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2日 星期三

我們的手都停不下來?為何我們會欲罷不能!

莉雅是一個上班族,她是一個很認真生活的女性,到了週末會跟朋友逛街還有看電影。不過她跟幾乎大多數的人都一樣,都得了一種病,這種病叫做科技成癮。
莉雅無論是在吃飯的時候,在上網的時候,在搭車的時候,甚至是約會的時候,動不動就會拿手機出來滑一滑,好像沒滑手機就會全身不對勁。
莉雅一直很討厭自己這種行為,但她每天一定會上Instagram去看看那些自己關注的人在幹嘛,每天一定會上臉書看看是否有什麼好玩的新鮮事。
直到有一天,莉雅想找出自己為什麼會這樣的原因,莉雅跟她的閨蜜莎拉聊到了這個話題,莎拉推薦了一本書給莉雅,這本書叫做《欲罷不能》,作者是亞當.奧特,他是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莉雅這本書看到一半,終於明白人類會對某個事物或行為成癮其實是有原因的。
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的大腦會分泌一種多巴胺物質,通常當我們感到快樂的時候,這種物質就會增加。所以只要我們的大腦分泌了多巴胺,我們就會傾向再去做同樣的行為。

會使我們的大腦分泌多巴胺的原因

第一點是,期許回饋
當我們做了某件事就能得到某樣獎勵的時候,我們就會想再去做這件事。而且科學家發現,當回饋從可預期變成隨機的時候,人們就會很容易上癮。
最常見的就是Facebook貼文被按讚的行為,當我們發佈了一則貼文的時候,朋友的按讚就是給我們的回饋,但是我們無法預期會有哪些朋友會按我們讚,這種不確定性,會讓我們更想要發佈貼文。
第二點是,感覺進步的成癮行為
當我們感覺到自己進步時,就會感到愉悅,於是就會投入更多時間在這件事情上面。
最常見的就是遊戲裡面的升級,新手剛加入一款遊戲的時候,前面都會升級很快,這種正回饋會讓新手繼續玩這款遊戲。
第三個是,懸念
懸念是指我們會很想得知結局的一種心理傾向,換句話說,我們都有一種強迫完成症候群,如果沒看到結局,我們心裡就會覺得不對勁。
懸念常常是很多戲劇或電影常用的手法,刻意在每一集結尾製造結局未卜的劇情,讓觀看者會迫不急待想看下一集。

改掉自己的科技成癮的方法

1.改變習慣的黃金法則
《欲罷不能》這本書的作者提到了另外一本書叫做《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這本書的作者提出了改變習慣的黃金法則。
簡單的說,人類的習慣包含三個部分,分別是引導自己產生行為的提示,以及慣性行為跟獎酬。當我們想要改變習慣的時候,只要維持提示跟獎酬不變,然後將慣性行為從原本的不好行為改成我們希望的好行為,然後持續做出這個新的行為,直到它變成一種新的習慣為止。
2.拉開與誘惑的距離
舉例來說,很多人在睡覺的時候可能會把手機放在旁邊,如果想要改善科技成癮的情況,可以將手機放在離自己比較遠的地方,藉此降低手機對自己的誘惑。
3.有意識的建立學習的習慣
既然我們會養成壞的習慣,當然也有可能建立好的習慣,例如我們可以建立早起的習慣,或是睡前閱讀的習慣。透過改變習慣的黃金法則,我們可以有意識的進行好習慣的建立,當習慣建立之後就會變得很難改掉,這可以減少自己將時間花在科技產品上面。
莉雅看完《欲罷不能》這本書之後,嘗試將這些方法用在自己的生活中,雖然上社群網站這件事很難避免,但是莉雅希望自己能改掉科技成癮,莉雅做了兩個重大改變。
第一個是,建立閱讀習慣
莉雅以前睡覺很喜歡滑手機,現在她試著替自己建立新的行為,莉雅會在晚上打開《得到》App,聽萬維剛老師跟羅胖都在講些什麼有趣的知識。
第二個是,提高自己的睡眠品質
以前莉雅總是喜歡將手機放在床頭邊,這最大的壞處就是,睡不著的時候還會拿手機出來滑一滑。現在莉雅則是直接將手機關機,再也不讓手機影響自己的睡眠品質。
不過建立一個習慣需要足夠的時間,莉雅大概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已經有效改變自己的行為。

總結

會導致我們科技成癮的因素有:
1.期許回饋:當回饋是隨機性的時候,容易造成我們成癮
2.感覺進步:當我們感覺到自己進步時,就會想投入更多時間在這件事情上面
3.懸念:每個人都有一種想看到結局的強迫完成症
而改掉科技成癮的方法則是:利用「改變習慣的黃金法則」。維持提示跟獎酬不變,然後將舊的慣性行為改變成我們想要的新行為。
訂閱伊森YouTube频道 ▶https://goo.gl/jmDb8Z

沒有留言:

你的下一代穿戴裝置,可能不再需要電池

你的下一代穿戴裝置,可能不再需要電池 在各種先進快速充電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電量焦慮」仍是一個可以引起共鳴的話題。 皮膚充電能解決你的電量焦慮? 縱然市面上高能量密度、輕量化的新型電池層出不窮,可是仍然難以抵擋一個不爭的事實:數位產品的迭代速度越來越快,性能越來越強,也越來越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