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4日 星期六
瑞士研發出全球首個基于甲酸的燃料電池
瑞士研究人員近日研發出世界上首個基于甲酸的燃料電池,與傳統的氫燃料電池需要使用氫氣相比,它所需的甲酸更易儲存和運輸。這種燃料電池適合為偏遠地區提供環保能源。
在環保能源發展中,將氫氣作為燃料是一個重點方向。氫氣燃燒時不會産生污染物,環保性能優異,因此過去已研發出氫燃料電池等設備。但問題是氫氣的體積能量密度非常低,要産生可實用的能量,所需氫氣在氣態下的體積龐大,將氫氣壓縮儲存和運輸也面臨許多難點。
甲酸可以由氫氣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也可通過化學反應讓其釋放出氫氣,1升甲酸可生成590升氫氣。甲酸在正常條件下呈液態,易于儲存、運輸和處理,且全球産量持續穩定,已經廣泛用于農業、皮革、橡膠、化學和制藥等行業。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等機構研究人員近日宣布,研發出一種基于甲酸的燃料電池。它主要包括兩部分,名為HYFORM的第一部分可以使用釕基催化劑從甲酸中産生氫氣,第二部分是名為PEMFC的燃料電池,使用前一部分送來的氫氣發電。
據介紹,這套裝置標稱功率800瓦,大概相當于200臺智能手機同時充電所需的功率。
這一裝置還有維護成本低、技術可擴展等優點,可同時應用于家庭和工業用途。只要甲酸供應保持穩定,燃料電池就能作為環保能源長期運行。研究人員認為,它非常適合為偏遠地區提供環保能源。
2018年3月17日 星期六
以「魔角」相疊的石墨烯驚現雙重身分,身兼絕緣體與超導體
神奇材料石墨烯又帶來奇蹟特性!當科學家將兩層石墨烯片相疊並旋轉 1.1 度時,意外發現石墨烯成為絕緣體,但當科學家額外添加電子之後,石墨烯又搖身一變成零電阻超導體,雙重身分轉換好不自在!
自從 2004 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成功實驗從石墨中分離出石墨烯後,石墨烯就開始不斷刷新各項極限值,比如它是目前世上最薄卻最堅硬的奈米材料(比鋼還要強幾百倍),也是目前世上電阻率最小的材料(約 10-6 Ω·cm,導電性比銅更強)。
而現在,由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與日本國家物質材料研究機構(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terials Science)專家組成的團隊,將兩層石墨烯片以 1.1 度的「魔角」(magic angle)堆疊,使蜂巢般的原子網格稍微交錯,接著添加電子,意外發現這種材料竟帶來「奇蹟」特性:既是絕緣體(電荷不能通過材料),也是科學家夢想中零電阻的超導體(電子可以在沒有電阻的情況下穿過材料)。
研究人員嘗試過旋轉各種角度,但只有以 1.1 度旋轉相疊的石墨烯片其六邊形蜂巢晶格形成精確摩爾結構(moiré configuration),就像莫特絕緣體(Mott insulator)一樣,石墨烯片間的電子出現強烈靜電相互作用,相互排斥而無法流動;而當研究人員添加額外電子與原本敵不動我不動的電子結合後,電子竟突破初始絕緣狀態並零電阻流動,就像超導體一樣。
▲ 研究人員調整石墨烯片相疊角度,並找到 1.1 度「魔角」。
雖然去年科學家也能藉由摻雜其他材料來合成石墨烯超導體(在兩層石墨烯片中間插入鈣原子),但這一次,新團隊找到的是完全不依賴其他材料、又能身兼絕緣體的「純石墨烯超導體」。
