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7日 星期四

日本 福島 核電廠 爆炸, MIT 學者怎麼說?

日本 福島 核電廠 爆炸, MIT 學者怎麼說?

BirdBird 發表於 2011年3月16日 14:03 收藏此文

日本在2011年3月11日發生觀測史上第四大芮氏規模9.0大地震,並引起大海嘯、進而引發福島核電廠危機事件。有鑑於網路上流傳許多不同的說法,正確性也待查驗,鳥專欄作者bird大大熱血翻譯了刊登在MIT核子工程科學系網頁上的文章,並希望提供給T客邦的讀者參考。(譯文經過編輯部小幅度的潤飾)

譯者前言:偶然在朋友轉寄的新聞連結中看到這篇「Why I am not Worried about Japan's Nuclear Reactors」 文章,這是由 MIT 的 Dr. Josef Oehmen 所寫的,關於日本福島核能電廠在震災後發生一連串事件的看法。原文其實來自於他寫給日本親戚的 Email,但被貼在部落格上引起廣大迴響,因此 MIT 的核子工程科學系將全文刊登在這裡,並且持續更新和回應。

看完文章之後,我覺得這是目前為止我所看過對福島核電廠危機最清楚又易懂的文章,相較於台灣記者那些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在寫什麼的東西,這篇文章實在是太棒了。現在這個世界上有太多人在關心這件事,所以我決定把它譯成中文,與大家共享。我雖然不具核工的專業,但所譯的東西都經過查證與確認,相信正確性會遠比那些記者寫的東西要好。如有謬誤,歡迎指正。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圖片來源:news.com.au)
福島核電廠的結構

福島的核電廠是所謂的「沸水式反應爐」(BWR,Boiling Water Reactor)。沸水式反應爐將水煮沸,產生水蒸氣,進而推動渦輪帶動發電機發電。核能燃料在反應過程中產生熱,利用這些熱能將水煮沸、產生蒸氣;蒸氣推動渦輪、渦輪轉動發電機發電,而最後這些蒸氣再經過冷凝後變回水,水再回到反應爐內重覆被加熱。反應爐的工作溫度在攝氏 285 度左右。
第一道防線:固態燃料錠

核能燃料是氧化鈾。氧化鈾是陶瓷狀的物質,它的融點高達攝氏 2800 度。燃料被做成錠狀的單位,每錠大約是直徑一公分,長約一公分的圓柱體。這些燃料錠被裝在用一種稱為「Zircaloy」的鋯合金所做成的管狀護套中,緊緊地封住。鋯合金大概在攝氏 1200 度左右會開始出問題:在這個溫度下它會開始跟水發生反應。裝滿燃料錠的的管子稱為燃料棒,數以百計的燃料棒組合在一起成為反應爐的爐心。

第二道防線:鋯合金護套

核裂變反應會產生許多高輻射的產物,固態的燃料錠是守住核裂變產物的第一道防線,而鋯合金的護套則是第二道防線,它將這些放射性物質與反應爐的其他部份隔離開來。
第三道防線:壓力槽

反應爐的核心裝在壓力槽中。壓力槽是由極為厚重的鋼所製成的,工作環境約為7MPa(1000psi)的壓力左右,並且設計成可以承受核子意外時會發生的更高壓力。壓力槽是阻擋放射性物質與外界接觸的第三道防線。
第四道防線:圍阻體

反應爐的整套循環管路包含壓力槽、管路、和幫浦、以及管路裡的冷卻劑,也就是水,全部被包在稱之為圍阻體的結構中。圍阻體是第四道防線,它是一個氣密的,極厚的鋼筋水泥容器。這個容器只有一個用途: 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無限期地承受融毀的爐心。為了使它更可靠,在圍阻體的外圍還會有另一個更厚更大的混凝土結構,稱之為二次圍阻體。

一次和二次圍阻體都被包覆在反應爐建築中。反應爐建築只是設計用來隔絕反應爐與外界的風霜雪雨,它其實沒什麼強度。在福島核電廠前幾次的爆炸中,被炸毀的就是這個部份。

▲福島第一核電廠1號機氫氣爆炸後的外壁破損狀況。(圖片來源:dailymail)
核子反應流程

核燃料產生的熱來自於中子所引發的核裂變反應。鈾原子在中子的撞擊下,分裂成兩個比較輕的原子(又稱之為裂變產物),這個過程會產生熱和更多的中子。當這些新產生出來的中子撞擊其他的鈾原子,就會引發更多的裂變反應,產生更多的中子,持續不斷下去。這個過程稱為連鎖反應。一般的反應爐在正常全功率運轉時,它裡面的中子產生和消失的速率是相同的,從而使得中子的數量保持在穩定的值,此時稱之為反應爐的臨界狀態。

這裡必需要說明的是,核電廠反應器中的核燃料絕不可能產生像核武器般的核子爆炸。在前蘇聯的車諾比事件中,爆炸是來自於壓力槽內的高壓及氫氣爆炸,而將整個壓力槽炸毀並將融化的爐心物質噴向四週。車諾比的反應爐根本連圍阻體都沒有,才會在壓力槽失效時造成這麼嚴重的災害。接下來我們說明為什麼這樣的災害不會發生在日本。
最大的挑戰是消除餘熱

反應爐使用控制棒來控制連鎖反應。控制棒是用硼做成的,而硼最大的本領就是吸收中子。在沸水式反應爐運轉時,控制棒被用來維持反應爐剛好在臨界狀態。除此之外,控制棒也可以用來將反應爐關閉,使它從 100% 的功率輸出降至 7% 左右的輸出,這 7% 的輸出來自於爐心內的材料本身衰變所產生的熱,或稱之為餘熱。

餘熱來自於核裂變產物進行輻射衰變時所產生的能量。輻射衰變是裂變產物藉由散發能量來自我穩定的過程,而這些能量會以阿法射線、貝他射線、伽瑪射線、或是中子的型態散出。核裂變的產物有很多種,在以鈾為燃料的反應爐中裂變產物主要是銫和碘的同位素。在核裂變反應停止後,餘熱會隨著時間而減少,不過仍然必需藉由冷卻系統將之移除以免燃料棒護套過熱而失效,導致放射性的裂變產物直接曝露。現在福島核電廠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維持足夠的冷卻能力,可以將反應停止之後的餘熱從反應爐中移除。

很重要的一點是,大部份的裂變產物它們的半衰期都很短,可能在你讀完這句話的時間內就衰變完了,而某些則有較長的半衰期,像是銫,碘,鍶,及氬。
福島核電廠出了什麼事


接著我們來看看福島核電廠的狀況。在日本所發生的地震,它的強度其實遠遠超過這個核電廠當初建造時所能抵擋的地震強度。(芮氏地震規模是對數級數,8.2 級和 8.9 級之間的能量差距是 5 倍,不是 0.7 倍)

當地震來襲時,所有的反應爐都自動關機了。在地震發生的頭幾秒中,控制棒立即被插入爐心,將連鎖反應停下來。從這個時候開始,冷卻系統必需將爐心的餘熱帶走,如前所述,差不多是平時運轉總功率的 7%。

1. 外部電力失效

地震摧毀了電廠的外部供電系統,這是一般核電廠意外中最麻煩的一種,稱為「外部電力失效」。反應爐和它的備援系統在當初設計時,就必須考慮在這個狀況下,去利用備援電力維持爐心冷卻系統的運作。反應爐既然已經停止了,它當然也沒辦法發電給自己的冷卻系統使用。

當地震剛發生的時候,電廠的備用柴油發電機確實有啟動並供電給包括冷卻系統在內的相關設備,但在隨後而來的超級海嘯中,這些柴油發電機也報廢了。

核能電廠有一個很重要的設計原則就是「縱深防禦」。遵循這個原則設計的核電廠理應可以抵擋各種重大災害的侵襲,甚至電廠本身的系統有多重損壞也沒關係。讓所有祡油發電機一次壞光光的大海嘯就是這樣的災難,不過 3 月 11 日當天的海嘯實在大得遠超乎所有人的預期。為了對付這樣的危機,工程師在設計電廠時又多加了一道防線: 把所有的東西都放在圍阻體內。

當柴油發電機壞掉後,電廠的作業員切換到以電池供電的緊急電力。電池供電的備援系統可以在其他所有的電源都失效時,仍然維持爐心冷卻系統長達八個小時的運作,而它也確實撐了八小時。

但八小時過後,電池用完了,冷卻系統沒辦法繼續將餘熱從爐心內移出。此時電廠的作業員開始遵循「一切冷卻系統都失效」時的緊急作業程序,這些程序也是遵循「縱深防禦」的原則設計的。儘管從電視上看起來似乎很驚悚,但其實這些電廠作業員應該都對這些程序很熟悉。
2. 還不到爐心融毀

這時大家已經開始懷疑爐心會不會融毀了。因為如果冷卻系統持續失效,餘熱就會累積在爐心裡,在幾天之內就可以達到讓爐心融毀的溫度。在這裡要強調,「爐心融毀」並不是個很精確的說法,也許說「燃料失效」會比較好。因為在燃料錠融化之前,包覆燃料棒的鋯合金護套會先完蛋,也許是因為過高的壓力,過多的氧化反應,或是過熱。

不過在此時,距離爐心融毀應該還有很長的一段路。現在的主要目標是維持爐心的穩定,避免燃料護套破損。

因為冷卻爐心乃是第一要務,反應爐設計有很多套不同的冷卻系統,不過福島核電廠到底壞了哪些冷卻系統,目前尚不清楚。
3. 洩壓是必要程序

因為斷電的關係導致電廠絕大多數的冷卻系統失效,他們會盡可能利用剩餘可以運作的冷卻系統,避免餘熱在爐心累積。但如果冷卻系統的能力小於爐心內餘熱產生的速度,爐心內的冷卻水會被煮沸,導致水蒸氣在爐心內累積,進而升高爐心內的壓力。此時的要務是要避免爐心的溫度超過攝氏 1200 度,以免燃料棒護套破壞,同時也要維持爐心內的壓力在可容許的範圍內。

為了避免壓力過大,他們必需不定時地打開洩壓閥讓高壓蒸氣和反應爐內的其他氣體釋放出去。在這樣的意外中,洩壓是很重要的程序,它可以避免壓力槽內的壓力過高而損壞壓力槽的完整性,通常在設計時也會為壓力槽預留許多套不同的洩壓管道。

如前所述,高壓蒸氣和其他爐心內的氣體經由洩壓閥釋放到大氣中,其中某些氣體會含有放射性的核裂變產物,但含量極低。而且這些氣體在釋放的過程中也經過一定程序的過濾和處理,以確保釋放到大氣中的放射性物質是在可接受的範圍。即使存在這些微量的放射性物質,也不會對公共安全造成影響,甚至對於在核電廠工作的人來說都很安全。相較於讓這些氣體在槽內累積以致於讓壓力升高,透過洩壓程序把它們排放掉,維持壓力槽的完整其實會更好。
4. 爆炸的起因

就在此時,備援的發電機運到電廠了,而且部份的電力也恢復了。然而在爐心內被煮沸、蒸發的水比加進去的水多,導致冷卻系統內的水越來越少,進而影響它的冷卻能力。在洩壓的某些程序中,爐內的水位甚至可能低到讓燃料棒頂端露出水面。當燃料棒的溫度超過攝氏 1200 度時,護套的鋯合金開始跟水發生氧化反應。這個反應會釋出氫氣,而這些氫氣就混在水蒸氣中一起在洩壓時排出。這是預期中的反應,但我們不知道究竟有多少氫氣會混在洩壓的氣體中一起釋出,因為燃料棒的精確溫度和爐內的水位並不容易掌握。

氫氣極為易燃,當排出的高溫氫氣與空氣混合時,它會與空氣中的氧氣劇烈反應導致爆炸。如果某次洩壓時排出的氫氣量比較多,就會發生這樣的爆炸。不過爆炸發生在圍阻體外, 反應爐建築內(因為圍阻體內沒有空氣),對圍阻體的結構安全不會有影響,但可能會破壞反應爐建築。稍早發生在三號機組的爆炸應該就是這類的反應,它摧毀了三號機組的建築物頂部和側面的一些牆面,但對於壓力槽或圍阻體則不會造成損害。僅管這算是個意外,但它不會影響反應爐的結構安全。

隨著某些燃料棒的溫度超過攝氏 1200 度,某些燃料棒開始被破壞。燃料錠本身的結構仍然完好,但鋯合金的護套則開始損壞。此時,某些燃料錠中的裂變產物,像是銫及碘的同位素,會開始混在冷卻水和蒸氣中。這也是為什麼在排出的蒸氣中可以測到這兩種元素存在的原因。

因為水量減少使得冷卻系統的能力受限,而且電廠本身的儲水量也可能不夠,為了確保燃料棒可以全部浸在冷卻水中,他們決定開始灌海水進去。海水裡面加了硼酸做為中子吸收劑。連鎖反應已經因為控制棒插入而停下來了,但加入硼酸則可以更進一步確保反應爐內的連鎖反應不會再起。硼酸也可以用來抓住一部份被釋放到水中的碘同位素以減少它們被排出的機會,不過這不是加入硼酸的主要目的。

一般來說,冷卻系統使用的是過濾過的純水,以避免冷卻系統任何部位的銹蝕。灌海水進去會讓以後的清理變得很麻煩,不過在冷卻水不足的時候也只能這樣搞了。

以上的程序可以將燃料棒的溫度降到安全的範圍,而且隨著反應爐停機的時間越來越長,爐心的餘熱會越來越少,壓力和溫度都穩定下來後,就不須要再做洩壓的動作了。

▲福島第一核電廠3號機破損狀況解說圖。(圖片來源:Net Nihonkai)
原文http://www.techbang.com.tw/posts/5168-why-am-i-not-worried-about-japans-nuclear-power-plants
> 這篇文章的作者其實是個商學院的博士,研究風險管理的,不是核能專業,因為錯誤太多已經被網路上的人找出來打槍了:
> http://www.salon.com/news/politics/war_room/2011/03/15/josef_oehmen_nuclear_not_worried_viral

2011年3月14日 星期一

福島核電廠事故給台灣何種警惕或者啟示

星期專訪/ 林宗堯:檢討舊耐震設計 核四廠勿急著試轉
記者蔡宗憲攝

記者黃以敬/專訪

日本福島核電廠遭遇世紀強震重創,一號機與三號機已形同廢爐,這場核能浩劫,其實已超越核電廠以往設計的地震經驗值。曾參與國內外許多核電廠興建的前美國 GE核電工程師、現任核電廠安全監督委員林宗堯提出警告,官方不應再動輒用可以承受0.4G(重力加速度)的耐震數據,對外宣稱台灣的核電廠可以抵抗強震,必須儘快全面重新體檢核電廠,核四廠更不應趕著進行核子反應爐試轉,否則台灣恐也無法避免核電意外的危機。

福島電廠原本月底除役

Q:日本福島電廠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A:日本福島電廠已營運四十年,核子發電機組其實原本都將在三月底除役,也因此設備老舊,停電時用來緊急啟動核子反應爐冷卻系統的兩座柴油發電機都無法作用,是地震震壞了?海水灌入損壞?或是根本沒有落實維護而損壞?都需要進一步去追查,老天真是開了日本一個大玩笑,一座即將除役的核電廠卻讓世人都嚇出一身冷汗。

目前日本已經啟動海水循環水系統自海岸引海水灌入,讓反應爐冷卻,估計灌入五至八小時的海水才可能灌滿反應爐,整個反應爐要完全冷卻約要五至八天。如果海水也無法及時灌入冷卻,那就只能等待燃料棒自行燃燒,估計可能十幾個小時內,一座反應爐內的核子燃燒棒就會完全熔化(core melt down) 。

如果不能引入海水冷卻,只能祈禱外圍的水泥圍阻體能夠抵擋這股壓力而不爆破,日本福島電廠包住核子燃燒棒的圍阻體大概一至二公尺厚,國內核電廠則有三公尺厚,如果圍阻體也被高溫氣壓衝破,那就是「大浩劫」了。

烏克蘭車諾比核電廠爆炸事件是因為人為判斷錯誤,阻絕海水灌入,導致反應爐無法降溫,圍阻體又只有薄弱的一層,加上太過老舊,因此爆炸導致核能輻射外洩。

惰性致癌氣體很難消失

Q:一旦輻射外洩,危害有多嚴重?

A:所謂輻射危害,銫等放射性氣體還是次要,因為會與空氣中灰塵粒子結合落下,通常飄不遠、可能在廠區範圍就落下,令人擔心的是碘、氙、氪等惰性氣體,是人體致癌物,而且惰性氣體半衰期大多長達超過五年, 亦即要至少五年後才會逐漸衰化一半,再五年才又衰弱一半,很難完全消失。

這些惰性氣體會隨著氣流長距離飄流,遇到雨水被沖刷進地面,成為輻射落塵覆蓋在土壤或木草上,除非全部刨除,一旦被人體牛羊食入進入食物鏈,對人類傷害難以想像。

二十五年前的車諾比電廠輻射落塵,當年就曾擴散到中國東北、韓國。但還是要看擴散出來的濃度,依據目前原能會監測到台灣輻射值不到二微西弗,加上風向也不是往台灣吹,民眾應該不用太緊張。

Q:福島核電廠事故給台灣何種警惕或者啟示?

A:台灣核電廠的每座核子發電機組,停電時,都有兩具備用的柴油發電機,一廠兩反應爐就有四座柴油發電機,另外甚至還有第五座的蒸氣渦輪發電機備用,就是要確保供電穩定性。但是,台灣的核電廠也曾發生過發電機都失靈,必須用到第五部發電機的窘況。而且,地震一旦發生,所有設備都可能位移,或被掉落東西壓垮的問題,電線電路也都可能被震壞,冷卻水系統可能被壓壞,防不勝防。

絕大多數人不知道,其實,台灣核電廠在一九八五年也發生過一次嚴重的氫氣外洩爆炸,當時核子反應爐旁的發電機組,密封的氫氣外洩導致爆炸,反應爐因此壞了一年不能用。

當時,蔣經國主政的政府下令全面封鎖消息,那時在GE公司(核子反應爐建商)工作的我,馬上被召回台灣,花了一整年協助修復。福島電廠一號機組只是發電四百六十百萬瓦(megawatt)的小型發電機組,台灣核一廠反應爐機組則可發六、七百百萬瓦,核三廠機電組更可達九百至一千百萬瓦發電量,動輒是福島電廠機組的二至三倍,核子反應爐所用的燃料棒也是二至三倍,更不可掉以輕心。

而且,核一、核二電廠都已是營運超過三十年的舊廠,核三也已有二十五年了,設備機器難免出現老舊耗損,必須全面體檢。

Q:台灣核電廠的耐震度,比日本福島電廠穩固嗎?

