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4日 星期日

XOD和PID驅動的自平衡mBot

XOD和PID驅動的自平衡mBot

大家好!這是有關在XOD可視化編程環境中使用PID控制器的第三篇文章。我們已經學習瞭如何通過Makeblock將mBot平台編程為手動跟隨器機器人和直線跟隨器機器人。如果您錯過了以前的文章,請返回並從第一篇開始。我們不想停下來,但要充分利用PID控制器和mBot平台。

2019年11月17日 星期日

一蚊薄片一貼 化廢熱為電

一蚊薄片一貼 化廢熱為電

【明報專訊】秋天已到,不過相信不少辦公室仍是開着冷氣,向環境排放熱風。

最近逾萬名科學家聯署,宣布地球面臨「氣候緊急狀態」,人類應大幅改變生活方式,一個剛面世的小發明應該幫得上忙,讓我們開冷氣時更節能。

2019年11月14日 星期四

電池技術的發展速度到底有多快?

電池技術的發展速度到底有多快?


摘要
電池技術的突破,也許能讓我們在2030年前看到能源系統的「新革命」。

電池技術的飛速發展有望加快全球能源轉型的步伐,並在解決人類的「氣候危機」。僅在2019 年上半年,對電池技術的投資就超過14 億美元,而對電池製造的大量投資和技術的穩步發展有可能讓我們在2030 年前看到組織能源系統的方式發生巨大變化。

2019年11月7日 星期四

沉寂已久的市場注入新能量

沉寂已久的市場注入新能量,液流電池新創完成 3,000 萬美金 C 輪融資
作者 Daisy Chuang
在綠能裝置量逐日攀升,具有穩定電網的儲能系統需求量也愈來愈高,2019 年累計裝置量將超過 13GW,目前儲能系統市場以鋰電池為主,但仍有許多技術急起直追,最近軟銀集團與比爾蓋茨創立的突破能源基金在液流電池投入 3,000 萬美金資金。

身體發警訊!告訴你缺乏哪種維生素

不明原因的嘴破、掉髮、精神不濟、疲勞等等的症狀,可能是身體在告訴你,缺乏某種維生素。維生素是人體中不可缺少的元素。缺乏維生素,身體會產生小症狀,但長期累積對身體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美國「健康與健康生活」(Health and Healthy Living)網站介紹缺乏各類維生素的常見症狀,以及怎樣從日常的食物吃到維生素。

2019年11月5日 星期二

用神奇薄膜轉換紅外光,太陽能轉換效率提高 25%

市面上的矽晶太陽能板無法轉換所有的光線,沒辦法吸收波長較長的紅外光,因此最高轉換效率止步 30% ,對此瑞典的皇家理工學院(KTH)帶來全新的電池設計,透過在太陽能電池上方裝設一層薄薄的神奇薄膜,轉換效率有望提高 25%。

日間隔熱、夜晚供暖,瑞典全新太陽能薄膜儲熱時間逾 10 年

日間隔熱、夜晚供暖,瑞典全新太陽能薄膜儲熱時間逾 10 年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11 月 05 日
我們只有在沐浴陽光的當下,才能感受到日照溫暖,不過最近瑞典科學家研製出捕獲、儲存與釋放太陽熱能的神奇薄膜,除了能用在加熱汽車、房屋,儲熱時間更可超過 10 年以上。

韓國變身氫能社會,誓言做世界第一


韓國變身氫能社會,誓言做世界第一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11 月 05 日 16:02
南韓開始朝氫動力驅動的社會邁進,除了加快生產氫燃料電池汽車並建立支持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基礎設施,例如氫燃料站之外,還將使用氫氣作為新能源,徹底改變現有以石油天然氣為基礎的工業結構。韓國總理文在寅期望 2030 年韓國不僅成為未來汽車技術的全球領導者,還要成為第一個實現新能源的國家。

港大機械工程團隊花約8年時間,研發嶄新熱電轉換技術「直接熱充電電池」

港大機械工程團隊花約8年時間,研發嶄新熱電轉換技術「直接熱充電電池」。
不少家居電器例如冷氣機、雪櫃等,在操作的過程中,都會排出沒有用途的廢熱。港大機械工程團隊花約8年時間,研發嶄新熱電轉換技術「直接熱充電電池」(DTCC),可直接把電器排出的低溫廢熱(溫度低於100°C)轉化成電能,循環再用。團隊表示,新研發的電池用途廣泛,除了可為冷氣機等家用電器省電外,亦可應用不同智能科技產品提供電源;有關研究技術正申請相關專利,期望2年內可以投入市場使用。

2019年11月1日 星期五

2020訊息戰也是一場啟蒙和洗腦的戰爭

2020訊息戰也是一場啟蒙和洗腦的戰爭


培根說,洗腦的手段是謊言和迷信,經不起驗證,但是,啟蒙的手段是科學和真相,可以被考驗,這條從啟蒙到真理之路,也很艱苦,所以多數人會選擇謊言,拋棄真理,這也是資訊數位化以後,假訊息串流在很多社交平臺,成為全世界的亂源,很多假訊息絕非全假,而是部分真實,只有這樣,才能讓人信服,達到洗腦的目的。

你的下一代穿戴裝置,可能不再需要電池

你的下一代穿戴裝置,可能不再需要電池 在各種先進快速充電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電量焦慮」仍是一個可以引起共鳴的話題。 皮膚充電能解決你的電量焦慮? 縱然市面上高能量密度、輕量化的新型電池層出不窮,可是仍然難以抵擋一個不爭的事實:數位產品的迭代速度越來越快,性能越來越強,也越來越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