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日 星期三

全球LED照明產業現況

 
全球LED照明產業現況

文/陶曉嫚
今年三月中旬,台塑集團旗下的南亞光電推出LED照明品牌,對手韓國三星則瘋狂削價,國際大廠飛利浦、科銳、歐司朗等頻頻以併購、策略聯盟方式,穩固生產 銷售一條鞭?在2012「LED照明元年」後,各國陸續禁用白熾燈,LED照明產業是否能自此一枝獨秀?
 
 
 
今年下半年起,台灣會進行大規模的LED路燈工程,將汰換25萬盞路燈,對建構我國內需市場將有明顯助益。

1955年LED的理論雛型誕生,而隨著照明科技一路演進,全球各地照明大廠爭相投入LED照明的商務領域。對長年使用白熾燈的消費者、乃至摩拳擦掌的科技創投家而言,LED是一種新技術,大眾期待這項新技術會有破壞性創新,讓既有大廠不在是大廠、讓新興廠商可以稱霸。
然而,業界幾乎是一窩蜂地推出 LED燈泡、LED直管燈,這些產品的差異性並不明顯,在價格競爭下,白光LED的年平均降幅為10到20%,但2011年上半卻下降15到20%,全年 降幅更是呈現崩壞的25到35%,尤其低階LED元件價格滑落得更劇烈,三星甚至將取代四十瓦白熾燈的LED賣價殺到10美元以下。
低價策略的確有利向消費者推廣 LED照明,但如此一來,廠商很難保有相當的毛利,擁有品牌和通路的廠商才有優勢,可以藉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同,維持一定的市佔率。之後LED產業是否會跟 傳統的照明產業一樣,由大型公司去掌握通路和品牌,製造部分外包給其他廠商?難以跳脫傳統照明產業的模式?
台灣是全球LED晶粒的最大供 應國,在去年度產值達新台幣478億元。台灣在LED製造上具有領導地位,相關的廠商例如晶電、億光等,但在照明產業的發展上面,2011年台灣LED照 明市場大約是新台幣93億元,雖然相較2009年成長24%,但內需市場並不夠支撐起整個產業,台灣廠商向外走成為一個最重要的模式。

國際大廠整合供應鏈 台灣代工生態轉型關鍵

這幾年來,台灣廠商都往LED的燈泡、路燈、直管燈這幾種產品發展,主要都是採取OEM或ODM方式,台灣的利基在磊晶晶粒製造、封裝、模組上,許多廠商也進入例如飛利浦這些國際大廠的供應鏈,替大廠進行代工。
為了提升競爭力,國際品牌廠商 除了掌握關鍵技術與專利,也紛紛以併購、策略聯盟手段進行產業鏈整合,例如美國科銳(Cree)在2007年起,就以2億美元併購香港封裝廠Cotco, 一方面整合LED上游,一方面藉機佈局中國市場;韓國LG則在2009年起與日本LED元件廠日亞化工(Nichia)策略聯盟,並在2011年併購德國 照明廠Siteco Lighting GmbH,期待能對客戶提供一次購足的服務。
韓國LED產業由系統商建構完 整產業鏈,積極提高設備與材料自給率,並強化與照明廠商的聯結,從全球高亮度LED前十大廠商排行榜看來,在2009年的榜單中,沒有任何一家韓國廠商, 但是到了2010年,韓國的三星、SSL以及LG都進榜,其中三星緊追日亞化工名列第二。可見韓國製造商的興起,採取集中式成長模式,更聚焦於長期發展。
面對LED照明產業的生態變 遷,台灣廠商現在不能只替品牌大廠代工,也必須推展自有品牌。今年三月中旬,台塑集團宣告主打自有品牌,透過旗下南亞光電,結合晶電、嘉晶、福懋科與工業 技術研究院的資源,成為全球首家能夠自動化生產7瓦LED節能球泡燈的廠商,生產線預計6月起量產。長期而言,LED依舊是一個成長的產業,例如日本 331地震後電費上升,全民開始節能減碳運動,讓日本LED燈泡的滲透率高達四成,為世界第一,未來在環保的思維下,全球LED照明的滲透率可望突破 10%。就台灣而言,在公共政策的推廣下,預期2012年全台灣LED內需市場可以成長到新台幣130億元的規模。