A:首先要注意地震趨勢。這次日本發生規模八.九的強震,超越日本一百四十年地震史紀錄,不僅地震強度越來越強,而且越來越淺層,顯示地殼環境的變化越來越劇烈。

但是核電廠所謂的耐震度設計,主要是依據過去的地震資料,以及已知斷層位置,假設五十公里以內或一百公里以內的斷層發生地震所產生的重力標準去做耐震設計,其實是侷限於人類以往經驗,未必能面對新考驗。

我一直警告台電及原能會,不能再以核電廠耐震度0.4G(重力加速度)的數據,對外宣稱可以抵抗規模七至八的強震,所有電廠設計都是依據舊的地震經驗、土壤地質等資料去做研判設計,過去沒有被挑戰過。但這次福島事件,就顯示這種耐震度設計其實還是可能出問題的,而且超越了以前設想過的狀況。

因此,台灣所有的電廠都須重做耐震度測驗與檢視。台電已經宣布要做「總體檢」,到底要體檢什麼?要檢查到什麼範圍?這才是重點。不能再像過去大修,總是為了趕著供電而兩、三天匆匆結束,必須要找地震、地質、土木專家會診,不僅是核子反應爐島區要加強耐震,所有機電設備、供電系統、管線甚至支架都必須重新檢視與加強。

Q:日本核電廠危機勢必再引發各界對核電的疑慮,台灣核電廠政策要如何重新檢視?

A:核一、核二廠是否要延役?勢必會再引發討論。我比較擔心的是,核四廠目前正面臨試營運、可能要將核燃料棒放入反應爐試燒的關鍵時期,核四廠真的準備好了嗎?我很擔心。

過去核一至三廠,畢竟是直接購自美國經驗廠商的產品,例如美國Ebasco、貝泰設計總顧問、奇異GE發電機組等,是核電廠經驗廠商統包負責,但核四廠卻是「拼裝產品」,當初政府為提高自製能力,立意雖好,但台電發包設計,國內採購制度最常採取低價標,找了較缺經驗的史威顧問公司,許多零件設備則還是台電自己採購,不僅原始設計就問題重重,例如設計出全球最複雜的儀表控制系統,還因產品採購時間及品質不一,整個興建工序混亂,當初民進黨政府停工引發批評,但許多核電廠人員其實鬆了一口氣,因為根本快要蓋不下去了。

就算最後勉強拼組興建好,目前進入試運轉,也面臨原始顧問公司及「奇異」解約問題,缺乏有經驗的顧問監督。

更令人擔憂的是,政府又頻頻施壓,希望能儘早讓核四完工,甚至傳出要讓核四廠做為建國百年的大禮,因此希望加速進行最關鍵的核子反應爐試運轉,核子燃燒棒已運到,核四廠真的準備好要放進反應爐運作了嗎?

政府與台電一再對外宣稱核四完工日期,在我來看,都是毫無根據的說法,根本沒人敢保證核四何時可真正安全運轉。政府一定要三思,絕不能草率行事。

核四廠是「拼裝產品」

Q:除了核四別趕工之外,你還有什麼建議?

A:此次日本核電廠疏散範圍動輒十公里、二十公里,但是我國核三廠所在的恆春半島,電廠旁邊的南灣海水浴場總是人山人海,根本不到所謂基本的三公里安全管制範圍,幾乎目視就可看到反應爐廠房。

恆春半島人口的濃密度遠遠超過日本福島,近期政府更才第三次通盤檢討墾丁國家公園及恆春半島建設,要全面放寬建築物限制,地方人士更號稱要引進六百萬觀光人口,民宿飯店越蓋越多,這其實都嚴重威脅到核電廠安全管理。

要觀光還是要核電安全?兩者孰輕孰重?政府必須重新思考,否則一旦台灣發生強震或任何天災、人禍威脅到核電廠安全,人命財產的損傷,恐怕會更超過此次的福島危機了。

2011年3月8日 星期二

GT Solar新一代四氯化矽轉爐可在18個月內回收投資

DSS 四氯化矽 STC 轉爐 直接氯化
GT Solar International, Inc.稍早前推出了用於多晶矽生產工廠的下一代四氯化矽(STC) 轉爐,據表示,這種新型四氯化矽轉爐為營運較舊的直接氯化多晶矽工廠提供了一種經濟的升級途徑,可增加產能和減少年度營業成本,將協助業者降低多晶矽的總體每千克成本。每個轉爐可支援最多2,500噸的年度多晶矽產量,預計在不到18個月的時間內,工廠節省的營業成本即可收回替換舊一代轉爐的投資。

GT Solar International, Inc.是多晶矽技術暨藍寶石和矽晶體生長系統及原料供應商,主要針對太陽能、LED和其他專業市場。GT Solar多晶矽業務部門副總裁兼總經理Dave Keck表示:「一個新型高效四氯化矽轉爐可替換大約6個舊一代轉爐。這可以顯著降低轉爐維護成本,並減少工廠的功耗。」

GT Solar還推出了一項新服務計畫,旨在提高其不斷成長的DSS熔爐客戶的產能和經營績效。參加生產力合夥計畫(Productivity Partner Program)的客戶將可以輕鬆獲得GT Solar的耗材和真正的GT Solar庫存部件。該計畫還透過GT Solar的亞洲先進技術團隊提供設備製程知識和專長,以確保客戶的DSS熔爐能夠實現最大效能,使所生產的優質材料千克數最大化。

GT Solar全球服務副總裁Ed Samaha表示:「生產力合夥計畫是一種新型GT Solar服務產品,該計畫透過完整的產品生命週期——有時我們稱之為所有權節期——來與我們的DSS客戶建立成功的長期策略合作關係。對於我們的DSS 客戶和GT Solar而言,這是一項雙贏計畫,因為我們共同致力於確保我們客戶的DSS熔爐能夠一直實現最佳產能水準和最大投資報酬。」

2011年3月7日 星期一

「抽絲剝繭」新技術 軟性電子元件大突破

2011-03-03

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系黃振昌教授所率領的研究團隊,發現蠶絲可以製造出超高性能的電晶體,藉此提升電子材料20倍的速度,是軟性有機電子元件上的重大突破!

薄膜電晶體是軟性電子產品的重要零件,各國無不積極投入研發工作。由教授黃振昌及博士研究生王中樺、謝兆瑩所組成的研究團隊,將蠶絲經過簡單的化學加工,從蠶絲中萃取出蠶絲蛋白,成功研發出一種蠶絲膜成型的技術,這個蠶絲膜可用來當作電層中的介質材料,能夠製作出高性能五苯環有機薄膜電晶體。

通常電晶體是二氧化矽當作閘極中的介質材料,改用這蠶絲膜後,場效應的遷移率大大提高了20倍,這樣子的速率突破,對於提升軟性電子產品的性能,有相當大的助益!

這項研究結果已在德國「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期刊發表,清大業已申請專利中;這項技術將來可以應用在電子紙、電子書或是有機發光二極體螢幕的彎曲、柔軟功能。(記者鄒弘整理報導)

2011年3月4日 星期五

iPad 2上市,會是筆電的末日嗎?

iPad 2上市,會是筆電的末日嗎?

 蘋果iPad帶動平板熱潮席捲市場,也開始衝擊消費者購買電腦的意願。國際研究顧問機構Gartner表示,基於消費用行動筆電需求減弱,調降對今明兩年的電腦出貨預測,今年全球電腦出貨量達三億八千七百八十萬台,較去年成長十.五%,而原本預測成長幅度達十五.九%,也就是說,平板、智慧型手機的崛起,已吃掉筆電與家用電腦至少五%的市場。

 Gartner分析師指出,消費用行動筆電過去五年都是電腦市場的成長引擎,平均年增幅接近四十%,行動筆電是消費者把網路導入日常生活的主要平台。但是消費者現在能透過不同的行動裝置取得網路,例如iPad及其他平板裝置,整體來說,預期家用電腦在二O一一年至二O一五年成熟市場的年平均成長將減少十%。

 在Gartner的預測報告中指出,消費者對於平板的熱愛,使得行動筆電在成熟市場持續疲軟。消費者以平板媒體取代行動筆電開始影響電腦在成熟市場的出貨量。

 以往行動筆電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方便攜帶,不過仍然偏重,再加上電力不能持續一整天,這些局限在蔓延流行的社交網路中更為明顯。

 所以消費者對於即將登場的新一代平板媒體期待度高,而對於購買電腦或行動筆電就相對轉趨保守、觀望。

讓“感知物聯”成物聯網Google

讓“感知物聯”成物聯網Google
2011年03月04日13:50  來源:中國企業家
歡迎發表評論0 字號:

  “感知物聯成立後,您最大的改變是什麽?”

  “我終於可以抽煙了!”劉海濤給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答案。

  作為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中國973計劃物聯網首席科學家,如今的劉海濤多了一個新身份—感知物聯集團總裁。但初次見面的人絕不會想到他是一位科學家,多半會認為他是個“跑銷售的”。原因很簡單:這個高大精瘦的新疆男人太能侃了,身上幾乎看不出博導的書卷氣,反倒充滿了狡黠靈動的“猴氣”和江湖感。

  三年前,正是這種激情和感染力,讓江蘇省委常委、無錫市委書記楊衛澤斷言:“劉海濤不光是一個科學家,他很可能是具有科技企業家、科技創業家潛質的一個人才。”並做出了“不惜一切代價”引進尚處於創新四期的物聯網項目的決斷。如今,這個項目已發展成擁有近四百名科研人員的物聯網產業研究院,並帶動無錫形成了物聯網產業集群。2010年9月底,投資超過20億元的感知物聯集團正式成立,劉海濤出任總裁。

  物聯網被全世界公認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後的第三次信息浪潮。在中國,它已被寫入“十二五規劃”,正式成為中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但對領軍者劉海濤而言,接下來,要面對的挑戰是:如何把感知物聯真正帶入企業化軌道。

  物聯網“忽悠者”

  1999年,時任中科院上海冶金所副研究員的劉海濤對傳感器產生了興趣。當時冶金所裏面幾乎每個科研項目都要用到傳感器,種類五花八門,所涉及的專業和研究人才也非常散,“能不能找個項目,把這些零散的東西串起來?”

  多年之後,他仍記得靈感乍現時的興奮。“那是半夜三點,我翻來覆去睡不著,突然想到,要是把傳感器作為預警終端,把數據采集、處理和傳輸組網會怎麽樣?越想越興奮,直覺告訴我這個方向能做出大事,最終可以做到"物物互聯,感知世界"。”

  中國的物聯網研究就此起步,劉海濤在無意中進入了信息領域的前沿陣地。當時國內外都沒有相應的資料,國際上有關物聯網方面的論文也是2000年後才開始陸續出現,很少有人能明白他工作的意義。但在所領導的支持下,他獲得了48萬元的啟動資金,隨後又獲得了中興通訊(000063,股吧)的資助,終於在2000年做出了演示用的樣機。

  隨後三年多,成為劉海濤研究方面最痛苦的時光,核心就一個字:錢!最慘的時候,他們住地下室、吃盒飯,團隊瀕臨解散。劉海濤被逼著到市場上找錢,他自嘲為“忽悠用戶”,並因此鍛煉出科學家中少見的溝通能力。

  “我當時只有概念,沒有辦法實際應用,所以只能去忽悠客戶。一開始先忽悠企業家,比如中興老總侯為貴,讓他們給我投錢,再後來去忽悠用戶,用戶給我錢我再去研發。嘉興港、浦東機場、上海市公安局等幾個大項目都是這樣。”

  “劉老師有超強的耐力、毅力和爆發力,也有超強的抗打擊能力。”劉海濤的博士生、現任感知物聯副總裁的沈傑清楚地記得,接上海市公安局的項目,技術難題遲遲無法攻克,項目交期一拖再拖,用了整整兩年。對方單位一個副處長曾帶著下屬,闖進辦公室拍著桌子青筋畢露地指著老師鼻子大吼:“劉海濤你給我說清楚,你究竟能不能做出來,再做不出來我官就要丟了!”

  但也正是這種磨練,讓劉海濤的研發工作具有鮮明的針對客戶需求定制的特點。“物聯網不好說是哪天出現的。它是先有需求,然後做應用,在應用的過程中慢慢覺得要對它做系統研究,然後才形成體系、學科、產業。我們走的是一個從科研到產業再到科研的螺旋式上升過程。”劉海濤認為,這是日後成立感知物聯集團的根本原因。

  企業化嘗試

  2008年1月1日,煙癮很大的劉海濤在中高層會議上當眾摔了香煙。“你們都懷疑我沒有足夠的決心做產業化,好,今兒我把話放在這裏,從今天起我戒煙,能戒就說明我下了產業化的決心,一定給大家一個交待,歡迎大家監督,也請大家給我一點時間。”
  會議室裏鴉雀無聲,浮動的人心被這一舉動穩住了。從那以後,劉海濤從各處挖來的有深厚企業背景的人才雖然還會抱怨體制文化方面的衝突,但再也沒有人想過主動離開。自此之後,劉海濤果然再沒有碰過一支煙。

  2008年前後,劉海濤開始有意識地在團隊中引入來自企業界的人才,特別是來自世界500強企業的中高級人才,潛移默化地推動團隊文化轉型,為成立企業做準備。其中就有現任感知物聯集團CEO譚振華。

  譚曾任深圳微軟技術中心的技術總監,兩年前在網上看到了劉海濤的相關報道,判斷出這將是IT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便主動與劉海濤聯系。“我是個很挑老板的人,物聯網是件很大的事情,領軍人物必須同時具備眼光、魄力和胸懷。作為一個專業人士,我能感覺到海濤那種積蓄了很久之後的激情。”

  感知物聯並不是劉海濤的第一次企業化嘗試,早在2002年,他就曾與私營企業合作,試圖用企業的方式推進物聯網的產業化,但兩次都以失敗告終。

  “第一次失敗,是因為我不懂辦企業的目的是賺錢,那時我就是一個年輕天真的科研工作者,合作不好就倒閉了;第二次合作得還好,但一方面大形勢還不夠成熟,另一方面我完全不懂管理,垮是必然的。”

  這讓他意識到:純科研的體系架構,用來做研究是很完美的,但用來做應用就有很大的問題,因為二者的考核標準完全不一樣。要走出一條全新的道路,既不能是純粹做基礎研究的科研院所,也不能是完全以盈利為目的企業,而是介於二者之間的“四不像”。

  中科院嘉興無線傳感網工程中心就此誕生。它以獨立的單位運作,在當時的科學院體系中是一種全新的嘗試。2008年,劉海濤又轉戰無錫,成立了中科院無錫高新微納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和物聯網產業研究院。

  “無錫市政府開出的條件,在當時爭奪這個項目的地方政府中並不是最優惠的,給的錢不足某些城市的四分之一,但我看重這裏濃厚的產業化氣氛。”劉海濤解釋說,2005年之後物聯網在國際、國內都成為研究熱點,競爭已經進入國際標準制訂層面,而推動國際標準的主力是企業,我們在研究方面與國外同步,在某些方面甚至具有先發優勢,但如果產業化之路滯後,很有可能“起個大早,趕個晚集”,制度、環境遠比錢重要得多。

  2009年8月7日,溫家寶總理視察了劉海濤的團隊,明確指出“要盡快建立"感知中國"中心”,物聯網被提到國家新興戰略產業的高度加以規劃和強調,劉海濤期待的物聯網產業化的春天終於來臨。

  在劉海濤的規劃中,感知物聯要搶占第三次信息浪潮的制高點,走出一條產業、資本、技術相結合的道路:通過資本來凝聚產業,通過技術來推動產業,通過標準來規範產業,從而推動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的形成。

  目前,感知物聯已擁有9家分公司,員工人數超過3000人,未來它會以每年30%-35%的速度擴充人手。2010年,集團營收接近15億元人民幣。2011年預計營收為25億元。未來幾年,感知物聯最重要的目標是完成上市。

  “四不像”

  盡管計劃中的核心競爭力目前只構建了三四成,但對於業界公認的“無所不在,卻又無從下手”的物聯網產業化本身,劉海濤的團隊已經走到了一個非常特殊的位置。

  中國是國際物聯網標準化的主導國之一,物聯網研究水平基本與世界同步,在某些方面甚至有領先優勢,感知物聯不但在國際標準制定方面占有先機,在產業化方面也久經歷練。另一方面,物聯網現在很像互聯網早期的局域網時代,此時政府是最強有力的推手,主導並推動著骨幹網、標準和基礎建設工作。“就像互聯網一樣,中國未來一定會成為物聯網應用最廣泛的國家。”

  “我們真正的殺手鐧是正在研發、即將推向市場的共性平臺。”譚振華告訴《中國企業家》,做項目是為今天掙錢,做產品化的解決方案是為明天掙錢,共性平臺則是為後天掙錢。這是物聯網領域的制高點,也是感知物聯未來能與Google、微軟比肩的希望所在,“相當於物聯網上的操作系統,但遠比操作系統開放、復雜。”
  要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有規範的、有競爭力的市場化運作。然而,感知物聯至今仍算不上一個真正的企業,內部充斥著科學家文化和企業家文化的激烈衝突。

  副總裁沈傑感受最強烈的,是思維方式和做事方法上的衝擊。“比如買元器件,以前我們自己拿錢到電子市場去買就可以了,現在則要經過審批,還要走招標和采購流程。此外,科學院習慣把一個東西做得盡善盡美,但企業家更強調合適而非完美。”

  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馬建則認為,感知物聯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缺乏系統性。“它成長得太快,信息流本身不夠通暢,缺乏必要的保證決策的機制。而且,很多戰略部署層面的東西沒有很好地貫徹下去。”

  在劉海濤看來,轉型期的不適應是意料之中的。“我發現在快速產業化的過程中,原有的核心研發團隊很難接受如此大的衝擊,所以感知物聯只能暫時做一個四不像的"怪胎",這對我們非常重要。只不過,過去的四不像更偏科研院所,現在的四不像要更偏向企業。”

  他認為自己最大的優點是不固執,只要深刻地理解到自己真的有做得不對的地方,就一定會改。而他心目中希望的企業文化,首先就是“尊重規律”,因為“背後連帶著很多東西”。

  在劉海濤的辦公桌上,放著一個三角形的白色紙牌,兩面都寫著“直屬主管通過了嗎?”,原因是,“科學院的人習慣了平層結構,下面匯報的人經常直接告訴我之後就去做事了,忘記知會自己的領導,我也常常習慣於越級指揮。所以寫了這個牌子,對雙方都是一種提醒。”

13檔2月營收 年增逾50%

13檔2月營收 年增逾50%

* 2011-03-05
* 工商時報
* 【記者潘臆涵/台北報導】

 儘管2月因農曆春節長假,工作天數較少,上市櫃公司2月營收普遍衰退,但達能(3686)、綠能(3519)、昇陽科(3561)、新日光(3576)、台化(1326)、太陽光(3566)6家,因訂單激增,2月營收逆勢創下歷史新高。

