說:「且把你押入監牢,反正罪過是輕不了。」





元植回到監所,找人來查究事情根底,這才弄清楚原來是眷親易鄉官所為——易鄉官本是出於好心,出面請托了知府大人,並且不讓元植知道。事已至此,總得找出個解決的辦法來,萬般無奈,元植想到了葉推官手下的文書凌某人。托人請凌某來,元植說:「請先生一定要幫我,如若能幫我減下流放罪名,我一定拿厚禮相謝。」凌某是官場老油子,答應得很迅捷,說:「這樣吧,你先拿一百兩銀子來,我來思謀著幫你成事。」元植說:「行,行。」然後叫家人暗地裡給凌某人送上了銀子。





葉推官判案過程中,自然要找他的文書凌某來商議。對元植一案,葉推官吩咐道:「定要定他一個流放罪來。」凌文書故意弄了個絞刑的條律呈上來,葉推官覺得判刑太重了,只可以流放。第二天,又議此案時,凌文書又遞上來一條絞刑罪,並說:「元植的種種罪名只有謀死親弟弟一條最重,正好可判個絞刑。其餘罪名雖多,也只夠判個徒刑,判流放,罪名無法成立。」葉推官尋思道:「一般來說,打死了人也不輕易判絞刑,何況只是拿訪,並無真憑實據,怎麼好判絞刑。」便說:「便宜了他,只判個徒刑罷。」最終定了三年徒刑,關進了監牢。元植很高興,凌文書私納一百兩銀子也心安理得。衙役要欺騙長官,真是鬼神不知啊。





「吏呵罪國以分責」。





人們都傳頌包孝肅為官清廉,用法無私,種種奸詐狡黠都逃不過他明察秋毫的眼睛,犯了罪的要以權以錢去打通關節的,都不可能。因此人們都說:「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





有一個富豪的兒子犯了姦淫婦女的罪,他心裡十分害怕,知道在包老爺那裡難逃法網,就和一位老衙役商議,說:「包老爺精明超人,料事如神。我所犯罪行確鑿,罪實難逃。如果只是重罰還可以奉上銀兩;我就怕挨打受痛,又叫我難堪。您老先生有什麼辦法,可以讓我少受些皮肉之苦,我將厚金報答您。」





老衙役說:「明天當包公宣佈處罰責打你,你就跑到老爺面前,大喊冤枉。我在一旁呵斥你,為你分擔責任,也許可以減去你一半的過錯。除此以外,再也沒有其他良策了。」





第二天,包公審理得到了真憑實據,發怒要打富家子四十大板。富家子跑到包老爺面前,申申不已,大喊冤枉。老衙役在一旁大聲呵斥道:「趕快受板子,哪裡有你說話的地方,法律豈能饒赦你!」包老爺在堂上聽了,心裡很是痛恨這個老吏攬權越職,狐假虎威,擔心日後借勢騙人,必定會生出許多事端來,就下令先打該胥吏二十大板,偏偏減去富家子二十大板,借此打擊老胥威風,讓人覺得威不自胥出,卻不想這卻正好中了老胥的詭計。老衙役因此得到了厚賂,而包公卻漠不知之。





假冒官吏行騙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些古代中國兒童的啟蒙詩,反映了傳統封建社會中深重的「官本位」思想對老百姓的滲透功能。「做官」是許許多多讀書人的夢想,「官」對於農業社會的生民而言,具有改天換地、救人於死境的重大作用。因此,「官」對百姓的威懾、震撼,百姓對「官」的惶恐,都可以想像。中國有句俗話,「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騙子們也深諳個中三昧,紛紛著輕裘、跨肥馬,打扮成翩翩官員模樣,公然行騙,騙小官、騙百姓,並能頻頻輕而易舉地得手。





1.假宗室





宋代有個趙假熹,本來是個敗家子,平素在街頭閭裡為非作歹,坑蒙拐騙無所不為,他假冒趙善菜的長子趙汝昔,偽造降生縣據,私刻皇叔祖潤王府印記,私置黃旗、鐵鞭、柱杖,任意脅奪商旅,佔據船隻,威使人力,打人致傷。最後案發,才發覺原來是個假趙汝昔。偽裝雖然被揭穿,趙假熹並沒有悔改,而是改名趙汝嘉,冒充趙善菜次子,出入州縣府衙,假裝辦公事,包刑獄,騙稅官,四處赴宴遊樂。自刻都大司捉點印記,出給縣到,以林伸為書司、林慶為廚子、配軍葉佑為獄子,公然乘轎下鄉,招搖之至,先後騙取官會二十餘貫,又大肆搜索銅器,連民間的神佛像、小兒頸上的鈴鐺、家用的盂器也不願放棄,真正是貪財的饕餮。





趙假熹假冒宗室、官爵行騙,能夠屢屢得手,其原因無非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老百姓怕官,明知吃了虧被敲了竹槓也敢怒不敢言;二是古代中國官場「官官相衛」的陋習,使得地方官員們對他的行騙勒索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並不去深追細究這樣的事情。





2.蘇城騙局





明代的蘇城,是四方輻輳之地,騙局也就特別多。萬曆年間,有個徽州商人,與他叔叔爭奪墳地,爭訟了好幾年也沒有結案。侄兒花錢四處打聽,企圖能夠打通撫台關節。有一天,某公子寓居於閭門之外,自稱是撫公的侄子,衣冠甚偉,僕從如雲。徽州商人前往拜謁,某公子留他喝酒吃飯,偶然談起爭訟的事來,公子哥兒一口應承下來,於是,當著公子的面,徽商將銀子封好,說:「事成以後,以此物為謝。」過了幾天,公子穿著官服,將徽商的訟詞放在袖中,逕直走進了撫台大門。徽商從遠處看得真真切切,坐在地上等他出來。日已偏西,撫台府衙公事已畢,各位官員也紛紛出來,大門關閉了。徽商想像撫公必定是留公子用餐了,詢問門旁的差人也都說不知道。到了晚上,公子哥兒隨著人群走了出來,滿臉酒容,意氣揚揚。說是和撫台大人吃酒,撫台大人很高興,事情已經辦妥了。





到了徽商寓所,公子拿出官封信函文書給徽商看,印識宛然。徽商大喜,又派出酒席來給公子吃喝,公子索取了酬勞銀兩,酒醉而去。翌日,徽商帶著文書,交付給驛車投送,方知是偽封;又因用假批假印被要挾「欲行出首」,只得拿出「數十金賂之始免」。事後,他才知道此事原為光棍所設的騙局。那天有春元謁見撫院,假冒的公子趁人雜之時混進了院子,躲藏在土地堂中,吃了藏在身上的酒糕,晚上再趁人雜混亂出來。封筒印識,都是事先藏於柏中帶進去的,當然都是假的了。





3.錢豁五行騙





清代乾隆年間,常州出過一個流竄作案的高級棍騙,曾以「錢炳」之名捐官。此外,他為了行騙的方便,先後用過的姓名有幾十個。惟有他老家的人,知道他的底細,都以「錢豁五」相稱。





與普通騙棍不同,錢豁五從小誦讀經書,加以頭腦靈活,筆頭上有些功夫,且通音律,但是科運不佳,連秀才也沒有考上。做生意怕吃苦,當塾師嫌貧困,生來只管吃喝玩樂,賭騙嫖樣樣精通,欠了許多債,再也無法在地方混下去了,只好遠行他鄉,以騙為生。