團隊在《自然》期刊連發兩篇論文,這次研究還有另一個原因令人如此興奮,是因為它可能是開發能於室溫下工作的超導體關鍵。大多數超導體只能在接近絕對零度的溫度發揮零電阻特性,科學家一直致力於尋求提高超導材料的臨界溫度,目前高溫超導體的最高溫度紀錄是馬克普朗克研究所的 203K(-70°C)。
如果超導體能在室溫發揮功力,將大幅減少冷卻成本,醫療技術、電網、消費性電子產品等變得更高效,潛力相當無比。
2018年3月12日 星期一
提案總是被打槍?不是產品不夠好,而是不懂「說服人」的技巧。5大秘訣,讓你一開口就讓對方 Say Yes
提案總是被打槍?不是產品不夠好,而是不懂「說服人」的技巧。5大秘訣,讓你一開口就讓對方 Say Yes
讓老闆願意支持你的想法、在公司執行成功專案、想創業,你需要的是什麼?一份完美無瑕的企劃書?一份熱血滂礡的願景?只有這兩個,你還不夠。你還缺關鍵的臨門一腳:一個能說服人的本領。
賈伯斯的成功,不在於他提出了前所未聞、橫空出世的絕妙想法。真正讓他勝出的,在於他持續不斷能說服更多的人,跟他一起踏上這趟神奇的旅程。90年代想進軍電商的只有貝佐斯一人嗎?絕不是,但只有貝佐斯在連續七年的虧損後,能說服投資人繼續投資亞馬遜,才能成就今日的帝國。
「說服人」的本領,不論在新創公司、大企業、小商店,都一樣重要。說服決策者,拿到錢、人力、或周邊的資源,才能讓願景成真、讓商業計劃實現(或被打臉)。要掌握說服人的技巧,你必須要有瞭解、掌握人類大腦的本領。
創新點:鍛鍊說服力,關鍵在瞭解大腦如何運作,以及大腦偏好接受什麼樣的訊息。
本文獲 First Round Review 授權進行編譯,原文為《Master the Art of Influence — Persuasion as a Skill and Habit》
本文5大重點:1. 「直覺腦」和「思考腦」如何掌控我們的行為?2. 建立熟悉感,訊息才能直通對方大腦 3. 精準定調,作為大腦後續比較的基準 4. 選定最強的論點,建立對方心中的代表性畫面 5. 正面包裝訊息,比負面否定更能讓人改變想法
1.「直覺腦」和「思考腦」如何掌控我們的行為?
「當我們看到那些充滿願景的成功企業家,他們帶給我們充滿信心,以及前後連貫的計畫,讓我們感覺到安全感,」Tyler Odean說。他是美國知名社群網站Reddit的產品總監,過去在Google擔任過8年的產品經理。「我們相信他們,不是因為他們的願景無懈可擊,而是因為這一切看起來都在他們掌握之中。多數人相信的願景,其實也是企業家「說服」他們「相信」的。」他不斷在尋找人之所以被說服的秘密,後來發現,關鍵在於人的大腦。
人的大腦被設計成兩個系統:一個依直覺、感性行事(以下簡稱「直覺腦」),負責處裡生活中的小事、社交反應,以及可以被快速、簡單處理的訊號,傾向相信眼前的事物。如:「我要去拿一杯飲料。」另一個大腦則強調理性與邏輯(以下簡稱「思考腦」),負責處理需要思考才能處理的問題以及決策,傾向對事務抱持懷疑。我們總以為我們行為是思考腦決定的,其實不然。因為平常思考腦的工作量太大,將大部分簡單的問題都交給直覺腦處理。
當我們想要說服人的時候,關鍵就在攻佔直覺腦,而不是思考腦。直覺腦傾向相信人,思考腦則充滿懷疑。若訊息跑到對方的思考腦,對方就會產生「我不知道你哪裡錯了,但我就是不相信你。」的感覺。
然而,多數人在學校所受的訓練,強調的是佐證、數字(想想看那些年我們寫過的論文!),導致我們溝通的時候,訊息複雜而瑣碎,無法被處理簡單訊號的直覺腦接收。因此,要跟直覺腦溝通,訊息要簡單、好處理。
2. 建立熟悉感,訊息才能直通對方大腦
接著,我們要了解人腦往往對哪些事形成既定印象。這些既定印象,正是能跟直覺腦溝通的捷徑(因為直覺腦負責處理簡單、不需思考的訊息)。直覺腦會對哪些事物有反應?Tyler Odean分為「熟悉感」、「精準定調」、「建立代表性畫面」、「正面包裝訊息」。
