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 提出 2019 年十大策略性科技趨勢,包括自動化物件、增強分析、人工智慧驅動開發、數位分身、更強大的邊緣運算、沉浸式體驗、區塊鏈、智慧空間、數位倫理和隱私、量子運算。
Gartner 副總裁暨傑出分析師 David Cearley 指出,過去 2 年智慧數位網格已成為不斷出現的主題,2019 年仍將持續擔任主要推手。在智慧、數位及網格這 3 個主題之下所有趨勢,就是推動 ContinuousNEXT 策略這個持續創新過程的關鍵要素。舉例來說,自動化物件和增強智慧形式的人工智慧(AI),正搭配物聯網、邊緣運算和數位分身使用,以提供高度整合的智慧空間。透過合併多種趨勢的組合式效果,來創造新商機並帶動突破式創新,正是 Gartner 2019年十大策略科技趨勢的特色。
在自動化物件上,David Cearley 認為,隨著自動化物件數量大增,獨立的智慧物件將逐步轉變為成群的協作型智慧物件。這些同時運作的多種裝置,有些需有人力從旁協助,也有些已可獨立運作、無需人類參與。例如當無人機檢查過大片田地發現已可收成,就會派出「自動收割機」;而在貨運市場,最有效的解決方案就是使用自駕車將包裹送到目的地,藉由車上的機器人和無人機,確保包裹最後可安全送達。
增強分析(augmented analytics)方面,著重在特定領域的增強智慧,利用機器學習(ML)來改變內容開發、使用和分享的方式,未來可望快速發展為主流並廣受採用,做為資料準備、資料管理、現代分析、商業流程管理、流程挖掘和資料科學平台的關鍵功能之一。David Cearley 表示,這將促成所謂的公民資料科學,也就是一系列新興的能力與實行方法,讓並不是以統計分析為主要工作範疇的使用者,一樣能從資料當中擷取預測性和指導性的洞察。
人工智慧驅動開發方面,David Cearley 指出,搭載人工智慧的高度先進開發環境,能讓應用程式的功能和非功能層面得以自動化,最終開啟一個全新的公民應用程式開發人員時代。屆時非專業人員也能使用人工智慧驅動的工具,自動產生新的解決方案。目前已有工具能讓非專業人員無需編碼就能開發應用程式,但我們預測由人工智慧所帶動的系統,將可提供全新層次的開發彈性。
在數位分身方面,數位分身指真實世界中某個實體或系統的數位表徵。Gartner 預估,到了 2020 年,全球將有超過 200 億個連網感測器和端點,並可能會有數十億個物件擁有數位分身。David Cearley 認為,數位分身應用可望發展到物聯網外,未來企業將同時為組織實施數位分身(DTO)。組織數位分身是一種動態的軟體模型,藉由營運或其他企業資料,來了解組織如何運作商業模型、連結現有狀態、部署資源並針對改變做出回應,以提供顧客所期望的價值。
在更強大的邊緣運算方面,Gartner 指出,未來 5 年,各式各樣的邊緣裝置都將新增特製的人工智慧晶片,並配有更強大的運算處理、儲存和其他先進功能。嵌入式物聯網世界的強烈異質性,和工業系統等資產的長生命週期,都會為管理帶來極大挑戰,但長期來觀察,隨著 5G 逐漸成熟,不斷擴大的邊緣運算環境,將更有能力向集中式服務回報訊息。5G 不單能提供更低延遲及更大頻寬,對邊緣來說更重要的是,每平方公里的節點(邊緣端點)數量將會大增。
沉浸式體驗方面,對話式平台正在改變人類與數位世界互動的方式,虛擬實境、擴增實境與混合實境改變了人們對數位世界的認知;這種認知與互動模式的轉變,結合起來就產生未來的沉浸式使用者體驗。David Cearley 表示,隨著時間進展,我們的思維將從個別裝置和分段式的使用者介面(UI),轉移到多管道和多模式的體驗,多模式體驗將使人們能透過身邊數百種邊緣裝置連結數位世界,包括傳統運算裝置、穿戴式裝置、汽車、環境感測器和消費性電子產品。
區塊鏈方面,David Cearley 認為,現有的區塊鏈技術和概念並不成熟,在大規模且關鍵的商業營運上也未帶來重大成效;但區塊鏈有其強大的顛覆潛力,意味著就算未來幾年內區塊鏈相關技術仍不會被大規模採用,企業資訊長和 IT 主管還是應該從現在開始評估其價值。
David Cearley 也指出,現在有許多區塊鏈計畫選擇只採用部分區塊鏈特性,像高度分散式資料庫就是一個例子。這些以區塊鏈為靈感來源的解決方案,藉由商業流程自動化或記錄數位化來提高營運效率,其能強化實體之間的資訊共享,同時增加追蹤實體及數位資產的機會。不過這些應用卻喪失了區塊鏈真正的顛覆價值,而且受困於廠商的狀況可能會增加,選擇這種做法的企業組織,在了解此方法的限制之外,也應準備逐步採用完整的區塊鏈解決方案;而在某些狀況下,甚至只需善加利用既有的非區塊鏈技術,也能達到相同結果。
智慧空間方面,Gartner 指出,智慧空間是一種實體或數位環境,人類和科技系統,能在這個開放且共同合作的連網智慧生態內互動。David Cearley 分析,這股趨勢已經在智慧城市、數位辦公室、智慧家庭和連網工廠等空間內發生一段時間;不論對員工、顧客、消費者、社區成員或公民來說,科技都逐漸成為日常生活重要的部分,因此我們認為,智慧空間的市場正邁入加速期。