錢豁五到廣西後,投奔一個在衙門裡當幕友的族兄,沒用多長時間,就把官場上打濫條、通關節、吃黑錢等門徑,走得濫熟。於是脫離族兄,自立門戶,租大宅,蓄奴僕,私制頂戴,冒充官員,專行脫騙撞哄勾當,積攢了不少錢鈔。後來被人告發,又跑到北京行騙。此後,他在山東、兩湖、江西流竄行騙。到南昌後,他打聽得新放的江西學政是江蘇人,馬上就有了妙計。他用騙來的錢在城裡租了房子傢俱,招了一班「小唱曲兒」的在家裡,定下計謀同學政套起鄉情來。學政也是念故鄉情分的人,從此交往密切。於是錢豁五又撐起學政的招牌行騙,前後所騙金達數萬兩銀子。不久,學政離任。他的騙金也早已揮霍一空。





後來,他又到廣西。無奈錢豁五在廣西名聲已臭,他在廣西再也騙不到錢財了。他情急之下,又生一計:他弄了個廣西巡撫衙門的信封,裡面塞上廢紙,外面粘上雞毛,弄了一套竹筒黃面的包袱,往身上一背,假冒成桂署的信使。取官道東行,經湖北、江西入浙江,一路招搖動眾,吃喝全由驛站供應。直到杭州後,被驛官識破,扭送官府。但他畢竟是個「慣犯」,老辣之致,他不但沒有絲毫的害怕,反而開導錢塘縣令說:「我假冒官差,固是犯法。但是你將此案一辦,豈不連桂、鄂、贛、浙四省的大員都要被定個糊塗失察的罪名?」錢塘縣令經其提醒,哭笑不得,只得將他先關進監牢裡。當時恰好有一位常州籍的御史在杭州,聽說老鄉中竟有這麼一位「人物」,覺得關在牢裡實在太可惜了,於是,「惺惺惜惺惺」,遂為之說情開脫,並把他介紹給鹽運使柴某人當幕賓,專司出納一職。鹽運衙門本是個肥差,錢豁五在此如虎添翼,大展身手,兩年下來,足足撈了十多萬,遂以「錢炳」之名,為自己捐了個五品官。昔日騙棍搖身而變為命官,也算修成了「正果」。卻不料,「天有不測風雲」,當錢豁五還未來得及利用他一生中頭一回並非偽造的頂戴來設計更大的騙局時,那個靠他相幫貪污索賄的紫運使被人檢舉了,錢亦被打入同案,結果是被革去官身,發配邊陵地區充軍去了。





4.「插天飛」行騙





清朝乾隆、嘉慶時期,有個行蹤飄忽的詐騙團伙,領頭的是安徽桐城人,綽號「插天飛」。該團伙的主要活動方式,是在京師和各省會安插耳目,偵察高級官員的陰私,然後相機訛詐。





有一個河南巡撫,因為枉法被人參劾,京都和省會都有其即將被處分的小道消息。不久,省城裡突然起了喧嘩,有幾十個操北京口音的人從外埠來到,借住在一處寺院裡,緊鎖門戶,平時只有採買的人出來才開門,禁止閒雜人員在門前窺探流連。巡撫心存疑惑,惟恐這批人是奉旨前來查劾自己的,便派出一個親信前往,以期能探得虛實。一天黃昏,探者看見有個內監打扮的人走出寺院來,提著酒葫蘆上市沽酒,便急忙尾隨其後,尋機會同他搭話,對方卻倨傲不理。翌日,探者又在原處候著,搶著替那人付了酒資,終於有了搭訕的機會了。探者馬上請對方一起喝酒,天南海北地神聊了一通,等到那人醉醺之後,故作神秘地告訴探者:「我們主人得知河南汴撫在某某案中得賄賂,貪贓枉法,所以特意前來密訪,如果罪證確鑿的話,那個人可要倒霉了!你千萬不要把這件事再說給外人聽了,到此為止。」探者急忙飛馬去報告巡撫。巡撫大驚,第二天率所屬臣僚一起前往該寺院拜訪。手下人上前去敲門,並無人答應。只聽得見裡面傳出敲扑椎打和呼爹喊xxx聲音。又過了一會兒,門打開了,兩個公人模樣的人員抬著被打得氣息奄奄的一個人走出來。那個探者一眼便認出被打的人就是昨天酒後失言的內監,急忙告訴巡撫。巡撫和屬官更加恐懼,立刻通名求見。等到進入房間,只見一個穿黃馬褂、戴珊瑚頂、插孔雀翎的老者,正侍候著一個翩翩公子在座。眾人進了屋,老者擺了擺手,說道:「爺在此,可行禮。」大家都認定這個少年必是哪一位王爺,急忙作大禮參拜。少年只是倔傲不禮地點了點頭,又低聲向老者說了些什麼。老者點著頭,應了,又轉過臉說:「我們明天就要回京了,不添你們什麼麻煩了,都回去吧。」





當晚,巡撫覺得自己的命運就在這個少年貝勒身上了,連夜備下一萬兩銀錠,派人悄悄送進了寺內。次日清晨,又率所屬一起急赴城門,預備給少年王爺餞行。卻不料這夥人早已經連夜逃跑了。這個穿黃馬褂的人,便是「插天飛」。(參見宗顏紹元:《中國古代流氓百態》,東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





生活中的行騙術





明清時期社會生活中的行騙行為,包羅萬象。行騙的一方,既有專靠行騙為生的專業騙子,也有偶起歹心的姦夫淫婦、妖憎惡道、妓女乞兒、貪官污吏、船夫挑工、市民耕夫,販夫走卒;防騙的一方(往往是受騙者),大多是明代學者李蟄所謂的「挾數萬之資,經風濤之險,受辱於官吏,忍黨於市易,辛勤萬狀」的商人,既包括日進斗金、財大氣粗的富商,也包括小本經營、朝不保夕的小商小販,還有廣大的受苦受難的普遍勞動群眾。





晚明有一個騙子,自稱是宋朝詩人林和靖的第十世孫,跑到一位陳姓太史家去行騙,這位太史請他讀林和靖的傳記,讀至「終身不娶,無子」時,此人頓時語塞。陳太史大笑,口占一絕贈給了他,云:「和靖先生不娶妻,如何後代有孫兒。想君雖是閒花草,未必孤山梅樹枝。」對行騙者是莫大的諷刺。





明末松江有位姓張的鄉紳,平素好俠。有個騙子投其所好,腰佩長劍,緊身衣妝,一副俠客模樣,手裡提著一個血淋淋的包袱,煞有介事地對張鄉紳說:「你的大仇我已經報了,囊中就是你仇家的腦袋。」張鄉紳大喜過望,當即借給他十萬緡。於是,「俠客」走後。張鄉紳解囊一看,不過是一豬頭而已,此人從此也就不見蹤影了。時人沈風峰聞而歎云:「自《易水》之歌止,而海內無俠士千年矣,即有亦雞鳴狗盜之徒!」





另外,馮夢龍纂輯的《智囊全集》中也有不少篇章講到了社會生活中的行騙術,如《嚙耳訟師》一節,講到浙中有個少年毆打他七十歲的父親,致使父親牙齒掉了。父親拿著被打斷的牙齒去告官,兒子很是害怕,於是請了一名訟師來問計謀,並許之事成以後付百金。訟師搖頭說:「這可是一件大難事。」少年加了許多錢兩之後,堅持請求,訟師答應下來,苦苦思索,第二天早起,忽然說:「已有計了,但是應當避開別人才能講給你聽。」少年急忙附耳過去,訟師於是咬下他的半隻耳朵,少年血流滿面,大驚失措。訟師說:「你不要叫喊,只有這樣才能救你,但是你必須善於躲藏,不要叫別人看見了,等到出庭對質時,就說你父親的牙齒是因為咬你的耳朵才掉的。」後來,公庭對質,官員認為「耳不可以自嚙」,便判定老人牙齒是因為咬兒子的耳朵而掉的,少年罪過竟被免掉了。