 法人指出,整體來看,太陽能產業能在淡季能創新高為非常難得的表現。2月營收的年成長50%以上的公司當中,太陽能就占三家,達能、綠能的年成長率更分別達155%、104%。

 法人指出,這些2月營收亮麗表現的個股,均各具基本面題材。光鋐(4956)為LED節能概念類股,跟近期油價不斷上漲的影響有關,加上今年LED照明市場需求激增,因此帶動公司營收年成長68%。

 上銀主要做滾珠螺桿,應用於工具機的關鍵零組件,技術門檻較高,品質不輸德日廠商,由於今年業績很好,產能幾乎不及供貨,使得獲利成長反應在股價上面,因此外資開始在關注,在基本面或籌碼面都相當有利,上銀目前高股價的狀況也具有指標意義,可視為傳產界的宏達電,有機會帶動傳產中其他公司的股價。

 台硝(1724)、中碳(1723)由於跟油價連動,使得化工產品價格水漲船高,尤其中碳又跨足電動車的負極材料,為台灣唯一生產電動車負極材料的公司,所以後市前景特別看好。

 懷特為生技新藥開發公司,隨著我國第一個新藥「懷特血寶R注射劑」獲准上市外,另有四項新藥亦獲美國FDA核准進行第二期臨床試驗中,再加上在過年期間集中出貨,因此營收年成長達165%。

 太陽能方面,整體2月營收大幅成長,綠能今年EPS預估有12~13元以上。昇陽科除做下游模組部份,還轉投資上游多晶矽,再加上王雪紅入股等諸多議題,後市相當看好。

 寶來投信寶來寶來基金經理人劉博玄指出,今年初法人對太陽能前景一度仍有疑慮,但後來太陽能產業的營收,跟上游矽晶圓或是下游模組的報價,均有止跌回升的現象,因此後續情況不差,很明顯反應在太陽能公司的營收成長上面,因此太陽能類股在今年一、二季相當有潛力。

華碩展出PC專用體感遙控技術WAVI Xtion

CeBIT:華碩展出PC專用體感遙控技術WAVI Xtion
文/蘇文彬 (記者) 2011-03-03

華碩在展覽中展示PC使用的體感遙控技術WAVI Xtion,並釋出軟體開發套件,希望擴大WAVI Xtion的應用範圍。

WAVI Xtion中的體感偵測器,用來辨識使用者肢體動作。
華碩在今年德國漢諾威電腦展(CeBIT)上展示PC體感偵測技術WAVI Xtion,使用者可在電視機前以肢體動作操作電腦播放影音內容。

WAVI Xtion包括了一個WAVI無線多媒體傳輸裝置和Xtion體感遙控器,利用無線的HDMI傳輸技術,將電腦上的影音內容、遊戲畫面輸出至家中的電視機上,讓使用都可以體感肢體動作遙控操作電腦。

華碩強調WAVI Xtion同時結合了體感遙控與無線多媒體傳輸技術,將把體感遙控技術由遊戲市場帶入PC市場。

不過,目前只有華碩自己Vibe上所提供的影音內容支援這套體感遙控,為了擴大應用程式支援性,華碩開放了Xtion Portal的開發工具,希望開發者投入體感應用程式的開發工作,將電腦體感遙控技術應用到的醫療、教育、電子看板等領域。

目前華碩未說明WAVI Xtion的上市時間及售價,但預計在三月舉辦開發者競賽,鼓勵更多支援體感遙控的程式開發。

微軟已在去年推出XBox專用的Kinect體感遙控套件,讓Xbox玩家不需要手持遙控器就可以肢體動作遙控遊戲,或以語音命令播放Xbox上的影音內容,在家庭遊戲市場帶動另一波體感遙控熱潮。為擴大推廣Kinect應用領域,微軟也計劃於3月推出Windows版Kinect軟體開發套件

除了展示WAVI Xtion體感技術,華碩還在CeBIT展示先前發表的三款採用Android 3.0平台設計的EeePad平板電腦,包括7吋或10吋全觸控、Qwerty鍵盤設計,還有另一款Wintel平台的EeeSlate平板電腦,12吋螢幕搭配Intel Core i5處理器、Windows 7作業系統,強調接近PC的使用體驗。

非懂不可!539開放項目背後的真相

非懂不可!539開放項目背後的真相


●解密ECFA早收清單

製作人:孫秀惠、王宛茹 撰文者:呂國禎 研究員:鄭凱達

一場60比1的戰爭開打了,台灣拿自己市場去搏全球最大市場,這是貿易自由化,也是兩個國家共同市場的競爭,台灣要的不僅是中國市場,更要未來競爭力,然而第一回合,台灣卻是贏了數字,得到短利,看不到長期競爭策略。

▲挖出實利!ECFA不是萬靈丹,不是簽了就會好,重點是台灣能否看透表面利益,找出未來方向。(攝影者.程思迪)
ECFA簽了,黃金十年來了? 總共加起來超過八百項的ECFA早收清單裡,你我不可不知的利弊得失有多少?

六月二十九日,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在重慶正式簽署,從這一天起,中國成為台灣第一個進行雙邊貿易自由化的大國家,兩方的貨品往來與服務業市場,將逐步零關稅與互相開放,台灣用二千三百萬人的市場換來了全世界最大的市場。

美好的未來似乎就在眼前,總統馬英九認為兩岸將進入後ECFA時期,黃金十年啟動;行政院長吳敦義更是直接說,「ECFA早收清單如此漂亮,不但不會造成失業,估計未來累積新增創造的就業人口會多達二十六萬人。」

*台灣贏了嗎?高競爭力產業入選,多此一舉*

從項目來看,台灣早收有五百三十九項,中國是二百六十七項,分數是二比一,台灣贏;從金額來看,台灣早收產品出口中國達一百三十八億三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千四百億元),中國銷台僅二十八億三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九百二十億元),台灣將近五倍於中國。

政府用數字的懸殊對比,強調台灣獲勝,然而,台灣真的勝嗎?究竟,我們真的迎來了黃金十年的開端,還是恰恰相反,從早收清單中,看到台灣政府缺乏黃金十年策略的弱點?

要回答,首先要看:政府「衝刺」早收清單的邏輯,是否真的符合國家產業發展目標。

台灣政府爭取列入早收清單的標準有三,第一是貿易數字,占中國自台灣進口金額越高的,越有機會入選;第二是迫切需要立即降關稅,例如受到「東協加一」影響的產業;第三是透過公聽會所蒐集到的業界意見。

第一個理由乍看之下非常合理,我們能夠在中國擁有一席之地的,當然就是有競爭力的。但再往深一層去想,既然已經有競爭力,又何必進入早收清單?

*怎樣才算贏?應善用零關稅,培植新興產業*
世界各國談自由貿易列早收,項目與金額都有限,不可能一開始就把所有產品都列進去,僧多粥少下,對台灣最有利的安排,應是讓有潛力的新興產業提早到中國卡位,以擊敗日本、韓國等主要競爭國。

政大經濟系教授林祖嘉說,台灣應該乘此機會讓自己要重點發展的產業打開與卡位中國市場,否則中國進一步與日、韓等亞太國家簽訂,亞太自由貿易體成形,屆時台灣產業會有被排擠與邊緣化的問題。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建甫說,ECFA不是萬靈丹,台灣企業雖有活力與創新能力,但政府不替產業去爭,不清楚掌握未來台灣發展的方向與優勢產業,簽了也沒有用,要知道國際競爭就像是爬樓梯,你不趕快往上爬,別人就會追上來了,而這個對手,很可能就是中國或是東協。

也就是說,台灣的黃金十年,應該立基於下一波的優勢產業,換取全球最大市場。
馬英九總統在就任兩週年提出「六國論」中的創新強國、文化興國、環保救國等目標,也提出六大新興產業,如生物科技、綠色能源、醫療照護、文化創意等。涵蓋了台灣目前頗有潛力的半導體、光電與太陽能產業,如LCD、LED,及具前瞻性的電動車產業,政府要扶植這些產業升級,往節能、高效能以及潔淨能源發展,達到產業轉型與節能減碳的雙目標。

既然如此,我們更應該利用零關稅優勢,去培植這些新興產業的優勢,一舉拉高與其他國家的競爭門檻。可惜的是,談及開放新興產業,例如光電面板、太陽能等,中國連機會都不給台灣,經濟部工業局局長杜紫軍說,大陸就是不談。

但談判就像是你正在跟建商買房子殺價,如果你價錢還沒談定,卻趕著發出請帖,
說今年六月底一定要慶祝搬新家,而且建商還有你的請帖,試問對方會乖乖讓你殺價嗎?同樣的道理,我們的ECFA就是早早設定了簽訂時間,為了在期限內完成,只好遷就別人。也因此,台灣最重要的產業政策目標,在這次談判中看不到成果。而洋洋灑灑的早收清單,還隱藏了一些大家沒注意的秘密。

*解密一:眾多項目純粹衝數字,實質優惠小*
攤開清單,金額最高的是石化,總共有八十八項,總金額高達五十九億美元以上,
光這一筆,就是我們開放給中國總金額二十八億六千萬美元的一倍以上。好像是我們佔了人家便宜?別高興得太早。先查中國目前對這些產業課徵的進口關
稅:航空煤油一%、丙烯一%、二甲苯二%、氯乙烯一%。試問從原本一%到未來三年內降到零,對台灣幫助有多大?其實不大。台灣區石化公會總幹事謝俊雄就公開表達強烈不滿,他說銷往中國最大量的五大通用塑膠、三大合成纖維原料沒有納入,而獲准開放降稅的項目根本就無濟於事。

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形容,這就像是已經要跟人海誓山盟了,才發現要的鑽戒上面不是鑽石,而是玻璃珠。

石化產品八十八項中,勉強只有一項算是爭到了好處,那就是聚丙烯(PP),PP原來關稅約六%,但中國會允許給台灣零關稅優惠,原因是中國已經先給新加坡等東協國家零關稅優惠了。

衝帳面上數字好看的,還有總項目高達一百零七項的機械產品、汽車零組件、電
子、電機產品以及水泥等。其中電子電機產品因享有外銷退稅,關稅本就是零,電電公會副理事長鄭富雄去年曾公開說,台灣早就簽資訊科技協定,電子產品目前關稅幾乎等於零,所以ECFA 簽不簽,根本沒有影響。

機械業高達一百多項,但仔細看內容,紙處理機、印刷機、橡塑膠加工機等,都是台灣外銷走下坡的產品,而台灣機械業真正強項的產品,如工具機的切削中心並未列入。馬英九友人、鉅茂精密機械董事長賴清基在早收清單出爐後說,非常感謝馬英九。說穿了,只是句客套話。我們問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總幹事黃建中,他說:「我現在非常難過、非常沮喪。」因為中國不僅擋住台灣的優勢工具機,去年更花了超過新台幣一千億元,輔導本土工具機業者,台灣將面臨大陸嚴酷的競爭。

所以,一百零七項的機械產品剛好跟石化業搭配,一個讓項目變多,一個金額好
看,實質上的意義不大。

*解密二:關鍵原料給中國,恐使產業外移*
翻開政府的台灣未來產業發展藍圖六大新興產業,其中的綠色能源產業布局,把光電產業列為重點基礎,然而從早收清單中卻發現,光電的關鍵零組件開放給了大陸,面板等產業卻被阻擋,不僅產業聚落無法成形,甚至可能整個外移。

早收清單中有一項是玻璃基板,這正是面板業重要零組件,也是構成產業聚落不可或缺的原料,這一次早收把這個關鍵原料開放賣到了中國,政府的理由很簡單,可以吸引外資來台灣投資,蓋玻璃基板廠。問題是,面板廠沒列入早收,不能靠關稅優惠跟日、韓競爭,特別是中國正好頻向台灣面板廠喊話,希望去中國設廠。這樣一來,不是等於變相鼓勵面板廠外移去大陸才能具備優勢?

杜紫軍都坦承,現在台灣面板廠有非外移大陸不可的壓力。等到面板廠都去了中國,又笨又大的玻璃基板當然也要跟著去中國設廠,屆時政府又要怎麼吸引外資? 這環環相扣,一環沒到位,就可能全盤皆墨。

除了面板,石化業也有類似狀況。檢視中國開放台灣石化產業,可以看到三個清楚邏輯:第一是關稅極低,開放與否影響不大者,拿來充數;其二是台灣廠商真正需要優惠的不開,如聚氯乙烯或苯酚,第三就是台灣有關鍵技術的,則開大門引進給大陸用。

列入早收的關鍵技術之一,就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它有個人盡皆知的俗稱叫壓克力。這東西拿來做廣告看板,可以很便宜,但在台灣人手中就不同了,它變成了LCD以及新的LED TV的導光板,成了光電產業的重要零組件原料。今年因為更省電的LED背光電視受到歡迎,市場除了LED晶片短缺,PMMA也是供需吃緊,捧著大把錢也未必買得到。所以能做好這項產品的廠商,根本不用擔心市場競爭不過人家,因為光生產就來不及了。生產導光板的輔祥公司發言人荊國泰說,輔祥用PMMA由轉投資子公司生產,目前產量光供應輔祥自用就不夠了,根本不需要外銷,而且PMMA缺貨到讓導光板也缺。

其二是聚碳酸酯(PC),這是一個生產難度頗高的塑膠原料,需要複雜的原料供應
鏈,投資金額又高,因此全球主要生產者是歐洲的拜耳(Bayer)與日本的業者,
台灣則有台塑集團與奇美實業生產。

聚碳酸酯高階的可以用來做眼鏡的鏡片、DVD光碟片,甚至是手機的觸控面板。聚
碳酸酯跟PMMA板一樣都是光電產業的重要原料,今年以來價格也是不斷上漲,卻開
放去了大陸,協助中國產業。

反過來說石化業者很希望中國比照給新加坡出口苯酚到中國的優惠,一樣列入早收
之中,但最終中國還是沒給。簡單的說,簽ECFA,台灣石化業拿到的優惠,還不如
新加坡。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國家經濟研究院研究員說,人家(指大陸)開放的,都是有策
略性的發展中產業,台灣卻看不出策略。

中國商務部在六月二十二日公告,自今年七月十五日起,取消包括部分鋼材、有色
金屬加工材、化工產品、塑料及製品、橡膠及製品等在內的四百零六個商品的出口
退稅。

*解密三:污染產業大豐收,變相幫中國減碳*

中國商務部對外的說明是,這一次調整主要是為了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出口,
確保節能減碳目標可以達到。

但這一次兩岸早收清單卻出現,中國已經不鼓勵的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台灣卻把它
列入早收清單之中,包括鋼鐵、水泥與金屬製品等。

也就是說,高污染高耗能的,中國寧可犧牲其外銷競爭力,也要努力達到減少污染
與二氧化碳排放。台灣卻藉ECFA要衝刺外銷。

平心而論,台灣鋼鐵產業確實有競爭力,雖然把鋼鐵上中游產品列入早收清單,可
以正面解釋為供應大陸台商原料,但也等同於台灣出口原料協助中國發展工業,卻
把污染與二氧化碳留在台灣。事實上,這次開放之列的原料如鋼捲、不鏽鋼,再進
行二次、三次加工,就能形成毛利較高的電腦或手機機殼、手工具如扳手等。
生產導光板的輔祥公司發言人荊國泰說,輔祥用PMMA由轉投資子公司生產,目前產
量光供應輔祥自用就不夠了,根本不需要外銷,而且PMMA缺貨到讓導光板也缺。

其二是聚碳酸酯(PC),這是一個生產難度頗高的塑膠原料,需要複雜的原料供應
鏈,投資金額又高,因此全球主要生產者是歐洲的拜耳(Bayer)與日本的業者,
台灣則有台塑集團與奇美實業生產。

聚碳酸酯高階的可以用來做眼鏡的鏡片、DVD光碟片,甚至是手機的觸控面板。聚
碳酸酯跟PMMA板一樣都是光電產業的重要原料,今年以來價格也是不斷上漲,卻開
放去了大陸,協助中國產業。

反過來說石化業者很希望中國比照給新加坡出口苯酚到中國的優惠,一樣列入早收
之中,但最終中國還是沒給。簡單的說,簽ECFA,台灣石化業拿到的優惠,還不如
新加坡。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國家經濟研究院研究員說,人家(指大陸)開放的,都是有策
略性的發展中產業,台灣卻看不出策略。

中國商務部在六月二十二日公告,自今年七月十五日起,取消包括部分鋼材、有色
金屬加工材、化工產品、塑料及製品、橡膠及製品等在內的四百零六個商品的出口
退稅。

*解密三:污染產業大豐收,變相幫中國減碳*

中國商務部對外的說明是,這一次調整主要是為了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出口,
確保節能減碳目標可以達到。

但這一次兩岸早收清單卻出現,中國已經不鼓勵的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台灣卻把它
列入早收清單之中,包括鋼鐵、水泥與金屬製品等。

也就是說,高污染高耗能的,中國寧可犧牲其外銷競爭力,也要努力達到減少污染
與二氧化碳排放。台灣卻藉ECFA要衝刺外銷。

平心而論,台灣鋼鐵產業確實有競爭力,雖然把鋼鐵上中游產品列入早收清單,可
以正面解釋為供應大陸台商原料,但也等同於台灣出口原料協助中國發展工業,卻
把污染與二氧化碳留在台灣。事實上,這次開放之列的原料如鋼捲、不鏽鋼,再進
行二次、三次加工,就能形成毛利較高的電腦或手機機殼、手工具如扳手等。
至於產業轉型、吸引外資、節能減碳等攸關產業方向與發展策略,更高遠的目標,
都未能達到。而這部分,才是影響台灣未來十年的關鍵。

當然,ECFA早收清單是前菜,後續還有長達十年的談判與開放,但可怕的是,陶醉
於表面數字的心態,不敢說出實情,告訴大家優勢產業被排擠了,策略產業未入列。

想要讓ECFA創造台灣的黃金十年,我們政府需要亡羊補牢,勇敢面對早收真相,在
後續談判中為台灣未來爭取發展空間,才是現在應該立即做的事。

*延伸閱讀:談判才開場,汽車、面板等可列下波重點*(文/陳泳翰)

事實上,ECFA只是一本書的「目錄」,簽約只是先將未來要推動的後續協議,以粗
略條文擬出大綱和計畫的協商時間表。早收清單則像是這本書已經提前寫好的「第
一章」。

接下來各章節的內容,仍有賴後續的談判,主要議題包括商品貿易(關稅減讓)、
服務貿易(市場開放),以及投資協定。依國際慣例,上述談判應在十年內陸續完
成,簽署協定,達成兩岸「絕大多數」(一般為九○%以上)產品零關稅、開放市
場的目標。

