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餓的十四忌
一忌
空腹吃糖 : 英國科學家研究發現,空腹大量吃糖,會使血液中的血糖突然增高,破壞機體的酸鹼平衡與體內各種有益微生物的平衡,不利於人體健康。
二忌
空腹吃柿子 : 因空腹胃中含有大量胃酸,它易與柿子中所含的柿膠酚、可溶性收斂劑、膠質、果膠反應生成胃柿石症,引起心口痛、噁心、嘔吐、胃擴張、胃潰瘍,甚至胃穿孔、胃出血等疾患。
三忌
空腹吃冷凍品 : 許多人喜歡在運動後或空腹時,大量飲用各種冷凍飲料,這樣會強烈刺激胃腸道,刺激心臟,使這些器官發生突發性的攣縮現象,久而久之可致內分泌失調、月經紊亂等病症發生。
四忌
空腹喝牛奶、豆漿 : 因牛奶和豆漿裡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只有攝入一定量的澱粉食品後,才能不作為熱量而被消耗掉,起到滋補身體之作用。
五忌
空腹吃西紅柿(蕃茄) : 西紅柿含有大量的果膠、柿膠酚、可溶性收斂劑等成分,容易與胃酸發生反應,凝結成不溶解的塊狀物,這些硬塊可能將胃的出口幽門堵塞,使胃內的壓力升高,造成急性胃擴張而感到胃脹疼痛。
六忌
空腹飲酒 : 因空腹飲酒容易刺激胃粘膜,引起胃炎和胃潰瘍等多種病變。
七忌
空腹大量吃香蕉 : 香蕉含有大量的鎂元素,如空腹大量吃香蕉,會使血液中含鎂量驟然升高,造成人體血液內鎂、鈣比例失調,對心血管產生抑製作用。
八忌
空腹吃大蒜 : 由於大蒜含有強烈辛辣的蒜素,空腹吃蒜,會對胃粘膜、腸壁造成刺激,引起胃痙攣,影響胃腸消化功能。
九忌
空腹吃橘子 : 橘子含有大量糖分和有機酸,空腹時吃橘子,會刺激胃粘膜,使脾胃滿悶、呃逆泛酸。
十忌
空腹飲茶 : 因空腹飲茶能稀釋胃液,降低消化功能,且引起茶醉,導致頭暈、心悸、四肢無力、心神恍惚等。此時,可吃些水果、糖塊以解茶醉。
十一忌
空腹過量吃甘蔗和鮮荔枝 : 空腹時食用過量甘蔗和新鮮荔枝,可能會因體內突然滲入過量高糖分而發生「高滲性昏迷」。
十二忌
空腹洗澡 : 空腹洗澡易引起低血糖休克。
十三忌
空腹吃黑棗 : 黑棗含有大量果膠和鞣酸,這些成分與胃酸結合,同樣會出現胃內硬塊。
十四忌
空腹吃山楂 : 山楂味酸,若在空腹時食用,不僅耗氣,而且會增強飢餓感並加重胃痛。
2008年2月20日 星期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JX傳進軍德國家用燃料電池市場 價格僅現行1/5 回應(0) 人氣(63) 收藏(0) 2012/04/20 08:41 精實新聞 2012-04-20 08:40:51 記...
-
《太陽能》台電池廠應降低依賴歐洲 精實新聞 2012-04-20 18:49:36 記者 萬惠雯 報導 工研院IEK舉辦「台灣 綠色能源 產業 新思 維」系列研討會,面對歐債下,歐洲市場相繼削減 太陽能 補助,工研院IEK經理王孟傑指出,台灣 ...
-
躺在沙發上原來有這麼多危害! 辛苦工作一天,好不容易下班回到家,當然要「嘩」的一聲投入沙發的懷抱啊!但專家提醒,愛當沙發馬鈴薯又沒有留意坐姿,不但無法達到放鬆目的,在長期不當壓迫頸椎下,更可能使惱人的三叉神經痛、暈眩、顳顎關節痛等5大健康問題找上門。因此,想要預防...
-
環境感知與情境理解的關係 環境感知與情境理解是緊密相連、相互依存的兩個層次,共同構成智慧系統對現實世界的完整認知。環境感知是獲取原始數據的基礎和前提,而情境理解則是在此基礎上,對這些數據進行更高層次的抽象、整合和推斷,賦予其意義,進而實現智能決策和行動。
-
在電影《駭客任務》中,人類被機器人當成生物發電的原料使用,雖然人體內的電並不足以供應能源使用,但最近有一項研究發現,在我們體內有一種細菌能產生電能,甚至可能發展成另類的生物發電方式。 研究團隊針對厭氧糞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進行研究,這種在...
-
「作整合、作服務,如果只是比價,就不要玩了。」成功打進大陸國企生意的深圳市網眼智能科技創辦人程敏峰,從創客變為創業者,在大陸市場,有能力就會有伯樂,他找到新的物聯網應用,也開拓出小團隊也能接大生意的新路徑。 台灣有很多工程師想創業,但常止步於空有想法,沒有實踐、沒有資金,更...
-
經過10年的研究製造,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加籍教授沙德維(Don Sadoway)的儲能液態金屬電池樣機已經在麻省展開測試,樣機尺寸大致相當於一個集裝箱。這只是模型機尺寸,日後投入市場的產品可以規模更大,效率更高。 該電池也被稱為電網級電池,其功率強大,足以為一個社區提供電能...
-
從國外媒體 New Atlas 了解到,紐約賓漢頓大學(Binghamton University)近日專門為偏遠地區研發出了一款低成本、便攜式、可降解的電池。這種依靠細菌驅動的燃料電池,外型還和巧克力有些相似。 ▲ 外型是不是有點像巧克力? 據了解,紐約賓漢頓大學...
-
電池技術的發展速度到底有多快? 摘要 電池技術的突破,也許能讓我們在2030年前看到能源系統的「新革命」。 電池技術的飛速發展有望加快全球能源轉型的步伐,並在解決人類的「氣候危機」。僅在2019 年上半年,對電池技術的投資就超過14 億美元,而對電池製造的大量投資和技...
-
隨著 3C 產品與電動車蓬勃發展,近年鋰離子電池需求量與日俱增,但隨之而來的電池回收問題也不容忽視,對此,芬蘭再生能源公司 Fortum 已透過全新回收技術,成功將電動車電池材料回收率從 50% 提高到 80%。
中國啟動全球首座鈉離子電網儲能廠
中國啟動全球首座鈉離子電網儲能廠,領跑綠能轉型與電池技術革命 在全球能源轉型與儲能需求快速成長的背景下,中國於2025年正式啟用全球首座具備電網功能的鈉離子電池儲能廠「寶池儲能站」。此舉不僅展現中國在電池技術創新上的實力,也為未來綠能與儲能系統的發展指明方向。 寶池儲能站坐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