其他如《老嫗騙局》、《文科》等篇都是明代社會生活中行騙的例證。明清筆記小說中記載了大量社會生活中的行騙伎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小說在明清時代遠未成熟,其史傳特徵仍然很明顯,因此,把這時期的筆記小說視為野史也未嘗不可。而我們則可以從這些絕非空穴來風的文字記載中勾勒出當時行騙的大概景觀。





馮夢龍的《三言》與凌蒙初的《二拍》,記載了明代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騙局,可以說是文學形態的騙術大全。真正對騙術進行歸類研究的專著,在明代當以張應俞的《江湖奇聞杜騙新書》最為著名,該書共4卷,分為24卷84則,每一則都講述了一個行騙故事,雖然這部書的體裁被學者認定為是筆記小說,但另外的學者卻認為,「這部小說集中的大部分故事並不是真正的虛構想像之作,而是根據當時的傳聞加工潤色而成的,所以它不僅可以作為小說欣賞,也具有較高的歷史真實性」。因此,該書所列諸多騙局及騙術,完全可以用作本節例子,其真實性如何不必花太多精力去考求,某種意義上說,張應俞的著作本身就是一種歷史存在的「真實」。為了對明清時代社會生活中的行騙術有個大致的,感性的瞭解,下文將選擇若干騙術實施的例證以資說明。凡未作特別說明者,本書資料徵引皆來自張應俞的著作《杜騙新書》。





1.假馬脫緞





江西有個姓陳名慶的,經常販賣一些馬匹,成交地點在南京承恩寺前的三山街。有一次,他買到了一匹銀合好馬,價值約值四十兩銀子。有個騙子,擎好傘,穿色衣,翩然而來,圍著馬看,不忍離去,問陳慶馬價如何。陳慶老實地說,值四十兩銀子。騙子說:「我買下了,但是我手頭沒有現錢,須回家兌了銀子來,你可跟我去領錢。」陳慶問:「你家住在哪裡?太遠了我不去。」騙子說:「不遠不遠,就在洪武門。」騙子便騎了銀合馬,翩翩然前往,陳慶也高高興興地騎著另一匹馬隨後。走到半途,騙子在一家緞鋪門前拉住韁繩,下馬走了進去,將好傘放在酒坊門邊,對陳慶說:「你幫我看住,等我買了緞子回來,我們再一同去拿錢。」陳慶心想這個人出手如此闊綽,又是買好馬又是買好緞的,必是個大富人家子弟無疑,這筆生意肯定做成了。騙子進入緞鋪,故意用低價去壓店老闆。緞店老闆說:「你不識貨,不要瞎還價。」騙子說:「你說我不識貨,我卻有個熟人是識貨的,我去拿給他看了,再來買,如何?」緞店老闆說:「我有如此好緞,任憑你拿給人看,只是你不要走遠了。」騙子說:「我有馬與夥計在門外,你有什麼好懷疑的?」便拿了幾匹好緞,出門便逃走了。緞店老闆見馬與「夥計」都在門外等候,心中安然。陳慶等到中午,仍不見騙子回來,心想是遭人戲弄了,便騎了銀合馬,又牽了另一匹馬準備回馬店,卻被緞店老闆拉住了,兩人都說不清原委,只得見官。府尹明察秋毫,弄清楚了事情的來龍去脈,說:「此人必定是個騙子了。想要騙走緞子,先托詞買馬,以陳慶為質。以別人的馬來騙別人的緞,是假道滅虢之計。」緞客只得自認倒霉。





2.丟包於路行脫換





江西臨川縣有個人,名叫江賢。家中很窮,徒有四壁,每年七月割早稻以後,前往福建崇安地方,以納鞋為生。等到年關,往往能夠得到十幾兩銀子,然後收拾了箱子回家過年。有一次江賢回家,中途撿到了一個包袱。他打開一看,裡面約有二三兩銀子,不由得滿心喜悅。這時候,有個人在背後說:「見者有份,不許獨吞。你可以先放在你的箱子中,等到僻靜處再拿出來分掉。你撿的你得三分之二,我是見者,得三分之一,這樣可算公平吧。」江賢心想銀子由自己保管,不會出什麼差錯的,便心中坦坦然地前往。沒走幾十步遠,後面又有一個人匆忙趕來,啼啼哭哭地說:「我丟了一個裝了三兩銀子的包袱,這錢是借用來納官的。你客人如果撿到了,希望您能體察老天爺的一片苦心,還給了以後,您陰功萬代。」那個要與江賢分錢的人便說:「是這位鞝鞋財主撿到的,要和我平分。既然你是貧苦人家,又是急需用錢的人,我情願不和他分錢,你可出些贖錢與他,叫他還你銀子。」江賢被人當面揭穿,也只得打開箱子叫丟失了銀子的人將原包袱取回。江賢得到了二錢贖錢,心裡仍然很高興;卻不知道自家的銀子早被騙子用掉包計換去了。等到晚上到烏石地區,取出丟錢人給的那份贖錢還了酒錢,又準備把剩下的錢併入自己的大包中時,卻發現自己的銀兩已變成了一堆破銅爛鐵,一毫銀子也沒有了,只得大哭而罷。丟包騙之所以能夠成功,在於騙子利用了人們貪財好利的弱點,《淮南子》云:「無餌之鉤,不可以得魚。」《三略》亦云:「香餌之下,必有死魚。」如果人們能夠摒棄貪財好利的私慾,騙子自然就不能得逞了。當然,摒棄私慾是很艱難的,這也是古往今來丟包騙能夠頻頻施行並能屢屢成功的原因了。





3.巷門口詐買脫布





建城大街中,有條小巷,通往另一條街。胡同門口,有個亭子,裡面有兩隻石凳,專供走路乏了的行人歇腳,石登分立兩旁,像是一戶人家的大門似的。亭旁兩邊,都是土城,看上去又像通往一戶人家的路徑似的,過了土城稍一轉彎,就可以看見大路了。有個騙子看準了這個好地方來作案,他盯住了一個遠方來的布商,高聲叫道:「布商,過來,我要買布,布商進亭來說話。」騙子取下他的布,反覆挑擇,拿了六匹在手,說:「我要買三匹,先拿六匹進去,讓我的老婆幫忙挑選三匹出來。」隨即轉入巷中,從大路逃走了。布商久等不見騙子回來,坐在凳子上看不時有兩個行人從小巷走過,心下生疑,走去一看,發現小巷通大路,大呼上當受騙,然而已悔之晚矣。





4.詐稱公子盜商銀





有個叫陳棟的山東人,多年來常去福建建陽府長埂去販買機布。明代萬曆三十二年(1604)春天,他帶著兩個僕人帶了一千多兩銀子,又依往年舊例前往長埂買布。有個騙子在路途中知道了陳棟是個富商,思謀圖之。卻不想陳棟是個慣走江湖老於歷練的商人,每天裡「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關防嚴密,頗難下手。騙子便自稱是福建分巡建南道長官的公子,氣宇軒昂,很有風度,帶著四個僕從,一路上與陳棟同住一店。騙子從不與陳棟主動搭話,陳棟也是這樣。等到進入江西鉛山縣境內,其縣丞蔡淵,是廣東人,與巡道同府異縣,只聞其名卻未見其面。騙子便前往拜謁。縣丞聽說來人是巡道大人的公子,待之甚厚,次日即前往回拜,並送了盤程。陳棟看見堂堂縣丞都親自回拜,便相信騙子真的是巡道大人的公子。當晚,騙子請陳棟喝酒,陳棟接受了邀請,但心中仍然很警惕,不敢痛飲;騙子自然不能得手。次日,投宿於烏石地區。烏石並非大碼頭,人少物稀,陳棟想置酒席回請騙子也因無物可買而作罷。第三天,到了崇安縣。陳棟心想,這裡離建陽縣長埂也不遠了,自己又經常在長埂採買機布,長埂也算自己的第二故鄉了。加以即將與「公子」辭別,不答禮回請人家是不禮貌的,於是便買了佳餚美饋回請。「公子」說:「同船過渡,乃五百年所修,更何況我們一路同來,豈是偶然?不是上天前生夙定又是什麼?明日即將與君分別,從此燕鴻分飛,不知何日才能重逢。」言下啼噓不已,陳棟也很感動,以為碰到了一個重情重義的好人,便與兩個僕人一起開懷暢飲,至三更皆沉沉熟睡。騙子與四個「僕人」便將陳棟的財物悉數偷走。等到陳棟醒來,已不知騙子行蹤。便在崇安縣告店家與騙子合謀作弊,又往江西廣信府,告其縣丞與騙子合謀騙錢,此狀一直告到史大巡處,史大巡很是憐憫陳棟,責怪縣丞不該貿認同僚關係,責其賠償銀子一百兩,給陳棟作了回家盤纏。