因此,其他未出現在早收清單中的農、工產品,比如汽車、面板及十七項弱勢產
業,都留待日後在商品貿易談判中,與對岸協商關稅調降的時間表。同樣的,名落
「早收清單」之外的服務業者,在未來登場的服務貿易談判中,也將被放上兩岸的
談判桌,在後續談判中爭取更大空間,否則,黃金十年只會淪為一句空洞的口號。

小辭典_早收清單 [ 隱藏 ]

早收清單(Early Harvest List),即ECFA談判中,兩岸約定好「提早降關
稅」、「提早開放」的項目。若以婚姻比擬,早收清單就像訂婚儀式中,雙方
互換的聘禮。
國際間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時,條文中明白寫出早收清單者,過去只有4例,包
括中國與東協、中國與巴基斯坦、泰國與印度、馬來西亞與巴基斯坦。但實際
上,自由貿易協定簽署時,雙方只要講好部分商品、服務項目即時降稅、開
放,即使不以早收清單為名,效果也是一樣的。
*延伸閱讀:沒有產業目標的談判!*

早收清單漂亮列出539項,其中奧秘你不可不知!事實上,這份清單以低關稅或重
要原料為主,卻未爭到主力產品與新興產業。

*●不應鼓勵外銷*

產業別:塑膠製品(高污染低附加價值)
說明:低附加價值,台灣賺得少;非中國戰略產業,中國已不鼓勵大量生產。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1.92%

產業別:光學用塑膠原料
說明: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製成難度高,僅台灣、日本有
技術生產,開放等於把台灣關鍵原料銷往大陸。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0.67%

產業別:特用化學品
說明:低附加價值,台灣賺得少。例如碳黑,就是加工成輪胎再出口的原料。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0.54%

產業別:LCD玻璃(台灣關鍵零組件)
說明:面板關鍵零組件,惟此次面板未納入早收項目,無法形成產業供應鏈。
開放此原料的目的,為吸引外資來台投資。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0.18%
*●該列早收未列*

產業別:面板(恐加速產業外移)
說明:面板未爭取到早收,將加速面板廠赴中國投資。2009年台灣面板出口中國金
額約達4,167億元,約占當年出口中國總額16%。

產業別:生物科技
說明:新興生技、製藥與醫療器材產業2008年出口額677億元,在政府大力鼓勵發
展下,預期生技產業2012年產值將倍增為2,600億元,但此次早收清單除少部分醫
療器材聊備一格列入外,斬獲不多。

產業別:文化創意
說明:政府計畫投入280億元,在5年內創造上兆產值,但此次服務貿易早收清單,
取消台灣華語電影進口配額限制,僅初步跨出第一步。

產業別:綠色能源(新興產業亟須扶植)
說明:2009年太陽光電、LED光電照明、風力發電、生質燃料、氫能與燃料電池、
能源資通訊(利用資訊技術節能)及電動車輛等7項產業產值1,745億元,政府計畫
未來5年內帶動民間投資,但未出現在早收清單。

*●純數字遊戲*

產業別:石化基本原料
說明:關稅原本就低,例如:航空煤油1%、丙烯1%、二甲苯2%、氯乙烯1%,且
爭取到的項目不多,大多提供台商使用,意義不大。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2.94%

產業別:電子、電機(本來就是零關稅)
說明:電子、機械零件屬於中游產品,中國進口稅率5%以上,大都供應國際大廠
組裝成品,再外銷歐美。外銷後可享退稅優惠,抵銷後實際為零關稅。除非成品能
內銷中國,才有降稅效果。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1.54%
產業別:塑膠原料(主力產品未列入)
說明:聚氯乙烯(PVC)等主力產品未列入,爭取意義不大。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1.53%

產業別:鋼鐵
說明:供應台商為主,中國亦產鋼鐵,搶占內需市場不易。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1.26%

產業別:產業機械
說明:多數為走下坡產業,進攻意義不大。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0.45%

產業別:工具機
說明:工具機中競爭力強的高階工作母機未納入,意義不大。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0.28%

產業別:漆及油墨
說明:金額小,效益不大。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0.15%

產業別:汽車零組件
說明:非關稅問題,需搭配整車出口才有效益,但汽車整車未列入早收。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0.08%

產業別:紡織產品
說明:包括袋包箱、泳衣、襪、內衣、毛巾。鞋類等均屬弱勢產業,係回應弱勢廠
商需求。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0.05%
產業別:水泥(出口金額很低)
說明:台灣出口中國的金額很低。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接近0%

產業別:小家電
說明:中國偏愛購買自有大品牌,且品質佳,台灣小家電不易搶到市場。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接近0%

*●這些產業爭對了*

產業別:金屬製品
說明:以螺絲、螺帽為主,外銷中國金額不低,降稅效果佳。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2.12%

產業別:紡織上中下游
說明:棉紗、棉布、合成纖維布、再生纖維、擦拭布等,屬利基型產業。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1.80 %

產業別:機械零件
說明:閥、機械刀具等機械零組件為競爭力強產品,降稅效果強。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0.47%

產業別:染顏料
說明:為紡織上游原料,出口金額大,有降稅效果。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0.27%

產業別:自行車及零組件
說明:競爭力強,有助巨大、美利達回台生產高階自行車。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0.10%
產業別:儀器、模具
說明:測量儀器、金屬模具為台灣強項。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0.09%

產業別:運動器材
說明:為利基型產品,降稅效果大。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0.07%

產業別:橡膠
說明:以汽機車、自行車輪胎為主,建大、正新有機會回台投資。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0.06%

產業別:農產品
說明:省關稅,產值小,生鮮甲魚蛋、文心蘭為利基產品,只是需要提防技術外移。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0.02%

產業別:手工具
說明:目前台灣的精度、鋼材較中國佳,尚有領先空間。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0.02%

產業別:醫療器材
說明:台灣醫療器材全球最強,為利基產品,降稅效果大。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0.02%

產業別:服務業
說明:
金融業:開放銀行、證券期貨、保險赴中國投資。
非金融業:開放會計審計簿記、電腦、自然科學與工程學研發、會議、取消華語電
影片進口配額、醫院設置、飛機維修保養等8項。
占去年出口中國總額比率:-
*●台灣缺的沒去要*

產業別:稀土金屬
說明:製程需要數量少,但台灣少了它不行。中國基於資源保護,課15%到25%出
口關稅,台灣應在早收談判中爭取降低關稅。

註1:此次中國降稅的製造業早收清單出口金額共新台幣4,435億元,合計占台灣去
年出口中國總額16.14%
註2:除光學用塑膠原料外,其餘資料原始值為美元,此表以匯率1:32.05換算為
新台幣,再換算占比數字

資料來源:經濟部工業局、關稅總局、(中國)環球進出口數據網、投資台灣入口網

整理:萬年生

2010年8月10日 星期二

足球健康操 銀髮族防跌保健


足球健康操 銀髮族防跌保健
足球健康操

圖.文/游耀東 示範/范凱傑

風靡全球的足球運動,也是老人「防跌」的利器?

沒錯!足球場上選手飛奔,強健體力過人,讓人很難將足球運動與老年人防跌保健聯想在一起,其實足球的停球、運球、射球,每個動作包含了身體軀幹控制、腳眼協調、動態平衡及下肢肌力強化,稍加調整,就是預防跌倒及老人保健的足球健康操!

◎足球健康操:

●懷中乾坤:左手側伸直,上半身配合手勢向左側微轉,球置於左上臂內側,以右手掌固定,並沿左手將球往前推移滾動,兩手同時往前擺正,呈兩手腕處夾球的動作;此時,改以左手掌運球,沿右手腕將球推移滾動至右上臂內側,身體跟著球微轉、右手臂側伸直。

到位後,再以反方向施作,反覆5圈,可提升上肢肌力、協調性及靈活度。(如圖一)

●展翼搖擺:身體挺身站立,雙手伸直,背後持球,配合身體左右旋轉擺動30次,以達到充分伸展上半身及胸廓。(如圖二)

●滾球彎身:坐姿下,腿伸直與肩同寬,雙手將球沿著左腳下肢滾動,身體配合緩慢前彎達到伸展效果,再將球滾回、恢復坐姿,左右各反覆伸展5次。(如圖三)

●內收停舉:坐在椅子上,雙腳膝蓋夾球伸直停舉5秒、反覆15次,增加大腿前側及內收肌力,可減緩膝關節退化的不適。(如圖四)

●單腳停球:將球擺在前方,左腳踩在球上,僅以右腳站立,停留2至5秒,回覆站姿,再換右腳動作(動作反覆30到60次)。依自身平衡能力及肌力,增減停留時間及反覆次數,初步練習可站在欄杆或扶手旁練習,增加安全性。(如圖五)

●回力足球:選擇在公園或球場水泥牆面,借由足球的回彈力,可左右腳反覆練習停球及短距離踢球。此練習著重於控制踢球力道及技巧,宜短距離操作,勿過度使力造成控球不易。如有行動不便者,可請家屬陪伴,坐椅子,對著牆角練習。(如圖六)

●運球散步:圓形的球在滾動時,有其方向不穩定性,所以運球時,可增加眼睛與雙腳的協調性及動態的平衡能力,更可三五好友練習短距離傳球,增加趣味性。(如圖七)

但需注意場地選擇,在水泥或硬質地面時,足球滾動快速不易控制,易導致跌倒,有安全顧慮,建議選擇軟質場地來運動。

運動時間以30分鐘為限,避免造成關節過度負荷。

◎貼心小叮嚀:足球運動花費不貴,又沒有年齡限制,宜注意運動前的暖身,及運動後的緩和伸展,如有關節退化等問題,可在醫師及治療師建議下執行,或調整此運動。(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物理治療師)

2010年4月11日 星期日

風力.水力.太陽能


綠能概念股點名 風力.水力.太陽能.LED喊有!
【聯合晚報╱記者嚴雅芳/台北報導】
2010.04.11 02:19 pm

大陸正研擬「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畫」,指名將發展新能源等七大產業。

中共將再耗資2兆多台幣推動西部大開發案,圖為新疆達口城的風力發電場。

廣義的綠能概念股包含了風力、水力、太陽能以及LED照明等,在國內股市方面,太陽能產業的發展最被看好,包括茂迪(6244)、益通 (3452)都當過台股股王;風力發電概念股近年也頗有收穫,東元大型風機已有逾百億元訂單在手;另外,LED族群也是綠能產業中股性最活潑的中小概念股。

國內發展太陽能產業主要以太陽能電池為主,其中,矽晶圓約佔成本的60%,晶圓廠商包括中美晶 (5483)、合晶(6182)、綠能 (3519),電池廠商則有茂迪、益通、昱晶(3514)。由於太陽能電池的發電成本較高,所以產業的發展需要依賴政府的補貼政策,目前的全球電價以歐洲的荷蘭、義大利、愛爾蘭與德國較高,所以歐洲地區仍是目前太陽能電池的主要需求市場。

LED具有省電,壽命較長,衍色性較佳的特性,因此也被視為綠能概念股,其中晶電 (2448)的LED晶粒出貨仍為市場最大,為國內LED上游磊晶最大廠。另外,億光 (2393)則為國內LED封裝業龍頭,兩檔個股具有指標性地位。LED終端封裝出貨目前仍以日本為最大,台灣為全球第二大LED產業生產國家。

國內的水資源概念股大致分為「海洋深層水」、「海水淡化」、「水利工程」,包括國統 (8936)、千附 (8383)、中宇(1535)等業者看好替代能源商機,近年來皆積極將觸角伸至「藍金」領域。國統在澎湖有海水淡化廠,主要從事自來水經營和配管工程等營運,而千附以BOT方式今年取得3個海水淡化廠,未來並擬發展廢水處理與回收等事業。

風力發電概念股包括東元、中興電 (1513)、華城 (1519)及樂士 (1529)。其中,東元看好亞太市場一年超過3000多億元的風力發電機市場商機,近年來表現最為積極,目前接獲來自中國、美國、澳洲和台灣等地區訂單加上意向書約有近100支訂單。

太陽能電池 輕薄柔軟新趨勢

鮮知先贏/太陽能電池 輕薄柔軟新趨勢
2010/04/12
【聯合報╱郭錦萍/輯譯】

太陽能板近來的發展不再是「鐵板」一塊,而且還有纖細的一面。

加州理工學院將矽做成奈米級的細線用在太陽能電池上,不但可吸收85%射入陽光,效率與傳統矽晶圓差不多,但僅需用矽晶圓所需的1%矽材料。

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將矽奈米線,放入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平板上,垂直的奈米線能吸收從任意角度射入的陽光,但像正午垂直入射的陽光照射面積較小,所以他們還在矽奈米線表面加上氧化鋁顆粒,反射與散射陽光。

另外,IBM研發用銅、鋅、錫、硒與硫等組合材料,製造了薄膜太陽能電池,只要有9.6%的陽光入射就能轉為電力。他們是經由調整硫、硒的比例,將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提高40%。

專家認為,從矽奈米線及薄膜塑膠式柔軟的太陽能電池發展,未來太陽能電池有可能以織物形態出現。國際間有名的太陽有能公司,近來已開始有太陽能屋瓦成品推出,這股太陽能潮流,正在全球加快推動中。

資料來源/路透、Scientific American

2009年11月13日 星期五

三機一體光電玻璃 問世

三機一體光電玻璃 問世

* 2009-11-14
* 工商時報
* 【李梅瑛/台北報導】

 育璽實業、勵儀科技與台科大共同技術合作,研發出全世界第一片結合發電、隔熱、自潔的「三機一體光電玻璃」,並且參與台科大教授楊錦懷帶領的「頂尖太陽能屋建築團隊」,受到DISCOVERY節目專訪,確實為台灣爭光。

 台科大教授楊錦懷表示,太陽能發電是環保的再生能源,利用日曬太陽能光電板,產生滿足人類舒適生活的電力,但傳統的晶系光電板受限於地形日照的限制,無法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充分運用,如何讓綠能源概念能在都市發光,唯有將太陽能光電板與建築物成為一體,才能達到「零碳」的效果。

 為達太陽能光電板與建築物結為一體,減少建築物的材料又達到發電、隔熱、節能的功效,於是邀集擁有太空科技(NASA)太空梭及隱形轟炸機隔熱技術的「綠建築環保節能雙層中空玻璃」廠商-育璽實業,由總經理古永來親自主控其子公司-光体公司,歷時3年合作,成功研發出世界第一片結合發電、隔熱、自潔的「三機一體光電玻璃」。

 該產品隔熱效果非常顯著,除了可成功阻絕陽光輻射熱以及光電板的高溫之外(紅外線穿透力只有1%),紫外線穿透率為零,可保護家具及人員不受紫外線傷害,室內外溫差至少達8度以上,因室溫不易升高,可省下40%以上的空調電費,直接達到節能效果,真正受惠夏天隔熱、冬天保暖。

2009年9月5日 星期六

太陽能供電 智慧型公路


太陽能供電 智慧型公路
‧那福忠 2009/09/04
美國一家新成立的公司 Solar Roadways,就是做這樣的事,發展 4 公尺見方的太陽能路面板 (Solar Road Panel),鋪到公路的路面,產生電力直接連到現有的輸電網,同時也供應 LED 路標所需的電力,以及冬天對路面加熱,防止結冰。
風力與太陽能 (Solar Energy),是目前替代化石能源的主要技術,風車發電要在常颳風的地方,像山頂、近海;太陽能發電,則要把吸光板裝在陽光照射的地方,而且要一大片成為發電廠,才有經濟效益。無論哪一種能源,產生的電力都要送到輸電網,再傳到用戶,又造成傳輸上的損失。於是有人想到利用公路的奇招,公路大部分時間是閒置的,日間又有陽光,用來吸取太陽能發電,可以就近傳給路邊的用戶。

美國一家新成立的公司 Solar Roadways,就是做這樣的事,發展 4 公尺見方的太陽能路面板 (Solar Road Panel),鋪到公路的路面,產生電力直接連到現有的輸電網,同時也供應 LED 路標所需的電力,以及冬天對路面加熱,防止結冰。這家公司說,每一片面板每天可以產生 7.6 千瓦小時(度)的電力,成本為 7000 美元,如果廣泛使用,一英里(1.6 公里)長的四線公路,可以供應 500 家用電,如果全美國 380 萬英里(610 萬公里)的公路完全鋪用,美國的能源就再也不是問題。能源部特別撥發 10 萬美元,讓這家公司繼續研發。(如上圖)

這一構想果能成真,不但是能源革命,產業的生態也為之改觀。美國地大,從電廠到用戶的家裡,要經過長距離的輸電網,單在輸電上的損失,估計高達四千億度,縮短輸電距離,就能大幅度減低輸電的損失。另外每片面板都有自己的微處理機,以及電能管理系統。面板結構分三層,最上層是超堅固、摩擦力強的透明板,車輛在上面行駛不會壓壞、也不會打滑。中間一層是吸光板,吸取陽光、轉換為電能。下層則是是管理系統,分配電力到輸電網,同時也是電視、電話、網路的管線。這樣分散了電能的生產,縮短了傳輸的距離、大幅度降低輸電的損失,傳統發電 60% 的能源轉為熱能的浪費,也不復存在,當然更沒有二氧化碳。

智慧型的公路更可以因應而生,最基本的是電力系統的即時監控,隨時監視電壓、電流、以及其他參數,自動適當調節,維持發電系統最佳運轉狀態。另一個機制是發覺重大問題,相隔四公尺的面板,以微處理機彼此相連,互通信息,有一片信息中斷,就知道發生問題,鄰面板的微處理機就把狀況傳到中央控制中心。像是有一片面板遭到雷擊,打了一個洞,四周的面板立刻把損壞面板的四周閃亮一圈標記,警告車輛,同時把損壞面板的發電機制關閉,以防電力外洩,影響行車安全。

另一件能做的事是隔絕災難。整條公路發電送電,自成電力網路,公路一旦車禍、天災、甚至遭受恐怖攻擊,路面可能受損或斷裂,極可能影響電力整體運轉。為了因應這種情況,電力系統立即自動切割成許多「孤島」,每一個孤島自我保護、繼續運作,除了受損的面板中斷運作之外,整體系統都盡可能維持運作,繞過受損的面板,把產生的電力輸出。所以路面局部受損,並不影響電能的生產。

Solar Roadways 公司做了一個計算,說明如何影響產業的生態。假設需要 50 億片面板,每片一個人要花 10 小時組合完成,以每人一週工作 40 小時估算,共需要 500 億小時的組合時間,以十年為期完成組合,每年需用 50 億小時。一年以 50 週計算,每週工作 40 小時,每人一年工作 2000 小時。2000 小時與 50 億小時相除,結果是 250 萬人,需連續工作十年。

