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3日 星期四

綠能製氫技術更進一步,新型光電極可捕獲 85% 可見光

氫燃料電池車與氫能為備受看好的下一代技術,「排放物只有純水」儼然成為廣告宣傳代名詞,但目前製氫技術多以化石燃料為主,氫氣在製造方面尚未達到百分之百綠能,因此各方科學家紛紛絞盡腦汁想提出最佳解決方案。
光電解水製氫則是實驗室重點研究技術,結合光催化劑與電化學原理,將光電極置入水溶液後,就可把光電極所吸收的能源轉換成氫氣,若該技術成功走出實驗室,將有助於未來氫能社會的發展。
北海道大學電子科學研究所教授三澤弘明(Hiroaki Misawa)團隊一直以來便致力於打造金製光電極,希望可透金奈米粒子捕獲更多可見光,不過由於金奈米粒子只能吸收光譜範圍較窄的光,若是只有一層金奈米粒子,沒有辦法吸收足夠的可見光。
(Source:北海道大學
因此為提高光吸收量,團隊打造一款「三明治」光電極,將 30 奈米厚的二氧化鈦薄膜夾在 100 奈米厚金製薄膜與金奈米粒子之間。當光被金奈米粒子層吸收時,二氧化鈦另一面的金薄膜就可以變成鏡子,光可在兩面鏡子間來回反射,即是所謂的「共振腔」(Cavity),光會不斷穿過二氧化鈦層,可最大化光吸收與製氫效益。
實驗結果也指出,新型光電極效率比以往的設備還要高,可吸收超過 85% 可見光,三澤弘明指出,金奈米粒子會出現「局部電漿共振」(localized plasmon resonance)現象,可吸收特定波長的光,且二氧化鈦層中的電漿會與可見光相互作用,讓金奈米粒子可吸收光譜範圍較寬的光。
當金奈米粒子吸收光時,額外的能量會刺激金的電子激發(electron excitation)並將電子轉移到二氧化鈦層中。三澤弘明表示,光轉換效率可說是以往的 11 倍,可大大提升水分解製氫效率。
研究員表示,團隊希望未來可用極少的材料、讓光電極有效將陽光轉換成再生能源,進一步加速實現永續社會。目前研究已發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

氫燃料電池車與氫能為備受看好的下一代技術,「排放物只有純水」儼然成為廣告宣傳代名詞,但目前製氫技術多以化石燃料為主,氫氣在製造方面尚未達到百分之百綠能,因此各方科學家紛紛絞盡腦汁想提出最佳解決方案。
光電解水製氫則是實驗室重點研究技術,結合光催化劑與電化學原理,將光電極置入水溶液後,就可把光電極所吸收的能源轉換成氫氣,若該技術成功走出實驗室,將有助於未來氫能社會的發展。
北海道大學電子科學研究所教授三澤弘明(Hiroaki Misawa)團隊一直以來便致力於打造金製光電極,希望可透金奈米粒子捕獲更多可見光,不過由於金奈米粒子只能吸收光譜範圍較窄的光,若是只有一層金奈米粒子,沒有辦法吸收足夠的可見光。
(Source:北海道大學
因此為提高光吸收量,團隊打造一款「三明治」光電極,將 30 奈米厚的二氧化鈦薄膜夾在 100 奈米厚金製薄膜與金奈米粒子之間。當光被金奈米粒子層吸收時,二氧化鈦另一面的金薄膜就可以變成鏡子,光可在兩面鏡子間來回反射,即是所謂的「共振腔」(Cavity),光會不斷穿過二氧化鈦層,可最大化光吸收與製氫效益。
實驗結果也指出,新型光電極效率比以往的設備還要高,可吸收超過 85% 可見光,三澤弘明指出,金奈米粒子會出現「局部電漿共振」(localized plasmon resonance)現象,可吸收特定波長的光,且二氧化鈦層中的電漿會與可見光相互作用,讓金奈米粒子可吸收光譜範圍較寬的光。
當金奈米粒子吸收光時,額外的能量會刺激金的電子激發(electron excitation)並將電子轉移到二氧化鈦層中。三澤弘明表示,光轉換效率可說是以往的 11 倍,可大大提升水分解製氫效率。
研究員表示,團隊希望未來可用極少的材料、讓光電極有效將陽光轉換成再生能源,進一步加速實現永續社會。目前研究已發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

沒有留言:

方便性、能量密度、安全性、應用場景等各方面表現都更優異的奈米液流電池最終能打敗鋰電池嗎?

  當莫妮卡開著她的電動車前往母親家時,車上的電池指示器顯示需要重新充電。她在一個充電站停下來,在加油站刷了信用卡,把噴嘴插入車內,並在5分鐘內將400升用過的奈米液體換成新的。在她等待的過程中,一輛油罐車開過來為充電站補充燃料,交換數萬升充滿電的燃料。莫妮卡關上她的電動車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