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8日 星期一

體內遙測成真!科學家發明可植入人體的「神經塵」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研究員發明出如沙粒般大小的感應器,稱作「神經塵」,可植入體內、連結人體與電腦,且不需靠電線或電池供電。在應用上,不僅可即時回傳身體身體器官健康狀態,甚至可進一步用於義肢控制、癲癇治療等面向。
圖說明
(圖說:「神經塵」感應器如灰塵般的小尺寸,可植入人體。圖片來源:截圖自UC Berkelry影片。)

僅沙粒般大,可植入人體蒐集數據、刺激神經

這項研究在最新一期神經科學期刊《Neuron》發表。研究負責人Michel Maharbiz表示:「體內遙測在過去一直被視為不可能,因為還沒找到方法可以將極微小的東西放入身體深處。」而這項研究發明僅1立方毫米大的感測器,如一粒沙般大,可植入生物肌肉或周圍神經。不需電線或電池即可將人體連接電腦,監測體內器官、神經或肌肉,並即時回傳數據。
研究指出,感應器內含一個壓電晶體,透過超音波提供感測器和傳送資料所需的電源,目前已成功植入實驗鼠的肌肉和神經。
「這項技術目前可應用於周圍神經系統,例如控制膀胱和抑制食慾等。」研究共同作者、神經學專家Jose Carmena表示。此外,該技術也可用於刺激神經和肌肉以治療癲癇、控制義肢活動、刺激免疫系統運作等。
圖說明
(圖說:該研究已成功將感測器植入實驗鼠體內。圖片來源:Ryan Neely/UC Berkeley。)

未來將縮小尺寸用於植入腦部

然而,這項技術目前尚未突破將尺寸縮小至50微米以下,無法用於腦部和中樞神經系統。也因此,該研究下一步的目標為縮小感測器尺寸以便植入腦部,並可在體內運作至少十年以上。「一旦達成臨床實驗證明,神經塵將取代有線電極。」Jose Carmena說。
過去,大多植入腦中用來控制義肢的電極,需要和電線連接並穿過頭骨,且大多僅能運作一至兩年。不過 更新、更小的神經塵技術,可讓無線感應器永久被置入在頭骨中,減少電極可能引發的感染和不必要的操作。
參與研究的神經學研究生Ryan Neely表示,發明「神經塵」的目的在於發想未來的腦機介面,且該技術可實際在臨床應用。他指出:「如果一名裝有義肢人士希望控制電腦或機器手臂,未來只需將該電極植入大腦即可,基本上可以持續運作一輩子。」

代表圖來源:Ryan Neely/UC Berkeley
資料來源:Science News JournalCNETUC Berkelry

沒有留言:

方便性、能量密度、安全性、應用場景等各方面表現都更優異的奈米液流電池最終能打敗鋰電池嗎?

  當莫妮卡開著她的電動車前往母親家時,車上的電池指示器顯示需要重新充電。她在一個充電站停下來,在加油站刷了信用卡,把噴嘴插入車內,並在5分鐘內將400升用過的奈米液體換成新的。在她等待的過程中,一輛油罐車開過來為充電站補充燃料,交換數萬升充滿電的燃料。莫妮卡關上她的電動車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