這僅是組裝,還沒算過零件的來源。誰來製造 50 億片上層的透明板、吸光板?誰來製造管理控制的電路板?每一片面板有 6192 個 LED 二極發光體,以及成千上萬的零件,又有誰來製造?除了製造,還有安裝、維修、監控.......。整體展業將可為之改觀。

如果以當初估計的每片 7000 美元,50 億片需 35 兆(億億)美元,花不花得來,自有經濟學家評估。但無論能否落實,不失為創新的構想。

2009年8月22日 星期六

台灣怎樣成為「東方瑞士」

台灣怎樣成為「東方瑞士」

很多台灣人期待台灣成為正常的獨立國家並建成像瑞士那樣的中立國,永遠和平、富有、吉祥。最近去日內瓦參加「藏漢國際會議」,置身瑞士,更體會到台灣人為什麼會有這種期待。但瑞士和台灣雖有相像之處,卻更有不同。台灣要想成為「東方瑞士」,不妨從其獨特的文化和歷史中尋找一些借鑒。

瑞士的國土面積和台灣差不多,但她是個內陸國家,北接德國,西鄰法國,南連義大利,東臨奧地利等,處於大國的「包圍」之中。而且瑞士的近八百萬人口也是多元的:七成四德國人,二成法國人,半成義大利人,再加其他各種國家來的人。

在瑞士,沒有「鄉愁」

但在瑞士,法蘭西人從沒有要求「回歸」法國,他們認同瑞士
,視自己是瑞士人。佔三分之二以上多數的德意志人,也沒有渴望和德國「統一」。即使二戰時納粹德國佔了大半個歐洲,吞併了奧地利,成為歐洲最強國時,瑞士的德意志人,也沒有以「同文同種」等血緣理由,提出瑞士成為德國的一個省,更別說什麼「終極統一」了。佔半成的義大利人,也沒有像台灣的余光中們那麼夢戀「母國」:每天你在那頭,我在這頭,「鄉愁」了一個甲子還沒夠。

瑞士之所以能成為一個獨特的國家,根本性的條件是:所有瑞士的居民,都認同這塊土地是自己的家園。一位瑞士人說得好:「瑞士之所以成為瑞士,是因為有些德裔不願做德國人;有些法裔不願做法國人;有些義裔不願做義大利人。」所以他們都去做「瑞士人」了。

高度民主,充分自治

了解瑞士歷史的人都知道,瑞士是最可能分裂的國家,因為在人口上,有四大族裔、四大語言(德語、法語、義大利語、羅曼語)。聽瑞士人講話,感覺像在聯合國。而且在宗教上,天主教佔四成,新教佔三成五,伊斯蘭教佔近半成,還有兩個百分點的東正教等。在地理上,歐洲最高峰阿爾卑斯山東西橫貫,把瑞士一割兩半;南北交通,可通行的山口不多。但即使這麼多「不利」因素,瑞士也沒有分裂;內部的族群,也沒有以什麼民族情感、血濃於水,去跟各自的「母國」套近乎。他們一直保持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而且成為世界中心之一。像國際紅十字會、世界貿易組織、聯合國在歐洲的兩個辦事處,還有早年的國聯等,總部都設在瑞士;瑞士更成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瑞士所以能做到這一點,主要是實行高度民主,充分自治。瑞士實行聯邦制,設有二十六個州(State),每個州都像一個小共和國,有非常大的獨立自治權力(State譯成中文就是「國」)。有三億人口的美國才設了五十州,而瑞士人口是美國的四十分之一,但州的數量卻比美國的一半還多。由此可見瑞士人對自治的重視和尊重。在瑞士,二十六州都可自己立法。從日內瓦坐車到另一州,就會看到員警制服的徽章等都不一樣。

十萬人連署就可修憲

在瑞士,雖然說羅曼語的(古羅馬人後裔)不到人口的百分之一,但羅曼語和德語、法語、義大利語一樣,都被正式列為「官方語言」。

在瑞士的教科書上,強調的不是什麼德國的柏林、法國的艾菲爾鐵塔、義大利的弗洛倫斯,更不會有人渲染母國的強大(瑞士人鮮有母國的概念,他們只認瑞士是自己的國家),而是講自己的日內瓦湖、少女峰、瑞士軍刀和手錶等國家自豪的象徵。

瑞士充分尊重不同族群的意願,公民對任何重大國事都有公投權,只要十萬名瑞士國籍者連署(佔人口不到百分之二)就可修改憲法。像瑞士現行憲法,就是一九九九年經全體公民投票通過的。瑞士很晚才加入聯合國,二○○二年,瑞士舉行了公民投票,因多數贊成才決定加入。

獨立,中立,美麗

今天,瑞士是世界旅遊勝地,站在日內瓦街頭,抬頭是阿爾卑斯山上的皚皚白雪,低頭是日內瓦湖畔的茵茵綠草;周圍的紅瓦白牆小屋,古典的塔樓教堂,百米高的水上噴泉,微風下的點點白帆,令人如置身美麗童話世界。

瑞士更是全球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去年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全球競爭力報告》,瑞士僅排在美國之後(然後是瑞典、新加坡等),其人均收入一直排在世界前列。

台灣的經濟水準、自然環境都可和瑞士媲美,唯一令人不安的,是相當一些人的心態。瑞士給人的啟迪是,台灣要想成為「東方瑞士」,最根本的是,要像瑞士人那樣,所有族群,都把安身立命的這塊土地當作自己的真正的家園,齊心協力;最後才可能建成瑞士那樣獨立、中立、美麗的國家。

(作者曹長青為獨立評論員)

2009年8月21日 星期五

選狼還是選獅子


『當你覺得你是所有快樂的滿足的來源,那麼…

你就是那個時時處於快樂天堂領悟的人,"你決定你自己的一切』。"


上帝把兩群羊放在草原上,一群在南,一群在北。

上帝還給羊群找了兩種天敵,一種是獅子,一種是狼。

上帝對羊群說:「如果你們要狼,就給一隻,任它隨意咬你們。如果你們要獅子,就給兩頭,你們可以在兩頭獅子中任選一頭,還可以隨時更換。」

這道題的問題就是:如果你也在羊群中,你是選狼還是選獅子?很容易做出選擇吧?


好吧! 記住你的選擇,接著往下看。


南邊羊想,獅子比狼兇猛得多,還是要狼吧!
於是,它們就要了一隻狼。


北邊羊想,獅子雖然比狼兇猛得多,但我們有選擇權,還是要獅子吧! 於是,它們就要了兩頭獅。


狼進了南邊羊群後,就開始吃羊。狼身體小,食量也小,一隻羊夠它吃幾天了。這樣羊群幾天才被追殺一次。


北邊羊挑選了一頭獅子,另一頭則留在上帝那裡。


這頭獅子進入羊群後,也開始吃羊。獅子不但比狼兇猛,而且食量驚人,每天都要吃一隻羊。


這樣羊群就天天都要被追殺,驚恐萬狀,羊群趕緊請上帝換一頭獅子。


不料,上帝保管的那頭獅子一直沒有吃東西,飢餓難耐,撲進羊群,比前面那頭獅子咬得更瘋狂。羊群一天到晚只是逃命,連草都快吃不成了。


南邊羊群慶幸自己選對了天敵,又嘲笑北邊的羊群沒有眼光。


北邊羊群非常後悔,向上帝大倒苦水,要求更換天敵,改要一隻狼。


上帝說:「天敵一旦確定,就不能更改,必須世代相隨,你們唯一的權利是在兩頭獅子中選擇。」


北邊羊群只好把兩頭獅子不斷更換。可兩頭獅子同樣凶殘,換哪一頭都比南邊羊群悲慘得多,它們索性不換了,讓一頭獅子吃得膘肥體壯,另一頭獅子則餓得精瘦。
眼看那頭瘦獅子快要餓死了,羊群才請上帝換一頭。
這頭瘦獅子經過長時間的飢餓後,慢慢悟出了一個道理:自己雖然兇猛異常,一百隻羊都不是對手,可是自己的命運是操縱在羊群手裡的。羊群隨時可以把自己送回上帝那裡,讓自己飽受飢餓的煎熬,甚至有可能餓死。


想通這個道理後,瘦獅子就對羊群特別客氣,只吃死羊和病羊,凡是健康的羊它都不吃了。


羊群喜出望外,有幾隻小羊提議乾脆固定要瘦獅子,不要那頭肥獅子了。


一隻老公羊提醒說:「瘦獅子是怕我們送它回上帝那裡挨餓,才對我們這麼好。


萬一肥獅子餓死了,我們沒有了選擇的餘地,瘦獅子很快就會恢復凶殘的本性。」


羊群覺得老羊說得有理,為了不讓另一頭獅子餓死,它們趕緊把它換回來。


原先肥壯的那頭獅子,已餓得剩下皮包骨頭了,並且也懂得了自己的命運是操縱在羊群手裡的道理。為了能在草原上待久一點,它竟百般討好起羊群來。


而那頭被送交給上帝的獅子,則難過得流下了眼淚。北邊羊群在經歷了重重磨難後,終於過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南邊羊的處境卻越來越悲慘了,那隻狼因為沒有競爭對手,羊群又無法更換它,它就胡作非為,每天都要咬死幾十隻羊,這隻狼早已不吃羊肉了,它只喝羊的血,還不准羊叫,那隻叫就立刻咬死那隻。南邊的羊群只能在心中哀嘆:「早知道這樣,還不如要兩頭獅子。」


這是一道非常簡單的選擇題,據我多次親自嘗試的經驗,如果問歐美的朋友,大多數人都會選獅子,但是如果拿來問我們自己華人,大多數人都會選狼(包括我自己)。


領悟到了嗎?握有決定權的才有生機,否則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兒了…!


潛能密碼:當你覺得你的快樂是別人帶給你的,那麼,你將永遠不快樂,因為,你必須時時仰望著別人的臉色與情緒來決定你的喜怒哀樂。


當你覺得你是所有快樂的滿足的來源,那麼,你就是那個時時處於快樂天堂領悟的人,"你決定你自己的一切。"

2009年4月20日 星期一

未來2年 八大行動通訊技術將引領市場

據Gartner公司所做調查,截至2010年,有八種主流行動通訊技 術將引領市場。“所有的行動策略均是設立在其技術能不斷革新的基礎上,因此,對於每一種行動策略來說,釐清該技術能否獲得快速發展至關重 要,”Gartner副總裁暨分析師Nick Jones說。“我們認為,在2009到2010年,共有八種行動通訊技術將對市場帶來廣泛影響,而這些技術也可能構成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

藍牙3.0

藍牙(Bluetooth) 3.0版預計在今年首次進軍市場,2010年起可望有相關裝置上市。Gartner公司預估,藍牙3.0可能將超低功耗模式包含在內,這將可設計出全新型態的產品,包括各類週邊與感測裝置,甚至開啟新應用,如醫療監控等。

行動用戶介面(UI)

用 戶介面對電子裝置的可用性影響程度非常大。隨著愈來愈多製造商透過不同的用戶介面進行產品區隔化,Gartner預計2009與2010年,用戶介面領域 的競爭也將日益激烈。業界將出現各種新型態與更多樣化的用戶介面,它們也將支援企業到員工(B2E)與企業到用戶(B2C)應用。

定位

位址感知功能將使得行動應用更強大、更有用處;Gartner指出,在未來,定位服務將成為行動應用中的一項關鍵內容。定位服務同時還能進一步強化現有的行動系統與行動社交網路。

802.11n

802.11n 將Wi-Fi的數據傳輸率提高至約100Mbit/s~300Mbit/s之間,加上採用了多輸入多輸出(MIMO)技術,在某些情況下將可提供更好的覆 蓋,Gartner表示。此外,802.11n很可能成為一種長期標準,為未來幾年的Wi-Fi定義性能。

顯示技術

Gartner預測了幾項將對市場帶來重大影響的新興顯示技術,包括主動畫素顯示、被動顯示與微型顯示等。顯示技術將成為消費選購產品時的主要標準之一。

行動網路和工具

行 動網路將成為一種可在各種設備上實現行動應用的低成本途徑,然而,Gartner指出,行動網路本身存在的一些侷限性,直到2010年都無法獲得解決。行 動網路為各種精簡型終端應用提供了‘低擁有成本(TCO)’優勢。目前,許多行動瀏覽器均支援多種小型行動網路應用程式(Widget),並提供了將資料 串流饋送至手機與小型螢幕中的簡單方式。Gartner認為,行動網路應用將成為許多B2C策略的一部份。

蜂巢式寬頻

在 諸如高速下行/上行封包存取等成熟技術的推動下,無線寬頻在2008年呈現了爆炸式成長。高速封包存取(HSPA)在上行與下行鏈路中提供了1Mb或 2Mb甚至更高的傳輸效能。在許多地區,HSPA網路可提供足以取代Wi-Fi‘熱點’的連接,並提供可內建於筆記型電腦或手機中的成熟晶片組,或是附加 卡、外掛連線裝置等。

近場通訊(NFC)

Gartner 認為,NFC技術在諸如行動付費等領域中,正在成為一種領先的標準應用。它還具有更廣泛的應用,如‘接觸並交換資訊’(如從手機將影像資訊傳送到數位相 框,或自手機獲得虛擬折扣券)。不過,Gartner並不預期到2010年以NFC進行付費會在西歐或美國等市場普及,而是認為NFC將於2010年起在 一些新興市場展開部署。

纖也能變身太陽能電池

來自日本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纖維狀無TCO染料敏化太陽電池(fiber-type TCO-less dye sensitized solar cell)」;這種太陽能電池是將染料敏化太陽電池層,環繞著一根長3.5公分(cm)、直徑9公釐(mm)玻璃纖維所組成。

該 研究團隊是由日本九州科技大學(Kyu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KIT)的生命科學與系統工程研究所教授Shuji Hayase所率領;其研究人員將一層氧化鈦、一層敏化顏料,以及一層多孔鈦(porous Ti)做為電極(正極);一層包含碘等電解質的多孔層,以及一層白金(Pt)與鈦做為另一端電極(陰極)。

將上述兩種電極順序環繞著玻璃纖維;而除了該玻璃纖維的兩端,整個太陽能電池都以鈦覆蓋著。將光線從玻璃纖維的一端透進去,光就會被太陽電池中的染料所吸收,並轉換成電力;而若是該纖維稍有傾斜,在光線從另一端出去之前,就不會在表面下的玻璃造成完全反射。

目前該種太陽電池所展現的轉換效率,在使用某種染料的情況下僅稍高於1%;該數字稍嫌低了些,且由於該種電池使用的玻璃纖維有9mm直徑,長度卻只有1.5公分左右,因此大約有九成從纖維的一端入射、從另一端出去的光線並沒有被轉換。

未來該種太陽能電池的淨轉換率(net conversion efficiency)可望達到10%,被浪費的光線問題能透過增加光纖的長度或是減少纖維直徑來克服。

而該種新型太陽能電池與標準染料敏化電池的一個最大差異,是新電池並不使用透明電極(透明導電氧化物薄膜TCO);研究人員計畫利用尚未被現有染料敏化電池所使用的近紅外線(near-infrared)能源,來產生電力。

新研發「病毒電池」商業化有望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新技術,可利用病毒來組裝尺寸微小的、並可印刷在塑膠薄膜上的電池

該病毒是一種基因工程病毒,專門用來做為自組裝(self-assemble)奈米級鋰離子電池的材料;所產出的電池則是利用環保製程印刷在塑膠薄膜上。MIT的研究人員表示,該種軟性電池薄膜的主要零件已經完成;他們並展示了該種電池媲美現有筆記型電腦、混合動力車輛鋰離子電池的性能。

MIT的研究團隊目前正在對該材料進行最佳化,期望讓其性能超越現有的鋰離子電池;而他們的最終目標是將這種可印刷電池薄膜商業化。

「病毒為電池佈線提供了新途徑;」率領該研究團隊的MIT材料科學家Angela Belcher表示:「現在我們已經開發出正極、負極材料,以及微接觸(micro-contact)印刷方法。」接下來該團隊將最佳化電池的性能,並為了商業化升級技術。

率領MIT印刷電池研究團隊的Angela Belcher
率領MIT印刷電池研究團隊的Angela Belcher

除了提升電池性能,MIT的科學家表示他們將透過使用低價、可印刷組裝技術,創造出現有製程不可能呈現的電池形狀。不過在現場展示中,MIT的研究人員是將該種電池做成傳統的鈕扣形狀來做示範。

不久前,MIT校長Susan Hockfield還在美國白宮一場討論綠色能源科技的會議上,向美國總統歐巴馬展示了該病毒電池的原型;Hockfield表示,這種軟性電池薄膜能使用環保製程技術,在接近室溫下進行製造。

典型的鋰離子電池是使用帶負電的、石墨製成的正極,來調節流向帶正電、用鈷製程的負極;而MIT所研發的電池,正極與負極材料都是自組裝架形成架構,且由於是活病毒組成的奈米級圖案,因此能提供更大的表面積。

這 些病毒是從普通的噬菌體(bacteriophages)族群中所選出來的,會吞噬細菌,但是對人體無害。研究人員以基因工程方式,透過創造出數十億的隨 機變種,讓病毒自組裝成奈米級電池薄膜;接下來他們將利用「適者生存(survival-of-the-fittest)」法則,選擇出那些能發揮最佳所 需性能的病毒。

去年該研究團隊展示了使用病毒自組裝所形成的正極材料,以微接觸印刷技術所製造出的軟性電池薄膜;該次示範是使用傳統的陰極材料。現在基因工程病毒已經可以自組裝成陰極材料,也完成了該種電池商業化所需的最後一種關鍵零件。

「我們已經利用基因工程培育出陰極材料──是由鋰離子磷酸鹽與銀所組成的奈米線;這種材料會拾取(pick up)其頂部的單一碳奈米管,以增加其導電性。」Belcher表示。

在 上一次的展示中,MIT所使用的自組裝正極材料是使用不同的病毒;在該種病毒外部覆蓋了氧化鈷與金,以形成奈米線。而新病毒則是使用了類似的方法,在外部 覆蓋磷酸鹽鐵與銀,然後使用分子辨識(molecular recognition)在其末端拾取奈米管,以達到更有效率的電子傳輸。

「我 們一開始在沒有奈米管的情況下設計該種材料,但其導電性卻不夠好;然後我們發現病毒會藉著分子辨識與奈米管接觸。」Belcher表示:「這也是最困難的 部份,因為在數十億病毒會選擇中只有兩個會拾取頂端的奈米管;這兩個病毒有不同的基因碼,而且是透過適者生存法則所選出的。」

所 產生出的材料(能以液狀大量生產,然後乾燥成粉末狀)是由5%的碳奈米管所組成;在展示中,該種使用微接觸印刷技術所製成的電池,能重複充電數百次且在性 能上幾乎沒有下降。接下來MIT的研究人員希望能進一步提升其以鋰為基礎的材料配方,透過添加金屬到該種磷酸鹽鋰混合物中,提供更佳的性能;例如氧化鎂磷 酸鹽鋰,或是鎳磷酸鹽鋰

2008年10月9日 星期四

毒牛奶都合法了,還奮鬥個屁啊!