5.轎抬童生入僻路





建陽人超世材,是個十幾歲的少年,前往府裡去考秀才,未曾考中便回來了。行李有三擔,僱傭挑夫要花費許多錢,不太合算,使寄放在船中,命令僕人看護。自己獨自從陸路乘轎回家,這樣只要一天便可到。在路上雇轎夫時,打開銀包取出兩錢碎銀給了他們。兩個轎夫從旁偷窺到,發現銀包內另外還有一大錠銀子,便心生歹心。抬上超世材走了不到三十里,往山僻處走去。超世材說:「我前幾次是乘船去府裡,這陸路還未走過,但是官路應該是來往通途,寬闊坦然的,不應當在山深僻路處啊。」轎夫答道:「正是這條路,再往前走便是大官道了。」漸行漸遠,更入山徑。超世材心裡明白了,大聲說:「我知道這並不是大路,你們只不過是想要銀子,我身上也只有一錠三兩的銀子。我家富萬金,就我一根獨苗,便把這幾兩銀子送給你們也沒有什麼,何必要害我呢?」兩個轎夫放下轎子,說:「既然如此,快把銀子拿出來,饒你一命。」超世材取下銀包交給他們,笑著說:「這有多大的事,還要這麼幹,好小器!你們能不能把我送到大路上去?」那兩個轎夫根本不理他,拿了銀子,直奔山路而去。超世材未遭毒手,自算天大幸事,也虧得他雖然年幼,卻才智過人。若不是明白事理,恐怕早被害了卿卿性命。





6.公子租屋劫寡婦





京城裡每逢到了科舉考試之年,各府舉子來應考的人很多。不論京城的房屋是大是小,這期間都能租個好價錢。東街有個寡婦,姓王,祖上風水好,幾輩人努力下來,積攢了大筆的銀兩,豪富聞名於京城。王寡婦只有兩個兒子,一個才二十歲,另一個才十幾歲。屋裡養著一個使喚丫頭,外面雇了一個老僕、一個小廝幹些粗活。她的房子高大寬敞,進深又長,因此深得舉子們的歡喜,總能收取豐厚的租金。辛卯年七月,又逢科舉,舉子們紛至沓來。有兩個人,僕從打扮,卻穿著齊整,前來選擇居室。王管家帶領他們看左右廳房,都是清幽潔淨。兩個家僕說:「這間房子光明寬大,公子肯定會滿意。我們全部租下來,你們不要再租給他人了。」最後以十二兩銀子的租金成交了。給的是現銀,王寡婦很滿意。不一會兒,公子翩然來到,一行人共乘四頂轎子,一主四僕,另外還有一個小廝跟來。五六擔行李,都是上好的東西。來到房舍後即以土特產送給房東,又值二三兩銀子。王寡婦說:「往年舉子送人事都很淡薄,現在這個公子卻是真正的大家手面。」第二天,王寡婦便叫管家安排筵席,敬請公子,寡婦的兩個兒子來出陪客。公子談吐瀟灑,舉止大方。賓主開懷暢飲,到二更天方才散去。第二天,公子又派家僕來請王寡婦一家前往吃酒。一席請兩個兒子,一席送入內堂,與主母飲,叫丫頭作陪。又另派一個小廝,進退侍奉,十分慇勤。又有一席款待兩個管家,四個僕人作陪。分別飲至二更,公子說:「把帶來的好酒打開了來飲。」少頃便燙好了,酒味香甜,很好喝。公子斟了兩大杯,對兩位小主人說:「這種酒很是爽口,大家分別來飲三杯。」原來這時候上的酒中便放了陀陀花,其藥性很大,將一家人很快麻倒了。假公子和六個家僕一起將寡婦綁住,當夜便搜集了寡婦家所有的錢兩財物,盡數收拾成五六擔。晨鐘一敲,開了大門公然挑走,竟無人知道其中的秘密。左右鄰居等到中午,發現王寡婦家大門洞開,竟無一人出入,心生疑惑,相與結伴進家探視,才發現一家人皆被捆倒,似醉非醉,便報了官,並請了醫師來解毒。而「公子」們一行早已了無蹤影。





7.私打印泥占鋪蓋





鄉里有個尤刁民,一貫橫行鄉里,沒有人敢同他爭長論短。一天,他搭船前往府裡,見船已靠岸,就先上了船,找了個座位坐下。不一會兒,搭船的渡客成群結隊地來了,萍水相逢,彼此各不相識,便在船中家長裡短陳芝麻爛谷子地對坐漫談。不知怎麼地談到了按察院要捉拿刁民的事情來。渡客中有一位姓丘的小伙子,不知道尤刁民正坐在船上,就對眾人朗聲說:「聽說本縣當今最刁的人就是尤刁民,只要與他相逢,沒有不被他害的。如果按察院除了此人,老百姓才能安生。」尤刁民心中冷笑,打定了主意要懲罰一下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老實後生。姓丘的小伙子所帶的行李中,只有一捲鋪蓋很好,尤刁民便取一本印,挨近其氈被空白處,打了一記私印在上面。船晚上靠了岸,各自收拾自己的行李離去。尤刁民尾隨姓丘的小伙而行,走到府衙前,便一把抓住了鋪蓋,說:「勞煩你一路挑來,現在我自己抱著就行了。」小伙子過來緊緊拉住鋪蓋,說:「這鋪蓋明明是我的,什麼時候變成你的了。」二人爭論不下,打入府衙堂上。尤說:「是我物件,他強取豪奪。」丘亦如是說。府上老爺問道:「你們兩人各自爭執,鋪蓋上有什麼記號沒有?」丘說:「我自買來以後一直在用,未作任何記號。」尤說:「我的鋪蓋裡蓋有我的私章。」當堂打開來看,果然有尤刁民的印記,於是將丘打了十大板,令尤刁民領了鋪蓋離開。二人走上街道,尤刁民說:「誰叫你在船上罵我,我又不稀罕你的破鋪蓋,只是要你長個記性。」丘姓小伙後悔不迭。





