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6日 星期三

未來商業模式的 6 個核心要素

想透過繪製地圖來捕捉多家公司的本質,請務必認清一件事︰進行清楚的分類是不可能的。 以 Airbnb 為例,就像 Uber 和 Lyft 一樣, Airbnb 也是一個網絡市集,但是由公寓、家庭、房間組成的網絡,其次才是在客人住宿前後打掃人員的網絡。 Google 和 Facebook 的網絡,是由製作、分享和使用內容的人,以及把這些人當作目標族群的廣告商組成的。 iPhone 或 Google Play 應用程式商店,是透過應用軟體組成的網絡,以及創造了這些應用程式的開發者生態系統,來豐富手機的功能。
在理解未來的時候,要從引力核心的角度去思考,不要老是想著用嚴格的界限來框定範圍。 就像太陽的引力完全可以到達冥王星的軌道之外,範圍不僅包括黃道上的行星,還包括有偏心軌道的彗星和小行星。同樣的,改變未來的力量也有一個引力核心,在核心之外,影響力會逐漸衰減,這些互相貫通的潮流趨勢互相影響,又匯聚在一起。
記住這一點,我把這張圖稱為「未來經濟的商業模式圖」。我故意把一些影響因素空著不填,你可以想想,如果是你的公司或是你消費的服務,你會如何填寫。

有些方框我已經填好了,因為對正在開展的未來,這些似乎是最重要的。未來經濟的商業模式核心要素包括以下幾點:

用資料取代材料

「用資料取代材料」的構想,比「以使用取代擁有」更加強大。 是的,隨需提供內容的訂閱模式,與 Uber 和 Airbnb 之類的服務,兩者之間有共同的營運原則。把當中的原則進一步擴大,我們就可以更理解現代世界。
當你聽到類似這樣簡明扼要的新概念時,把它加到你的心智工具庫。試著用這樣的概念來理解你周圍的世界,看它如何幫助你以不同的方式思考。
網絡化的市集平台
不只 Uber 和 Lyft,Google、Facebook、亞馬遜、YouTube、推特、Snap、百度、騰訊和蘋果,都是從演算法管理的網絡化市場平台中,獲取巨大力量。他們與 20 世紀的企業組織之間,已經有根本上的差異。這點我們將在第五章詳細討論。
網絡和技術平台會孕育出新的組織形態嗎?這種新的組織形態會勝過舊的企業形態,用更強大的東西取代它們嗎?

隨需服務

在 TaskRabbit 這樣的平台,消費者只需點一下按鍵,就可以雇用臨時勞力,例如搬家工人、居家清潔工或園丁,這種模式就跟 Uber 和 Lyft 一樣。透過外包人力平台,你可以進入一個全球化市場,找到專業軟體工程師、設計人員和其他技術人員的短期零工。對於新一代經濟,許多觀察者看到的也就這樣了。
但亞馬遜不也是隨需公司嗎?它有愈來愈多的產品是當天就可送達,當全世界的公司都開始嘗試用無人機送貨,當亞馬遜的自動化倉儲能做到每個包裹的存取只需要一分鐘的人力,大部分工作是由複雜又巧妙的軟體和機器完成,這時隨需服務會變成什麼樣?
隨需送貨只是一個例子,說明了科技公司推出的令人驚奇的服務,是如何成為人們 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就像史都帕筆下的獨角獸一樣,從稀有變得「平凡如常」,隨需服務正在成為一種普遍的消費者預期。亞馬遜提供了快速、免費的送貨服務,現在對任何一家大型零售商來說,若不提供同樣的服務,幾乎很難與它競爭。

由演算法管理

像 Uber 或 Lyft 這樣的公司,用的演算法是 運算密集型 的,就像搜尋引擎、社交網絡和金融市場的核心演算法一樣。很多情況下,數學最好的公司會贏。最高端的演算法,當然是人工智慧,但是 人工智慧也和其他演算法一樣,正變得愈來愈自動化,現代世界的運作已經愈來愈仰賴它們。
演算法系統如何影響我們的社會?若想抓住機會,為我們自己和孩子們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不只要了解這些演算法的性質正在如何變化,而且要知道為什麼 我們最應該害怕的,可能並不是人工智慧的演算法,而是控制我們經濟的那些未經檢驗的演算法。

神奇的用戶體驗

我們知道魔法會消失,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是造成影響的證明。那令人驚奇的時刻告訴我們,我們正透過一扇門展望未來。但誰打開這扇門?又是如何打開的?賈伯斯是善於敞開未來之門的高手,他說過:「當你長大時,常會有人跟你說,世界就這樣而已⋯⋯生活可以更寬廣,一旦你發現以下簡單的事實:原來你周遭的一切,也就是你稱為生活的東西,是由那些並不比你聰明的人創造的。你可以改變它,你可以影響它。一旦明白這點,你就不再是以前的你了。」

擴能版員工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奇蹟,是由工人與新型機器合作所帶來的。 如果不是機器讓我們更強大、更快速和更有力量,我們能建造摩天大樓、飛越天際、養活 70 億人嗎?現代科技對我們的影響也是如此。如果運用得當,科技應該能讓我們做到以前不敢想像的事情。
能力擴增的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Uber 和 Lyft 的司機,在科技輔助下,導航和找客戶方面的能力被增強了;外科醫生和腫瘤科醫生,也許還是在傳統組織裡工作,但他們的認知能力被擴增了,擁有以前醫生沒有的「感官能力」;同樣的,隨著擴增實境技術的出現,建築檢查員、建築師和工廠工人的能力也會被擴增了。
想讓未來經濟比現在好,就要找到新方法來擴增員工能力,給他們新技能,讓他們擁有新機會。有些事情過去是人類做的,現在已被自動化,而那些具有新價值的事情,員工該如何加速學習,擴增所需能力去做呢?
Uber 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在未來經濟中有望取得成功的公司,有個基本特質︰它們會增強員工的能力,幫助員工獲得成功。
若想確保未來是我們要的,就要明白 我們做為消費者所能扮演的角色 ,要想讓企業善盡職責,認清這點很重要。每次 Uber 爆發公關危機時,就會有一些消費者拒搭 Uber ,轉而支持 Lyft 。如果你想要以人為本的未來,就請支持那些彰顯以人為本價值的公司。

在試圖描繪未來時,要記住︰這不是一片理想化的風景,而是一個真實的版圖,充滿矛盾。正在創造未來的人是複雜的,每個人都是優點與缺點的混合體。他們看到了一些我們看不見的東西,但對另一些則視而不見。
未來地圖》的作者提姆‧歐萊禮有「矽谷先知」的稱號,曾兩次引領網路發展方向,是推動 Web 2.0 、開放原始碼軟體、政府資訊公開、自造者運動等科技革命的先鋒。

沒有留言:

方便性、能量密度、安全性、應用場景等各方面表現都更優異的奈米液流電池最終能打敗鋰電池嗎?

  當莫妮卡開著她的電動車前往母親家時,車上的電池指示器顯示需要重新充電。她在一個充電站停下來,在加油站刷了信用卡,把噴嘴插入車內,並在5分鐘內將400升用過的奈米液體換成新的。在她等待的過程中,一輛油罐車開過來為充電站補充燃料,交換數萬升充滿電的燃料。莫妮卡關上她的電動車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