毒牛奶都合法了,還奮鬥個屁啊!

查來查去還不一樣,這下三聚奶粉可高興了!

衛生部稱:三聚氰胺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劑,禁止人為添加到食品中。對在食品中人為添加三聚氰胺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三聚氰胺作為化工原料,可用於塑料、塗料、粘合劑、食品包裝材料的生產。但是資料表明,三聚氰胺可能從環境、食品包裝材料等途徑進入到食品中。為確保人體健康,確保乳與乳製品質量安全,特制定三聚氰胺在乳與乳製品中的臨時管理限量值(以下簡稱限量值)。



衛生部稱:嬰幼兒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為1mg/kg,高於1mg/kg的產品一律不得銷售;液態奶(包括原料乳)、奶粉、其他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為 2.5mg/kg,高於2.5mg/kg的產品一律不得銷售;含乳15%以上的其他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為2.5mg/kg,高於2.5mg/kg的產品一律不得銷售。

大陸網友就中共公告評論:

看到這條公告我很震驚,第一反應是:回收的毒奶將稀釋後再銷售!為了減少稀釋成本,稀釋三聚氰胺毒奶分為兩個標準:嬰兒牛奶限量1mg/kg,成人牛奶限量2.5mg/kg。

「 三聚氰胺可從環境、食品包裝等途徑進入到食品中」,這句話仔細研究一下,會發現是非常可怕的。「環境、食品包裝等途徑」,一個「等」字讓人毛骨悚然,它的意思是三聚氰胺可以從很多途徑進入食品中,給所有食品扣上有三聚氰胺的帽子,讓人們放心的喝三聚氰胺毒奶。可是全球大量中國奶製品被檢出含有三聚氰胺,非中國原料的奶製品卻不含三聚氰胺,表明了三聚氰胺與「環境、食品包裝」無關。

綜合起來,公告的目的是:
1,給毒奶企業打強心劑:回收的毒奶不用銷毀,稀釋後光明正大的銷售。
2,暗示毒奶企業:牛奶含有的三聚氰胺只要不超過標準,可以人為添加。
3,欺騙群眾:檢測出三聚氰胺牛奶可以放心喝。
4,幫毒奶事件解圍:讓所有食品都可以合法地含有三聚氰

2008年7月3日 星期四

電動汽車



Topia 推出了重150KG的HUVO電動汽車


如果你玩膩了遊樂園裡的過山車,你可以看看Evento發明的這款私人過山車BuzzBall。在一個能夠獨立滾動的"大球"裡面安置了一個單人的座位, 還配備了一對電動機為其提供能量。所以你不用從山上滾下來,在平坦開闊的地方都可以玩。看來BuzzBall是為那些精力充沛、有錢又喜歡刺激的人準備 的,你也想來試試嗎?

Evento發明的 BuzzBall:讓你擁有私人過山車



和其他單座電車相比,Topia公司的HUVO額外的顯眼。它小巧到只有150公斤,能容納一個中等身材的人。據報導,HUVO採用的材料為:車架為高張 力鋼板,左右車門及車身後板為鋁合金,車頂為CFRP(碳纖維強化樹脂),前車窗為聚碳酸酯,內裝及輪胎罩為ABS樹脂。相信這樣的材料定能經得住普通的 碰撞,更重要的是,這款電動汽車何時能夠上市?

癮科學:被天打雷劈的飛機


哇塞!飛機被雷劈中了耶!裡面的乘客怎麼辦?答案是...不怎麼辦,裡頭的人搞不好根本就不知道自已被雷劈中了。事實上,飛機被雷劈的事情還蠻常 發生的,每架飛機平均都要被打中兩次左右。飛機的外殼是由導電性良好的鋁所製成的,因此在穿過帶電的雷雨雲時,鋁殼內的電子也會受到牽引而分離,集中在飛 機上下兩側中的一側。這會讓飛機上側和雷雨雲間產生電位差,同時飛機下側和地面間也會產生電位差,導致閃電從飛機中間穿過去。

那為什麼這 高達兩萬安培的電力從飛機中間穿過去時,不會對乘客產生影響呢?這是一種稱為「法拉弟籠」的效應。法拉弟籠解釋起來還蠻複雜的,總之就是在一個通電的空心 金屬設備中,內層的電子會重新排列成一種能使內部不通電的模式。因此當飛機被閃電擊中時,頂多就是看到一陣白光,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影響,大部份的機內電子 設備也都有考慮到雷擊,做了相對應的防護。

所以下次飛機穿過雷雨雲時,就別管閃電了,還是擔心亂流比較實在(小薑最痛恨亂流了)...

可自由變形、探索人體的化學機器人即將降世?


這裡所謂的化學機器人(ChemBots),基本上近似於大家所熟知的液態金屬人,採用的材料都相當的柔軟,甚至呈現為液態狀,並且可以自由的形變,甚至穿越牆中的縫隙。

這 回塔夫斯大學(Tufts University)要做的,就是這種液態金屬人的原型,怎樣,有被嚇到嗎?該計畫目前可是接受 DARPA(美國國防部高等研究計畫局)的經費挹注,計畫是弄出個可以在各種極惡劣、現今機器、儀器無法到達探測、執行任務的環境下作業的機器人。

這 項計畫如果成功的話,不僅可以用在國防、險地探測,將來也可能發展出新型的醫療檢測機器人,其能夠生物分解的材料,也可以確保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的負擔, 用來充當內視儀器使用,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至少他會隨您的口腔、排泄腔的入口大小來變化,多少能減少某些侵入性的痛苦。

2008年6月4日 星期三

駕太陽能車、嚐蔬食 亞大抗暖化


〔記者陳建志/霧峰報導〕蔬食抗暖化行動聯盟等單位,四日舉辦「低碳地球、即刻行動」全球暖化研討會,現場有太陽能車繞行校園,午餐還安排品嚐蔬食抗暖化的活動,藉由蔬食減少甲烷與二氧化碳的排放,為減緩地球暖化盡一份心力。

辦講座 專家提警訊

亞洲大學表示,地球暖化的情況日趨嚴重,為降低溫室效應狀況,人類應經由潔淨能源開發、減少資源消耗,以及蔬食等方式來解決。

亞洲大學昨天邀請十多位專家與會,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劉正千教授以「看見地球的吶喊—衛星遙測所揭露全球暖化的警訊」為題發表演講。

劉正千曾提供衛星照片給世界各國與機構,做為救災參考,包括近日的四川地震,以及美國加州森林大火等災難。此次則以太空的角度看地球,提出全球暖化的警訊。

節能源 展相關設備

現場並邀請十多個單位帶來節能、減碳相關設備,包括氫氧焰能源設備、太陽能發電、生質燃料、風力發電等展示。明道大學氫能車,以及前往澳洲參賽,並獲獎的台大太陽能車,也當場行駛,讓大家看看未來發展新趨勢。

午餐時,主辦單位以歐式自助餐方式,舉行「五百人品嚐蔬食抗暖化」活動,除事前要求大家自備環保餐具外,所有食材皆為素食。

亞洲大學財金系助理教授李孟育說,經過研究,飼養牛隻排放的糞便,所產生的甲烷,其對暖化所造成的威脅,是二氧化碳的廿三倍,因此,希望藉由蔬食的安排,讓與會人士重視肉食對暖化的影響。

2008年5月30日 星期五

設計師帶來學校用的另類太陽能頂篷


這個是我們看到的最優秀的太陽能電池板設計之一,有點像每片張開的綠葉。擁有2個功能,一個是可以給學校中的孩子提 供遮陽,避免陽光的直射。另一方面,同時還能收集太陽能電力,從而給學校提供能源。這個"天蓬"用的材料非常輕,使得孩子們可以根據安裝在底部的LED指 示燈旋轉 底盤,以獲取到一個最佳的角度,得到最大的陽光能源。設計是由設計師Büro North帶來的,已經獲得了澳大利亞的Victorian地方政府基金支援,應該會得到許多學校的歡迎。

2008年5月27日 星期二

染料敏化電池

依據工研院IEK的資料顯示,染料敏化太陽電池(Dye Sensitized Solar Cell;DSC)或稱染料增感型太陽電池,是由基板(玻璃或薄膜基板)、透明導電膜、半導體膜(光電極TiO2)、染料、電荷輸送材等,由基板上鍍有透 明導電膜、鉑觸媒之相對電極等所構成。

其特性在於不使用矽半導體為基材,於具有導電膜的基板上將奈米尺寸的二氧化鈦微粒塗布成糊狀,使用 450℃對其進行燒結而得半導體光電極。相較於傳統矽基太陽電池,具有可接受日照光譜範圍大、30℃以上高溫條件下電力輸出較高、及低光量下仍有高轉換效 率等優點。由於不使用昂貴的高純度矽,以及製程簡易不需真空設備,使未來低價化太陽電池之實現成為可能。

染料敏化太陽電池之商業化,除必須加強構成元件/材料之改良外,還需致力於密封技術、低溫成膜技術、量產化技術等之提升,以及長壽命化、高光電轉換效率、大面積化、低成本化等技術之達成。

目前台系廠包括介面光電、永光化學等業者投入該領域,由於製成成本相當具競爭性,所以枱面下也有相當多的學術研究單位及業者正在積極評估該領域。

2008年5月20日 星期二

中國啟動「照明工程」

中國啟動「照明工程」

  中國LED產業初具規模

  半導體照明正在引發世界範圍內照明光源的一場革命。作為新型高效固體光源,半導體照明具有長壽命、節能環保、色彩豐富、微型化等優點,將成為人類照明史上的又一次飛躍。近年日本「21世紀光計劃」、美國「下一代照明計劃」、歐盟「彩虹計劃」、韓國「GaN半導體發光計劃」等政府計劃紛紛出台。

  面對半導體照明的巨大商機和發展前景,世界各國紛紛加緊立法,鼓勵使用節能型光源。歐盟、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美國等分別將從200920102020年開始禁用白熾燈泡。有關數據顯示,2008年全球LED的應用市場將從2004年的125億美元提高到500億美元。

  中國是世界照明光源和燈具生產第一大國,2006年行業銷售1600億元,但主要是中低端產品,僅佔世界市場18%,大而不強。發展半導體照明,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意義重大。為此,中國於200310月啟動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成立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管理辦公室,通過政策指導及鼓勵措施,推動國內LED產業和照明工業的發展。

   目前,中國LED產品技術創新與應用開發能力逐漸提高,器件可靠性研究位置愈發突出,測試方法與標準也漸行漸近,所有這一切均標誌著中國LED產業已經 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中國LED產業已初步形成了包括外延片的生產、芯片的制備和封裝,以及LED產品應用在內的較為完整的產 業鏈。

  吳玲進一步介紹說,「根據科技部「十一五」863計劃,國家在新材料技 術領域「半導體照明工程」項目總投入經費3.5億元。從總體情況看,項目開局良好,整體進展順利,部分課題提前完成階段性目標。100流明/LED製造 技術提前完成階段性指標,企業效益明顯提高,已經具備可持續技術創新的能力。截至200711月,項目承擔單位已申請專利241項,其中申請發明專利 152項,申請國外專利17項,帶動產業投資近20億元。」

   據統計,2007年,全國LED顯示屏的市場規模達到了72億元,較2006年的50億元增長了44%2007年中國LED芯片產值達到15億元,較 2006年的10.5億元增長43%2007年中國LED封裝產值達到168億元,較2006年的148億元增長15%LED產量則由2006年的 660億只增加24%,達到820億只,其中高亮度LED產值達到120億元,占LED總銷售額的71%2007年中國應用產品產值已經超過300億 元,已成為LED全彩顯示屏、太陽能LED景觀照明燈應用產品世界最大的生產和出口國,新興的半導體照明產業正在形成。

  突破「專利圍城」

  爭奪LED產業的制高點

  高技術產業的競爭就是標準的競爭。由於LED相關的專利權極多,對於擁有專利權的廠商,容易在市場上造成壟斷局面,並讓其他廠商必須迴避與其相關的關鍵技術,而因而喪失市場先機,故對於研發能力不足的廠商,較難進入本產業。

  由於中國在LED領域裡的高速發展,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啟動針對包括中國LED企業在內的「337」專利調查, 並申請普遍排除令和禁止令。一場搶佔半導體照明新興產業制高點和話語權的爭奪戰已經打響。吳玲表示,日前在國家半導體產業聯盟牽頭下,中國企業已迅速應訴,已經取得階段性的積極成果。

  在談及「337」調查對於國內企業的警示,吳玲指出,隨著中國經濟逐步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國內企業在加大自主創新,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同時,要研究專利戰略,主動出擊。

   為應對國際競爭的新局面,吳玲表示,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標準化協調推進工作組已於20078月正式成立,目的是加快標準協調推進工作, 建立標準體系,使中國半導體照明新興產業走上了一條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光明之路。近期,全國照明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10餘項有關普通照明用LED標準制定 獲得批准立項,預計全部項目2008年年底之前完成。

  據介紹,為了促進中國半導體照明產業上下游、產學研合作,加快中國半導體照明專利 戰略的建立,國家半導體照明研發及產業聯盟專利池工作組將於今年6月底完成收集入池專利收集工作。根據「誰參與誰受益,不參與難受益」的原則,由國家資助 項目中申請的專利自願提供,以及適當考慮對外購買等形式;其次是繪製專利地圖,建立中國的半導體照明專利戰略,工作組聯合技術專家、專利律師,先從支持 「337調查」等類似專利糾紛應訴開始;最後是專利池的建設有助於搭建標準和產業無縫銜接的平台,為國內企業帶來國際競爭優勢。

  吳玲表 示,要突破跨國企業的技術壟斷,中國LED產業不但要逐步向外延片和芯片生產等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高、技術突破難度較大的領域取得突破,也應該關注向專利 糾紛少的上游領域延伸。目前,奧運會「鳥巢」、「水立方」等場館用的高亮度60lm/w LED芯片已經由國內廠家提供,也徹底扭轉了國外高端LED芯片壟斷國內市場的局面。這表明,中國LED產業在經歷了買器件、買芯片、買外延片之路後, 目前已經真正具備了自主生產外延片和芯片的能力。

  節能形勢緊迫

  走合作發展之路

  吳玲認為,目前在半 導體照明的應用方面,正逐漸開始功能性照明方面應用。市場不斷擴大,從顯示向照明,從特殊照明向普通照明延伸。道路照明、隧道照明等室外照明市場將隨著 LED光效的提高與價格的下降而大面積應用,農業、軍事、航空等新的應用領域也將逐步開發出來。隨著能源緊缺問題越來越突出,LED的重要性和市場空間更加顯著。

   據2006年國家路燈行業統計,中國城市道路照明共有1500萬盞以上的路燈,近幾年的增長率在20%以上。照此估算,全國每年照明路燈的市場規模不低 於50億元,如使用LED路燈,每年可節電20億度以上。國家綠色照明工程促進項目辦公室的專項調查顯示,中國照明用電每年在3000億度以上,如用 LED取代,可節省1/3的照明用電,相當於總投資規模超過2000億元的三峽工程的全年發電量。

  鑒於中國LED產業的現狀,不論技術還是產能短期內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都有相當大的難度。要在國內發展高亮LED產業,可以充分利用國內現有的研發和生產力量,走合作發展的道路。這也和目前全球LED產業購併聯合的整體趨勢是相吻合的。

  吳玲稱,國際大公司通過縱連,即通過併購來快速實現全球統一市場營銷策略的上中下游整合。台灣企 業借強大的規模製造、產業集聚和代工優勢,通過橫合,即通過互利互惠的股份重組,合併同類企業,快速形成巨大的生產規模合快速搶佔市場份額。半導體照明產 業的全球化發展,是每個企業都要面對和無法迴避的。國內企業通過規範股權架構、加大研發,採取併購和合作的方式將海外先進技術引入國內,可爭取與國際大廠 基本在同一技術水平進行產業競爭。

  繼上海、廈門、大連、南昌和深圳成為首批五個國家半導體照明產業化基地,國內封裝和應用企業形成快速的市場適應能力和價格優勢,中國大陸已經成為世界上重要的LED封裝生產基地。封裝及應用,尤其是國際應用產品加工有向中國轉移的趨勢。吳玲表示,在封裝和應用領域中國已經完全有可能、有能力在高端市場佔據一席之地,但必須加大產品的創新、加強品牌的培育。

  半導體照明是全球性的產業。目前全世界都在尋求解決經濟發展和能源短缺的矛盾,給整個綠色照明生產行業帶來廣闊的市場前景與新的機遇。

2008年5月17日 星期六

科技的性感:Triumph太陽能女性內衣


我 們知道,女性類的科技產品往往會帶來極大的迴響,這次來自Triumph公司的全天然質料做成的女性內衣套裝,又帶來了驚喜。就是在上部分融合 了一個太陽能面板,不但可以減輕被太陽曬,還能通過上部的LED面板顯示你需要的字,及iPod充电,我們覺得,HOT三個字母是再合適不過了。

[撰文:icebin]

2008年5月16日 星期五

地震雲


"地震雲"是指地震即將發生時,震區上空出現的不同顏色的,如白色、灰色、橙色、橘紅色等帶狀雲。
其分佈方向同震中垂直,一般出現於早晨和傍晚。
地震雲的高度和長度: 據目測估計,地震雲的高到可達6000米以上,相當於氣象雲中高雲類的高度。
早在17世紀中國古籍中就有「晝中或日落之後,天際晴朗,而有細雲如一線,甚長,震兆也」的記載,1935年寧夏的隆德縣《重修隆德縣志》中記載有 「天晴日暖,碧空清淨,忽見黑雲如縷,婉如長蛇,橫臥天際,久而不散,勢必為地震」 . 但是,世界各國對於地震雲的研究還是最近幾年的事,日本利用地震雲預報地震成功的例證有上百個,有趣的是,首先提出「地震雲」這個名字的不是地震學者,而是一政治家,他就是日本前福岡市市長鍵田忠三郎,他曾經親身經歷過日本福岡1956年的7級地震,並且在地震時親眼看到天空中有一種非常奇特的雲,以後只要這種雲出現,總有地震相應發生,所以他就把這樣的雲稱為「地震雲」。
那麼,什麼樣的雲才是地震雲呢?這種雲的最大特點在於「奇」,與一般的雲有著明顯的區別。
蔚藍的天空中有時會留下一條飛機的尾跡,常見的條帶狀地震雲很像飛機的尾跡,不過更加厚實和豐滿些,它一般預示震中處於雲向的垂直線上。
另外有一種輻射狀的地震雲,則有數條的帶狀雲同時相交在一點,猶如一把沒有扇面的扇骨鋪在空中,雲的交點垂直於地面就是震中所在地。
此外還有一種條紋狀地震雲,形似人的兩排肋骨,根據此雲判斷震中較為複雜。
地震雲出現的時間以早上和傍晚居多,地震雲持續的時間越長,則對應的震中就越近,地震雲的長度越長,則距離發生地震的時間就越近,地震雲的顏色看上去越令人恐怖,則所對應的地震強度就越強。
目前,對於地震雲的形成原因眾說紛談,雖然各有道理,但是都不能完整的解釋地震前出現的這種現象,所以至今還是個謎,而且地震本身是個非常複雜的過程,所以預報地震,最好採用綜合法。
地震工作者們認為,地震即將發生時,因地熱聚集於地震帶,或因地震帶岩石受強烈應力作用發生激烈摩擦而產生大量熱量,這些熱量從地表面逸出,使空氣增溫產生上升氣流,這氣流於高空形成"地震雲",雲的尾端指向地震發生處。