8.設假元寶騙鄉農





曾經有一個農民,世代耕種為生。他天性吝嗇,服食淡薄,久而久之家庭漸富裕起來。外鄉有個騙子,初到此地,打聽到了此間有個鄉農天性貪婪而見識淺短,便在農人的田地裡,埋下了兩個各重一百兩的假元寶。等到農人在耕田時,騙子故意在田地的左右鄰近地方東尋西覓,搖頭晃腦,長噓短歎。農人覺得奇怪,便問道:「客人在這裡尋什麼?」騙子說:「我在這裡找東西,你問我幹什麼?」農人只好沉默不語。騙子又在田地四周的樹林旁尋尋覓覓,一會兒看看這棵樹,一會兒又看看那棵樹。農人忍不住了,說:「你這個人真是好笑,怎麼只管滿山滿野地認樹幹什麼?」騙子回答道:「實不相瞞,我的父親以前曾被流寇所劫,最後入了伙。後來打家劫舍,也積攢了許多銀兩,只因為他當時孤身一人難以帶走全部銀子,就將銀子埋了幾處地方,留下了一個記號賬本,標明了埋藏地點,後來又想來取財,卻不幸去世了。現在我按照標本上的記號一路尋到這裡,上面講好是埋在一棵樹下面的,我卻怎麼也不敢肯定,這裡樹這麼多。幸好你在這裡,可來幫我尋找。如果找到了,便分一些給你不妨。」農人聽了很高興,便帶了鋤鍬前往,在幾棵樹下尋找,果然尋到了二個元寶。騙子假裝很高興的樣子,說:「果然找得到銀子,那麼其他的銀子一定可以全部找到了。好的,我來分一些銀子給你,只是手裡沒有鑿釬,割不開。」又接著說:「這些銀子我帶著也不好收藏,不如到你家去,把銀子放在你家裡,你幫我再去尋找,找完了,整數的元寶分幾個謝你,你意下如何?」農人說:「如此最好。但是我與你素不相識,一旦你在我家裡久住,豈不招人疑猜?」騙子說:「應該騙別人說我是你家的遠方親戚。」農人說:「好的,我有一個妻舅,六七歲時被賣給外江客人了,至今仍無下落。你可扮成我的妻舅,回來看你姐姐、姐夫,如此便不招人疑猜了。」為了裝得更像,農人便將妻父、妻母姓名及長相,—一對騙子講了,騙子也都記清楚了。兩人來到家裡,騙子果然騙得了農人妻子及鄉鄰的信任,農人妻子殺雞宰羊,設盛宴款待舅爺,眾鄉鄰也你請我迎,分別設席招待。過了幾日,騙子對農人說:「我要一些零碎銀兩用,你先借我十五六兩。」農人也不懷疑,如數拿出了銀兩。又過了數日,騙子把賬本遞給農人看,說另有十幾個元寶在某山某庵中。這個庵久無人住,農人帶了飲食和工具,挑到庵中。騙子的同夥早已在庵中等待多時,衝出來要殺農人,倒是騙子還有一絲良心發現,說農人待他不薄,每日裡雞魚羊鵝的款待,便饒了農人一條性命。類似的騙術在江源也曾發生過,騙子採用同樣的方法,但那個農人的妻子卻很有智謀,就把騙子的元寶當場鑿開,馬上便發現了假元寶其實是錫做的,便喊人捆住了騙子,痛打一頓以作教訓。農人耕作勞苦,省吃儉用地富裕起來,卻往往因為貪圖些小利被騙,以致失財被辱,甚至差點丟掉性命,反而不如江源地區的那個婦女有智謀。古人說「利令智昏」,真是有道理啊!





9.婦嫁淘街人





京城裡有個人名叫房八,為人癡蠢,以掏下水溝為生,這種人當時有個名稱叫淘街人。他家裡只有一個老母親,家貧勢單,做夢也不敢夢到娶老婆。一日晚上,房八忙完了一天的活計,在小河邊洗澡。有個婦女,長得有幾分姿色,身穿麻衣,盯著房八看,說:「我要到我娘家去,今天晚上是走不到了,暫時到你家裡歇一宿怎麼樣?」房八說:「你何不到客店去歇?」婦人答道:「客店裡人多眼雜,住宿不方便,我一個婦道人農,只怕碰上歹人。」婦人又問:「你家裡還有些什麼人?」房八說:「只有一個老母親。」婦女說:「我可以同你母親同歇。」房八把婦女引回家,吃完飯,婦女和房八母親拉家常。婦人問:「房八可曾娶媳婦?」房母說:「家裡窮,哪有銀子娶媳婦?」婦人說:「我的前夫死了已下葬,家裡再也無可依靠,這次收拾了家財,將回娘家去,無奈娘家離得又遠,兩三天是走不到的。我看你的兒子既孝順又善良,雖然說是偶然相遇,卻也像是前生有緣,我在你家做媳婦怎樣,好歹有個依靠。」房母說:「你是一番好意,我也很樂意,只是我兒房八老實憨厚,所得銀子很少,恐怕養不起三口人。」婦人說:「我也帶來了一些銀子,可以作本錢,只要勤勞,我可以幹一些縫縫補補的活計,想來應該可以自給自足。」房八很高興,說:「算命先生算定了我今年要娶上好妻,果然如此。」當晚便成了親,魚水之歡,其樂融融。房八母親很高興,以為是天賜良緣。第二天,婦人拿出自己的銀子,一共六錢,給了房八,叫他上街去買菜打酒。第三天,婦人又拿出自家銀子六錢叫房八去買布,要給房八母親做一身新衣服。房八新娶了妻子,又有妻子帶來的銀兩花,心中自然洋洋得意,便前往汪家店裡買了兩塊青布回來。趁著母子二人沒注意,婦人將青布分別剪去了三尺,拿在手裡對房八說:「這是一塊被別人剪剩了的布,並不是整匹的,你怎麼能被人家欺侮呢?又不是少了他的銀子,他為何如此欺侮老實人?」房八聽了,便去換布。汪家老闆說:「我店裡哪曾賣過碎布料?是你自家剪掉了,休要來賴我。」二人爭執不下,引來許多圍觀者。汪老闆怕壞了名聲,只得「啞巴吃黃蓮」,又剪了二塊布給房八拿回來。婦人背地裡用剪刀刺破了好幾處地方,然後當著房八的面把青布打開,說:「為何換來的兩塊布卻都是爛的?這個店子太可惡了,他明擺著是欺侮你老實,故而誑你。今天要是不換塊好布,你就放膽罵他祖宗八百代,還怕他怎麼的!」房八被妻子激怒,果然第三次來到汪家布店,爭持之中房八放聲大罵,也激得汪老闆一家人大怒,雙方動起手來,房八被汪家人扯打了一頓,汪老闆當著房八的面展開了另外剪下的兩塊青布,說:「你這次可要看清楚了,是好布無疑。」說罷,將布擲拋在地上。房八拿了布負傷回來,妻子假裝怒火沖天,跳著腳捶著腦袋說:「我們花錢買布,反而被他打,他仗著財勢,你可拚命與他作對。我與你娘一定要幫你伸冤,出這一口惡氣。」房八又去鬧事。被汪家人群起痛揍,帶著重傷回來。婦人假惺惺地說:「我和你娘去告官。」便到御史大人那裡遞上了一紙狀紙。回家來好酒好菜地招待房八,喝醉了,婦人將房八緊緊捆綁住手腳,用沙塞住了口鼻,到三更天時房八死去,婦人將繩子解開。完事後,婦人故意大聲叫喊,說:「娘,你兒子身子都冷了,硬了,莫非是死了?」房母起來一看,兒子已經死了,婆媳二人前往御史處哭鬧,差官前來驗屍,發現房八遍體都是重傷,猜想是汪家人做的。汪家老闆驚惶失措,便派人到房八家裡求情,表示願意出銀子三百兩,要求婆媳二人撤回申述狀紙。房八母親說,兒子已是死了,也只得如此。執法長官見雙方已達成協議,也便息事寧人,將汪老闆打了二十大板,罰他一大罪,令他賠了銀兩。婆媳二人領銀而歸。過了兩天,婦人席裹銀兩而逃,再也沒有消息了。至此,房八母親及眾鄉鄰才明白那個婦人原來是個慣騙。





