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怎樣成為「東方瑞士」
很多台灣人期待台灣成為正常的獨立國家,並建成像瑞士那樣的中立國,永遠和平、富有、吉祥。最近去日內瓦參加「藏漢國際會議」,置身瑞士,更體會到台灣人為什麼會有這種期待。但瑞士和台灣雖有相像之處,卻更有不同。台灣要想成為「東方瑞士」,不妨從其獨特的文化和歷史中尋找一些借鑒。
瑞士的國土面積和台灣差不多,但她是個內陸國家,北接德國,西鄰法國,南連義大利,東臨奧地利等,處於大國的「包圍」之中。而且瑞士的近八百萬人口也是多元的:七成四德國人,二成法國人,半成義大利人,再加其他各種國家來的人。
在瑞士,沒有「鄉愁」
但在瑞士,法蘭西人從沒有要求「回歸」法國,他們認同瑞士,視自己是瑞士人。佔三分之二以上多數的德意志人,也沒有渴望和德國「統一」。即使二戰時納粹德國佔了大半個歐洲,吞併了奧地利,成為歐洲最強國時,瑞士的德意志人,也沒有以「同文同種」等血緣理由,提出瑞士成為德國的一個省,更別說什麼「終極統一」了。佔半成的義大利人,也沒有像台灣的余光中們那麼夢戀「母國」:每天你在那頭,我在這頭,「鄉愁」了一個甲子還沒夠。
瑞士之所以能成為一個獨特的國家,根本性的條件是:所有瑞士的居民,都認同這塊土地是自己的家園。一位瑞士人說得好:「瑞士之所以成為瑞士,是因為有些德裔不願做德國人;有些法裔不願做法國人;有些義裔不願做義大利人。」所以他們都去做「瑞士人」了。
高度民主,充分自治
了解瑞士歷史的人都知道,瑞士是最可能分裂的國家,因為在人口上,有四大族裔、四大語言(德語、法語、義大利語、羅曼語)。聽瑞士人講話,感覺像在聯合國。而且在宗教上,天主教佔四成,新教佔三成五,伊斯蘭教佔近半成,還有兩個百分點的東正教等。在地理上,歐洲最高峰阿爾卑斯山東西橫貫,把瑞士一割兩半;南北交通,可通行的山口不多。但即使這麼多「不利」因素,瑞士也沒有分裂;內部的族群,也沒有以什麼民族情感、血濃於水,去跟各自的「母國」套近乎。他們一直保持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而且成為世界中心之一。像國際紅十字會、世界貿易組織、聯合國在歐洲的兩個辦事處,還有早年的國聯等,總部都設在瑞士;瑞士更成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瑞士所以能做到這一點,主要是實行高度民主,充分自治。瑞士實行聯邦制,設有二十六個州(State),每個州都像一個小共和國,有非常大的獨立自治權力(State譯成中文就是「國」)。有三億人口的美國才設了五十州,而瑞士人口是美國的四十分之一,但州的數量卻比美國的一半還多。由此可見瑞士人對自治的重視和尊重。在瑞士,二十六州都可自己立法。從日內瓦坐車到另一州,就會看到員警制服的徽章等都不一樣。
十萬人連署就可修憲
在瑞士,雖然說羅曼語的(古羅馬人後裔)不到人口的百分之一,但羅曼語和德語、法語、義大利語一樣,都被正式列為「官方語言」。
在瑞士的教科書上,強調的不是什麼德國的柏林、法國的艾菲爾鐵塔、義大利的弗洛倫斯,更不會有人渲染母國的強大(瑞士人鮮有母國的概念,他們只認瑞士是自己的國家),而是講自己的日內瓦湖、少女峰、瑞士軍刀和手錶等國家自豪的象徵。
瑞士充分尊重不同族群的意願,公民對任何重大國事都有公投權,只要十萬名瑞士國籍者連署(佔人口不到百分之二)就可修改憲法。像瑞士現行憲法,就是一九九九年經全體公民投票通過的。瑞士很晚才加入聯合國,二○○二年,瑞士舉行了公民投票,因多數贊成才決定加入。
獨立,中立,美麗
今天,瑞士是世界旅遊勝地,站在日內瓦街頭,抬頭是阿爾卑斯山上的皚皚白雪,低頭是日內瓦湖畔的茵茵綠草;周圍的紅瓦白牆小屋,古典的塔樓教堂,百米高的水上噴泉,微風下的點點白帆,令人如置身美麗童話世界。
瑞士更是全球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去年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全球競爭力報告》,瑞士僅排在美國之後(然後是瑞典、新加坡等),其人均收入一直排在世界前列。
台灣的經濟水準、自然環境都可和瑞士媲美,唯一令人不安的,是相當一些人的心態。瑞士給人的啟迪是,台灣要想成為「東方瑞士」,最根本的是,要像瑞士人那樣,所有族群,都把安身立命的這塊土地當作自己的真正的家園,齊心協力;最後才可能建成瑞士那樣獨立、中立、美麗的國家。
(作者曹長青為獨立評論員)
2009年8月22日 星期六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躺在沙發上原來有這麼多危害! 辛苦工作一天,好不容易下班回到家,當然要「嘩」的一聲投入沙發的懷抱啊!但專家提醒,愛當沙發馬鈴薯又沒有留意坐姿,不但無法達到放鬆目的,在長期不當壓迫頸椎下,更可能使惱人的三叉神經痛、暈眩、顳顎關節痛等5大健康問題找上門。因此,想要預防...