數位倫理和隱私方面,David Cearley 認為,任何與隱私權有關的討論,都必須被包含在數位倫理和顧客、選民及員工的信任這樣範圍更大的主題中討論。隱私與安全是建立信任的基礎要件,但信任其實不只是於此。所謂信任,就是在不主動要求調查或證據的狀況下,也能接受某種說法的真實性,因此企業組織在隱私方面的立場,必須以更大範圍的倫理或信任層面的立場為準。把焦點從隱私轉到倫理,代表著把討論的主題從「我們是否合乎規範」拓展到「我們是否在做正確的事」。
至於量子運算(Quantum Computing)則是一種以次原子粒子(例如電子和離子)的量子狀態來運作的非典型運算方式,汽車、金融、保險、製藥、軍事和研究機構等產業,將是量子運算技術進展的最大受益者;量子運算也可更快且更正確地預測蛋白質之間的互動,藉此開發新的製藥方法。David Cearley 指出,量子運算技術仍在崛起階段,不要相信其能在未來幾年就掀起革命的過度期待說法,但 2022 年之前,大部分企業組織都該了解和觀察量子運算趨勢,或許到 2023 或 2025 年才能開始應用。
2018年10月20日 星期六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環境感知與情境理解的關係 環境感知與情境理解是緊密相連、相互依存的兩個層次,共同構成智慧系統對現實世界的完整認知。環境感知是獲取原始數據的基礎和前提,而情境理解則是在此基礎上,對這些數據進行更高層次的抽象、整合和推斷,賦予其意義,進而實現智能決策和行動。
-
JX傳進軍德國家用燃料電池市場 價格僅現行1/5 回應(0) 人氣(63) 收藏(0) 2012/04/20 08:41 精實新聞 2012-04-20 08:40:51 記...
-
經過10年的研究製造,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加籍教授沙德維(Don Sadoway)的儲能液態金屬電池樣機已經在麻省展開測試,樣機尺寸大致相當於一個集裝箱。這只是模型機尺寸,日後投入市場的產品可以規模更大,效率更高。 該電池也被稱為電網級電池,其功率強大,足以為一個社區提供電能...
-
躺在沙發上原來有這麼多危害! 辛苦工作一天,好不容易下班回到家,當然要「嘩」的一聲投入沙發的懷抱啊!但專家提醒,愛當沙發馬鈴薯又沒有留意坐姿,不但無法達到放鬆目的,在長期不當壓迫頸椎下,更可能使惱人的三叉神經痛、暈眩、顳顎關節痛等5大健康問題找上門。因此,想要預防...
-
在電影《駭客任務》中,人類被機器人當成生物發電的原料使用,雖然人體內的電並不足以供應能源使用,但最近有一項研究發現,在我們體內有一種細菌能產生電能,甚至可能發展成另類的生物發電方式。 研究團隊針對厭氧糞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進行研究,這種在...
-
《太陽能》台電池廠應降低依賴歐洲 精實新聞 2012-04-20 18:49:36 記者 萬惠雯 報導 工研院IEK舉辦「台灣 綠色能源 產業 新思 維」系列研討會,面對歐債下,歐洲市場相繼削減 太陽能 補助,工研院IEK經理王孟傑指出,台灣 ...
-
隨著 3C 產品與電動車蓬勃發展,近年鋰離子電池需求量與日俱增,但隨之而來的電池回收問題也不容忽視,對此,芬蘭再生能源公司 Fortum 已透過全新回收技術,成功將電動車電池材料回收率從 50% 提高到 80%。
-
從國外媒體 New Atlas 了解到,紐約賓漢頓大學(Binghamton University)近日專門為偏遠地區研發出了一款低成本、便攜式、可降解的電池。這種依靠細菌驅動的燃料電池,外型還和巧克力有些相似。 ▲ 外型是不是有點像巧克力? 據了解,紐約賓漢頓大學...
-
台灣人 自我認同 意識的複雜性... 先來個牛刀小試: (貼不上12芒星符號,藍色中間 請當成12芒星XD;;) ★12 X 台灣( China ) O 台灣(R.O.C.) ...
-
太陽能發電已逐漸改變世界各國的電力市場占比,而研究人員認為,未來太陽能將變得更高效、更便宜,關鍵材料就在於一種被稱為鈣鈦礦的晶體全面開發。 太陽能電池領域長江後浪推前浪,而鈣鈦礦電池目前被認為是繼傳統矽電池之後最有前途的接班人,自 2009 年首次報導曝光至今,短短數年就...
中國啟動全球首座鈉離子電網儲能廠
中國啟動全球首座鈉離子電網儲能廠,領跑綠能轉型與電池技術革命 在全球能源轉型與儲能需求快速成長的背景下,中國於2025年正式啟用全球首座具備電網功能的鈉離子電池儲能廠「寶池儲能站」。此舉不僅展現中國在電池技術創新上的實力,也為未來綠能與儲能系統的發展指明方向。 寶池儲能站坐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