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4日 星期二

塔西佗陷阱

塔西佗陷阱
基本介紹/塔西佗陷阱
塔西佗陷阱,通俗地講就是指當政府部門失去公信力時,無論說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是說假話、做壞事,這一定律在近年來的社會群體突發事件中有充分的體現。

塔西佗陷阱得名於古羅馬時代的歷史學家塔西佗(Publius Cornelius Tacitus,約AD55~120年),就是指當公權力遭遇公信力危機時,無論發表什麼言論,頒布什麼樣的政策,社會都會給以其負面評價。網絡時代,對公共事件的處理稍有不慎,或者日常工作中出現疏漏,都有可能陷入此種惡性循環。當一個部門失去公信力時,無論他們說真話還是說假話,都會被認為是在說假話。
他曾經這樣談論執政感受:“當政府不受歡迎的時候,好的政策與壞的政策都會同樣的得罪人民”。這個卓越的見解後來成為西方政治學裡的定律之一:“塔西佗陷阱”。

塔西佗陷阱被放大 
這一現像被放大與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民的廣泛參與是分不開的。國家行政學院教授、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汪玉凱認為,在新媒體領域,網民成為信息發布的主體,如此龐雜的信息發布主體深刻影響了輿論環境的生成,傳統媒體不再擁有絕對發言權。有些事件通過網絡放大,會有遠遠超出事件本身的傳播力和影響力。而當這些孤立的事件在網上此起彼伏,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公眾的判斷趨向,互聯網就有可能發酵公眾對政府的不信任情緒,形成“塔西佗陷阱”的輿論土壤。
在網絡時代,“塔西佗陷阱”正隨著傳播方式的變遷成為日常社會管理中需要頻繁面對的挑戰。網絡輿論事件頻發,已成為民意聚散的一個重要平台和渠道。 “塔西佗陷阱”有可能因漠視民意,信息淤塞而急速放大,也會在及時合理的應對中逐漸消弭。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正是網絡語境中社會管理的一項指導原則。

沒有留言:

方便性、能量密度、安全性、應用場景等各方面表現都更優異的奈米液流電池最終能打敗鋰電池嗎?

  當莫妮卡開著她的電動車前往母親家時,車上的電池指示器顯示需要重新充電。她在一個充電站停下來,在加油站刷了信用卡,把噴嘴插入車內,並在5分鐘內將400升用過的奈米液體換成新的。在她等待的過程中,一輛油罐車開過來為充電站補充燃料,交換數萬升充滿電的燃料。莫妮卡關上她的電動車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