首先,人對越熟悉的東西,接受程度越高。如在台灣牆上常見的壁虎,對初來乍到的外國朋友而言,可能是足以讓他嚇暈的動物。關鍵不在於壁虎是否有害,而在於外國人對壁虎「不熟悉」。
當我們想要說服人時,必須假設對方對這項議題一無所知。在對方一無所知的狀況下,依然能打動對方,才是成功的說服。為你的提案建立對方熟悉的語言、名詞、事件、品牌,是直通對方心裡的關鍵。
唐朝詩人白居易一千多年前就已經為我們做了最好的範例練習:他每做一首詩,就唸給老婦人聽。對方若不懂,就不斷修改到對方聽得懂為止。同樣的,你的提案若別人聽不懂,不要一味認為對方「不了解你的苦心」。「如果你想要說服的人不理解你的想法,你是不會成功的。永遠不要放棄用新的詮釋方法讓對方理解。」Tyler Odean指出。
除了用對方熟悉的語言,我們還可以人為地為對方創造「熟悉感」。如透過社群媒體上、電子郵件、新聞媒體、口碑效應讓自己的品牌可隨處被他看見,對方就會對你產生熟悉感。這很花時間,但絕對是最有效的行銷策略之一。
3. 精準定調,作為大腦後續比較的基準
但不是每個議題都能創造熟悉感。另外一招,則是為議題妥善的「定調」。「定調」提供不熟悉這議題的對方用來衡量的第一印象,並作為他後續比較的基準。這個第一印象至關重要,因為他影響了人的決策,而且一旦建立就難以改變。
例如:想像你是個新創公司的創辦人,要跟不熟悉這個領域的投資人募資。你第一次提出的募資金額是1000萬台幣,但很快的你後悔了,想拉高到1500萬台幣。對於熟知行情的投資人,他可能很快就會知道合理的價格;但對於不熟悉這領域的投資人而言,他會根據你第一次提出的1000萬的價格,跟你討價還價為何不是1100萬、1200萬,而是1500萬?這顯示了定調的重要—對於不清楚狀況的對方而言,你的定調是他後續比較的基礎。
這背後,也是直覺腦在作用。
4. 選定最強的論點,建立對方心中的代表性畫面
在每段人生經驗中,大腦都會為每個事件建立代表性的畫面或回憶。例如:當你和朋友起爭執時,你的大腦會隨機截取吵架過程中某些代表性的畫面。對企業家和行銷人員而言,這代表「人們只會隨機記得某些你餵給他們的訊息」。這些訊息很可能不是最理想的、妥善包裝過,或你希望對方記得的訊息。這一切完全隨機。
許多人溝通的時候,會把精心準備的故事鉅細彌遺、一字不漏的從頭說到尾,彷彿用一小時全部講完,台下觀眾就能充分理解你想要講的東西。事實上,一點也不。
「他們根本很難記得你那小時講了什麼,」Tyler Odean直說,「因為他們只會記得零星片段。所以你必須讓你的訊息不管被隨機記得哪一段,都能強化你的論點,並且充滿說服力。傳達簡短、簡單的句子。當所需要記得的事越少,觀眾越有可能記得你想要傳達的重要觀點。」
溝通時,與其長篇大論,不如挑選最強而有力的論點,然後把相對弱的論點藏拙。因為當你講的越多,越可能暴露其餘論點的薄弱,而透露出些許負面感覺。即便訊息整體是正面的,但觀眾大腦的還是會因為這負面訊息,對你傳達的訊息大打折扣。
5. 正面包裝訊息,比負面否定更能讓人改變想法
人往往容易掉入兩種心理陷阱:一個是自我感覺良好,難以反省自己的錯誤—這讓人們吸收新知時傾向強化自己早已認同的事實;第二個是容易愛屋及烏(喜歡這個人,就容易連他不好的地方也喜歡),以及以人廢言(討厭這個人,就連他做對的事也討厭)。
洞悉人性,會幫助你在跟人溝通時更有效切入:想要讓對方接受新東西或改變,用正向的方式包裝議題、鼓勵對方變得更好,會比不斷強調對方過去犯錯,更容易達成目標。想像你是個小主管,想要讓團隊速度更快,該怎麼做?比起檢討上週為何進度落後已沒有幫助,不如著重談如何在現有資源下更快抵達目標吧!