也有的認為,"地震雲"的必然性尚缺乏實驗數據,也可能是一種巧合。
究竟如何,有待進一步考證。

2008年3月27日 星期四

太陽能電池技術 新突破!高能源轉換率世界第一

台灣高科技產業新星 外資積極搶進 目標5年555MW年產能 結盟德國第一大廠Centrotherm黃惠良領軍開創太陽能新里程


隨 著高油價時代來臨,各種替代性能源也隨之蓬勃發展,其中尤以太陽能電池(Solar Cell)的發展最為引人重視。由清大電機系創辦人、國內太陽能大師黃惠良新成立的樂福太陽能( Lof Solar Corp.),經工研院量測證實,其彩色太陽能電池之能源轉換率創世界第一,較業界高出30%之水準! 而面對這項全新的突破技術,外資法人也紛紛表達高度投資興趣,太陽能產業前景一片看好下,樂福太陽能不僅提升太陽能電池效率,也為傳統晶片式太陽能電池注 入新生命,邁向太陽能電池應用的新里程,同時也帶領台灣綠建築向前跨進一大步。

太陽能電池「彩色」時代來臨!
高能源轉換率世界第一 樂福太陽能日正當中成產業新星

根 據工研院IEK-ITIS計畫的報告,建築整合型太陽光電系統(Building-integrated Photovoltaic, BIPV)由於整合發電與建築物外牆,可降低遠距離電力的配送成本,已成為綠建築世代追求環保節能的應用趨勢。但目前太陽能電池發展瓶頸在於能源轉換效率 不彰及缺料問題,千篇一律的單調色彩也讓建築設計難以發揮,而不易普及。樂福太陽能總經理暨董事長黃惠良指出,樂福彩色太陽能電池在設計與製程上獲得領先 技術,率先在2008年初完成產品開發,其中最令人興奮的成果,即在於有效抑制色彩對轉換效率的影響及節省成本。繽紛的色彩滿足建築設計的需求,擴大市場 的應用,並提升產品價值。

而據工研院量測報告指出,樂福太陽能專利技術生產的彩色太陽能電池,效率影響被控制在標稱值之2%內,即不低於 傳統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之98%。黃惠良指出,這是目前全球最高效率的彩色太陽能電池,能源轉換效率比任何競爭者高30%,可說是台灣太陽能電池研發的驕 傲。樂福更研發出創下世界最高短路電流記錄之改良式漸變結構太陽能電池 (Modified Grating Solar Cell),挑戰轉換效率 21% 的終極目標。轉換效率的提升除了讓樂福得以持續跨越歐美市場未來可能逐漸提高的效率門檻,每年增加1%能源轉換率更讓樂福的製造成本以每年7%的幅度遞 減,增加價格競爭優勢,並保障投資人的收益。

瞄準替代能源龐大商機 樂福太陽能技術優先
5年複合成長率超越 200% 擠身全球主要能源供應商

根 據統計,2006年全球太陽電池安裝規模已達1,744百萬瓦(MW),市場規模正式突破100億美元,而在產能上,2006年全球太陽電池產能同樣已擴 增至2,204MW,較2005年成長33%。至於台灣地區,2007年台灣太陽能電池廠商整體產值合計約達新台幣430億元。一般預估,2008年台灣 太陽電池生產量將成長至1,148MW,產值超過新台幣880億元,整體太陽光電產業產值更將突破新台幣1,000億元。而樂福太陽能所生產的太陽能電池 更以全新品類之姿創造全新市場,預計自2008年至2012年之複合成長率更將超越200%,深具市場潛力。

黃惠良表示,以往太陽能電池 產業進入障礙低,廠商紛紛投入,造成市場競爭激烈,但隨著歐美市場對於技術門檻及轉換效率的要求日漸提升下,唯有技術領先者才能脫穎而出。而樂福太陽能除 擁有高素質的研發團隊,並擁有領先業界的Class 100/ 1,000等級研發無塵室環境及量測實驗室,再加上匯集台灣IC及太陽能電池產業高素質的專業人士,可迅速地將研發成果導入製程端,均是樂福於太陽能電池 市場獲得舉足輕重地位的優勢。黃惠良表示,將以五年555MW 的年產能為目標,挑戰擠身於全球主要太陽能電池供應商之列。

樂福高效率彩色太陽能電池 八年物料供應長約確保產能
與德國第一大廠Centrotherm結盟 加速量產階段

以目前的太陽能電池技術來看,除了大多供應商的轉換效率仍在低檔徘徊之外,多晶矽(Polysilicon)的缺料問題,也始終跟隨著太陽能電池業者,遇上缺料問題,有再精良的技術也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難題。

為 了解決缺料問題,樂福太陽能除了與主要晶圓供應商簽訂自2008年至2015年,為期八年的長期供貨合約之外,並與國內太陽能電池廠大廠合作,積極佈局上 游多晶矽原物料之生產。此外,在生產設備方面,樂福太陽能也已和德國第一大太陽能電池設備製造商Centrotherm簽約,預計於2008年底交 機,2009年第一季正式運轉。黃惠良強調,在設備、原料及市場皆確實掌握的條件下,將是對客戶供應長期、穩定且具價格競爭力之產品的最佳保證。/記者/吳佑川
http://www.echinanews.com.tw/shownews.asp?news_id=97211

2008年3月3日 星期一

3/6 蘋果發表會之 iPhone 軟之道之奧義


是的,從上圖看來,大家應該
知道這是啥東東了;至於當天會發生啥事,圖中也算是多少交代了一些,目前雖然仍說不準,但是小編的猜測是這樣的:

老賈上台,現實扭曲力場啟動,先宣佈軟體大公司合作開發對象(比如說先前提過的 Lotus 之類的),Boom!(全場拍手),再來 iPhone SDK 正式推出(尖叫!有人被救護車送走)Boom!最後終於推出讓大家能夠下載新軟體的 iPhone/iPod touch 韌體更新 1.1.5(?),只要 49.99 美元(Boom!),蘋果股票應聲下挫 5%...(癮科技 / Engadget 世界各地的轉播人員打打呵欠,讓解鎖破解的 iPhone 休眠,然後準備抱著心愛的泰迪小熊睡覺...)

以上是當天晚上小編的不負責臆測,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玩笑開完了,正經的還是要說一下,這場發表會將會在美西時間 3/6 舉行(台灣時間 3/7 凌晨),各位請準時收看囉!
新華網洛杉磯3月1日電(記者 高原)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美國很多互聯網等領域的高技術公司對環境技術越來越感興趣,相關的投資也出現增長勢頭,這些企業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方面也不甘落後。

位于硅谷的思科、英特爾、eBay和太陽微係統等高科技企業在這方面發揮了領軍者的作用。這幾家企業去年組成了“可持續性硅谷”聯盟,它們發表共同聲明稱,溫室氣體排放是造成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硅谷企業長期以來一直重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並將繼續在這方面發揮表率作用。

聲明說,自2000年以來,該聯盟成員將二氧化碳排放量總共減少了24%,減少幅度要比整個硅谷地區7%的數字高3倍多。僅在2006年,這些公司總共減少了51.7萬噸溫室氣體的排放,這相當于在1年的時間裏公路上減少了10萬輛汽車,以及35.5萬個家庭停止用電一年。
搜索引擎巨頭美國谷歌公司最近也宣布進軍可再生能源市場,計劃投資數億美元用于太陽能、風能和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谷歌公司發布的聲明說,該公司計劃在數年內獲得10億瓦的可再生能源生產能力,並實現使可再生能源成本低于煤炭發電成本的目標。這一生產能力可滿足美國舊金山市的電力需求。

谷歌公司說,由于煤炭發電成本低,因此全世界的電力供應目前有40%來自煤炭發電。隨著煤炭發電導致的二氧化碳排放問題日益受到關注,太陽能、風能和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技術以及相關需求正快速發展。

另據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日前報道,更多位于硅谷的高科技企業如今也對太陽能產生了很大興趣,各路精英們紛紛投身太陽能技術研發。

硅谷部分企業正在致力于為大眾生產廉價且普遍使用的太陽能電池板,希望利用掌握的先進技術推動太陽能技術邁入更快的發展軌道。

斯坦福大學工程學副教授保羅·薩福說:“太陽能電池只是一個專用的大芯片而已,因此我們知道的一切關于芯片制造的事情都適用。”

文章指出,賺錢機會同樣促使發明者們探索開發太陽能領域。賽普拉斯半導體公司首席執行官羅傑斯認為,全球新能源市場將比計算機芯片市場還大。他說:“對于企業家而言,能源將成為未來30年裏的熱點。”

加州一家太陽能企業納米太陽能公司去年12月已推出了首批“薄膜”太陽能電池板。該公司表示,最終想生產一種太陽能電池板,既能更有效地將太陽光轉換為電能,又能比如今的版本價格更加低廉。

亞利桑那州將興建太陽能發電廠


你以為內華達州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已經稱霸全美了嗎?老實說,14兆瓦的發電量和加州80兆瓦的太陽能農場相 比,已經遜色許多,更別提是接下來要在亞利桑那州興建的Solana Generating Station發電廠了,這個發電廠預計在2011年啟用,總發電量將可達到280兆瓦,足夠供應7萬戶用戶,而且一旦興建工程開始,將會產生1,500 個工作建築工職缺及85個技師職缺,而在大家開始競爭「最大太陽能發電廠」寶座之際,或許咱們的政府也可以考慮加入比賽,贏或輸不重要,至少可以增加工作機會嘛!

2008年2月20日 星期三

夏普聯手東京電子進軍太陽能電池市場

【賽迪網訊】2月19日消息,日前,夏普公司(Sharp Corp.)和東京電子有限公司(Tokyo Electron Ltd.)聯合宣佈,將於08年春成立一家開發太陽能電池生產設備的合資公司。

據國外媒體報道,夏普計劃通過與世界第二大晶片設備廠商東京電子有限公司聯手,進軍 太陽能電池市場,與歐洲和中國等海外對手進行更強烈的競爭。該合資公司註冊資本約為5千萬日元左右,東京電子持股約51%,剩餘股份歸夏普所有。兩家公司 計劃在東京電子位於山梨縣(Yamanashi Prefecture)的研發廠區開發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設備。薄膜太陽能電池使用的硅片數量比傳統太陽能電池要低。

夏普目前正在大阪縣(Osaka Prefecture)Sakai建設一家薄膜太陽能電池工廠,成本約為1,000億日元。該合資公司預計將向這家工廠供應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設備。作為 半導體和液晶顯示器生產設備廠商的東京電子,與夏普結盟將為其進入太陽能電池市場鋪平道路。據悉,該合資公司將從2009年開始投產並銷售。

夏普股價下跌1.4%,達2090日元。東京電子則上漲了0.7%,至6820日元。日竟指數上漲了0.1%。

台灣整體IC產業2008年展望

根據工研院IEK ITIS計畫針對2007年台灣IC產業發表最新統計報告指出,07年台灣整體IC產業產值可達新台幣14,574億元,較2006年成長4.6%。其中設計業產值為新台幣3,997億元,較2006年成長23.6%;製造業為新台幣7,274億元,較2006年衰退5.1%;封裝業為新台幣2,280億元,較2006年成長8.2%;測試業為新台幣1,023億元,較2006年成長10.7%

此外,在產業附加價值方面,2006年台灣IC產業附加價值為3,287億新台幣,較2005年成長18%,若依全國2006GDP 111,468億新台幣計算,台灣的IC產業對GDP的貢獻約為2.9%2007年台灣IC產業附加價值為3,485億新台幣,較2006年成長 6.0%

IC設計業

以各產業別來看,在IC設計部分,2007年第二季和第三季有明顯成長,2007年第四季設計業營收表現產值達到新台幣1,005億元,較第三季衰退14.6%,但相較去年同期(2006年第四季)則成長8.5%

IEK ITIS計畫產業分析師彭茂榮表示,觀察其因素主要由於2007年第四季中國白牌手機市場庫存水位過高,其相關IC產品線之業者營收亦大幅縮減,造成第四季相關產品營收表現下滑。資訊類晶片組與光儲存類IC表現也相較第三季不理想,由於光儲存晶片組等已成為低毛利率的產品線,且各個產品線仍有不少的競爭壓力環伺。至於資訊類的晶片組方面,在大廠環伺之下,台灣PC晶片組市佔率版圖縮減,導致營收成長衰退。

展望2008IC設計業之發展,彭茂榮認為,由於消費性電子等系統產品的滲透率預計將有所提升,如低價電腦、UMPC、乙太網路、多媒體手機等,以及推出新平台及技術,如IntelSanta Rosa平台、802.11nVista之企業用戶需求浮現等等,新產品或技術效益預計將發酵,可望帶動繪圖晶片、記憶體、晶片組、CPU等電腦晶片的世代交替,預估利基型記憶體ICLCD相關IC、類比IC、手機晶片等領域則為2008IC設計業主要的成長動能。

IC製造業

IC製造業部份,2007年該產業只有第三季是正成長,其他都是衰退的局面。在晶圓代工方面,2007年第四季表現持平,較第三季成長0.8%,產值達到新台幣1,245億元,但較去年同期(2006年第四季)則大幅成長了17.1%

彭茂榮表示,晶圓代工產業在十月出貨達到高峰後呈現逐月下滑的走勢,主要仍受到了季節性需求減緩的影響。產品方面無線通訊晶片仍支撐晶圓代工出貨的成長,除此之外消費性電子IC,諸如LCD驅動IC出貨量伴隨LCD TV的熱賣也為晶圓代工業帶來不錯的成長動能。

展望2008年第一季,彭茂榮指出,隨著晶圓代工客戶提前下單備貨,以及美國次級房貸衝擊下恐將影響美國家庭消費意願及能力,都將使得部分晶圓代工客戶呈現觀望的態度,晶圓代工產業較第2007年第四季將呈現微幅衰退的局面。台灣晶圓代工產業產值將較2007年第四季下滑8.7%

DRAM而言,2007年第四季仍受到市場上DRAM產能供過於求的強大陰影下,使得全球DRAM產品的ASP持續下探,主流512Mb DDR2一度跌破1美元的關卡。全球DRAM廠商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台灣DRAM廠商也不例外,台灣IC製造業自有產品(主要為DRAM)產值較 2007年第三季下滑21.9%,但較去年同期(2006年第四季)則下滑了47.3%

展望2008年第一季,彭茂榮表示,由於全球DRAM廠商已不約而同的縮減2008年資本支出幅度,或減緩建廠進度,以及8吋晶圓廠加速退出標準型DRAM製造行列的趨勢持續下。全球DRAM產品供過於求的壓力可望減緩。台灣廠商配合製程快速從90奈米轉進至70奈米製程,並拉高1G的出貨比重,都將使得台灣DRAM產業產值在2008年的第一季的跌幅可望縮減。

IC封裝、測試業

2001年以來,封裝產業每年成長率皆維持在二位數字以上,但由於2007年前三季封裝產業表現平平,因此,第四季封裝產業的營運狀況,就成為封裝產業全年成長率保十的關鍵季度。然而,全球消費的疲弱畢竟還是殘酷地反映在廠商的營業收入。總計,2007年第四季封裝整體產業成長率僅有 3.2%,全年成長率則為六年來首次低於二位數的8.2%

至於2008年,彭茂榮認為雖然有美國經濟衰退的陰影,但仍有奧運、美國大選、封裝產能有效控制…等有利因素支持,預估全年成長率可在8%~10%之間。

IC測試業的部分,由於台灣測試產值有五成以上來自DRAMFlash測試,受到DRAMFlash價格持續下滑之影響,2007年第四季測試產值成長率僅有2.9%,一線測試廠商之毛利率也面臨30%之關卡保衛。展望2008DRAMFlash價格可望持穩,測試價格的下降幅度可控制在5%左右。甚至測試廠商開始加重邏輯產品之營收比重,期望藉由多重產品線,也降低營運風險。全年成長率可在10%左右。

2008年展望

展望2008年,彭茂榮預估台灣整體IC產業產值可達新台幣15,860億元,較2007年成長8.8%。其中設計業產值為新台幣4,500億元,較2007年成長12.6%;製造業為新台幣7,660億元,較2007年成長5.3%

至於封裝業則為新台幣2,550億元,較2007年成長11.8%;測試業為新台幣1,150億元,較2007年成長12.4%。在產業附加價值方面,預估2008年台灣IC產業附加價值為3,860億新台幣,較2007年成長10.8%