10.買學受騙





大凡主管科舉考試的學道大人出巡,各處的騙子總是會雲集追隨,專門打聽些富家子弟中有誰想鑽營行賄,借此向他們出謀劃策,以圖騙財。因為買學而受騙的事,年年都會發生。只是受騙的一方難以啟齒告人,故而後面的人又是一批一批地重蹈覆轍。有一個主考官,一向以選才公道、不能賄賂著名。有一個騙子卻自吹能夠幫人打通這個考官的關節,別人都不相信。騙子說:「這個學道大人最不喜歡別人求人進獻賄賂,他親自開了一個私收錢財的門路。只要有人當著他的面把錢遞上去,考學一事便十拿九穩了,只是沒有人敢當面做這事。如果真敢做的,只要給的是現錢,他又當面接收了,買學這事便穩保成功了。」趙甲聽說了,專程奉上禮儀前來向騙子救教:「從哪裡進獻呢?」騙子說:「等到學道大人退堂後,我先交上手本,上面定明某縣某人銀兩幾何,請求中舉。他若肯當面允諾,我便送上銀子;他若不肯也不要緊,銀子自在我手裡,他能把我怎樣?」趙甲說:「我要在一旁親自觀看才放心。」騙子說:「當然讓你在一旁親自觀看。學道大人的三道門,門縫有一寸寬,你從門外即可看到堂裡,隨便你看!」趙甲說:「如果學道大人能親自接收銀兩,我當然敢投獻。」當下寫了手本帖子,用手帕包了二百兩銀子當作賄金。下午,學道大人退堂了。騙子急忙拉上趙甲在廳堂外等候。騙子又向趙甲討了兩包「過門銀」,趙甲都如數給了他。騙子拿著手本和行賄的銀兩溜進大堂,趙甲從門縫裡可以看個清清楚楚,只見學道大人仍舊紗帽圓領坐在那兒。騙子把手本高高呈上,一個「僕從」接了,學道大人看完後,籠入袖中去。騙子又將封好的銀子高高擎上,「僕從」接了銀子,跟隨學道大人進去了。騙子快步走到門後,對趙甲說:「好了,事情辦妥了,你都看見了嗎?」趙甲說:「是的,我親眼看見了,果然是親自接下了銀兩。」騙子說:「今天夜裡我出不去了,你我二人就這麼挨著門睡一宿吧。」趙甲說:「只要這件事辦妥了,便是不吃飯也行。」翌日早晨開了門,騙子與趙甲才一起走上街頭,趙甲設席款待騙子,騙子說:「以後取了功名你可一定要來重重謝我。」趙甲喜不自勝,滿口應承。以後,揭榜,並無趙甲之名,而騙子早已逃遁,趙甲才明白前些天所謂的「大人受銀」一事原來是個騙局,是一夥騙子合謀上演的一齣戲。古人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看來,在騙術實施過程中,耳聽固然是虛,眼見也未必就是實啊!





 11.和尚認母牛為母親





盛夏六月,有個腳行僧人正在趕路,看見一個小牧童正在放牧一群牛。其中有一頭黃母牛,高大肥碩。牧童伸左腳給它舔,黃牛便舔他的左腳;又給你右腳舔,它也舔。僧人便問:「這頭牛為什麼要舔你的腳呢?」牧童說:「這頭牛最溫順馴服了,我最喜愛它。我的腳夏天愛出鹹汗,故而牛愛舔它們。和尚由此知道了牛愛舔鹹味,進而打聽到了這頭牛是索老頭家養的。翌日,和尚用濃鹽水塗在自己的頭部、臉頰、手足及全身各處。然後,他找尋到索老頭家裡,跪在大門外哭起來,說:「願施主大發慈悲,超度我們母子二人。」索老頭說:「我又不會唸經說法,怎麼會超度人呢?」和尚說:「我的母親在世的時候,不肯吃齋修行。現在已死了七年了,冥冥地府中受盡了罪孽,無奈我家貧如洗,根本沒有能力來超度她的亡魂。我便想學人家目蓮救母,自願削髮為僧,不為別的,專為超度母親。前月偶然遇到一位仙人,他告訴我說先母已在你家投胎,成了一頭黃母牛了,故而專程前來求你超度。」索老頭說:「我欄裡有四頭母牛,不知道哪一個是的?」和尚說:「我和你一起去看,雖是畜牲,卻有靈性;更何況是母子相見,必定有恩情存在,肯定好認。」索老頭便和和尚一起來到欄前,放出牛群。和尚看見大母牛走過,即刻取下袖蒂帽,哭泣著跪下,說:「這就是我母親了!」黃母牛聞到鹹味,便用舌頭舔他的頭臉,樣子淒淒慘慘。和尚更加淚如雨下,又自己剝下了衣服,母牛遍舔其身,不忍離開。索老漢看見了,覺得真是親母認子一般,故而也沒有什麼好說的,只是問道:「既然是你的前生母親,現在怎樣才能超度?」和尚答道;「我如果是有銀子,自當用半價賣去了自己養起來,無奈貧僧現在一無所有。希望您老暫且送與貧僧,我自牽到山庵裡,每天裡采草煮粥來餵它,等到它罪譴冤孽已完,貧僧自當收埋,唸經捲來超度它,這樣來世就能轉身為人了,不至於再做牛做馬。」索老頭聽他言詞懇切,便說:「既是如此,就送給你了,你自牽去。」和尚便叩頭拜謝,牽了牛走了三日路,在山庵裡寄養起來。冬天來臨,天氣寒涼。和尚請一個屠夫前來宰殺了黃母牛,一半賣給了屠夫,得了一兩五錢銀子;另一半自己留著,做成了牛肉乾,又把牛肉乾分別藏在衣服中的各個地方。和尚穿著藏有牛肉乾的衣服,逕直來到索老漢家,說:「你不認識我嗎?」索老漢說:「不認識。」又問:「你不覺得我很眼熟嗎?」索老漢回答:「一點都想不起來了,眼生得很。」和尚便說:「昔日佛印和尚曾點撥過蘇東坡,遠公和尚曾喚醒過白樂天,佛印和遠公不就是蘇白二人的老朋友嗎?你我上輩子在一起修煉,你因為塵心未斷,中途停了前來人間享福。我現在專為超度你而來,你應該放棄人間過眼富貴,與我一起修行。」老漢說:「你怎麼認得我前世?」和尚說:「我的功德和修行高過你一倍,如今我修煉得不食五穀雜糧已有三年了。」老漢問:「你能不食五穀雜糧,那你先在我家辟榖一個月,讓我見識見識如何?」和尚說:「我三年都過去了,根本不在乎這區區一個月,我只是要每天一罐清水即可。」於是索老漢掃乾淨一間空房子,供和尚打坐、歇息。和尚每天吃一些他衣服內的牛肉乾,喝一點水,七天後仍然神采飛揚談笑自如,沒有一絲一毫的飢餓狀。索老漢佩服得五體投地,便聽從了和尚的建議,將五百兩家財捨給了某山主持和尚,跟著和尚一起修煉了。後來,和尚與那個主持和尚每人分得二百五十兩銀子,從此雲流四海,真正當成了一個「富豪」和尚。