上述這5點分析怎麼樣的訊息,比較容易成功進到對方的大腦中,是否讓我們發現諸多平時溝通的盲點了呢?下一集,我們將分為7大策略,進一步分析如何強化自己的說服力。
馬斯克和貝佐斯是同一類人!這家公司透過語言模式將名人歸納為6種性格
馬斯克和貝佐斯是同一類人!這家公司透過語言模式將名人歸納為6種性格
個人的日常語言模式可以完全反映性格特徵,這個結論來自一家語音分析公司Mattersight。他們最近做了個實驗,分析了一些名人的公開講話習慣,從而判斷他們各自都有哪些個性。
用到的理論叫做「過程交流模型(Process Communications Model,PCM)」,據說這是NASA使用了20年的心理測試模型,基於一系列語言測試,PCM可以看出飛行員的潛在性格。
按照這套理論,人的性格大致分為6種類型,分別是Organizers(組織者)、Connectors(連接者)、Originals(真我)、Advisors(顧問)、Doers(實作家)和 Dreamers(夢想家)。
Mattersight從公開管道獲取了幾位名人的演講內容,每人10分鐘,放進他們的人工智慧演算法,幫這些名人的性格歸類。
來看看實驗結果吧:
組織者
組織者在語言中會把資料和事實放在更高的優先順序,會極力避免情緒化。他們目標明確、追求完美。
組織者佔據人口總數25%,其中四分之三是男性,他們常用的典型詞彙是 basically(基本上)、make certain(確信)、my numbers(我的資料顯示)。
典型代表: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亞馬遜CEO傑夫.貝索斯、比爾.蓋茲、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股神巴菲特。
連接者
連接者善於溝通,他們常常敘述自己的主觀感受,作為領導的連接者重視人際關係和團隊合作,做決策的時候會考慮結果對員工和客戶的影響。
連接者占總人口30%,其中四分之三是女性,常用詞是feeling、kind of(有點)、best。
典型代表:雅虎前CEO梅爾、戴安娜王妃、小布希總統的夫人蘿拉.布希。
顧問
這類人會在講話前慎重又堅定的選擇詞彙,來強調他們的價值觀念。他們在領導別人時也會把價值觀和資料判斷擺在重要位置。
顧問型人格占總人口10%,四分之三為男性。
常用詞彙有should not(不應該)、are you saying(你是說)、duty(責任)。
典型代表:蘋果CEO提姆.庫克、希拉蕊.克林頓、惠普公司總裁Meg Whitman。
庫克的形象似乎符合這種設定,他會時常強調用戶隱私和環境保護,也因此和聯邦政府在「iPhone開後門」上起了衝突。
真我
真我者的語言模式有更多自發性,喜歡用非正式的表達,不落窠臼。他們也常常是崇尚創造、創新的領導者。
這類人占總人口20%,60%為男性。
典型詞彙有you guys、what's the deal(怎麼樣)、gotta problem(有問題)。
實作家
實作家的詞彙選擇偏向於反映他們對計畫的偏好,作為領導,他們有強大的行動力、反應迅速。
實作家占總人口5%,是6種人格類型中數量最少的,60%為男性。
典型詞彙:do it、come on、bottom line(底線)。
典型代表:Uber前CEO卡蘭尼克、美國總統川普。
把川普放在這,就再合適不過了!畢竟他經常講Come on這類簡潔的短句。
夢想家
夢想家話不多,在溝通中經常依賴他人來繼續對話。需要發言時他們通常選擇非個人化的詞彙,不用暗示語,同時語調變化起伏不大。
這類人占總人口 10%,60%是女性。
Mattersight在報告中說,他們做這個測試的目的是為了讓大家理解這些名人的核心個性,從而開始理解個性對他們所掌握組織的影響。
不過不知道你有沒有和我一樣的感受,這份結果看上去沒有比網路上的心理測試題更高明。而且名人們的演講通常取決於他們所處的位置而非發自內心,講話方式也是經過訓練的。所以多大程度上可以反映真實的自己?