台灣IC產業發表最新統計報告

根據工研院IEK ITIS計畫針對2007年台灣IC產業發表最新統計報告指出,07年台灣整體IC產業產值可達新台幣1兆4,574億元,較2006年成長4.6%。其中設計業產值為新台幣3,997億元,較2006年成長23.6%;製造業為新台幣7,274億元,較2006年衰退5.1%;封裝業為新台幣2,280億元,較2006年成長8.2%;測試業為新台幣1,023億元,較2006年成長10.7%。
此外,在產業附加價值方面,2006年台灣IC產業附加價值為3,287億新台幣,較2005年成長18%,若依全國2006年GDP約 11兆1,468億新台幣計算,台灣的IC產業對GDP的貢獻約為2.9%。2007年台灣IC產業附加價值為3,485億新台幣,較2006年成長 6.0%。
IC設計業
以各產業別來看,在IC設計部分,2007年第二季和第三季有明顯成長,2007年第四季設計業營收表現產值達到新台幣1,005億元,較第三季衰退14.6%,但相較去年同期(2006年第四季)則成長8.5%。
IEK ITIS計畫產業分析師彭茂榮表示,觀察其因素主要由於2007年第四季中國白牌手機市場庫存水位過高,其相關IC產品線之業者營收亦大幅縮減,造成第四 季相關產品營收表現下滑。資訊類晶片組與光儲存類IC表現也相較第三季不理想,由於光儲存晶片組等已成為低毛利率的產品線,且各個產品線仍有不少的競爭壓 力環伺。至於資訊類的晶片組方面,在大廠環伺之下,台灣PC晶片組市佔率版圖縮減,導致營收成長衰退。
展望2008年IC設計業之發展,彭茂榮認為,由於消費性電子等系統產品的滲透率預計將有所提升,如低價電腦、UMPC、乙太網路、多媒體手機等,以及推出新平台及技術,如Intel之Santa Rosa平台、802.11n、Vista之企業用戶需求浮現等等,新產品或技術效益預計將發酵,可望帶動繪圖晶片、記憶體、晶片組、CPU等電腦晶片的世代交替,預估利基型記憶體IC、LCD相關IC、類比IC、手機晶片等領域則為2008年IC設計業主要的成長動能。
IC製造業
在IC製造業部份,2007年該產業只有第三季是正成長,其他都是衰退的局面。在晶圓代工方面,2007年第四季表現持平,較第三季成長0.8%,產值達到新台幣1,245億元,但較去年同期(2006年第四季)則大幅成長了17.1%。
彭茂榮表示,晶圓代工產業在十月出貨達到高峰後呈現逐月下滑的走勢,主要仍受到了季節性需求減緩的影響。產品方面無線通訊晶片仍支撐晶圓代工出貨的成長,除此之外消費性電子IC,諸如LCD驅動IC出貨量伴隨LCD TV的熱賣也為晶圓代工業帶來不錯的成長動能。
展望2008年第一季,彭茂榮指出,隨著晶圓代工客戶提前下單備貨,以及美國次級房貸衝擊下恐將影響美國家庭消費意願及能力,都將使得部分 晶圓代工客戶呈現觀望的態度,晶圓代工產業較第2007年第四季將呈現微幅衰退的局面。台灣晶圓代工產業產值將較2007年第四季下滑8.7%。
DRAM而 言,2007年第四季仍受到市場上DRAM產能供過於求的強大陰影下,使得全球DRAM產品的ASP持續下探,主流512Mb DDR2一度跌破1美元的關卡。全球DRAM廠商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台灣DRAM廠商也不例外,台灣IC製造業自有產品(主要為DRAM)產值較 2007年第三季下滑21.9%,但較去年同期(2006年第四季)則下滑了47.3%。
展望2008年第一季,彭茂榮表示,由於全球DRAM廠商已不約而同的縮減2008年資本支出幅度,或減緩建廠進度,以及8吋晶圓廠加速 退出標準型DRAM製造行列的趨勢持續下。全球DRAM產品供過於求的壓力可望減緩。台灣廠商配合製程快速從90奈米轉進至70奈米製程,並拉高1G的出 貨比重,都將使得台灣DRAM產業產值在2008年的第一季的跌幅可望縮減。
IC封裝、測試業
2001年以來,封裝產業每年成長率皆維持在二位數字以上,但由於2007年前三季封裝產業表現平平,因此,第四季封裝產業的營運狀況,就 成為封裝產業全年成長率保十的關鍵季度。然而,全球消費的疲弱畢竟還是殘酷地反映在廠商的營業收入。總計,2007年第四季封裝整體產業成長率僅有 3.2%,全年成長率則為六年來首次低於二位數的8.2%。
至於2008年,彭茂榮認為雖然有美國經濟衰退的陰影,但仍有奧運、美國大選、封裝產能有效控制…等有利因素支持,預估全年成長率可在8%~10%之間。
在IC測試業的部分,由於台灣測試產值有五成以上來自DRAM及Flash測試,受到DRAM及Flash價格持續下滑之影響,2007年 第四季測試產值成長率僅有2.9%,一線測試廠商之毛利率也面臨30%之關卡保衛。展望2008年DRAM及Flash價格可望持穩,測試價格的下降幅度 可控制在5%左右。甚至測試廠商開始加重邏輯產品之營收比重,期望藉由多重產品線,也降低營運風險。全年成長率可在10%左右。
2008年展望
展望2008年,彭茂榮預估台灣整體IC產業產值可達新台幣1兆5,860億元,較2007年成長8.8%。其中設計業產值為新台幣4,500億元,較2007年成長12.6%;製造業為新台幣7,660億元,較2007年成長5.3%。
至於封裝業則為新台幣2,550億元,較2007年成長11.8%;測試業為新台幣1,150億元,較2007年成長12.4%。在產業附加價值方面,預估2008年台灣IC產業附加價值為3,860億新台幣,較2007年成長10.8%。

肚子餓的十四忌

肚子餓的十四忌
一忌
空腹吃糖 : 英國科學家研究發現,空腹大量吃糖,會使血液中的血糖突然增高,破壞機體的酸鹼平衡與體內各種有益微生物的平衡,不利於人體健康。
二忌
空腹吃柿子 : 因空腹胃中含有大量胃酸,它易與柿子中所含的柿膠酚、可溶性收斂劑、膠質、果膠反應生成胃柿石症,引起心口痛、噁心、嘔吐、胃擴張、胃潰瘍,甚至胃穿孔、胃出血等疾患。
三忌
空腹吃冷凍品 : 許多人喜歡在運動後或空腹時,大量飲用各種冷凍飲料,這樣會強烈刺激胃腸道,刺激心臟,使這些器官發生突發性的攣縮現象,久而久之可致內分泌失調、月經紊亂等病症發生。
四忌
空腹喝牛奶、豆漿 : 因牛奶和豆漿裡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只有攝入一定量的澱粉食品後,才能不作為熱量而被消耗掉,起到滋補身體之作用。
五忌
空腹吃西紅柿(蕃茄) : 西紅柿含有大量的果膠、柿膠酚、可溶性收斂劑等成分,容易與胃酸發生反應,凝結成不溶解的塊狀物,這些硬塊可能將胃的出口幽門堵塞,使胃內的壓力升高,造成急性胃擴張而感到胃脹疼痛。
六忌
空腹飲酒 : 因空腹飲酒容易刺激胃粘膜,引起胃炎和胃潰瘍等多種病變。
七忌
空腹大量吃香蕉 : 香蕉含有大量的鎂元素,如空腹大量吃香蕉,會使血液中含鎂量驟然升高,造成人體血液內鎂、鈣比例失調,對心血管產生抑製作用。
八忌
空腹吃大蒜 : 由於大蒜含有強烈辛辣的蒜素,空腹吃蒜,會對胃粘膜、腸壁造成刺激,引起胃痙攣,影響胃腸消化功能。
九忌
空腹吃橘子 : 橘子含有大量糖分和有機酸,空腹時吃橘子,會刺激胃粘膜,使脾胃滿悶、呃逆泛酸。
十忌
空腹飲茶 : 因空腹飲茶能稀釋胃液,降低消化功能,且引起茶醉,導致頭暈、心悸、四肢無力、心神恍惚等。此時,可吃些水果、糖塊以解茶醉。
十一忌
空腹過量吃甘蔗和鮮荔枝 : 空腹時食用過量甘蔗和新鮮荔枝,可能會因體內突然滲入過量高糖分而發生「高滲性昏迷」。
十二忌

空腹洗澡 : 空腹洗澡易引起低血糖休克。
十三忌
空腹吃黑棗 : 黑棗含有大量果膠和鞣酸,這些成分與胃酸結合,同樣會出現胃內硬塊。
十四忌
空腹吃山楂 : 山楂味酸,若在空腹時食用,不僅耗氣,而且會增強飢餓感並加重胃痛。

2007年12月26日 星期三

太陽能車 日照就能跑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研擬都市代步使用的太陽能車,在日照下充電4到6小時,可使用3小時,2到3人座的迷你車,預計明年3月發表,有機會量產上市,提供民眾節能開車的另一選擇。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應用工程科學研究所所長艾和昌指出,該校發展太陽能車10年,用作模型及競賽的1人座太陽能車,發展到第5代,此外,也正在研發可用於都市代步的太陽能車,讓想節能的民眾,也可使用。

2007年11月7日 星期三

以太陽能為動力的「陽光動力」(Solar Impulse)原型機


瑞士研發團隊5日公佈全球首架完全以太陽能為動力的「陽光動力」(Solar Impulse)原型機設計,目前在洛桑建造的原型機翼展為61米,與空中巴士A340翼展相當,重量則僅1.5公噸,它可望於明年秋季展開試飛。

完全太陽能動力 瑞士研發

陽光動力於今年6月開始打造,如果一切順利,將由研發團隊總裁、也是第一位完成熱氣球不間斷環球飛行壯舉的瑞士探險家皮卡德,進行長達36小時的日夜首航,該時間點設在2009年,並預定2011年進行橫越大西洋、環繞世界一周的挑戰。

該 團隊執行長波許伯格指出,陽光動力原型機的機翼與水平尾翼佈滿太陽能板,並配備400公斤的鋰電池與4個電動馬達驅動螺旋槳。太陽能飛機最大的挑戰之一就 是如何儲備足夠的能源,以使夜間用電不虞匱乏。他說,單人駕駛的原型機白天飛行高度將維持在8500米,以達最佳日照狀態,夜間則降至1000米,以免駕 駛凍壞身體。

機翼及尾翼 佈滿太陽能板

他指出,由於太陽能板每平方米只能生產30瓦的電力,因此機體必須以超輕材質打造,為了減輕重量,駕駛艙沒有暖氣與加壓設施。代號為HB-SIA的原型機飛行速度約在時速45公里。

波許伯格說,對於像HB-SIA如此大型、輕盈,飛行速度又慢的飛機,飛行控制是最大的挑戰,特別是當遇到亂流時。為此,原型機「將是能源消耗、重量、性能與操控性取得完美平衡的第一步」。

該項斥資7000萬歐元(台幣32億8千餘萬元)的飛行夢想,網羅了6國的150位專家來設計研發。它的成功將為航空動力學、控制系統、能源效率與材質、結構等立下新的里程碑。

當被詢及駕駛該飛機的危險性時,皮卡德說︰「駕駛全太陽能飛機並非是世上最危險的事,而是人類還繼續相信,可以靠著大量燃燒石油、混亂氣候與破壞環境而存活下去。」

宗旨在於「將節能推展到極致」的陽光動力計畫,由瑞士亞米茄鐘錶、德意志銀行等贊助,目前已募得65%的資金。

2007年10月25日 星期四

澳洲太陽能汽車大賽,荷蘭奪冠!


荷蘭的Nuon隊在這一屆於澳洲舉辦的太陽能汽車大賽(World Solar Challenge)中,順利從Darwin抵達目的地Adelaide輕鬆摘下冠軍。

Nuon隊的大功臣Nuna-4太陽能車,在星期四下午4點54分左右抵達位於Adelaide的Angle Vale,並成為比賽中第一輛行駛3000公里達陣的太陽能汽車,第二名的是來自比利時的Umicore太陽能車隊。Umicore比Nuna4晚45分 鐘抵達Angle Vale,而第三名的Aurora車隊,則又比Umicore晚了70分鐘到達,比賽的困難度可見。

星期四稍早的時候,來自美國大學的隊伍,在路上發生爆胎事件因此退出比賽。這個來自史丹佛大學的隊伍,當時正以低速前進,因此駕駛安然無恙。奪得冠軍的Nuna-4將會在星期五以遊行的方式前往位在為多莉亞廣場的象徵性終點站。

世界太陽能汽車大賽至今已舉辦20屆,這是荷蘭隊伍第四次奪得冠軍,並且仍是大賽的紀錄保持者,最佳成績為29小時又11分鐘。由於參賽汽車全都是太陽能車款,因此比賽只能在白天時進行。

2007年10月23日 星期二

有光就能通話

核心概念:“有光就能通話”

“有光就有一切”、“有光就能通話”、“通過手機背蓋的光能板,就能通過光能為手機 充電,手機就可以永不斷電”,這樣的所謂光能手機的廣告語正透過電視直銷、網路直銷等渠道鋪天蓋地進入消費者的視野。中國手機真的通過技術創新領先世界 了?以“永不斷電”的光能手機為代表,中國手機生產企業似乎正在創造歷史,從單純的低端手機生產商轉變成以技術為先導的研髮型企業?

在光能手機的領導企業恒基偉業的官方網站上,有關通告是這樣寫的:“在手機市場新寵 迭出、外資品牌盡顯風流的態勢下,恒基偉業今天以創新技術和理念推出了震撼世界通訊市場的全球首部光能手機,這不僅標誌著手機產業的發展叩開‘光能時代’ 的大門,同時也意味著以恒基偉業為代表的國產品牌,走上了與國外品牌比肩、引領潮流的振興之路。”“在世界手機通訊技術蓬勃發展之時,代表科技頂峰的光能 手機無疑會在這一刻成為領先全球的科技先鋒。值得提及的是,‘光能手機’的問世是我國通訊界自主創新的又一重要成果。這一次,恒基偉業瞄準世界通訊技術的 制高點,攻克技術難題,成功研製了世界第一部光能手機,並擁有10項核心專利技術,走在了國產手機乃至世界手機技術創新的前列。”

恒基偉業的昶HTWS116手機廣告也正是按照這樣的技術創新創意進行宣傳:“陽 光,燈光,燭光。有光就能通話”。另一家江西的手機企業的盛泰K888手機也毫不示弱:“陽光下充電20分鐘可通話8分鐘,燈光充電20分鐘可通話5分 鐘,燭光下充電能持續通話。”老牌家電企業四川長虹的宣傳語則是這樣說:“光能系列帶給你全新充電感受。陽光、燈光、燭光、打火機光、自然光,只要有光就 能充電,全面掙脫充電器的束縛,隨時為手機提供源源不斷的電量。雖然不少品牌已經嘗試光能充電,但大多數太陽能轉化效率不高,充電效果不理想,而長虹光能 充電,光能轉化率高達18%,創造了手機電池能轉化率的最高記錄!這是因為長虹手機採用航空節能科技,微光電轉換子模組設計大幅降低了光電轉換損耗,低功 耗智慧動態調節系統可在各種光線環境下,保持手機的最大輸出功率。光能充電1小時至少待機48小時,讓您再無斷電煩惱。”

2007年10月19日 星期五

超微納米太陽能電池問世


法新社巴黎十七日消息:十七日發表於英國《自然》期刊的一項研究報告稱,科學家已經研製出了細小得只有頭髮絲的二萬分之一的太陽能電池,用以為未來的納米儀器提供能量。

由消費性電子設備、監察生化恐怖威脅的裝置,到用於體內診斷的超微型儀器,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納米科技已經在現代人的生活中佔據了重要地位。但為這種儀器尋找能量源頭一直是令科學家頭痛的事。

哈佛大學的查爾斯.利伯和同事們近日研製出了可以把光轉化為電力的矽納米線。這種微細至肉眼看不見的納米線每一束的發電量可達二百皮可瓦,在納米級別,已足可提供穩定輸出功率來維持超低動力的電子裝備的運作,這其中包括了一些可以配戴在身上甚至植入體內的儀器。

這種納米電纜乍看同連接有線電視網的電纜差不多,但體積只及前者的十萬分之一,而且是用矽作為材料而不是用金屬製成的。它的優點也包括潔淨、高效能和可再生性。

利伯說:「一個普通的納米電子裝備耗電量非常小,但要完成某項工作,它需要配合許多互相連接的裝置一起使用,這樣一來,電力需求的大增就會成為一種挑戰。」

他解釋道:「比方說,監察生化恐襲威脅將需要用到一整套的納米感應器,而傳統的供電器材不僅昂貴,還十分龐大,並且不能再生。而這種新的太陽能電池則提供了一種新的提供能源的途徑。」

五角大樓報告敦促美國開發太空太陽能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16消息,據美國宇航局太空網15日報導,五角大樓出爐的一份報告敦促美國政府建造能夠捕獲陽光並向地球傳送電能的空間。

   這份報告介紹,太空太陽能擁有非凡的潛力,幫助美國阻止氣候變化並通過利用太陽能提供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從而避免未來的石油爭奪戰。今年 春天,這份名為《太空太陽能之于戰略安全的機遇》的報告得到了五角大樓美國國家安全太空事務所的批准,是一項協力完成的成果,這項成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 來自全球各地的170多位科學家、法律和商界人士在網上的討論。一家經常對政府領導的太空計劃持反對意見的激進主義組織--太空前沿基金會組織了這次的互 聯網討論會,為該報告收集資訊和意見。

  在10月10日舉行的公布該報告的記者會上,美國海軍陸戰隊上校、美國國家安全太空事務所的保羅‧當普烏斯表示,6個月的研究得出了一些有關太空太陽能的可行性及其加強美國國家安全的潛力的可喜發現。

  該報告特別呼籲美國政府通過資助規模越來越大且成本越來越高的技術示範同意太空太陽能的開發,這些努力將以在同步軌道建一個平台達到頂峰,這個軌道比國際空間站還大,能夠傳送5-10兆瓦特的能量到地面上的一個接收站。

   在不遠的將來,美國政府將資助進一步的研究和最初的一些概念証明示範,以說明太空太陽能在技術上和經濟上是針對全球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的一種可行的解決 辦法。當普烏斯表示,除了避免未來的能源爭奪戰和減輕全球變暖的潛力之外,從太空傳送能量還能讓美軍在象伊拉克之類的相隔甚遠的敵戰區操縱前線基地,不用 依靠易受攻擊的用化石燃料帶動供電所需的發電機的卡車護送。正如報告所指出:『從太空傳送的大于5兆瓦特的能量在戰場上擁有扭轉局勢的潛力。太空太陽能及 由它帶來的無線電力傳輸技術能讓作戰部隊急需的能源輕鬆得到解決,從而明顯減少對陸上燃料運輸的依賴。』

  雖然美軍會從太空太陽能收獲巨大的利益,但當普烏斯表示,五角大樓不太可能資助這項技術的研究和示範。他表示,這一角色或許對美國宇航局或美國能源部y颽隻X適,兩者在過去都曾對太空太陽能進行過研究。

  不過,當普烏斯表示,五角大樓會是最先願意採用這一新技術的一員,而且它將為在太空太陽能方面做生意的公司提供一個潛在廣闊的市場。(楊孝文)

Airfide 於日本 COMNEXT 展會推出搭載摩爾斯微電子Wi-Fi HaLow 的佔用感測器

  全球Wi-Fi HaLow晶片領導廠商 摩爾斯微電子(Morse Micro) 宣布其與 Airfide Networks 合作推出的新一代 微移動佔用感測器 AFN6843 現已全面上市,並強化了 Wi-Fi HaLow 連線功能。此公告於日本次世代通信技術展(COMN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