12.道士煉丹





有一個道士,自稱能夠煉丹。他用銀灰在大庭廣眾之下煉出一些銀子,給周圍的人看,觀眾將疑將信。而有一個富人,卻很相信,便請道士到他家裡去煉銀子。道士說:「煉丹本來是仙術中的一種,家中多穢氣,濁氣滿天,恐怕是不能煉成的。要煉丹,你必須在空地上挖一個大坑,一丈四尺深,裡面只容得下一張床一隻煉丹爐子,我在裡面要煉滿七七四十九天。如此這般,一百兩銀子便可以煉出三百兩來。」富人依言而行,在後門外的空地處鑿了一坑,寬八尺,深一丈四尺。道士下到坑裡去,命令用銀十兩買來鉛、汞、硃砂等一些東西,先煉丹頭,三天就煉好了。富人交給他一百兩銀子,每天用吊籃吊下三餐飯食給他,道士又命令富人給他吊下七隻一手可握粗細的堅實圓木,每隻三尺五寸長,以用作符釬;又要大棕繩子一根,縱橫交錯地捆在符上,每天裡用大斧錘打道符釬。富人每天到大坑邊上邊去看。到了一個多月的光景,符釬已漸打下,只有一尺留在上頭了,富人很高興,心想銀子快要煉好了。道士知道一個月那麼長久,主人提防人的心必然懈怠了,便在深夜裡用繩子的一頭把銀子及藥物繫好,另一頭繫在自己的腰上,又將七根長木做成梯子,順著坑沿爬了上來,將銀子吊起,溜之大吉。第二天黎明時分,富人前來察看,坑下已不見了道土,才明白自己被騙了。





13.唐伯虎與祝希哲行騙鹽運使





明代弘治戊午年(1498年)南京解元唐伯虎,因事被廢免後,放蕩不羈,整日裡花天酒地。有一次,他與眾好友在揚州與妓女尋歡作樂,花盡了錢鈔,便與祝希哲一起前往鹽運使衙門,他們著道士衣,拿一把拂塵,模樣十足。鹽運使召見他們後說:「你們是什麼道士,敢如此無禮,難道你們不曾聽說衙吏台冷若冰霜、鐵面無私嗎?」並喝令手下人用鞭棍將他倆轟走,唐祝二人慌忙說:「大人明鑒,我們兩個卻與那些四處遊蕩要飯的道士不一樣。小道雲遊四海,交結的朋友都是海內第一流的人物,即使像吳郡唐伯虎、文征明、祝希哲等人,也沒有不與小道屈節為友的,還佩服小道的文采,我們能出口成章,不信,明公您請當堂測試。」鹽運使聽罷,也想當場出一出這兩個狂妄道士的醜,便指著堂下那塊形態如臥牛的石頭說:「就以石牛為題,命你二人作一首七律來。」話音未落,唐伯虎已吟出首句,云:「嵯峨怪石倚雲邊」,祝希哲接過去:「拋擲於今定幾年。」唐伯虎接第三句:「苔蘚作毛因雨長,」祝希哲道:「籐蘿穿鼻任風牽。」唐伯虎道:「從來不食溪邊草」,祝希哲道:「自古難耕隴上田。」唐伯虎道:「怪殺牧童鞭不起」,祝希哲道:「笛聲斜掛夕陽煙。」七律作完,鹽運使很高興,笑著對兩位「道士」說:「你們的詩作得很好,那麼你們到這兒來做什麼呢?」兩位「道士」說:「那女貞觀現在已經年久失修,已然坍塌,我們聽說您向來寬仁大度,樂善好施,想請您捐獻俸祿,重新修繕女貞觀。這乃千古盛事,您若玉成此事,定能千古流芳。」鹽運使很高興,當即給吳、興二縣發文,要求拿出庫銀五百兩來辦成此事。唐、祝二人見鹽運已經答應,就拿著文書,改了裝扮,依舊是俗衣俗貌,假裝是為女貞觀道士前來說情的,求見吳、興二縣衙長官,說:「現有鹽運使文書在此,決定修繕女貞觀。這是一件大好事,你們不要遲緩,應該火速辦理。我們好馬上給女貞觀帶去。」果然,兩個知縣當即叫人取來庫銀,交給了唐、祝二人,煩請他們帶給女貞觀。事後,唐、祝二人又到揚州,將那好友重新召集,五百兩銀子十幾天就花費一空。後來,鹽運使巡行到吳縣,特地盛裝前往女貞觀去參拜,卻不料眼前女貞觀依舊殘垣斷壁、喜氣沉沉,才明白是上了唐伯虎等人的當。鹽運使因珍惜他們的才華,此事終究不了了之。(騙術研究案例 )





文化分析





街頭騙術。在中國民間文化中,騙子往往被認同為與官僚、富人作對並取得了勝利的形象,因此對騙子文化體現出一定程度的包容性





當我們把目光投向漫長綿延的歷史領域,不能不驚歎中國傳統社會、政治生活中騙術的波雲詭譎。成千上萬個騙局的施行,給中國社會、政治造成了種種混亂局面,無以數計的騙子在得逞後洋洋自得,無以數計的受騙者在被騙後捶胸頓足、痛哭淋漓。對此,有如下兩個問題發人深思:第一,中國騙術的文化生存土壤是什麼?第二,中國騙子文化對整體中國文化的影響有哪些?





中國騙術的文化生存土壤是什麼?或者說中國騙術何以能廣泛地施行?弄清這個問題是我們對傳統社會、政治生活中騙術體認的第一步。





1.中國傳統社會是非法治化的社會,從而給行騙者造成了可乘之機;同時,受傳統文化熏陶的中國人也容易對騙術失去警惕之心。





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社會的主流文化,其學說雖然歷經更迭,但其主體卻是以教育感化為中心,將知識、心理、倫理、政治結合起來,以「仁愛」為核心,以「中庸」為準繩,其倫理哲學思想充滿了理想主義色彩,所謂的人生理想,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以正為本,以誠待人等是儒家文化的特質。因此,自春秋之後的兩千多年的中國古代社會中,人們對行騙始終缺乏應有的防患之心。社會主體層面專注於自己的修身養性,寄飛黃騰達的美夢於勤勤懇懇的努力之中,奸詐小人、以騙起家的少數人營造了另外一重社會空間。中國傳統文化的另一潛流——道家文化,在對待人和社會的態度上,具有明顯的保守性,主張「無為」,「靜虛」,超脫了人生的功利是非。顯然,道家文化距離「騙術的詭詐」更為遙遠。自漢朝傳入中國的佛教文化,也是一支影響中國人頗為深遠的文化,其宗教主張教人為善,忍受人世間的一切痛苦,即令受騙也須忍耐。可見,佛教文化與騙術相距也十分遙遠。總之,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對於抵制騙術文化這一潛流是軟弱無力的。同時,中國傳統社會的支配力量對於行騙的打擊也是軟弱無力的。





2.中國傳統政治生活傾軋的殘酷性,也是上至君王、將相,下至吏卒、小民行騙的現實條件。





在前文已列舉的不少君王行騙、將相行騙的例證,大抵而言,開國君王莫不機敏自謀,善於在收買人心,策反敵將、行兵講武、用人治國方面施行騙術。君王起事之際,善於行騙,而一旦登臨大統,為了永固王位,使到手的江山不至於「易為他姓」,君王也必須在日常的政治生活中屢施騙術,比如使臣僚爭寵、互相監督、安插密探、勢力平衡等等,都是君王慣用的「招數」。將相臣僚為了免於成為他人的犧牲品,在政治傾軋中更須時時清醒,雖然他們「飽讀聖賢書」,但是聖賢的主張畢竟只不過是一廂情願的理想而已,在殘酷的政治「絞肉機」面前,他們不得不屢施騙術,為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惜犧牲他人,雖然他們口頭上仍不忘時時提及「往昔先賢」。所以,在中國傳統政治生活中,騙術高明者往往是政治上的「寵兒」,真正浸儒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大眾其實是群體意義上的受騙者。





3.文化內部相反相成的運動規律,促成了騙子文化的時衰時盛。





馬克思主義認為,世界是矛盾的統一體。文化哲學上講的相反相成,便是文化運動的基本規律。文化發展的基本動力就是文化內部的矛盾。不可否認,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誠正和合」的負面,必然有另一支相反屬性的文化。正面壓力愈大,反抗力亦愈大。明清社會生活中的騙術種類繁多,行騙活動涉及於當時社會的方方面面,這與明清統治者過分講求所謂的「王道治國」,「以儒治國」,過分推崇《四書五經》不無關係。騙子文化是對正統文化的反動,其昌盛期正是正統文化走向鼎盛、爛熟之際。