政策扶持 兩岸LED照明產業發展的雙面刃

今年下半年起,台灣會進行大規 模的LED路燈工程,例如針對五個直轄市與十一個縣市,有中央特別統籌分配稅款支應新台幣20億元的「擴大設置LED路燈節能專案計畫」,將汰換25萬盞 路燈,能源局的101年路燈節以及LED示範城市這三個專案,預估2014年這三個專案完成後,台灣整體LED路燈的數量會達到44.8萬盞,在小小的台 灣地區路燈數量大約200萬盞左右,整體比例是相當高的,對建構我國內需市場將有明顯的助益。
近年台灣的綠能趨勢方案裡,把LED照明光電當作重要的發展方向,中國大陸也對這議題討論了許多,根據中國的半導體材料與研發聯盟所做的調查,2011年中國大陸LED照明市場大約為1560億人民幣,相對台灣市場是相當龐大的。
目前中國LED市場集中在下游的應用,規模大約有1210億人民幣,這裡面有一半的應用都跟照明有關,2011年中國大陸LED景觀照明佔24%、通用照明佔25%,是相當龐大的市場。
中國LED產業的發展在政府政 策帶動之下,市場規模越來越大,中國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針對兩種室內燈具、兩種室外燈具如路燈、隧道燈的部分提出後續的補貼政策,對中國LED的發展會有 比較明顯的助益。可是台灣廠商也該清楚地了解,現在推廣的LED照明政策,都是與地方政府有關的,其中最明顯的就是LED路燈的部分。
路燈是地方政府所投資的公共設施,所以中國大陸市場有「區域化」的勢態。在區域化之後,區域與區域之間經常會產生貿易障礙,甚至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商場潛規則」,廠商要從這一區跳到另外一區,可謂困難重重。
台灣與大陸一樣,把LED產業 投資視為一股熱潮,今年所有廠商都期待政府的補貼,政府投資的方向跟投入的角度勢必會影響整個產業的發展。這幾年,中國無論在上游LED元件、下游LED 燈具的產能擴充都非常龐大,由於整體供過於求,市場變成畸形發展,很多廠商在銷售產品時不見得是為了獲利,只是為了能讓產品銷售出去,對市場價格產生顯著 的破壞,有些廠商無法從本業經營產生獲利,反而是仰賴政府補貼。

兩岸競合 如何分工懸而未決

過去兩岸在LED產業互補、垂直分工的型態相當明確,台灣廠商做LED晶片,然後將晶片送去大陸,雇用大陸的便宜勞工做封裝,然後直接銷售大陸市場。但隨著大陸廠商的興起、技術的進步,這樣的分工型態不會像過去一樣穩固。
中國絕大部分的市場仍由政府主 導,既然是政府主導,就不會希望是由外商做銷售,而是以本國廠商為主。台灣雖然與中國簽署六份LED產業相關合作意向書,並成立兩岸LED照明標準工作小 組,但在廈門LED路燈照明試點上,雖然台廠納入大陸的直接採購名單,但第一期台灣廠商僅分得一百盞,當地仍有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在廣州市二號地鐵 LED照明招標案中,也限定台廠必須和陸廠合作投標,台灣廠商仍扮演供應商與代工角色。
中國政府想扶植本國產業,台灣當然也是這麼想,沒有人希望內需市場的大餅被外商叼走,未來在兩岸競合時,LED照明產業要如何分工,這仍是懸而未決的議題,兩岸必須去思考新的商業模式,才能在LED照明產業淘的汰賽中生存下來。

沒有留言:

方便性、能量密度、安全性、應用場景等各方面表現都更優異的奈米液流電池最終能打敗鋰電池嗎?

  當莫妮卡開著她的電動車前往母親家時,車上的電池指示器顯示需要重新充電。她在一個充電站停下來,在加油站刷了信用卡,把噴嘴插入車內,並在5分鐘內將400升用過的奈米液體換成新的。在她等待的過程中,一輛油罐車開過來為充電站補充燃料,交換數萬升充滿電的燃料。莫妮卡關上她的電動車的加油...