事實上Mattersight是希望通過這份測試宣傳他們的服務和產品。Mattersight是一家上市公司,主要業務是提供行銷領域的個性化服務諮詢。
他們的核心技術是一套人工智慧演算法,用來分析語言模式判斷講話者的性格,然後將之應用到個性化行銷上。
過去10年Mattersight記錄了超過10億個消費者的客服電話記錄,來自富國銀行、希爾頓酒店、保險公司以及連鎖藥店CVS……
Mattersight通過電話裡使用的詞彙,幫這些公司分析出他們的顧客到底在想什麼、有什麼性格特徵,從而讓公司們更有針對性的提供服務。Mattersight說他們的演算法模型可以在人開始講話後30秒內判斷性格特徵。
有點類似電商們所謂的「精準行銷」,通過你的瀏覽、購物和搜索行為全面瞭解你的喜好,然後推薦商品。不過Mattersight一直處在虧損狀態,根據財報2017年第三季的淨虧損額是300萬美元。
訂閱:
文章 (Atom)
-
AI觀點 謠言的構成也可以類比為園林造景中的「借景」,謠言的傳播常常利用巧妙的手法,將虛假的訊息結合現實的元素,使其顯得更真實、更有說服力,形成迷人的虛構故事。以下模仿「借景的說法」敘述謠言的構成:
-
邀請 孔子.白居易,莊子,老子 聊"有和無" 孔子、白居易、莊子、老子已被召喚進入聊天室。 孔子: 大家好,我是孔子。我認為有和無是相對的,而且它們是相互依存的。我們不能有生命就沒有死亡,也不能有陽就沒有陰。
-
通常測定氣體中都含有水分。作氣體流量測定時必須確認是否要去除其中水分。在工業氣體流量測定上,一般會去除當中水分再做測量,稱為乾換算值,使用的 流量單位是 Nm3/h 。 Nm3/h 是指在標準狀態下( 0 ℃ 、 1 大氣壓)每小時的流量體積 \ 乾換算成 m3 (立方公尺)。 ...
-
Hitachi推出新型客服機器人Emiew3,能與其他同型機器人共享資訊 日立日前在東京發表新型人形機器人Emiew3及機器人IT平臺,用來提供商店和公共場所的自動化顧客服務,新型Emiew能夠辨識需要幫助的顧客,並自動上前提供服務,還能夠與其他同型機器人分享資訊,故障時也能遠端...
-
關於假新聞,日本媒體就曾警告:假新聞動搖台灣 去年,台灣駐大阪的蘇啟誠代表因假新聞自殺一事,在台灣社會吵得沸沸揚揚,日本媒體《讀賣新聞》也回顧關西機場事件,以「假新聞動搖台灣」為題,警示目前台灣所面臨的危機。
-
太陽能為近年來炙手可熱的再生能源技術,除了能用太陽光電技術來發電,也可以採取聚光式太陽能來儲熱,而現在瑞典查爾摩斯工學院科學家研發出新型太陽能燃料,運用特殊液體儲存太陽熱能,保存時間甚至可長達 18 年,若研發有成將有助於完善離網地區的供暖系統。 這個概念聽起來非常像是某種...
-
XOD和PID驅動的自平衡mBot 馬克斯·丹尼爾 2018年7月17日 · 大家好!這是有關在XOD可視化編程環境中使用PID控制器的第三篇文章。我們已經學習瞭如何通過Makeblock將mBot平台編程...
-
電動車電池與太陽能成本下降飛快,再生能源主宰的日子不遠了? | TechNews 科技新報 electric car charging 20150410 電動車電池的成本下降速度超乎預期,甚至低於國際能源署(IEA)原本預估的 2020 年成本數值,且不少研究也指出,太陽能在 ...
-
史丹佛大學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鈉離子電池,可以儲存和目前市場上最先進鋰離子電池一樣多的容量,但成本僅不到鋰離子電池的 80%,畢竟鹽很豐富,鋰較稀有。不過,鈉基電池能否取代鋰離子電池很難說,畢竟鈉離子電池的表現很難被超越、成本在逐年下降,更重要的是有大量資金湧入鋰礦開採和鋰電池製...
-
AI觀點 謠言的構成可以類比為園林中的「添景」,謠言常常在空白或缺乏深度的情境中增添虛假的情節,以改變原本的狀況,藉此使謠言更具吸引力和說服力。以下模仿「添景的說法」敘述謠言的構成:
假到離譜反科學的假訊息為什麼還有人信?
假到離譜反科學的假訊息為什麼還有人信? 人們信任不科學的信息的原因可能有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