4.在中國民間文化中,騙子往往被認同為與官僚、富人作對並取得了勝利的形象,因此對騙子文化體現出一定程度的包容性。





毋庸置疑,中國傳統社會中受害最深、生活最為艱難的群體是廣大農民階層,他們的痛苦與冤屈無處訴說,於是在民間文化中消解痛苦與冤屈便是題中應有之義。在迄今仍在民間流傳的阿凡提、賤三爺等人物故事中,其主人公往往是聰明的、智慧的、善於與壞人作鬥爭並能取得勝利的勞動人民的形象。與正統文化相對應,中國民間文化的發展具備其自身的合理性與必然性。民間文化的「非官方」、「非正統」的立場,民間文化的「反抗威壓」、「官逼民反」的心理暗示力決定了所有「民間英雄」都具有善於愚弄官府、欺騙朝廷命官的特點。也就是說,在官府、富人看來是「慣騙」、是「巨猾」騙子的人物群體,往往在民間被視為智慧與勇敢的化身。這樣,中國的民間文化便對騙子文化體現了相當的包容性。





5.騙子往往利用了人性貪婪的弱點和人類思維的「想當然」的慣性特徵行騙。





在前文列舉的數例中,普通人總想貪圖小便宜,貪財貪色的弱點一旦被騙子利用以後,結果往往是因小失大,貪色失財乃至送掉了卿卿性命。在「假馬脫緞」、「嚙耳訟師」等騙例中,騙子則是利用了人類思維的「想當然」的慣性特徵,緞店老闆心想騙子的「馬與伙俱在」,心安理得地讓騙子抱走了好緞;法官判兒子無罪的理由是「人耳不可自嚙」,也是思維慣性所致。所以說,只需人們仍然存在貪圖小利的心理,只要人們的思維仍然存在「想當然」的誤區,騙子行騙便仍然能夠成功。





6.中國傳統社會生活的貧窮,也是騙子大量湧現的原因之一。





孟子說:「民之為道也,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己。」





西漢晁錯也說:「民貧,則奸邪生」;「饑寒至身,不顧廉恥。」





晉劉頌說:「饑寒切身,志不聊生」,「苟慮不首死,則皆為盜賊。」





司馬光說:「貧民以饑偷盜觔斗因而盜財」,「饑謹之歲,盜賊必多,殘害良民」。由上列論述可知,中國傳統社會政治生活中不乏見微知著者,他們對貧窮與「盜賊」關係的論述雖不無偏頗之處,但是他們指出了貧窮是產生「盜賊」的原因之一,卻是持論公允的。在前文已經列舉的社會生活中的行騙行為,絕大多數的騙子出身都很卑微貧窮,可見貧窮是騙子大量產生的原因之一。





中國騙子文化對整體中國文化的影響如何?或者說騙子文化在整體中國文化中的地位如何呢?





首先,騙子文化是中國負面文化的組成部分。整體中國文化的運動、發展、演變、前行,其機制是各個子文化共同切割、鬥爭,是矛盾的各方共同運動的合力結果。作為與主流文化迥異其趣的處在矛盾對立面的騙子文化,其演進、發展都是與時共進的,可以說,一個時代,一個地域的主流、正統文化的面貌,往往決定了該時代、該地域的騙子文化的面貌與特徵。古代中國社會,「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於是,騙術往往在戰爭、政治、祭祀、祈天等活動中展開。主流、正統文化講求「和諧誠實」,騙子文化則追崇「以詐謀人」。中國文化的發展趨勢是愈到後來禮制愈加苛刻,至明清時代則世風近於古板刻薄,這時,與之相對的騙子文化便呈現出反禮教、反名教的特徵來,社會生活中出現了種種「毀壞名教」、「傷天害理」、「內闈不密」等等騙局來。可以說,騙子文化是與正統文化相反的一種客觀存在。整體中國文化的發展離不開它們的推動。黑格爾和恩格斯一再肯定,惡、貪慾、私慾、情慾等等,恰恰是歷史發展的推進器,是改變人類歷史的槓桿。王船山也從秦始皇、曹操的活動中得出了一種結論,「天假其私而行其大公」,可見,負面的、看似消極的文化因素有時也會向其對立面轉化。





其次,騙子文化在悠遠的中國歷史發展長河中,自身也經歷了萌芽、成熟的發展期,騙子文化具備自身的發展規律與運行機制。正史中對皇權之爭、臣僚權力之爭、立嫡立庶之爭、外交謀略等多有隱晦,總是遮遮掩掩讓人難以看見「廬山真面目」,而真正歷史上的成功者,莫不精諳此術。騙術的取得,既有「師佐」的耳提面命,也有自身通過「苦讀聖賢書」的途徑悟出來的,更有在政治實踐中刀光劍影地體認出來的。某一類型的騙術,還必須有「師授徒受」的特殊方式,且不授外人。顧公燮在《丹午筆記·喬姓美男子》中記載,清代雍正年間,蘇州有一名姓喬美男子,留了長長的頭髮,臉上身上點翠穿珠,自物喬姑娘,出入閨閣,乘機姦淫婦女,最後欲強姦某官員夫人時才被發現。這種「人妖」術一般是秘密傳授的。馮夢龍的《三言》中亦多有記載。而一般騙術則在騙子群體中廣為流傳,這種傳播、交流的方式呈歷時性與共時性兩種特徵。從歷時性而言,某種騙術代代相傳,雖隨時代不同騙術的某一局部、道具、言語、藉口不同,但其行騙模式大體一致,並無多大改變。從共時性而言,某種騙術在某一時段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前者,如明、清乃至近代社會的多數騙局,模式、結果大多一致;後者,如見於不同版本的明清筆記小說中的騙術記載,時異地發生的同樣的騙局中,也有高下智愚的分別,是共時性騙局的特有狀貌。




再次,從騙術文化的整體面貌上講,其文化性質是負面的,但在實際生活中,它們又有兩種演進方向:一種是趨於善的、好的一面;另一種是趨於惡的、壞的一面。從文化功能角度講,騙既是一種手段,又是一種目的。具體地看,歷史上的行騙主體既有聖賢明哲,也有無恥小人;既有行止高潔頗有清譽的正面人物,也有遺臭萬年舉止不端的反面人物。抽像地評論騙術,無所謂好惡。例如,當大敵當前國有累卵之危時,一個智者略施騙術便可敵於千里之外的舉措能說就是卑鄙無恥嗎?同樣,為了自身的飛黃騰達青雲直上而不惜賣師殺友欺世騙名的行為肯定就是無恥小人了。因此,騙術不具有倫理意義,它是一種智謀,是一把「雙刃刀」,能做好事也能幹壞事,能對歷史起到推動的作用也能阻礙歷史前進的步伐。因此,我們對騙子文化的體認應該深入到行騙主體、環境、結果、影響等方方面面之中去,惟其如此,才能對騙子文化及其與整體文化的關係作出較為明晰的、科學的評估。

沒有留言:

方便性、能量密度、安全性、應用場景等各方面表現都更優異的奈米液流電池最終能打敗鋰電池嗎?

  當莫妮卡開著她的電動車前往母親家時,車上的電池指示器顯示需要重新充電。她在一個充電站停下來,在加油站刷了信用卡,把噴嘴插入車內,並在5分鐘內將400升用過的奈米液體換成新的。在她等待的過程中,一輛油罐車開過來為充電站補充燃料,交換數萬升充滿電的燃料。莫妮卡關上她的電動車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