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0日 星期一

消費者的面貌,未來10年內將發生什麼改變?

 

關鍵一:數據將扮演成長催化劑(Data as growth catalyst)

根據調查 ,2025年全球數據經濟(Data economy)總價值將達4,000億美元,而在2030年數據交換經濟(Data Exchange Economy)也正式成形,大量增長的數據中,從最簡單的大數據預測行為、分享數據交換優惠價格與體驗,都是「轉換數據商機」的可行作法。

關鍵二:虛擬貨幣化,人即是錢包(Virtualization of money)

隨著非現金支付發展變得更加無縫與安全,虛擬貨幣的應用、生物識別技術的特殊支付憑證功能,將使人類本身成為最方便且最安全的錢包。根據預測,2025年亞太生物識別市場規模將上看21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21.6%。

關鍵三:高度個人化消費,一人一生態(Markets of one)

品牌不再是單向銷售,取而代之的是高度個人化(Hyper-personalization)商務起飛,品牌必須在消費者旅程的最後一步(Last-Step),提供精準的額外價值,讓消費者願意分享個人數據以交換更多客製化體驗,進而打造每個人就是一個生態圈的商務型態。

關鍵四:無所不在的行銷:生活即消費(Living retail)

未來世界中,消費會在不知不覺間全面滲透我們的生活,形成每分每秒都能購物的「生活即消費模式」,透過虛擬實境裝置感受立體世界的經驗可能成為常態,根據預測2026年亞太地區觸覺感應技術的市場規模將上看148億美元

關鍵五:永續優先的購買旅程(Sustainability first)

近年來ESG、SDG永續概念風行,人們將擺脫以往「擁有產品」的概念,更習慣為了「獲取服務」而付費。

關鍵六:重新定義金錢價值(Value optimized)

傳統「金錢價值」的定義將被顛覆,2030年商務交易標的將不僅止於貨幣,包括時間、精力和其他非貨幣資產,都可能成為可被接受的付款標的物。

關鍵七:無國界的商務(Borderless world)

2020年,跨境B2C電商的估計價值超過1兆美元, Visa調查也顯示,75%台灣消費者樂於體驗新的文化,並有61%台灣消費者並不在乎產品在哪裡設計或生產,而是更在乎產品是否能符合需求

來源數位時代

沒有留言:

川普關稅假設情境:NVIDIA 的伺服器產品

這是一個非常實用的例子,我們可以依據美國貿易相關的法律與規定來進行分析,特別是與關稅徵收有關的《Annex III》,這是《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所用來判定產品原產地(country of origin)及關稅適用性的文件之一,在許多自由貿易協定與關稅分類判定中扮演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