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2日 星期三

新型紙基生物電池由細菌供電

電池出現已有100多年,但時至今日,在某些偏遠或資源有限的地區,這種我們慣用的日常用品卻還屬于奢侈品。而即將在美國化學學會第256屆全國會議暨博覽會上公布的一項最新成果——一種靠細菌發電的新型紙基生物電池,或許能改變這一狀況,給這些地區帶來低成本的新型能源。
  這種新型電池是由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開發的。研究人員在紙的表面印刷薄層金屬和其他材料作為基板,然後把凍幹的産電菌群放置在紙上,制成紙基生物電池。使用時,只需將水或者唾液涂抹在紙上,幾分鐘內,這些凍幹細菌就會恢復活力,它們在為自己制造能量的同時,産生的電子會穿過細胞膜與外部電極接觸,從而為電池供電。
  由于紙張會透氣,研究人員曾擔心細菌産生的電子在到達電極前被氧氣吸收,從而影響電池性能。但研究顯示,氧氣對電池性能的影響很小,因為細菌細胞緊密地附著在紙張纖維上,在氧氣介入之前,纖維就已經迅速將電子轉移到陽極了。
  作為生物傳感器材料,紙張具有獨特的優勢,柔韌性好,表面積大,價格也很低廉。不斷創新的結構工程技術,讓人們可以控制紙張的纖維直徑、平滑度和透明度,為紙在新一代電子産品中的廣泛應用奠定了良好基礎。而紙基電池因適用性廣、生態友好且成本低廉等特性,被普遍看好。研究人員指出,他們研制的新型紙基電池的成本很低,攜帶方便,可以很容易地整合到一次性電子設備中,雖然尚未達到投入實際應用水平,電池性能還需大幅提升,但這種提升可以通過多個紙電池堆疊、連接來實現。
  目前這種一次性電池的保質期約為4個月。研究人員正在想辦法提高凍幹細菌的存活率和性能,從而延長電池的保質期。
    沒錯,紙也能拿來做電池基板,凍幹細菌動起來就能為電池傳輸電子,這電池設計得簡單又巧妙。在資源受限地區,能屈能伸的紙張和便宜好用的細菌相結合,就成了“黃金搭檔”。雖然紙基電池暫時還達不到普通電池的效果,但如果解決掉保質期和電池性能的問題,它會是個性價比還不錯的選擇。研究人員打破人們對于電池的傳統定義,開各種腦洞費勁做研究,最終目的,也是想讓這些奇思妙想,在特殊地區、特殊時刻大顯身手,把人類生活變得更美好。(記者劉海英)

沒有留言:

川普關稅假設情境:NVIDIA 的伺服器產品

這是一個非常實用的例子,我們可以依據美國貿易相關的法律與規定來進行分析,特別是與關稅徵收有關的《Annex III》,這是《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所用來判定產品原產地(country of origin)及關稅適用性的文件之一,在許多自由貿易協定與關稅分類判定中扮演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