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5日 星期四

“眾生畏果,菩薩畏因”形成同頻共振的使命場

 

“眾生畏果,菩薩畏因”形成同頻共振的使命場

使命是創始人的世界觀,是創始人對客戶價值、利益相關者價值的本質的思考。那麼,對於企業來說,如何讓使命發揮更好的作用呢?

  • 要讓使命成為業務長期增長的基石。
  • 要讓使命成為你塑造每一個產品和服務的靈魂。一個好的公司,你會發現使命是無所不在的,每一個產品中都隱隱約約透出了對這個使命的理解。你的產品和服務是什麼樣子可能不是使命直接界定的,但它是使命的實體化表達!
  • 要善於用使命去贏得客戶,贏得投資人,贏得更多利益相關者的信賴。亞馬遜每年會寫一封致利益相關者的信,中間的每一段都在大談我們公司的使命是什麼、如何踐行這個使命。
  • 要努力運用使命去破解增長中的那些難題,甚至將它作為企業破界新生的本質動力。

去年年底,埃森哲(Accenture, ACN-US)發布的研究報告稱:未來的公司競爭是使命的競爭。它調查發現,越來越多的用戶在用腳投票時,除了關注原來的性能、性價比等要素外,已開始關注提供產品和服務的組織的價值主張、正能量和使命是什麼。這一比例高達 64% — 65% 。英國的《商業周刊》有個結論:由於“使命”具有闡明目標、消除分歧、團結一致的“能力”,有使命宣言的企業獲得的財務回報,比沒有使命宣言的企業高出很多。使命已經成為一個趨勢。

如何發現並表達你的使命呢?我請大家一定要把“使命”和“願景”兩個詞區別開。願景是一個公司想從社會獲得什麼,使命是一個公司想為社會做什麼。一個是果,一個是因,是從使命到達願景。

張邦鑫說他最相信一句話:“眾生為果,菩薩為因。 ”什麼意思?大部分人都去追求那個結果,而真正的菩薩會從因去入手。當我要去獲得結果,其實核心問題不在於果,而在於因。要想得這個結果,一定在因上下功夫。所以,高明的企業除了願景,還會用使命去賦予工作以意義,賦予工作以內涵,讓工作真正有根因、有動力,觸達內心。

如何真正地在我們的工作中,去發現使命呢?我再給大家一個相對容易操作的步驟,這個模型把剛才說的邏輯平面化了:

  1. 首先去理解你的利益相關者,用德魯克的一句話說:界定使命時,“誰是顧客”是首要問題。
  2. 那麼,對你的顧客,你要去理解他的需求是什麼,期望是什麼,動力是什麼,痛點是什麼。
  3. 進一步去思考,在這樣的一個基礎上,我們的解決方案——獨特的、區別於競爭對手的解決方案是什麼?這個時候錯位競爭是可以用上的。
  4. 進一步去歸納,到底我們做的這個解決方案的核心價值是什麼?這是一個更深層次的認知。
  5. 再挖一層,就挖到了基石假設上,基石假設要解決我們的價值的Why的問題,我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做這件事情的第一因是什麼?當你找到第一因的時候,使命表述也就呼之欲出了。
  6. 使命表述還有一個重要工作,作為創始人,你發現的使命僅僅是你個人的使命,如何把個人的使命轉化成組織的使命呢?你需要和合夥人、核心員工、管理層達成共識。混沌大學創新領教潘江雪說:“使命源於合夥人的最大公約數。”

發現使命的過程中,有五條標準:

  • 獨特性。是否在同業業甚至所有企業中,是獨一無二的,你是獨特地創造了一個讓客戶認同的價值。
  • 中心性。是不是你所有的業務,都在使命的實施範疇中。使命是不是你的企業所有業務的根本驅動點,起中心作用。
  • 持久性。使命一定要比戰略持久,使命不是輕易要去改的,它是企業長期增長的基石。
  • 簡潔性。德魯克說,“使命完全可以被印在一件T恤上”。它表達出來不是大段的話放在那裡,最好是說出來,讓大家記在心中。不光是你的員工、你的管理層,甚至你的用戶也牢牢記在心中。
  • 真實性。很多企業說很簡單,我想一個很好的、很漂亮的使命不就Ok了嗎? No。使命的一個重要原則是真實性,一定要讓你的業務和使命匹配。很多企業有一個非常大的使命,其實做的是一個非常小的業務,你如何讓人家相信呢?除非你確確實實有這個想法,在踐行著努力著。

如何去表達一個使命呢?

美國一位在使命研究領域非常著名的專家蒂姆·凱利,有一本書叫《真實的使命》。他說,“使命是一個動詞而不是名詞。”使命是要使能的。它是一個動詞,加一個客體——可以是你服務的人、你做的事,還加一個形容詞——可以是你的客體未來形成的一個新狀態、新變化。我們可以看Google、阿里巴巴(Alibaba, BABA-US)、微軟、小米( 01810-HK )的例子,它們的使命都有動詞。

好,講到最後,張邦鑫非常打動人的一句話就出來了:

“發現使命只是建立一家偉大公司的開始,踐行使命才是成就一家偉大公司的根本。”

我們一直在談的使命,是從業務中來的、又回到業務中的一個過程。企業有兩維,一是做事用人,一是用人做事。越來越多的企業發現,用人做事更重要。所以,構建一個使命驅動型的組織,真正讓你的使命發揮驅動作用,要讓它在組織的每個人中產生作用。

張邦鑫有一句話:“三流公司抓的是員工時間;二流公司抓的是員工大腦;一流公司抓的是員工心智。”三流公司通過一個個時間段的劃分,讓員工的每一個行動都在管控之下。二流公司則通過考核,讓員工和公司的價值觀相匹配。而一流公司,是讓每一個員工生命的意義和公司的意義聯繫起來,讓員工的心智和組織的心智聯繫起來,讓員工的使命和公司的使命同頻共振。

同頻共振的本質是形成一個以創始人為核心,首先輻射核心層,進一步輻射管理層,進一步輻射核心員工,再進一步將所有員工帶動起來的使命場。所以,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強調組織氛圍的精神,越來越多的“管理者”在向“領導者”轉變,在強化他的領導力。其實,這本質上就在於使命。

馬克·吐溫說:“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日子,一個是你出生的日子,一個是知道你為什麼出生的日子。”當你知道為什麼出生,就會發現,你來到這個世界是有一個使命的,你的工作、生活都是充滿意義的。只有真正找到了你的使命,才會變得更有動力。

沒有留言:

方便性、能量密度、安全性、應用場景等各方面表現都更優異的奈米液流電池最終能打敗鋰電池嗎?

  當莫妮卡開著她的電動車前往母親家時,車上的電池指示器顯示需要重新充電。她在一個充電站停下來,在加油站刷了信用卡,把噴嘴插入車內,並在5分鐘內將400升用過的奈米液體換成新的。在她等待的過程中,一輛油罐車開過來為充電站補充燃料,交換數萬升充滿電的燃料。莫妮卡關上她的電動車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