-
環境感知與情境理解的關係 環境感知與情境理解是緊密相連、相互依存的兩個層次,共同構成智慧系統對現實世界的完整認知。環境感知是獲取原始數據的基礎和前提,而情境理解則是在此基礎上,對這些數據進行更高層次的抽象、整合和推斷,賦予其意義,進而實現智能決策和行動。
-
JX傳進軍德國家用燃料電池市場 價格僅現行1/5 回應(0) 人氣(63) 收藏(0) 2012/04/20 08:41 精實新聞 2012-04-20 08:40:51 記...
-
經過10年的研究製造,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加籍教授沙德維(Don Sadoway)的儲能液態金屬電池樣機已經在麻省展開測試,樣機尺寸大致相當於一個集裝箱。這只是模型機尺寸,日後投入市場的產品可以規模更大,效率更高。 該電池也被稱為電網級電池,其功率強大,足以為一個社區提供電能...
-
在電影《駭客任務》中,人類被機器人當成生物發電的原料使用,雖然人體內的電並不足以供應能源使用,但最近有一項研究發現,在我們體內有一種細菌能產生電能,甚至可能發展成另類的生物發電方式。 研究團隊針對厭氧糞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進行研究,這種在...
-
《太陽能》台電池廠應降低依賴歐洲 精實新聞 2012-04-20 18:49:36 記者 萬惠雯 報導 工研院IEK舉辦「台灣 綠色能源 產業 新思 維」系列研討會,面對歐債下,歐洲市場相繼削減 太陽能 補助,工研院IEK經理王孟傑指出,台灣 ...
-
從國外媒體 New Atlas 了解到,紐約賓漢頓大學(Binghamton University)近日專門為偏遠地區研發出了一款低成本、便攜式、可降解的電池。這種依靠細菌驅動的燃料電池,外型還和巧克力有些相似。 ▲ 外型是不是有點像巧克力? 據了解,紐約賓漢頓大學...
-
「作整合、作服務,如果只是比價,就不要玩了。」成功打進大陸國企生意的深圳市網眼智能科技創辦人程敏峰,從創客變為創業者,在大陸市場,有能力就會有伯樂,他找到新的物聯網應用,也開拓出小團隊也能接大生意的新路徑。 台灣有很多工程師想創業,但常止步於空有想法,沒有實踐、沒有資金,更...
-
台灣人 自我認同 意識的複雜性... 先來個牛刀小試: (貼不上12芒星符號,藍色中間 請當成12芒星XD;;) ★12 X 台灣( China ) O 台灣(R.O.C.) ...
-
隨著 3C 產品與電動車蓬勃發展,近年鋰離子電池需求量與日俱增,但隨之而來的電池回收問題也不容忽視,對此,芬蘭再生能源公司 Fortum 已透過全新回收技術,成功將電動車電池材料回收率從 50% 提高到 80%。
中國啟動全球首座鈉離子電網儲能廠
中國啟動全球首座鈉離子電網儲能廠,領跑綠能轉型與電池技術革命 在全球能源轉型與儲能需求快速成長的背景下,中國於2025年正式啟用全球首座具備電網功能的鈉離子電池儲能廠「寶池儲能站」。此舉不僅展現中國在電池技術創新上的實力,也為未來綠能與儲能系統的發展指明方向。 寶池儲能站坐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